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硯齋
-
2 # 瓜爺888
古代字不是為藝術的,是為規範書寫行為,所以叫法書。秦統一六國文字,李斯作小篆以為範本。然後出現隸書、魏體、然後才有晉唐楷書。王羲之為書聖,他的楷書為唐人所推崇,成為大唐以及後世的法帖,唐朝書家是尚法的,虞世南,歐陽詢寫字如同印刷,後顏魯公,柳公權,褚遂良等人字雖風格有差別,但法理相通。但王羲之,張旭,懷素,顏真卿等人的草書已開始追求個性,所以晉唐是法書和書法的交匯期。尚法為文字規範和通用的貢獻是巨大的。到宋朝政治文化環境寬鬆,書法才開始張揚個性,進入真正尚意時代,也就是書法時代,蘇黃米蔡各顯其能。元朝趙孟頫楷書成就最高,但和唐楷比起來用筆靈活。明朝有文徵明,祝枝山草書成就最高,清朝有王鐸更是率性,有很多突破,對書法貢獻最大。王鐸以後草書書法幾乎無人,于右任算一個,偉人算一個,其他如林散之純屬瞎鬧,不登大雅之堂。
-
3 # 山河先生看手相
中國書法不是單純的寫字,而是根據漢字的造型規則,以毛筆宣紙作為主要工 具,運用點畫構成各種章法形態,表現書寫者的精神、氣質、學識和修養,並從中 獲得一種精神上的享受與滿足。 書法一詞較早見於南齊王僧虔論謝綜書:“書法有力,恨少媚好。 ” 書法包含三個基本要素:筆法、筆勢、筆意。筆法是因為毛筆的柔軟而富有彈 性的特點,鋪毫抽鋒,變化無窮,書家在運筆過程中熟練地掌握執筆法、運筆法、 運腕法、用墨法等技巧,達到剛柔並濟、收放自如、萬毫齊發等自由而多樣的點畫 線條,展示各種形體、情感與氣勢。 筆勢,要求點畫粗細有法,書寫過程中“勢來 不可當,勢去不可遏”,使點畫之間的搭配合乎審美的規範,給字型賦予生命力,字 與字及行與行之間有一點虛實相生的呼應關係。筆意,清劉熙載《藝概•書概》: “書雖重法,然意乃法之所受命 也。”意思是說,書法作品不僅能 表現客觀事物的動態美,更能展露 書家的思想情感與審美趣味、學養 氣度等,從而構成某種美的理想 境界。 法書指的是可以取法借鑑與楷 模的書法佳作。北齊顏之推在《顏 氏家訓•雜藝》中說:“吾幼承門業,加性愛重,所見法書亦多,而玩習功夫頗至, 遂不能佳者,良由無分故也。”意思是說他從小時即得到家族長輩們的教導,從小也 看到很多可以當作楷模的書法真跡,如果工夫下了而書法沒有進步,只能說是沒有 天分的緣故。 要使書法成為法書,須得下一番苦工夫。《書法三昧》就說:“作字之要,下筆 須沉著,雖一點一畫之間,皆須三過其筆,方為法書。”米芾《海岳名言》則說: “一日不書便覺思澀,想古人未嘗片時廢書也。因思蘇之才《恆公至洛帖》,字明意 殊有工,為天下法書第一。 ”正因法書的難得與珍貴,所以古人對其非常珍惜,南宋 虞龢《論書表》記載:“桓玄愛重書法,每燕集,輒出法書示賓客。客有食寒具者, 仍以手捉書,大點汙。後出法書,輒令客洗手,兼除寒具。子敬常箋與簡文十許紙, 題最後雲:‘民此書甚合,願存之。 此外,古人對別人的書作亦稱之為法書,以示尊重。
-
4 # zhenqu
書之法,守法度之書。
只是側重點不同,講的道理是一致的。書法講究有古意,法度,講究筆筆有出處,是法度嚴謹的一門創作藝術。
-
5 # 一個會寫書法的軒同學
書法和法書是不同的兩個概念。書法是指毛筆字書寫的方法,主要講執筆、用筆、點畫、結構、分佈(行次、章法)等方法。如執筆要指實掌虛,五指齊力;用筆要中鋒鋪毫;點畫要圓滿周到;結構要橫直相安,意思呼應;分佈要錯綜變化,疏密得直,全章貫氣等等。主要是講寫漢字的方法,如李慎言的《書法概論》一類的書。進一步說,就是書寫漢字的文章詩句使之成為藝術作品的方法。
法書是指有一定書法藝術成就的作品,與名畫是對稱的。常見的書法藝術作品的字型有五:楷書、行書、草書、隸書和篆書。這五體只要有高度的藝術價值,可供臨摹取法的,都可以稱之為“法書”。
書法與法書雖說是兩字的顛倒,其含意的廣狹卻有所不同,一個屬於理論,一個屬於實踐,且兩者又是相輔相成的。{一線拍賣行秋拍徵集. 壹叄壹捌 叄零壹肆 貳伍陸}
中國畫(宣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既有悠久的歷史,還有優良的傳統。是指用筆、墨、顏色在帛、布、絹、紙、綾等上面畫的東西。不是一般人畫的,而是歷史上有名的畫家們畫的。有些畫雖不是名家畫的,但年代較早,具有文物性的,我們也要儲存、整理。
中國的繪畫藝術,是中華民族傳統藝術中起源最早的藝術形式之一。比如在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彩陶上,就繪有互相追逐的魚、奔跑跳躍的鹿,不僅形象生動,而且有一定的藝術意境。這說明我們中華民族的先人,遠在原始社會就已具有相當高的審美意趣和高超的藝術創作才能。
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形式,不僅是記事的工具,也具有豐富的形象特徵,和書畫一樣,它是用線條來表現的,有“書畫同源”的說法。書法家充分發揮毛筆等書寫工具的效能和書寫技巧,就能創造出各種風格的作品來,給人以藝術享受,達到良好的藝術效果。
當今書法藝術都是從古代書法藝術中發展變化的,許多書法家都是繼承古人書法的優秀傳統而又有所創新。想要欣賞書法藝術,必須具備一些書體和書法源流的知識。
和其他藝術形式不同,書法藝術和人們的生活貼得最緊,從兒童上學的第一天就要學寫字,寫字漂亮美觀不僅便於學習、生活,還能反映一個人的品行修養和素質,故前人有“字如其人”的說法。書法源於寫字練習,又高於一般實用性的寫字。其中的講究和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它是中國文化乃至東方文化的一種典型的表現形式。日本人在吸收了中國書法藝術的傳統之後,在書法研究和學習方面投入了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精力。為了提高世人對書法的重視,日本人稱書法為“書道”,將古代中日書法家的名帖碑刻精印出版,早在本世紀初就出版了多卷本的大型書法集《書道全集》,中國不少當代書法家還是從中獲益者。近些年來各類書法字帖、大型法帖、書法工具書、速成字帖、各體書法字典,層出不窮,為書法愛好者提供了許多方便。
-
6 # 文藻巧翁
書法
指我國傳統的漢字書寫藝術。主要內容有執筆、用筆、結體、佈局等幾個方面。書法與文字有宻切的關係,從漢字產生至今,字型幾經演變,其書寫造型經過歷代書者不斷的創造發展,具有十分豐富、美妙的藝術性,成為我國特有的一門傳統藝術。從事書法活動,除講求個人的思想修養、精神境界外,特別注重書寫的方法和技巧。有關方法技巧,前人總結出許多經驗。對於執筆之法,大抵要求手指、腕、肘虛實協調,動作合宜。用筆之法,講方圓、正偏、肥瘦等等。至於結構、佈局,也有許多要領,都是求視覺所能得到的完善、合理的美感。
法書指達到相當藝術水平而可供臨摹、取法的書法作品。前人稱法書一般包括著名刻石、碑、帖及名家墨跡等,凡篆、隸、行、草、精,各體均有。它們的儲存與傳世,不僅為學習者提供可以取法的典範,而且對於研究中國書法史也具有重要意義。
-
7 # 石不言齋
書法與法書的區別,主要在個性化和經典碑帖的區別。一幅作品稱為書法,一般是指其達到了書法的基本標準,即有傳承,有筆法、字法、章法、墨法、印法等,而被稱之為法書的,一般是一系列形成自己獨有風格的書法碑帖,如顏體的《多寶塔》《麻姑仙壇記》,柳體的《玄秘塔》,歐體的《化度寺》,趙體的《三門記》等等。一般而言,法書可為取法物件,而普通意義上的書法,不能成為取法物件,僅可欣賞和借鑑。
-
8 # 工筆小強
中國書法不是單純的寫字,而是根據漢字的造型規則,以毛筆宣紙作為主要工 具,運用點畫構成各種章法形態,表現書寫者的精神、氣質、學識和修養,並從中 獲得一種精神上的享受與滿足。 書法一詞較早見於南齊王僧虔論謝綜書:“書法有力,恨少媚好。” 書法包含三個基本要素:筆法、筆勢、筆意。筆法是因為毛筆的柔軟而富有彈 性的特點,鋪毫抽鋒,變化無窮,書家在運筆過程中熟練地掌握執筆法、運筆法、 運腕法、用墨法等技巧,達到剛柔並濟、收放自如、萬毫齊發等自由而多樣的點畫 線條,展示各種形體、情感與氣勢。筆勢,要求點畫粗細有法,書寫過程中“勢來 不可當,勢去不可遏”,使點畫之間的搭配合乎審美的規範,給字型賦予生命力,字 與字及行與行之間有一點虛實相生的呼應關係。筆意,清劉熙載《藝概•書概》: “書雖重法,然意乃法之所受命 也。”意思是說,書法作品不僅能 表現客觀事物的動態美,更能展露 書家的思想情感與審美趣味、學養 氣度等,從而構成某種美的理想 境界。 法書指的是可以取法借鑑與楷 模的書法佳作。北齊顏之推在《顏 氏家訓•雜藝》中說:“吾幼承門業,加性愛重,所見法書亦多,而玩習功夫頗至, 遂不能佳者,良由無分故也。”意思是說他從小時即得到家族長輩們的教導,從小也 看到很多可以當作楷模的書法真跡,如果工夫下了而書法沒有進步,只能說是沒有 天分的緣故。 要使書法成為法書,須得下一番苦工夫。《書法三昧》就說:“作字之要,下筆 須沉著,雖一點一畫之間,皆須三過其筆,方為法書。”米芾《海岳名言》則說: “一日不書便覺思澀,想古人未嘗片時廢書也。因思蘇之才《恆公至洛帖》,字明意 殊有工,為天下法書第一。”正因法書的難得與珍貴,所以古人對其非常珍惜,南宋 虞龢《論書表》記載:“桓玄愛重書法,每燕集,輒出法書示賓客。客有食寒具者, 仍以手捉書,大點汙。後出法書,輒令客洗手,兼除寒具。子敬常箋與簡文十許紙, 題最後雲:‘民此書甚合,願存之。 此外,古人對別人的書作亦稱之為法書,以示尊重。
-
9 # 耘瑋
書法,是書寫漢字的特殊法則。透過點畫線條的造型,而又不代表具體的物象,它包括握筆、運筆、用筆、用墨等各方面,是一門綜合性的造型藝術。
法書是古代對書法的稱謂,是將書寫於紙帛縑楮而有法度的書法作品均稱“法書”或“書”。《書法三昧》說過:“作字之要,下筆須沉著,雖一點一畫之間,皆須三過其筆,方為法書”。現今通稱所作之書法作品為法書,含有尊重作者之意。今人提起法書,自然而然就湧出萬世宗師的二王。王逸少之書的成就,空前絕後。蘭亭,黃庭經,樂毅論,東方畫贊,曹娥碑等如數家珍。王獻之的洛神賦越千載仍神采飛揚,奉為圭臬。
法書至此盡矣!今指所稱,只是虛無飄渺的敬稱而矣!不是厚古薄今,實則俯之既深,仰之彌高。書法就是書法,不是進化論。
-
10 # 靜心書法
中國書法不是單純的寫字,而是根據漢字的造型規則,以毛筆宣紙作為主要工 具,運用點畫構成各種章法形態,表現書寫者的精神、氣質、學識和修養,並從中 獲得一種精神上的享受與滿足。 書法一詞較早見於南齊王僧虔論謝綜書:“書法有力,恨少媚好。
” 書法包含三個基本要素:筆法、筆勢、筆意。筆法是因為毛筆的柔軟而富有彈 性的特點,鋪毫抽鋒,變化無窮,書家在運筆過程中熟練地掌握執筆法、運筆法、 運腕法、用墨法等技巧,達到剛柔並濟、收放自如、萬毫齊發等自由而多樣的點畫 線條,展示各種形體、情感與氣勢。
筆勢,要求點畫粗細有法,書寫過程中“勢來 不可當,勢去不可遏”,使點畫之間的搭配合乎審美的規範,給字型賦予生命力,字 與字及行與行之間有一點虛實相生的呼應關係。筆意,清劉熙載《藝概•書概》: “書雖重法,然意乃法之所受命 也。”意思是說,書法作品不僅能 表現客觀事物的動態美,更能展露 書家的思想情感與審美趣味、學養 氣度等,從而構成某種美的理想 境界。
法書指的是可以取法借鑑與楷 模的書法佳作。北齊顏之推在《顏 氏家訓•雜藝》中說:“吾幼承門業,加性愛重,所見法書亦多,而玩習功夫頗至, 遂不能佳者,良由無分故也。”意思是說他從小時即得到家族長輩們的教導,從小也 看到很多可以當作楷模的書法真跡,如果工夫下了而書法沒有進步,只能說是沒有 天分的緣故。
要使書法成為法書,須得下一番苦工夫。《書法三昧》就說:“作字之要,下筆 須沉著,雖一點一畫之間,皆須三過其筆,方為法書。”米芾《海岳名言》則說: “一日不書便覺思澀,想古人未嘗片時廢書也。因思蘇之才《恆公至洛帖》,字明意 殊有工,為天下法書第一。
”正因法書的難得與珍貴,所以古人對其非常珍惜,南宋 虞龢《論書表》記載:“桓玄愛重書法,每燕集,輒出法書示賓客。客有食寒具者, 仍以手捉書,大點汙。後出法書,輒令客洗手,兼除寒具。子敬常箋與簡文十許紙, 題最後雲:‘民此書甚合,願存之。 此外,古人對別人的書作亦稱之為法書,以示尊重。
-
11 # 一峰360a
古今“書法”的稱謂的慨會是一樣的。書法名稱起自魏晉,經歷代至今,仍在沿用。書法源自寫字,為文化記錄工具,經歷代文人,把一個個的毛筆字,用文字串聯,佈置在宣紙上,透過輕重,轉折,乾澀,頓挫,流暢,的筆法,經過作者緊松,疏密的佈置,並且題款,蓋章,從而產生象畫一樣的視覺美。古人把這種技術,命名為書法,也稱書法藝術。
回覆列表
今之書法與古之法書不同之處如下:
①今之書法,重於技。是寫字的技術方法。
任何人掌握了寫字的技法,寫出的字,無論什麼體,都可籠統地稱之為書法。
②古之法書,重於形。強調字的體式,是古時國家關於字型的法度。
比如,一個政權統一國家後,除了度量衡需要統一外,字型也要統一。不能韓地用草書,秦地用小篆。你寫的我不認識,我寫的你不認識,太不象話。
於是,便有了法書一說。誰不按法定型體寫字,即視為違法,你寫得再好也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