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2396一片綠葉

    我是一個農民,住秦巴山區,條件不是怎麼好,但這方面我想說句實話。一,經過這幾十年的樹林猛長,大片良因沃地被樹林蔽蓋,無法耕種。二:土地象老和尚的百納衣零零碎碎相互制約,想種地也無施展。三,水利條件太差,這幾十年,塘庫存水滲水,溝渠無人維修,下大雨造成山體垮塌。四,生產出來的/無法銷售,而且還存在外國糧食來擠壓市場。五,農需品種子化肥價格過高,農民無利可圖。

  • 2 # mynameischina

    以前中國人發明了火藥卻被外國人用來反打中國,現在中國人又發明了雜交水稻等卻又被外國人用來生產糧食出口中國。

  • 3 # 空山新雨1215

    中國要想不再進口大米大豆,要解決幾個方面問題。增加農民種糧補貼,提供農民收入。這樣撂荒的地才能恢復種糧。集約化,機械化,提高種糧效率。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求全國人民厲行節約,杜絕浪費。全國每年浪費的糧食有1800萬噸(2018年資料)太驚人了。

  • 4 # Y翼之三子

    不談大米,談談大豆。大豆的種植是受自然和地理條件限制的。我國大部分地區不適宜種植大豆。國產大豆不能滿足國內需求,按總產量能滿足一個季度,缺口巨大。進口大豆出油率高,價格便宜,榨油後的豆粕是養豬養雞,和養殖業不可缺少飼料。短期內,中國不會減少大豆進口。

  • 5 # 西門白甫話三農

    我們不缺大米,但大豆必須進口。其理由如下:

    我國不缺大米。我國稻米每年總產2、1億噸,完全能夠滿足國內消費。之所以還要進口300到400萬噸大米,不是因為國產大米不夠吃,而是WTO成員國之間的貿易行為,我們在進口大米的同時也出口大米。

    我國的確是糧食進口大國,每年進口糧食達一億噸,但主要是加工飼料和食用油的大豆,達8000到9000萬噸。而三大主糧進口較少。

    小麥、玉米、大米是保障國計民生的三大主糧,是14億人口的飯碗,絕不能掌握在別人手裡。而大豆是產量最低的糧食,畝產最多二百六七十斤,如果每年消耗的大豆都由我國農民解決,需要6億多畝土地,而我國僅有不足18億畝耕地,大豆絕不能佔主糧土地,不然,我們就得大量進口主糧,14億人口的飯碗就會掌握在他人手裡。

    總之,我國國產大米完全可以滿足市場需求,不需要大量進口,進口的主要是大豆。

  • 6 # 使用者遼河人家

    對這個問題,應先算算中國人需要多少糧食。

    近14億人口每天每人一斤就是7億公斤,只一天就多少噸可以算一下。

    中國糧食主要自給自足,要靠國外真誰也養活不起中國人,只所以這樣土地那麼少,中國能生產那麼多糧食,要感謝象袁隆平等一些偉大的農業專家,提高畝單產量,是解放初期十倍,改革開放前二到三倍。

    進口那幾千萬噸對中國人民消費可以說是九牛一毛,說大量進口了越南大米,即便越南人I不吃全給中國能夠中國人吃幾天,它糧食產量遠遠低於中國黑龍江省。中國糧食過剩賣糧難,跟進口糧食一點關係都沒有,請問有幾個人吃過進口大米,在大中城市只有大型超市略見,但很少有人問津。

    從目前看進口某國糧食,主要還是國家戰略的考慮。

    總的說中國不缺糧,而且偏過剩。

  • 7 # 龔家言

    這兩個品種的產品都不可能不進口。

    一、中國雖然大米產量世界第一,但是,象泰國頂級的高階大米,如茉莉香米等仍然短缺。每年進口少量的國際頂級優質大米,是調劑國內餘缺的需要。當然,這種有限進口的大米,在國內佔比很小,影響不了國內大米價格。

    二、隨著我國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國外大豆的依賴不可低估。

    1、我國人口眾多,耕地資源有限。國產大豆產量低,含油量也低。如果大面積種植大豆,就要減少主糧,如小麥、玉米的種植面積,導致國產糧食產不足需,影響糧食安全。

    過去,中國主要從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少數國家集中採購大豆。出於政治、經濟、軍事等原因,有些國家利用大豆作為對外製約中國的手段。現在,中國已經將視線轉向世界其他生產大豆的地區。同時,美國、巴西、阿根廷出於各自的利益,也不是鐵板一塊,中國可以巧妙周旋,達到預期的進口目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益熟茶哪款有糯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