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寶木文斌
-
2 # 山宅一生1
必須有事實啊,抗日援朝時候就有戚家軍打日本正規軍啊,好像是贏了的,忘記具體史料怎麼說的,反正肯定沒輸,因為戚家軍就是針對日本來的,打日本絕對在行
-
3 # 不花錢降溫
戚繼光的同僚徐文長教出的徒弟李如松4萬人把日本15萬人辦挺了。其中李如松特別尊重戚繼光的戚家軍二代。
戚繼光抗倭寇之後,在遼東當了10多年的總兵,打蒙古人也是猛。當時僅次於李成梁。
戚繼光不容侮辱。
-
4 # 精彩影片片段餘小波
江浙一帶自以來都是全國最富裕的地方之一,商業高度發達,百姓的生活條件也一直是非常優越的,可也正是因為如此,導致江浙一帶參軍的意願不高,戰力也比較弱,畢竟當兵是個高風險的職業,在江浙一帶的農民又不是沒有飯吃,何苦去遭那份罪。所以當侵犯江浙一帶時,常常幾十上百人就能四處掠劫,上千倭寇就敢佔山為王,朝廷也無可奈何。
然而自戚繼光練兵之後,產自浙江的戚家軍卻能南平倭寇,北御蒙古,這支浙軍成了明朝後期不折不扣的主力兵種,其戰鬥力之強只能用恐怖二字來形容。
戚繼光,字元敬,山東蓬萊人。16歲便繼承祖上職位,成為明軍的將領,戚繼光在浙軍挑選兵員的時候,就提出了非常嚴格的要求,首先要求從軍者不在七科謫內者或非醫、巫、商賈、百工之子女,也就是要求出身清白的平民之家;其次凡是那些臉皮白淨、行動伶俐、看見官府的人也毫不敬畏的人,都不要,因為這些人在戰場上容易耍滑頭;最後還要求黑大粗壯、皮肉堅實的鄉野老實之人,這些人聽指揮,作戰勇敢。
在軍隊訓練之上,戚繼光對戚家軍的要求更是苛刻無比,除去列隊,學習號令不說,最讓新兵們膽寒的莫過於實戰訓練了。戚繼光從各地選來武林高手當教官,全部都是練實戰的,要求新兵雙方對打,你打贏了,就升級,還賞銀一分,如果你打輸了,降一級不說,還要挨五個軍棍。在這種近乎於變態的實戰要求下,新兵們像發了瘋一樣的對打,反正不打隊友就得被教官打,打贏了隊友還能賺零花錢。
除了對個人戰鬥力有極高的要求,戚繼光還對團隊合作也做了各種陣型的要求,最著名的就是鴛鴦陣。
鴛鴦陣陣形以11人為一隊,最前為隊長,此二人一執長牌、一執藤牌。再二人為狼筅手執狼筅,接著是四名手執長槍的長槍手,左右各二人,分別照應前面左右兩邊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進的是兩個手持“鏜鈀”計程車兵擔任警戒、支援等工作。如敵人迂迴攻擊,短兵手即持短刀衝上前去劈殺敵人。各種兵器分工明確,每人只要精熟自己那一種的操作,有效殺敵關鍵在於整體配合,令行禁止。無論再強悍的敵人衝了進來,往往只看見亂七八糟的武器朝自己眼前一晃,然後就莫名其妙的倒下了。
戚繼光石像
那麼在這麼殘酷的軍營環境裡,為何戚家軍對戚繼光還呢?往大了說,戚家軍做的從來都是保家之事,人民和士兵的認同感極高。往私了說,由於戚家軍戰績輝煌,士兵升職的速度也快,空間也大,而且戚繼光還經常帶著士兵一起做點小生意,賺的錢也挺多的。
這樣的一支軍隊,有信仰,有紀律,有裝備,有前途,再加上有一個能力充足的將領,這隻總兵力僅數千的浙軍在面對強如倭寇,蒙古之敵時,依然有著天下無雙的戰績。
戚家軍部分戰績:
嘉靖四十年臺州大捷,十三戰十三捷,斬殺真倭三千餘,燒殺溺斃無算
嘉靖四十年福建之役,總兵力六千,斬真倭五千餘級
嘉靖四十二年平海衛,斬殺真倭兩萬餘
抗倭戰爭中,戚家軍與倭寇的傷亡比例超過1:200,不得不說是冷兵器時代的奇蹟
隆慶二年,戚繼光率八千銃騎突襲董狐狸牙帳,大破朵顏三萬鐵騎
三年,長禿率兀良哈鐵騎五萬入寇,戚繼光率火槍隊出塞包抄,一口氣打垮五萬蒙古騎兵,活捉長禿
自嘉靖三十八年戚家軍成軍到萬曆十一年戚繼光去職,戚家軍擊敗的敵軍總數超過十五萬餘
-
5 # 蘇格2018
我只知道倭寇打明朝沿海的地方軍跟打狗一樣,而戚家軍打倭寇跟打狗一樣,通常一場戰鬥下來都是損失個位數,有時候還零傷亡
-
6 # 春風得意馬蹄急迴歸
明朝打日冦的歷史事件都沒放進正史更沒派過正規軍,完全當流寇匪徒處理。我們都不派正規軍你那點兵力也能算正規軍,好意思?
-
7 # 碼碼小菜鳥
先說一個事情。戚繼光打完倭倭寇被調到北方,手下都是一幫兵油子,軍紀渙散。戚老爺子二話不說,把他的戚家軍調過來。當時在下大雨,這幫戚家軍就在雨裡站了一天一夜。在朝鮮把倭寇捶的滿地找牙的李如松,誰都看不起,對戚家軍的將領卻恭恭敬敬。
-
8 # 種花家的參謀兔
反正網易有個遊戲叫《戰意》,戚家軍在裡面,兩條腿走路的只打不過鐵浮屠,四條腿的只要不是五星兵,也能五五開[機智],無敵
-
9 # 吳越2020
這麼無聊的問題也能問出來,當時的倭寇頭目汪直在日本都是無人敢惹的角色,還正規軍?徒弟輩的李如松的遼東鐵騎分分鐘都能教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做人!
-
10 # 一馬青塵0612
這樣說吧,這個問題本身就不成立,因為當時的日本根本就沒有正規軍。
第一點:時間線。戚繼光抗倭的時間程序大概發生在1556-1565年這之間。
第二點:當時的日本是什麼情況?日本自應仁之亂後各地領主大名開始爭奪領土和權利,室町幕府的幕府將軍應該是形同虛設的足利義輝。也就是說當時的日本地方勢力林立,各地早就各自為政,哪來什麼正規軍?這情況一直持續到1603年江戶幕府誕生(或者提前算到猴子1590年的大政統一)。
第三點:倭寇的組成。真倭“十之二三”,實際上可能還達不到這數,所謂倭寇主要是以汪直等職業海盜、地方豪商支援的走私集團、建文殘餘和他們招募的大量流民組成,真正的倭寇極少(各地領主大名自己人手都不夠用,出來的基本都是流民)。
為何主力會是這些人?因為朱八八禁海啊,海邊漁民很多沒法生存成了流民,外海沒人管海盜多如牛毛,地方豪商為了利益大力扶持三不管地帶的武裝走私,再加上躲災的建文系殘餘勢力和日本流民糾結在一起咯。。
-
11 # 晨筱雨623
早期戚家軍的陣型以對抗小股倭寇為目的。並不適用於陣戰。日本戰國時期,陣戰如果遇到大規模始終火繩槍的織田軍的話,流程基本是三千到六千火槍手的三段擊射擊,然後近戰是長槍手,參考《葵三代》中對關原合戰的描述,鬼子的長槍比較長,而且是列陣的。戚家軍的鴛鴦陣基本是幹不過的。後期,戚家軍在北方使用車陣,或許能打的過
-
12 # 雪也是水
肯定能打贏!
戚繼光生前,日本群島還沒統一,還處於戰國時代!我們都知道日本戰國時代的戰爭規模小,不像是打架,更像是兩夥人互毆!所謂菜雞互啄是也!
說戚家軍只能打武器簡陋的倭寇純屬放屁!首先,倭寇流動性大,與倭寇打仗可不是一般的陣地戰,而是運動戰!戚家軍能肅清運動迅速的倭寇,就已經證明他們戰鬥力很強!
其次,誰說倭寇的武器裝備簡陋的?要知道“倭”指日本浪人;“寇”指聯合日本浪人的匪寇,許多都不是日本人!他們有些是不法商人,有些甚至是財富豐厚的鄉紳!
為了保障能搶到更多的錢,他們不到給倭人提供情報,更是支援武器裝備、人手兵員等。反倒是明軍,因為官吏貪腐問題嚴重,裝備多有以次充好!
倭與寇裡應外合聯合起來,使得戚繼光之前的明軍屢戰屢敗!
最後,還有例項證明!請看萬曆三大徵之一的朝鮮之役。
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明軍4萬人,朝鮮被打垮了雖然人數不知,但不會有多少;日軍15萬人。結果明朝聯軍勝利!
第二階段,明軍10萬人,朝鮮還是不知人數;日軍有14萬人。結果日軍被擊退。
進入異國他鄉,明軍尚能以少勝多,還說明軍的戰力不去日軍的正規軍?一般的明軍戰力尚且如此,明軍中戰力最為強悍的戚家軍能那就更厲害了!
要知道在明末,沒有了戚繼光領導的戚家軍在渾河遭遇數倍八旗兵圍攻,雖然全軍覆沒,但依舊使得八旗兵傷亡慘重!而那時距離戚繼光老去已經有三十多年了!
所以,說戚家軍不如日軍的,絕對是日吹!
-
13 # 迷途的小書生
戚繼光是任何一個朝代都可以排上名的超級名將,不但會打仗,而且精於練兵,還能寫兵書,不光指揮步兵爐火純青,在北邊打蒙古部落的時候也是遊刃有餘,蒙古部落十幾年不敢靠近戚繼光的城池,這樣的文武全才也就孫子,李靖等寥寥數人而已,不要說同時期的日本,就是同時期的外星人來了,也要被按在地上摩擦
-
14 # 劇能說的跳跳君
在開始對比軍事力量之前,我們先對比一份戚繼光和豐臣秀吉的個人資料。
戚繼光:1528年出生,其祖戚祥跟著明朝第一任董事長朱元璋打天下的開國元勳,世襲官位。戚繼光雖為官二代,但並沒有不學無術,一生戰績輝煌,榮獲抗日英雄、倭寇粉碎機等光榮稱號,死後諡號武毅,位封少保。
豐臣秀吉:原名藤吉郎,生於1537年,出身貧民窟。江湖混混,專業小商販,後加入大老闆織田信長。最後業績卓越,終取代老闆統一了日本。
以上是二人的個人資料對比,雖然生活年代相近,但在歷史中,二人並未真正的交過手。但是非要做個對比,那麼我認為肯定戚繼光會勝。
軍事力量:
戚家軍:由爭強好鬥的礦工組成,其訓練極其嚴格,裝備精良戰術先進。經典戰術——鴛鴦陣(很流氓的陣形),奇怪的武器和陣形,比如狼憲,源自南方老百姓打群架用的大毛竹改編而來,戚繼光創新式的在前面裝了鐵尖,而且保留了堅韌,濃密的竹枝,這東西操作不需要任何技巧,一掃一檔半徑為一米的武士刀砍不進來,倭寇近身就是一身血道子,如果僥倖滿臉是血的靠近了,後面的長槍手衝上來就是一槍,後面的刀叉手進行補刀。此陣流氓無比,但是無解。
成名戰役:台州九戰九捷
1561年,倭寇進犯,戚繼光率軍在長沙、花街、上峰嶺等地迎戰,連續打敗九次倭寇,而戚家軍幾乎沒有傷亡,史稱“台州九戰九捷”。
豐臣秀吉:軍隊由從小玩刀的武士浪人組成,論單挑能力,那絕對沒得說,但是論陣形戰術裝備方面,那就有點差了。陣型基本沒有什麼創意,老一套的放槍,射箭,衝鋒。武器裝備除了刀可以自給自足外,身上的裝甲,火槍等都需要由海盜方提供購買。
成名戰役:金崎撤退
簡單來說就是老闆織田信長撤退需要有人殿後,豐臣秀吉跳出來擔此重任,在一個叫做金崎的地方,以幾百人的兵力擋住了敵軍三萬人的追擊。一戰成名。
開始豐臣秀吉先用火槍隊射擊,並不出戰,天黑之後點燃全程篝火,插滿旗幟,但是城裡沒有人,可能是讀了三國演義學的空城計,然後埋伏到小樹林,等到敵軍開攻城,秀吉突然出現,敵軍潰敗。小勝之後,秀吉回到城中,然後率領軍棄城逃跑,敵軍第二天來戰時已經成了空城。
事實上,雖然戚繼光和豐臣秀吉沒有真正交過手,但曾經被戚繼光訓練過的部分北方軍隊,以及戚繼光老部下的部分南兵們(吳惟忠、駱尚志等部)在萬曆朝鮮戰爭中多次與豐臣秀吉日軍交手。
日軍在戰爭初期處於優勢,一個月攻陷朝鮮京城,驅逐朝鮮國王李昖。明朝集結遼東軍及三千戚家軍約4萬人奔赴朝鮮作戰。日軍在平壤之戰大敗後撤退,而明軍因兵力也無法進行大規模作戰,在碧蹄館之戰後雙方開始議和。在1595年,戰爭第一階段基本結束。1597年正月,日軍14萬大軍再侵朝鮮。朝鮮二次內求援,明朝初次調集4萬兵力赴朝救援,後續不斷增兵,最高至7萬。
日軍在豐臣秀吉死後難以為繼,遂全部從朝鮮半島撤退,最後以日本戰敗而容告終。雙方出動的都是精銳,最後的勝負也已經是板上釘釘的歷史。
-
15 # 凡心似鐵
古代任何強兵不光需要屍山血海拼殺出來,還需要錢啊!裝備,糧餉都是錢啊!戚家軍都是雙響,而且還是人員滿額,上面吃不到兵血,當大哥死了,隊伍慢慢就被消耗了
-
16 # 有點特長
題主只需要記住一句話就行了:日本真正強大是在明治維新之後,在這之前,不管誰吹噓日本強大都是泡泡,一戳就破!
戚家軍是戚繼光於1559年親自建立並開始訓練的精銳部隊,總兵力約4000人,最高時6000人左右。戚繼光率領戚家軍南征北戰足跡遍佈大半個中國,征討倭寇,蕩平內患,北擊韃靼。這隻軍隊百戰百勝,斬殺敵軍超十萬級。
再看豐臣秀吉所率領的日軍。1588年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這個時期的日本軍隊經過多年的戰爭洗禮,可以說是當時日本歷史上的最強軍隊。
1592年3月,豐臣秀吉發動朝鮮戰爭,共調遣九個軍團合計15萬人左右渡海作戰,4月正式開戰。開戰初期,日軍一個月就攻陷朝鮮京城,驅逐朝鮮國王李昖。
1592年6月,明軍開始渡江入朝,祖承訓初戰失利。10月,明朝命李如松總理薊、遼、保定、山東軍務,從全國調集4萬軍隊開赴朝鮮。此後李如松以4萬人馬對日本15萬軍隊,戰至1593年6月,雙方開始議和。
1597年1月,日本再次發動朝鮮戰爭,共調遣八個軍團12萬人,加上釜山日軍共計約14萬人。
1597年2月,明朝任麻貴為總兵官,3月以楊鎬為僉都御史,經略朝鮮軍務,第一批明軍共約3萬人,5月任邢玠為尚書率領4萬明軍支援,明軍總兵力約7萬人。
1598年10月,日軍各戰線沒有進展,此時豐臣秀吉死訊傳人朝鮮,日軍士氣低沉,11月日軍開始撤退。
1599年4月,明軍班師回朝,次月萬曆皇帝頒《平倭詔》,其中一句話都記住了: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
第一次朝鮮戰爭,明朝前線統兵將領為李如松,戰績還不錯,指揮有度。第二次朝鮮戰爭明朝前線統兵將領為麻貴,經過浴血奮戰終於擊敗日軍。
萬曆朝鮮戰爭爆發時戚繼光已經去世四年了!戚繼光和李成梁都是明朝戰功赫赫的名將。相對來說,戚繼光南征北戰百戰百勝要略強於李成梁,而李如松是李成梁的兒子,雖說是將門虎子,但比起老頭子李成梁,李如松還是嫩了點;麻貴不管是從哪方面看軍事能力都比戚繼光差了不止一節。所以透過比較不難看出,如果由戚繼光率領戚家軍指揮朝鮮戰爭,只怕根本就不會有第二次朝鮮戰爭了!因為戚繼光打仗有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殲滅對手!
戚繼光是戚家軍的靈魂,也只有戚繼光才能發揮戚家軍的最強戰力!戚繼光去世後,被譽為16至17世紀東亞最強軍隊的戚家軍也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現在很多人在質疑戚繼光和他麾下的戚家軍,認為戚家軍只能打武器簡陋的倭寇,部分人認為戚家軍如果面對日本戰國后豐臣秀吉率領的日軍精銳會被吊打,戚家軍在萬曆援朝戰爭中表現如何,有沒有事實可以反駁他們。
回覆列表
眾所周知,戚家軍是一支以步兵為主的軍隊,這是因為爆發倭亂的沿海省份地形多山,不利於大規模的騎兵作戰,當地更是缺乏優秀的馬匹和相應的騎兵。戚家軍火器裝備率較高,據《練兵實紀》記載,戚家軍步營有2699人,裝備鳥銃1080支,約佔40%。
但是防護上比較弱,雖說戚家軍軍紀嚴明、訓練嚴格、素質在明軍中首屈一指,卻仍然擺脫不了明軍步兵一貫的悲劇,明軍中著甲士兵多為騎兵,步兵往往不著盔甲。
瞭解完戚家軍之後,我們不妨回過頭來看看經歷所謂“戰國亂世”的正規日軍是什麼樣子。日本在戰國時代的步兵被稱之為“足輕”,是一種低階的軍人,戰時為兵,和平務農。他們身穿大名發給他們的御貸具足,這種盔甲十分簡陋,只有無袖的護身甲和一個斗笠一樣的頭盔。他們使用的武器多種多樣,主要有長槍、弓箭和火槍。
在1570年的北條氏的軍隊中約有33~50%的人裝備長槍,而同期武田軍中的這一比例為50~66%,可見長槍足輕是整個日本足輕部隊中的絕對主力。
除了長槍外,還有使用弓箭和火繩槍的足輕。火繩槍為歐洲發明,1543年由葡萄牙人傳入日本,日本稱其為“鐵炮”,隨後迅速普日本戰場及並傳入中國,在中國謂之“鳥銃”。火繩槍是一種精度和威力都遠超舊有火器的武器。
總的來說,日軍的步兵和戚繼光相比,在武器裝備上並無劣勢,相反還稍稍有點優勢:同樣擁有足夠長的武器、強大的投射火力,其長槍兵和弓箭、火繩槍兵的比例也大致相同,其他盔甲等防禦武器的質量還更高一籌。戚繼光在《練兵實紀》中就有生動的展現:“繼出所獲倭夷盔甲槍刀、銃具之屬,諸將皆觀之皆吐舌曰:‘一向只說倭賊易殺,如此觀之,驍當在今敵之上,今只勢耳,若論軍器,十不當一。’”
這樣兩支軍隊相遇,決定他們命運的就是他們身後國家的國力,政治的清明,誰更有強大計程車氣和更高戰術素養了。就這一點來說,戚家軍無疑有著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