-
1 # 采薇讀書
-
2 # 看歷史學歷史
我更喜歡去曹操,曹操在用人方面更加善於用根據人才去用,也就是說曹操可以使每個人才大會各自的長處。
劉備其實挺能獲取人心,但在用人方面還是依靠的諸葛亮。
-
3 # 阿伯丁2
曹操愛才!他是三國時期第一個釋出招賢令的人。徹底打破了士族壟斷官場的局面,但是他又沒有徹底執行。劉備還是算了吧
-
4 # 話夫子
首先,如果有得選,我覺得劉備會更愛惜人才。為啥?因為他手下人才少,跟他混,發揮的舞臺更大,雖然最後還是歇菜了,但此生無憾啊。要是跟著人才濟濟人曹老大,額,雖然說是金子到哪裡都會發光,但是作為一個出類拔萃的人才的我,肯定會受到排擠打壓,我表示鴨梨山大!並且曹老大始終懷著一顆嫉妒的心,想想楊修,想想孔融,越想越覺得後背發涼,感覺好怕怕。
其次,在當時根本就沒的選。你在誰的勢力範圍內就只能投靠誰!作為人才得識字,那就表示是士子,都是有家族背景的,最基本的寒門,也是世族,只不過是認定人丁而已,不存在普通百姓,普通百姓是黎庶,沒有資格投奔誰。既然有家族背景,如果站錯了隊,牽連的也是整個家族。比如你在曹操的地盤上要去投靠劉備,讓曹操知道了還不斬你滿門。都是拖家帶口的,這就是為什麼在誰的勢力範圍內就只能投靠誰的原因!
以諸葛三兄弟分仕三國為例子,諸葛亮當時人在新野,劉備的地盤,自然要去了荊州,被舉薦給劉備,又有三顧茅廬(難道還想有第四次?),不去不行啊;諸葛瑾在江東逃避戰亂,又被孫權重用,沒有理由換老闆;諸葛誕在老家,沒有外出,再加上整個家族幾十口子人,而且當時魏國三家獨大,跟曹操,順理成章。
跟誰混,取決於當時所處的地理位置。
-
5 # 第一孺子牛
在愛惜人才方面如果劉備和曹操相比較的話,曹操勝於劉備。在人才方面我感覺劉備是“守株待兔”,也就是說你來我就用你,你不來拉倒;而曹操則不然,如果他知道哪裡有人才則想盡一切辦法也要“挖”過來。劉備給人的印象總好象不操心,當甩手掌拒的,事情基本上都是諸葛亮在安排;而曹操則相反,所有事情都是自己親手安排,而且求才若渴、倒履相迎。劉備和曹操在對人才方面有下列區別:
一,曹操:善於發現人才,也善於用人才,人盡其才,把人才的極限發揮到極致;劉備:在人才方面採取的策略是“姜太公釣魚,願,願者上鉤”。不主動去挖掘人才。
二,曹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讓手下大膽的去幹;劉備:有時對手下人還不放心,不敢大膽的去用。
(劉備圖片)
三,曹操:善於聽取下屬的意見與建議,正確的則予以採納;劉備:以自己的主觀思維處理事情,容易感情用事。
四,曹操:治軍嚴明,賞罰分明,下屬確實犯錯誤的決不姑息,而下屬有立功表現者予以重獎;劉備:獎罰不嚴明,把兄弟們的感情摻合到日常工作當中,你好我好大家好。
(曹操圖片)
五,曹操:眾星捧月,將才雲集,各方面的人才都有,猶如大型人才庫;劉備:人才儲備不足,就那幾個人,如同唐僧西天取經時所帶領的四五個人一樣。
六,曹操:按能力衡量的話是個帥才,基本上可以成大氣候,具備帝王的條件;劉備:按能力及綜合衡量的話,充其量最多是個將才,更不要說當合格的帝王了。
當然,也不能把劉備說的一無是處,最其碼劉備仁慈、憨厚,沒有曹操的奸詐與多疑,曹操雖然是個全才,但“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或許會丟了性命。正所謂“人為知己者死”。但人常說,慈不掌兵,太仁慈了不一定能帶好自己的團隊。曹操雖然兼丞相之職,但卻有“天子”之實;劉備雖然貴為帝王,但一切卻聽二諸葛的安排。這就是二者之間的區別。
如果我是個人才的話,我必然會選擇曹操,因為選擇曹操可以發揮我的才能。人,不就是找個舞臺和找一個欣賞你的人表現一下自己嗎?
-
6 # 飛天大蛾
必選曹阿瞞!
曹老闆用人,有以下幾個特點:
不看學歷與關係,就看能力(不問出身、唯才是舉),曹老闆曾經發出三道求賢令,公然提出要選用“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郭嘉、程昱、荀攸等人,就是因為求賢令而進入曹老闆的大魏公司的。曹老闆在著名的短歌行中,就充分表達了求賢若渴的心態,“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既是人才,自然要去以才識能力為主的公司,方才可以盡情發揮,一展平生所學。不以權壓人、公報私仇(不計前嫌、不念私恨),陳琳寫了篇爆文,罵得曹操全家狗血淋頭,鬧得整個三國的鍵盤俠都無腦跟著噴曹操。可是曹操在官渡之戰勝利後,依舊重用陳琳,並且,不是虛情假意,而是真的重用,陳琳最終得以善終。賈詡給張繡出了個主意,既然曹操睡你嫂子,你就讓他去見你哥哥。於是,典韋死了、曹安民死了,曹老闆僥倖逃脫。後來,張繡與賈詡一起投靠曹操,曹操欣然接受,禮遇有。張繡賈詡,終其一生,基本上幸福美滿。既是人才,難免有些個性,得罪領導與同事,選擇一個公而不私的公司,尤其關鍵。不搞辦公室綏靖主意、不養刺蝟(能用則用、不用則殺),聰明絕頂的楊修,又是一盒酥、又是雞肋的,後人都覺得曹老闆是妒才了,可大魏公司人才無數,比楊修高明的不知有多少,曹老闆也沒有都殺了,曹老闆就是覺得,大魏公司,不需要一個天天嚼舌頭還自作聰明的人。功勞巨大的許攸,恃才傲物,各種嚼舌根,逮誰跟誰過不去,不給曹老闆半點面子,更重要的是,攪得大魏公司沒法正常運營,許褚砍下許攸頭顱後,曹老闆沒有追究,這就表明了他的真實態度。還有那個禰衡,天下狂才,那叫一個有才,一個傲,曹老闆見不可用,立馬送走。在曹老闆的眼裡,人才只有兩種,一種是可用的,一種是不可用的,可用的,重用,不可用的,能殺就殺,不殺就趕緊弄走,只有這樣,大魏公司才能快速上市。既是人才,自然傾向於與公司相互成就,公司需要飛速發展,才能滿足人才的需求。反觀蜀漢集團的劉皇叔,劉老闆。
“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如魚得水”,雖然是歷史佳話,但是也側面反映出,劉老闆這邊,動不動就稱兄道弟,動不動就認個乾兒子(關平、劉封),動不動就一起睡個覺。裙帶關係,可見一般,曹老闆那邊,為了公司利益,真親戚都捨得犧牲(夏侯惇、不知道曹安民算不算)。若是人才,你怕不怕下屬或同事,就是領導的親戚呢?劉皇叔打了大半輩子敗仗,最後賭中了一個諸葛亮,蜀漢公司才得以翻身。做為公司大BOSS,劉皇叔的戰略能力還不錯,但戰術著實讓人擔憂。想想,為什麼會有大意失荊州?任人為忠,識人不明。為什麼會有夷陵之敗?智識不足,忠言不納。為什麼會有白帝城託孤?一生偽詐,用人多疑(指不定埋伏了多少刀斧手)。若是人才,你會不會失落?會不會心寒?因此,大魏公司歡迎你!
而且,另外,奉勸各位,江東集團也不要去。
-
7 # 沉睡的天堂
劉備和曹操雖然年齡不同、性格不同、脾氣不同等,有各種各樣的不一樣。但有一點他們是十分相似的,那就是作為三國時期的一個公司的老闆,都十分曉得人才的重要性,於是在人才的引進上,那是既捨得票子,也捨得妹子,還捨得位子。比如,曹操為了留住關羽,又是封他作漢壽亭侯,又是送赤兔寶馬,還送上金銀珠寶。可怎奈關二哥不為所動,毅然決然地去找大哥劉備去了。不過,從這件事,我們不難看出,曹老闆對人才真是做到了仁至義盡了。而劉老闆也不差,為了請諸葛孔明出山,雖然沒有給票子、妹子,可他給了諸葛亮一顆真心加上很高的位子,最終打動了諸葛亮,使其為蜀漢公司打工一輩子。那麼,都是重視人才的好老闆,如果你是個人才的話,你會選擇誰當自己的老闆呢?
如果是我的話,我願意選擇劉備當自己的老闆。理由如下:
一、劉備真仁義,曹操假慈悲
劉老闆為人心地善良,宅心仁厚。一般手下犯了錯誤,可以用一顆包容的心包容你犯的錯誤,責罰是要責罰的,但沒有殺頭的危險。甚至有時為了表現疼愛人才,寧願把氣撒到兒子身上。不是有這麼一句歇後語嗎?“劉備甩阿斗——收買人心。”到底怎麼回事呢?
這個故事出自《三國演義》,只是一個文學故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這回事,正史上沒有記載。故事是這樣的:
東漢末年,當陽長坂之戰是曹操、劉備兩軍的一次遭遇戰,驍將趙雲擔當保護劉備家小重任。由於曹軍來勢兇猛,劉備雖衝出包圍,家小卻陷入曹軍圍困之中,趙雲拼死刺殺,七進七出終於尋得劉備之子阿斗,趙雲衝破曹軍圍堵,追上劉備,交還其子。劉備接子,擲之於地,慍而罵之:"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趙雲抱起阿斗,連連泣拜:"雲雖肝腦塗地,不能報也。"
看到了吧,為了一個愛將,連兒子都可以摔的領導,絕對是一個好領導。
下面,我們再看看曹老闆。上面我們說了,曹老闆對待人才還是不錯的,可這裡有個前提,那就是能入得了曹老闆的法眼。對入不了他老人家法眼的,還可能有殺頭的危險。
比如,當時有一個叫邊讓的人才,他是與孔融齊名的名士,可這個哥們“恃才氣,不屈曹操,多輕侮之言”。就是認為自己很有才能,覺得自己很牛,不想給曹操服務,還罵曹操。這曹操還受得了,一怒之下殺了邊讓。
除了邊讓,死在曹操刀下的名士還有楊修,許攸、崔琰等人。這裡我們談一下許攸之死。
官渡之戰時,許攸從袁紹陣營叛變,建議曹操攻擊袁軍糧草所在地烏巢,曹操從之,一舉擊敗袁紹。許攸自恃功高,輕慢曹操,甚至直呼曹操小名阿瞞。曹操裝作不在乎,但內心忌恨,終於在204年抓住把柄殺掉許攸。許攸之死,徹底暴露了曹老闆的假慈悲。
由此不難看出,跟著劉老闆不僅有肉吃,而且不必擔心殺頭。而跟著曹老闆雖然有更多的肉吃,可每天提心吊膽,稍不留意不知怎麼得罪了曹老闆,自己可能連死都不知道為什麼死的,太可怕了!所以,讓我選的話,絕對選劉老闆。
二、劉備陣營可以人盡其才,曹操陣營難露鋒芒
作為一個人才,作為一個出類拔萃的人才,最大的幸福就是“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最悲哀的是大材小用,最最悲哀的是大才不用。
劉老闆雖然公司規模不大,只是經營益州和荊州等一箇中小公司,可能夠做到人盡其才,每個人都有發揮自己特長的餘地。比如老將黃忠。這個被關羽“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的黃老大爺,劉備卻視他為寶,信任他、重用他、提拔他,將他列入蜀漢五虎將之一。黃大爺本已經打算退休,在家享享清福,可看到劉老闆如此器重自己,也將自己畢生的餘熱完全釋放出來了,助劉備攻破益州劉璋,在定軍山斬殺夏侯淵,難怪陳壽評價道:“黃忠常先登陷陣,勇毅冠三軍。”
還有後來的馬超,叛將魏延,都得到劉老闆一視同仁的對待,兩人也都被感化,儘自己最大努力為蜀漢賣命。
反觀曹老闆陣營,想出彩真的很難,想一枝獨秀真的是難上加難。因為在曹老闆公司,人才真的不是一般多,而是太多多了。有人統計,曹老闆曹魏公司,光謀士共有一百零二人。
1、骨幹謀士九人: 荀彧、荀攸、賈詡、郭嘉、程昱、戲志才、劉曄、蔣濟、司馬懿(晚期)。
2、重要謀士三十六人:陳群、華歆、鍾鷂、滿寵、董昭、王朗、崔琰、毛玠、賈逵、杜幾、田疇、王修、楊修、辛毗、楊阜、田豫、王桀、蒯越、張既、杜襲、棗祗、任峻、陳矯、郗慮、桓玠、丁儀、丁廙、司馬朗、韓暨、韋康、邴原、趙儼、婁圭、許攸、郭淮。
3、 其他謀士及椽屬五十七人: 嚴象、袁渙、張範、涼茂、國淵、何夔、徐奕、邢顒、鮑勳、劉放、劉資、梁習、溫恢、鄭渾、衛凱、劉廙、徐幹、陳琳、阮瑀、應瑒、劉楨、繁欽、路粹、徐宣、衛瑧、盧毓、戴乾、和恰、常林、楊俊、裴潛、崔林、高柔、孫禮、王觀等。
在這麼多人才中,如果你不是出類拔萃的那個,何時才能出頭,何時才能人盡其才呢?看來這個難度很大啊!
總結
綜上所述,如果我是個人才,雖然劉備劉老闆公司小點,可老闆人厚道,不用怕殺頭的危險,而且還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而曹操曹老闆,雖然公司大,但該老闆為人狡詐,而且猜疑心中,隨時都有掉腦袋的危險,而且出頭很難。所以,綜合考慮,如果我是個人才的話,我還是會義無反顧地選擇劉備當自己老闆。
-
8 # 溫史視野
劉備和曹操誰更愛惜人才,這個問題很難定論,因為兩人一直以來都以招賢納士著稱,但如果硬要選一位,我選曹操。如果我是人才,我也會更願意去曹操陣營,而不是劉備,具體原因如下。
第一個問題,為何曹操比劉備更愛惜人才:曹操唯才是用,不太在乎道德水準。曹操與劉備在招賢納士中很大的一個區別就是曹操唯才是用,不會過分在意對方的道德水準。如在官渡之戰時,當時袁紹帳下很有名氣的一位謀士許攸就半夜臨時倒戈來投奔曹操。
而當時的曹操剛要睡覺,聽聞許攸來降,就立馬連衣服都來不及穿光著腳出去迎接。除此之外,按理說這種臨時叛變投敵的人應該是很容易被唾棄的,但曹操並沒有,反而充分理解許攸。
所以對他也表現得非常尊敬和大度,畢竟對於曹操而言,人才的實用性大過於其道德水準,在三國這樣戰亂的事情,很少有人能夠才德兩全。
而既然才德不能兩全,那就有德用德,無德用才,可以說在愛惜和使用人才方面,曹操已經表現了非常大的包容。
然而劉皇叔呢?劉備一直以“仁君仁義”形象展現給世人看,雖然他愛才也惜才,但其對於無德之人是心存反感的。比如當初對於曾有背主行為的許靖,劉備很反感,甚至想要殺了他。然而法正得知後卻勸阻說:
“天下有獲虛譽而無其實者,許靖是也。然今主公始創大業,天下之人不可戶說,靖之浮稱,播流四海,若其不禮,天下之人以是謂主公為賤賢也。宜加敬重,以眩遠近,追昔燕王之待郭隗。”
意思是,許靖雖然有名無德,但其卻聲名顯赫,現如今正是需要借用其虛名來招攬天下人才的時候,最後劉備也答應了。對比之下就明白,在愛惜人才方面,劉備是沒辦法與曹操相比的。
第二個問題,如果是人才,本人為何願意選擇曹操陣營。一、曹操擁有大格局,唯才是舉,而劉備則是江湖小集體,投降過曹操的,大多都能得到重用。曹操在數十年對征戰中,從對手中招降了眾多的名將,如呂布手下名將,後來的五子良將張遼,還有徐晃以及張頜等名將,都是曹操手下威名赫赫的大將,不比馬超這些弱多少。
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曹操對於這些當年對手的降將,都沒有嫌棄反而很器重。如張遼,曹操給予他的權利極大,讓他鎮守合肥防範東吳,跟留守漢中的夏侯淵一樣,都是一個方面軍的統帥,相當於現如今的大軍區司令。
就連曹操陣營中資歷最老的樂進、李典等將領都只能做張遼的副將。而其與徐晃以及張頜等人,也都是曹操陣營中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將,可以說在用人方面,曹操格局很大,如同他的著名詩句就表現了其宏願: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由此可見,相比劉備的江湖小集體,孫權的江東集團,曹操還是有大格局的。
二、與曹操不同,劉備私心重,在任用人才方面傾向於任人唯親,甚至部分老將都得不到重用。劉備雖然求賢若渴名聲在外,然而當人才到了其手下時,劉備卻經常限制其手下大將的權利,如同是五虎大將的趙雲、馬超和黃忠等人就是如此。
先說趙雲,其應該是跟隨劉備非常早的一位大將了,早年跟隨公孫瓚,然後在劉備反覆磨之後跟隨了劉備。然而數十年來,趙雲在劉備手下很多時候扮演的角色就是一個侍衛長,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保護劉備的安全。
哪怕後來封為五虎大將,也是其中職位最低的,只是一個翊軍將軍而已,也就是一個雜牌將軍。不僅不能像關羽張飛一般獨當一面鎮守一方,連職位也不高。除此之外還有馬超和黃忠。
兩人雖然被封為大將,與關羽張飛等人級別差不多,但實際權利很少,甚至有些時候還不如劉備的一些職務低的親信,與關羽張飛等人更是差別巨大。
從這裡就不難看出,雖然一開始劉備的姿態是求賢若渴,而一旦得到之後,其在任用將領方面就慢慢偏向於任人唯親。比如其結拜兄弟關羽張飛兩人,自始至終級別都是最頂級的。
這樣的格局,假如在三國,估計很多人都會考慮選擇曹操陣營吧,畢竟與劉備相比,曹操是真正做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
結語:曹操在愛惜和使用人才方面沒有苛刻的要求,有才用才,無才用德,甚至是無德也沒關係,有才就好,反觀劉備則不然。
除此之外,與劉備趨向於任人唯親的用人態度,曹操無疑會好上太多。不否認曹操也存在這樣的問題,但總體而言,是比劉備少上許多的。所以如果在三國,換作是我都會選擇去曹操一方陣營。
參考資料:
《三國志》
-
9 # 淡墨淺白
古往今來,什麼最重要?人才!三國爭霸,明面上軍事鬥爭,實際上是人才爭奪戰!魏蜀吳三國國力最重要的體現就是人才的質量和數量,而人才的儲備源自於對人才的重視!劉備和曹操,誰更愛才,古人的選擇和結局就是最好的答案。曹操更勝劉備!
人才制度銅雀深深鎖二喬,曹操建銅雀臺你以為是為了女人嗎?其實是為了招攬人才。曹操先後下達了三次著名的招賢令!
“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閭巷,豈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又得無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冬,作銅雀臺。——求賢令。
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陳平豈篤行,蘇秦豈守信邪。而陳平定漢業,蘇秦濟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廢乎。有司明思此義,則士無遺滯,官無廢業矣”——敕有司取士勿廢偏短令。
令曰:"昔伊摯、傅說出於賤人,管仲,桓公賊也,皆用之以興。蕭何、曹參,縣吏也,韓信、陳平負汙辱之名,有見笑之恥,卒能成就王業,聲著千載。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然在魏,奏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今天下得無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間,及果勇不顧,臨敵力戰;若文俗之吏,高才異質,或堪為將守;負汙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其各舉所知,勿有所遺。——舉賢勿拘品行令。
人才選擇天下間最能慰藉失敗者的莫過於勝利者的知英雄識英雄重英雄!張魯漢中軍閥,地處曹操和劉備的緩衝地帶,誰能爭取到張魯,誰就能取得戰略優勢。張魯在曹操劉備之間沒有猶豫,一句話“寧為曹公作奴,不為劉備上客”。只能說在張魯心中,曹操才是大英雄!
人才價值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白髮人送黑髮人,更悲哀的是還是因為自己的過錯導致的!曹操就因為強行霸佔了張繡的嬸孃,導致張繡的反叛,禍及長子曹昂和大將典韋!張繡,北方槍王,絕對是個人才!
太祖拒袁紹於官渡,繡從賈詡計,復以眾降。語在詡傳。繡至,太祖執其手,與歡宴,為子均取繡女,拜揚武將軍。官渡之役,繡力戰有功,遷破羌將軍。從破袁譚於南皮,復增邑凡二千戶。是時天下戶口減耗,十裁一在,諸將封未有滿千戶者,而繡特多。——三國志
張繡結局怎麼樣?不但沒有死,而且還和曹操結了親,獲得封邑兩千戶,其他將領都不到一千戶!因為人才,因為信用,張繡在曹操手下得以重用並且善終!
生命誠可貴,面子價更高,若為人才顧,面子不重要!如果,你是老闆,一個很看重的員工打你臉了,怎麼辦?曹操說,沒關係,只要是人才我忍!
兗州叛,公曰“唯魏種且不棄孤也”及聞種走,公怒曰“種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既下射犬,生禽種,公曰“唯其才也”釋其縛而用之。——三國志
兗州叛變,曹操就說了誰都會叛變,魏種肯定不會背叛我。可打臉來的太快,魏種叛變。曹操那個生氣呀,只要你魏種不逃到南越、北胡這樣的地方,一定不放過他。等到魏種真的被曹操抓住,曹操卻忍住了,為啥?魏種是個人才!
反觀劉備對於人才的招攬和使用就要遜色於曹操了。“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三國最頂尖的兩個謀士都被劉備收入帳下,難道不是因為劉備重視人才嗎?恰恰相反!
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三國志諸葛亮傳。
先主領荊州,統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吳將魯肅遺先主書曰“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諸葛亮亦言之於先主,先主見與善譚,大器之,以為治中從事。——三國志龐統法正傳。
劉備第一個厲害的謀士是徐庶,徐庶身負殺人之罪,沒辦法投奔的劉備。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並不是他本人的意願,是徐庶強烈推薦!龐統,在劉備手下做縣令,做到被免了官,還是吳國魯肅看不下了,積極推薦。諸葛亮順水推舟推薦了一下,才得到劉備的重視!
事實證明人才是國家實力的根本體現!曹操不拘一格用人才,奠定了魏國最強的實力,也是日後三國歸晉的根基所在!是人才就選曹操,用你,信你,保你!
-
10 # 櫻花如歌
劉備和曹操誰更愛惜人才?如果你是人才更願意去誰那裡?
這就好比你剛畢業選擇企業一個道理。
劉備的是初創企業。
而曹老闆的是成熟大型國企。
選擇了劉備,就註定一生的漂泊,沒日沒夜地幹個不停,經常將性命懸在手中,與敵人近身搏鬥短兵相見是家常便飯。而曹老闆則財大氣粗,靠著大漢王朝的輸血,根本不差錢,而且兵多將廣,你只要負責守好一條戰線就可以完美收官。至於如何選擇,則要看你自己的性格了。
如果你自命不凡,綜合能力超強,擁有一股血氣方剛的衝勁,不怕天不怕地,可以選擇劉備。畢竟劉備創業之初,需要大把的人才,只要你敢於拼命,就可以出人頭地。劉備屬下的關羽、張飛,原本都是賣豆腐、賣豬肉的平庸之輩,隨著劉備的創業成功,成為了蜀國的五虎上將,這般逆襲,不可謂不成功,有點兒類似於馬雲的十八羅漢。
如果你想安安穩穩混口飯吃,或者在一個很大的平臺上實現自己的夢想,可以選擇央企的曹老闆。
曹老闆財大氣粗,背靠著大漢王朝,簡直是經費源源不斷,只要你有夢想,得到了曹老闆的賞識,肯定可以有一番作為。當然,曹老闆手下人才濟濟,想要成為威震一方的諸侯,掌握權柄,並非易事。另外,曹老闆集團裡面,擁有很多傑出的親戚子弟,曹氏、夏侯氏,曹操看似求賢若渴,但是他真正放心的,還是這些人啊。你一個外姓,得到重用並不容易。
無可厚非,劉備、曹操都是愛才如子之輩,否則也不可能登頂為王。
創業都是九死一生的事情,劉備輾轉大江南北,經歷了丟妻棄子後,幾番艱辛,才成了蜀國,反觀現在的新建立企業,何苦不是如此。你只看到排行榜上榮耀的名字,卻不知道,身後,半路倒閉的企業有多少。創業成功是大機率事件,倘若沒有極大的勇氣,根本不能成功。
而曹操年輕時就擔任公務員,十分有魄力,一路高升,成為了央企的Quattroporte,直到兒輩繼承家業,才逆襲為主。對比劉備而言,曹操的路途,似乎輕鬆很多。
倘若是我,我自然選擇曹老闆,畢竟,我不是一個對於權力有很大欲望的人,只想實現個人價值。
-
11 # 月滿山
愛惜人才嘛!熱度上,劉備和曹操難分高下。雖然都是一樣地愛才、惜才,一樣地狂熱,但方式和特點卻是大不相同,劉備要的是德才兼備,而曹操不計較這些,有本事就行。
一、劉備的愛才熱度評析(五星級)
1、三顧茅廬。東漢建安四年,劉備攻打曹操失敗。經徐庶推薦,親自去隆中請諸葛亮出山,兄弟3人連去了3次,誠心❤️感動了諸葛亮。於是才有了蜀國,有了三分天下。
2、義收趙雲。提起趙雲,白馬白袍銀槍(真是一朵白雲啊)。百萬軍中往來廝殺,如入無人之境,是位家喻戶曉的大英雄。當年,趙雲回家處理兄長的後事時,劉備拉著趙雲的手,流著眼淚,至誠之情令趙雲十分感動(據說趙雲的白馬都落淚了)。
3、除孔明、趙雲外,劉備還籠絡了一大批優秀人才。
謀士有:龐統(英年早逝)、馬良、徐庶(身在曹營心在漢)、糜竺、孫乾、簡雍、伊籍、馬謖、向朗、董和、程畿、黃權、趙累等。
武將有:關羽、張飛、黃忠、馬超、馬岱、陳到、魏延、陳式、糜芳、廖化、周倉、關平、劉封、霍峻等。
二、曹操愛才熱度評析(五星級)
1、千金買骨。關羽投靠曹操時約法三章,第一條就夠苛刻了。如果有了劉備的訊息,曹操必須允許關羽去找劉備。明知關羽留在曹營的希望為零,曹操還是答應了。送吃送穿、送錢送美女,就差把江山送給關羽了(這是不可能的)。
2、不計前嫌收張繡。因曹操強佔了張繡嬸嬸,張繡降而復叛。曹操的長子曹昂,愛將典韋都在叛亂中戰亡(好色的代價)。時隔數年,張繡又來投靠曹操。出人意料的是,曹操不但收留了張繡而且還給了他很好的待遇。
3、曹操用人不疑,人盡其才。如荀彧、郭嘉、張郃等人都是從袁紹那裡投靠過來的,張遼曾經是呂布的部下。
謀士有:郭嘉、荀彧、司馬懿、賈詡、荀攸、程昱等90多人(差不多一個連了)。
武將有:典韋,許褚,張遼,許晃, 張郃,高覽,夏候惇,夏侯淵,龐德,曹仁,文聘.曹洪,李典,樂進,于禁,曹休,史濟,史渙,蔡瑁,張允,候成,魏續,宋憲,夏侯恩,夏侯蘭,晏明,馬延,張凱,焦觸,鍾縉,鍾紳,蔡中,蔡和等。
三、愛才熱度——劉備✊曹操大比拼
劉備愛才,要求德才兼備。麾下穩定而和睦,保證了隊伍的純潔性。然“五虎上將”的稱謂無形中壓制了其他將領的發展,造成了後期“蜀國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慘痛局面。
反觀曹操,用人不計前嫌,不問人品(這點劉備是無法做到的)。曹操從未封“五虎六龍”什麼的,不是說曹操無將,而是曹操採取了巧妙的激勵制度,即不分彼此,能者向前。如頒佈《招賢令》,銅雀臺比武等✌️✌️。
-
12 # 風土揚
如裡能夠選擇,我願意投靠曹操。
人才也分多種等次,所以首先要對自己有個清楚的認識和定位,像諸葛亮龐統這樣能改變形勢的天才世上少有,我們平常人想趕上他們不可能。那麼曹操集團的人才多,為何還要投靠曹操呢?
一,曹操尊重人才。為了招攬人才,曹操曾感慨道: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句發自肺腑的言語,流露出他對人才的渴求。從關羽被他圍困後,曹操為了收伏關羽,不但送錢送物送美女,又封關羽為漢壽亭侯 ,也能看出曹操對人才是何等的重視。
曹操敢自比周公,也說明他的志向遠大,有事業發展的目標。跟著有目標有規劃的老闆走,比跟著糊塗老闆強。
二,在魏蜀吳三大集團中,曹操的實力最強。俗話說背靠大樹好乘涼,三大集團打打殺殺不止,跟著實力強的一方混,從大機率上講,這是比較安全的。
三,劉備雖然也愛才、也缺才。但劉備最信任的是關張,到劉備那裡混,會受到關張二人的排擠。諸葛亮就是個例子,剛到劉備集團時,關張二人根本不服他。諸葛亮指揮打了幾個勝仗後,關張的態度才開始轉變。他們雖然接納了諸葛亮,但中間仍有隔閡。平常人就更難融入劉關張的鐵三角里了。
如果你的本事超過了諸葛亮,就到劉備哪裡混,否則到那裡很難獲得尊重。
曹操的人才雖多,但控制的面積大,相對來講,曹操的人才並不過剩。另外越是在人才扎堆的地方,越會形成良好的用人機制和競爭機制,個人不用擔心被埋沒的問題。
-
13 # 偉人故事小林
既然要比,那我們乾脆就直接比劉備曹操和孫權三個人吧
孫權嚴格意義上屬於“富二代”,是從父親和兄長手上接過政權的。曹操無疑是個人才能最為全面的,雄才大略,武力和謀略都很高,果斷冷酷,世稱“梟雄”,同時出道最早,並“挾天子以令諸侯”,在企業規模、資金實力、人才等方面都佔據較大的優勢。
劉備本身的能力並不突出,但是他有最突出的優點,就是堅忍不拔,屢戰屢敗,屢敗屢戰,逆商指數非常之高,同時敢於放權,核心員工團隊能力很強,文臣能運籌帷幄,武將能攻城拔寨,歷經波折,終於也贏得三分天下之一。
孫權嚴格意義上屬於“富二代”,是從父親和兄長手上接過政權的,不過這個“富二代”不僅沒有揮霍父輩的基業,反而將它繼續壯大,北拒曹操,西擋劉備,牢牢保持著三分之一的天下。與其父親孫堅、兄長孫策只擅武力卻不擅治理不同,孫權性格果斷,善於用人,併兼聽禮賢(四十多歲稱帝后此項工作開始退步),實在是一個管理高手,連曹操也不得不讚嘆“生子當如孫仲謀”。
接下來我們來做一道選擇題,如果要你選擇這三家企業的其中一家加入,你會選擇誰做你的老闆,是曹操,劉備,還是孫權?為什麼?
通常對於絕大多數職場中人來說,在選擇一家企業時考慮最多的應該是以下幾個因素:
1、薪水待遇
2、工作平臺、可發揮的空間
3、職業發展機會
4、企業發展前景
5、老闆(上司)薪水待遇不僅僅是個人對於物質需求的反映,更是個人在這個社會市場中價值的體現,因此獲得薪水的多少和在企業中橫向的比較,能夠得出老闆對你價值的認可程度
。同時職場中人必須客觀的評估自己在這個市場中的價值如何,不能過高或過低,過高則讓人感覺眼高手低、不夠務實,過低則有可能表示個人對自己的能力和信心不足。
工作平臺和在企業裡可持續的職業發展機會對於職場中人來說更為重要,因為工作不僅僅是為了當下,更要考慮長遠,正所謂風物長宜放眼量,因此更要尋找一個能夠發揮自己最大能量的平臺,有機會做更多更有意義的事情,積累更多的工作經驗和資歷,這些是可以支援你在5年後、10年後比別人職業發展更好的基礎。
員工基於企業這個平臺,去實現自己的職業規劃和目標,因此企業發展的好壞直接影響員工個人職業規劃和目標的實現。
企業發展的好,員工自然就有更多成長的機會和收穫,企業如果走下坡路,員工就算滿腔抱負,恐怕多半也只能壯志未酬、無可奈何。當然不排除有些人抱著“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想法,更願意去小公司謀取更高的職位和工作平臺,更有甚者,願意挑戰自我,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而不僅僅只考慮企業目前的現狀。
而是否能找到一個值得跟隨的好老闆是我認為這幾個方面裡最為重要的,同時也是職業人士能否在這個企業長久發展的基礎。
這個老闆,他有遠大的理想和明確的目標,他心態樂觀積極,他有用人不疑的勇氣,他公正、公平、公開,他身先士卒,他人格高尚、願意分享。誰都願意跟隨這樣的老闆,當然現實中這樣的老闆可遇不可求,因此一方面要求我們不可奢望過高,另一方面也需要我們在工作的過程中,積極的影響和經營老闆。
諸葛亮加入劉備團隊時,劉備只有七八個人十來條槍,還正被曹操趕的東躲西藏,可見他要的並不是高官厚祿、榮華富貴,更多的可能是基於他的價值觀和“職業”理想以及選擇一個信任自己的老闆,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
更多的人選擇曹操,因為他們認為曹操有天子大義所在,是國企,並且企業規模大,效益好,工作穩定,跟著曹操風險更小,前景更好;
還有的人願意輔佐孫權,大多是因為他們祖祖輩輩定居江東,有家族的牽絆,不願意背井離鄉,同時擔心如果加入曹操或劉備,會不會有地域的歧視,會不會在安排工作和升職加薪等問題上出現不公平的情況。
-
14 # 阿琛的故事
劉備和曹操誰更愛惜人才,這個問題確實很難去定論,這兩個三國時期的英雄,在識人和用人方面都有自己獨到的一面。
曹操唯才是舉,劉備求賢若渴。曹操在用方面只考慮個人才華是否為我所用,不在乎個人的德行操守,這個問題在郭嘉的身上我們就可見一斑。
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為,但在偏愛他的曹操眼裡,“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曹操手下有一位紀檢官員,叫陳群,曾因郭嘉行為上不夠檢點奏了他一本。但是,曹操一面表揚陳群檢舉有功,一面卻對郭嘉不聞不問。這就體現曹操對待人才愛護的一面。
而劉備任用人才偶爾也會考慮其德行氣度。比如,熟悉三國的小夥伴都清楚,當初龐統來投奔劉備時,劉備只安排他做了一個小小的縣令。按小說中的說法是,劉備覺得龐統長的比較醜,所以就把他發配到耒陽縣擔任縣令。但其實劉備更多考慮,是因為劉備覺得龐統並沒有把自己放在眼裡,龐統先去投奔了曹操和孫權,最後才來投奔的劉備,一方面是想給龐統一個下馬威,另一方面,是想看看他是否真的有真才實學。這也體現劉備在用人上獨到的一面。
如果非要說曹操和劉備誰更愛惜人才,我認為應該是劉備。
首先,曹操這個人生性多疑,他對待他不喜歡或者他認為對自己有威脅的人,他都會除掉。比如楊修,荀彧。
楊修由於當年參加曹操的立儲之爭,加上其不懂收斂自己的個性,恃才傲物,太喜歡賣弄自己的聰明才智了。後來因為“雞肋”事件惹怒了曹操將其處死。
荀彧,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被曹操稱之為“吾之子房”。荀彧出身士族,因此他有著明士的節操以及對漢王朝割捨不斷的情懷,在發現曹操獨斷朝綱並且欲成魏公的時候,並不支援,因此違逆了曹操的意思,最終被曹操逼迫自殺。
透過這兩件事情可以看出,曹操雖然是唯才是舉,求賢若渴。但對於那些違背自己意願的人,也是相當的心狠手辣。
而劉備不論是史書還是演義中,給我們的印象更多的是仁義待人,最為著名的三顧茅廬,可以看出其對待人才上的誠懇以及謙卑。
而蜀漢政權的成敗,也正是在於劉備對人才的重視程度。用諸葛亮的話:“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直到後來,蜀漢政權的衰敗也是由於劉備過世,諸葛亮識人用人的能力是不上其主子劉備。才會出現“蜀漢無大將,廖化為先鋒”的局面。
回覆列表
曹操愛才但不惜才。
曹操在《短歌行》裡:“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他是在憂愁,以他的聰明才智,他已經感受到人生的苦短和無常如清晨的露珠,經不起日光的照射。然而曹操絕對不是個向人生屈服的人,他的性格就像赤壁的那場火一樣興旺。
《短歌行》直接引用《詩經 子衿》裡的原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其實表達了他心裡對“賢才”的思念,更值得注意他省掉後面兩句話“縱我不往,紫凝不嗣音?”他其實是用一種委婉含蓄的方法來提醒賢才:我縱然求才若渴,然而事實上天下之大,我不可能一個一個地去找你們;就算我沒有去找你們,為什麼不主動來投奔我呢?”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意思是天上的明月常在執行,我的求賢之思何時可以實現?缺少賢才的憂慮常常會讓我憂傷,像流年一樣不可斷絕。然後借用《詩經 小雅》中描寫“呦呦鹿鳴,食野之苹。”表達自己對賢才的渴求。整首詩語氣婉轉,情味深至,達到了他頒佈《求賢令》之類政治檔案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不得不承認曹操是個絕頂聰明的人,他引用詩經,又強調"但為君故,沉吟至今。"除了在政治上有明確的用意,在藝術上也有比較高超的地方。曹操能以文才籠絡“建安七子”,他的能力當然不容忽視。後世很多人把這句“但為君故,沉吟至今”表達對情人的思念和忠貞。但當時的曹操是為了雄才大略,皇圖霸業。絕不會像《詩經》裡的鄭國女子一樣幽怨的。曹操是個好女色的男人,但絕對和荒淫無關。即使和絕色美人甄宓失之交臂,他也能夠調整好心態,全心投入到自己的霸業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