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鑑水漁翁

    畫一朵蓮花,

    羞千里晚霞。

    悲青春逝水,

    憶舊夢芳華。

    (美嗎?[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

  • 2 # 王西真

    夏日絕句

    宋 · 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生時應當做人中豪傑,死後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們還在懷念項羽,因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東。

  • 3 # 無銘閱讀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注:所有的山上,飛鳥的身影已經絕跡,所有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江面孤舟上,一位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垂釣。

  • 4 # 仁妙1

    登岳陽樓

    (唐)杜甫

    昔聞洞庭水,

    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

    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

    憑軒涕泗流。

  • 5 # 悟空悟空2020

    《竹裡館》

    唐.王維

    獨坐幽篁裡

    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 6 # 鹽都春風

    我比較欣賞李商隱的《天涯》這首五絕。李商隱長於七律,很少寫五言。這是入川后寫的,表過置身天涯的深情奇想,情感真實而不造作。

    五絕

    天涯

    春日在天涯, 天涯日又斜。

    鶯啼如有淚, 為溼最高花。

    (傷春而不暗淡。)

  • 7 # 八校尉

    我推薦中唐詩人王涯的《塞上曲》(其一)。

    塞虜常為敵,邊風已報秋。

    平生多志氣,箭底覓封侯。

    王涯(764—835),字廣津,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人,官至宰相,中唐時期著名詩人。

    詩作開篇首句點明瞭邊關時常遭敵襲擾的背景;第二句用邊風報秋進一步渲染形勢的緊張:又到了草肥馬壯、敵人進犯之際,戰事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詩的三四句由寫景轉為言志:平生之志就是報效國家,如今正是施展抱負、以過硬的本領殺敵立功的大好機會。全詩雄健剛勁,字裡行間透射著軍人特有的警覺和敏銳,貫穿著堅定的意志和自信,充溢著渴望馳騁沙場、建功揚名的雄心壯志。

    感言:人生最美是軍旅。壯志點燃青春,使命砥礪人生。軍人的價值在戰火硝煙中彰顯,戰士的榮譽靠浴血疆場來贏得。

  • 8 # 使用者7174720426634

    我認為最美的的五言絕句是巜鹿柴》。出自唐朝詩人王維之手。詩人捕捉到傍晚時分鹿柴的幽靜景色,落筆先寫“空山”寂絕人跡,接著以“但聞”一轉,引出”人語響”來。幽谷傳音,愈見其空;人語過後,愈添空寂。最後又寫夕陽餘輝映照深林,在青苔上灑下斑駁的黨影,愈加襯托出山林的清寂幽邃,幾如化外之景。詩的絕妙之處在於以動襯靜,以區域性襯全域性,疏淡自然,毫不做作。

  • 9 # 陽春三月W

    《絕句》杜甫。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杜甫不愧被稱為"詩聖‘’,這首詩真是最美五言絕句。

  • 10 # 海洋dl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望嶽》

    泰山氣勢磅礴,是帝王之山,中國許多帝王都登過此山,俯瞰華夏大地,封禪或祭祀。

    這是詩聖年輕時候寫的一首詩。路過泰山有感而發。

    譯文:

    泰山什麼樣?我走出齊魯大地還能看見她蒼翠的頂峰。

    大自然鬼斧神工,山的兩面分隔出黃昏和破曉。

    圍繞她的層層白雲盪滌著人們心中的塵埃,極目遠望,鳥兒正在返回它山上的家園。

    有朝一日我也要登上她的頂峰,傲視群山,傲視世界。

  • 11 # Blaire Molly

    《苔》袁枚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在基層工作,所以對這首詩最有感悟。

  • 12 # 赤腳大先的小寶貝兒

    山川異域,

    風月同天。

    寄諸佛子,

    共結來緣。

    。。。。。四言絕句,古今一首。

  • 13 # 阿鳴阿源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 14 # 史客不輕鬆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首小詩在百花齊放的唐代詩海中,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卻流傳極廣,婦孺皆知,不斷地被人們所吟誦、品味,其中不是沒有原因的。首先,這首詩所抒寫的內容是人們經常接觸到的最熟悉的事情,吃飯。所謂“吃穿坐用行”,就是人一輩子的濃縮,尤其是吃飯。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的慌,吃飯的重要性歷來拍在百事之首。吃飯問題,從來都不是小事。其次,把粒粒糧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體微察細,形象而貼切。吃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糧食的來源更是千辛萬苦。勞動者才是最美的人。珍惜糧食,尊重勞動人民,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顆粒歸倉,人人有責。最後,詩的語言通俗、質樸,音節和諧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誦,也是這首小詩長期在人民中流傳的原因。婦孺皆知,童叟具明,內容言簡意核,觀點一目瞭然,實為不可多得的曠世佳作,其流傳性,口碑,影響都非同一般,故小編以為我國古代最美五言絕句,《憫農》絕對算是一個。

  • 15 # 簡單點2601

    王維的《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這是其山水詩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從文學創作的角度來賞析,該詩的精妙之處在於“動”、“靜”對比襯托的詩情畫意。蘇軾曾評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

  • 16 # 夏雨風

    唐詩:

    白雲依山盡,

    黃海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 17 # 秋約16玖

    唐代王維

    《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 18 # 白芸兒

    山居秋暝

    唐代: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以自然美來表現人格美,看是寫景,實際是表現人的心境,邊欣賞美景,邊怡然自樂。

  • 19 # 一葉孤帆行萬舟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唐朝詩人王維這首五言絕句詩《畫》,唯美至極:看遠處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畫上的山色卻很清楚,在近處聽流水,應當聽到水聲,但畫上的流水卻無聲。在春天盛開的花,隨著春天的逝去就凋謝了。而畫上的花,不管在什麼季節,它都盛開著。人走近停在枝頭上的鳥,它就會受驚飛走。但畫上的鳥,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會驚飛。全讀起來似乎行行違反自然規律,其實正是暗中設謎,寫出了畫的特點。

    遠看山有色,遠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為有色?清秀俊朗紅溼綠垂是色,寒色蒼蒼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異色,只因其距離而產生美感,讓人覺其有無限的風光。此乃是“靜境”,靜境之美出乎首句,在於有靜心者能品之。這就好比是陽春白雪,一開始就將下里巴人給趕出了藝術空間。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賞美的資格。在這裡,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靜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畫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著擋不住的盛情傾瀉而出.一種流動之美跳躍於詩人的眼中。

    近聽水無聲。源頭活水本是“動境”,而無聲二字又進入靜境,寧靜致遠.和首句並無矛盾之處.動靜的取捨上詩人可以說是能夠做到遊刃有餘.是什麼如此神奇?靜的如此讓人難以放棄去一探究竟,這樣,我們就會接近此詩此畫,這樣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處只是因為“無聲”,無聲是一種美王羲之的詩中有“在山陰道上行,如在鏡中游”,便也是這種美。有聲無聲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籟之聲!莊子所提的“天籟”之聲就是如此,當“天籟”與“人籟”“地籟”一起時,便共同構成一個常人無法言語的自然之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花兒在那個最美的季節裡盡情的開放,並最終將自己的生命燃燒般的開到最美。美到極致後,飄然而去。但此中花兒不謝,只因在畫中。不僅僅是如此,寫的近近是畫中的花,是春盡之時,花兒盡逝,無處得美而傷懷的感觸在裡面 。

    鳥兒不驚,不知青春已盡,歲月已逝。徒留下多少悔恨。詩中的畫似乎代表著一種夢想,一種可見而不可得的夢想,但那種夢想只是在人的心靈處於一種安靜的狀態中我們才能夠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實,詩人唯有帶著淡淡的幽思去尋覓世間最後的能夠寄託情懷的東西。人已去,空留花,鳥未驚,人又來,沒有永恆的美麗,而一切的美麗都將隱於虛幻。

    你還有比這首詩更美的嗎?一起來分享吧!!!

  • 20 # 天秤的小丫

    我認為最美的是白居易的《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短短几句,將一幅擁爐夜畫展現的讀者面前。有景,有境,有情,有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習有捷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