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龍庇佑我大漢

    古時押韻的字,現在讀起來不押韻,比如斜(sha2)和家、花。反過來古代不押韻的字,現在讀起來是同一個韻腳,你寫詩只要保證普通話押韻就可以了,不然讀起來怪怪的。讀者沒有那麼高的分辨能力,你要保證現代口音琅琅上口韻味足

  • 2 # 人前搖扇

    不押韻的原因主要在於語言本身的來源問題,現在普通話和古代通用話不同。古代通用話在不同朝代又不同。如果是“艱”的押韻問題,可能還要用客家方言來讀!

    語言詩歌的基礎,而發聲又是詩歌押韻的來源。普通話和以前大部分朝代文人群體的發聲區別較多,這也是很多古代詩歌用普通話讀起來會覺的奇怪的地方。

    現在普通話取自滿族官話,也就是清朝官話,只不過略有一點改變。現在最正宗的普通話還是在北京郊區的一個滿族人村子裡。原來滿族進京後,就近用地方方言和滿族語言結合成新的通用語言,也就是整個清朝人說的通用語言,建國後就被改成了普通話。

    要了解押韻不同的根本原因,就得先了解詩歌押韻變化所經歷過的4大時期。第一階段,是詩經的出現過程,歷經西周到秦初,當時中國沒有形成大一統,各地語言沒有統一,文化交流不便,所以沒有統一的押韻要求,一般如何順口如何來。第二階段,是秦朝到宋朝,除了秦朝和其它朝代間的一些短暫混亂期,這中間大部分都是大一統的局面。這種穩定的局面就形成了從漢朝開始的通用語言體系,在漢朝,全國有了第一次大面積的共同語言--同語!接著,漢朝之後五胡亂華、八王爭權導致出現十六國亂鬥,這時天下大亂、中原紛爭,中原有些地方的的漢人都快被殺光了,這種不穩定導致大量漢人第一次南遷(“漢人南渡”)同語也南遷。唐朝唐明皇當朝,胡人安祿山製造“安史之亂”,安祿山也是施行燒殺擄掠的行軍政策,這不僅導致了長安、洛陽毀於一旦,而且也導致了歷史上第二次漢人南遷潮(“衣冠南渡”),這也有了第二次漢語南遷(雅音南遷)。之後唐朝末年,黃巢造反,又導致漢人第三次南遷。歷史上後續還有多次漢人南遷,這些正宗的從中原地區去南方的漢人稱之為“客家人”!而南方很多地方帶著比普通話更正宗的漢人漢語口音!元朝雖然官方話不是漢語,但南方民間依舊有大量漢人使用。明朝時期,定都南京,當時所用官話為南京話。南京話不是正宗的漢話,春秋戰國期間屬於吳國,語言屬於吳語體系的地方方言,但由於長期被中原主流漢文化影響,以及歷史上幾次漢人南遷,南京話中也慢慢夾雜了很多漢語的發音方式,成為一種亞漢語。蘇州、杭州、揚州也都類似。清朝的通用語言是滿族和北京地方方言結合後的語言,雖然後期借鑑了一些漢語的行文語法,以及明朝遷都北京,南京話對北京方言有部分融合作用,但僅從發音來說,某種意義上,清朝的語言是歷史上最不像漢人語言的語言。也就是說,現在的普通話押韻的語言基礎已經遠遠不是原來的漢語了。押韻問題除了語言發展的根本原因,還有詩詞本身發展的情況。

    歷史上因為戰亂,導致漢人多次南遷,形成了南京、蘇州等新吳語體系,也形成了贛南、福建的多客家語體系,但最大的影響是把中國的幾千年文化中心定在了南方

    由於南方長期穩定,經濟發達,讀書人多,文化氛圍濃,南方的文人每個朝代基本上都影響著全國的文壇走勢。南方是漢語影響最久的地方,所以這些文人詩詞的發音押韻往往都是偏向漢語的。

    詩詞風氣的形成除了文人騷客的文學創造,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歷朝歷代文人對漢語語言本身的歸納總結和格新變化!

    隋朝,601年,距離漢朝在天下推廣通用語言--同語已經有好幾百年了,雖然漢語的通用語言已經廣泛使用,但是沒有人總結歸納,語言還停留在需求使用上,對於文化創造具有一定的學術門檻。這個時候,鮮卑族後裔陸法言,醉心於漢語音韻研究,他和一幫漢語研究者們,總結寫出了漢語發音系統的千古名書《切韻》,同時也寫了一系列相關書籍。

    之後,唐朝官方在《切韻》的基礎上寫出《唐韻》,以此成為唐代社會的標準發音,並在科舉考試和官方交流中都要求使用。正是因為《唐韻》的廣泛標準使用,降低了文字發音的難度和困惑,這才導致了唐朝詩歌的繁星璀璨,這才形成唐詩千年的泰山地位,這也才成為後世所有詩詞押韻的學習依據!

    宋朝官方在《唐韻》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出了更完善的語音系統書籍《廣韻》,造就了和唐詩一樣繁華的宋詞!唐詩宋詞至此,成為天下押韻的榜樣,漢語也因此成為了千年文化不變的核心!

  • 3 # 使用者儒林外客

    所謂押韻,聲母不論,韻母要相同,你所說的艱、天,年、顛、邊都是同一個韻母,如何不是押韻?你按照這方法來判斷準沒錯,原先我對韻腳也是很混淆,後來在我鄉《文苑》受到一位八十多歲龍州師範老師所傳,才領悟,一般都準!

  • 4 # 劉小十八

    平水韻分一東一先。艱屬於一東的十五刪。

    年天屬於一先。

    不是同一個韻,所以不押韻。

  • 5 # 是阿誰

    在《平水韻》中,“艱”是上平聲,【刪部】;“邊、顛、年、天”是下平聲,【先部】。《平水韻》介於上古漢語聲韻與中古漢語聲韻之間,與後來的介於中古漢語聲韻與近古漢語聲韻的《詞林正韻》讀音有一定差異。這是歷史上族群融合,語音流變的結果。到南宋時,這些原分屬於不同聲調、不同韻部的詞韻已經可以通押了。基本上儲存了唐代古音的潮州話“艱”字的讀音為[gan],明顯屬於近古漢語聲韻的客家話“艱”字的讀音為[gen]。從這兩種定型於不同歷史時期的漢語方言中可看出詞韻的變化,也印證了從《平水韻》到《詞林正韻》的聲韻變化。

    值得注音的是:古漢語和南方漢語方言不能用現代漢語拼音注音,而要用國際音標註音。

  • 6 # 天在做人在看

    既然知道水平韻是古人按方言編的,為什麼今人寫詩還非要套上這一枷鎖呢?是為了像古人呢?還是顯得有水平?於今又有何益呢?

  • 7 # 百味寫春秋

    看到這個問題,我要說得是:

    生長在我們這個年代的人,基本上都是學漢語拼音長大的,也大都會講普通話,即使是邊遠地方的,講得不太好,起碼也懂普通話吧!那我就奇怪了?有這兩樣基礎,為什麼不去使用國家提倡的“新韻”,反而去自找麻煩用以前的“韻部”呢?放著省勁簡便不用,非去找繁瑣套路,這於情於理都說不通啊!與時代的節奏也不合拍呀!

    一家之言,請思之。

  • 8 # 使用者6253319128373

    古時交通、通訊、教育及其落後,同一個字各地讀音相差較大,講韻律基本上都有地域限制,是新中國成立後,全國統一普通話才有統一的讀音和韻律,被廣泛接受。所以應該以廣大人民接受的拼音為基礎談韻律,不應該死抱以地方話為基礎的水平韻,也不可能得到推廣。當然各地小範圍自娛自樂也無所謂。

  • 9 # 雨燕疏桐

    我就很反對現代人作詩詞還被要求押平水韻,還說平水韻才是正統,都什麼年代了還押古方言韻豈不是死搬教條,和被要求寫八股文有什麼區別?現代人就該押中華新韻

  • 10 # 八叔186873828

    無他!你懂得古漢語(白話),你就知道這幾個字不同韻的!平水韻只適合古漢語(南方白話),不適合滿漢混音(現代普通話)!

  • 11 # 使用者3299877151437

    文字是隨時代而發展變化的。平水韻是古人使用的,古賢用它寫出豐富多彩的優美詩詞,值的我們學習借鑑。中華新韻是應時代需要在拼音基礎上的新韻,是應該大力提倡並推廣。現在仍有人“昌平仰新”,可以預見再過十年、二十年後肯定新韻將全面佔領詩壇高地!

  • 12 # 潯陽隱

    平水韻中,“艱”與顛,年,天,等不在同一韻部!

    “艱”在上平十五刪韻,

    “年,天,顛”在下平一先韻!

    為什麼這些在今天韻母相同的字,在古代不同一部韻呢?這得從《古文說字》中找解釋!

    “年”《唐韻》《廣韻》:奴顛切。《集韻》《類篇》《韻會》:寧顛切。《正韻》:寧田切。並捻平聲。

    “艱”《唐韻》古閒切《集韻》《韻會》居閒切《正韻》居顏切,

  • 13 # 遼海醉仙

    在寫現代詩時,平水韻也不符合當今時代要求,只不過是王力這古文學家在背離時代宣講。他在出版《詩詞格律》時,被臧克家等批評並拖了若干年不批准。後來毛主席逝世後,他以武漢大學教授名義申請出書,現在是到處濫發,對當代詩詞發展造成不良影響。我建議廣大詩友用《中華新韻》來定韻文,不要用什麼平水韻。

  • 14 # 一斗樓

    艱字屬十五刪韻,古音與今音有別,邊顛年天屬一先韻,艱字在古音是開口韻母,尾音是啊,而邊等是閉口韻母

    ,尾音是依。所以二韻不同部。

    艱,古讀(東甌話):甲啊切。

  • 15 # 平安阿敏

    這是個偽命題!現在詩詞押韻實行的是雙軌制,不管你用平水韻、新韻還是通韻。按詩詞學會約定,後兩者作“新”“通”標註就行了。如果別人用平水韻,你不懂,硬說人家迂腐,只能說明你無知!

  • 16 # 寧靜致遠愛音樂

    年代不一樣韻律也不一樣,我喜歡用平水韻,因賦詩用字不精練寫不出好作品,寫詩填詞還是遵守格律而創作;若寫現代詩,如自由詩、散文詩時選用《中華新韻》為妥。

    本人極力反對一些作品不押韻則稱曰詩和詩歌,更有甚者有些歌曲中歌詞冒然不押韻,鳴呼哀哉,成何體統!!!

  • 17 # 天真的牛

    上聯~

    水平平水水平水

    下聯~

    平水水平平水平

    橫批~

    平平水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杏鮑菇炒肉要焯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