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五胡亂華時,生靈塗炭,民不聊生,甚至屢屢出現人吃人的慘狀,這場漢民族的災難竟然持續漫漫300年,直到58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589年滅陳朝,方使中國結束了300年的動亂和分治。難道這300多年裡我們漢族人才就如此凋零嗎?
10
回覆列表
  • 1 # 小熊餅乾的生活日記

    五胡亂華時期確實天命不在我華夏。

    畢竟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在到晉朝。華夏大地湧現出了無數的人才,可能在這個時候就已經耗盡了我華夏氣運,但是經過晉朝,南北朝,隋朝這好幾百年的醞釀,終於又把氣運熬出來了。

  • 2 # 煮酒雜談

    非也,非也。

    兩晉南北朝時期,漢族人才同樣是比比皆是。

    僅就北方地域而言就有:劉琨、王猛、張賓、冉閔等等。

    南方的就更多了,桓溫、謝安、謝玄、陶侃、祖狄、劉裕、陳慶之、檀道濟等等。

    但是,比個人能力更重要的是制度體系。

    兩晉南北朝期間,在北方,維護統治的制度體系已被打破,剩下的只是個人的搏鬥,結果往往就是悲劇,或者人走茶涼,人亡政息。

    制度體系永遠比個人能力重要。

  • 3 # 守著一份心意

    歷史總是承上啟下的,五胡亂華能延續300年即是當時社會亂象必然性也是華夏漢人缺乏定乾坤的人物有關係,前漢以打擊和和親把外族人的生存空間壓縮,後漢後期到五胡亂華開始中原華夏近百年戰亂已使中原兒女大量的減少國力衰落嚴重匱乏能人,塞外匈奴、鮮卑、羯、氐、羌五胡兇猛狂野前期燒殺搶掠後期融合民族各自為政此起彼伏的二百多年。

  • 4 # 當代曹植

    兩晉南北朝時期,漢族人才同樣是比比皆是。

    北方有:劉琨、王猛、張賓、冉閔等。

    南方有:桓溫、謝安、謝玄、陶侃、祖狄、劉裕、陳慶之、檀道濟等。

    但是,比個人能力更重要的是制度體系。

    五胡亂華時期確實天命不在我華夏。

    由於漢朝錯誤的民族政策,致使胡人遍地,經過東漢末年的動亂,漢人數量銳減,北方胡人總量與北方漢人數量己經相差無幾,況且他們己經學會了漢人的技術,並且他們擁有大量馬匹,驍勇善戰,更加團結。於是他們趁八王之亂起事。

    另外,東漢末年,氣候變冷,耕地面積大量減少,農作物大幅減少,饑民遍地,流民四起,於是有了黃巾起義,重創了東漢,朝廷被迫下放兵權與財權,致軍閥割據,才有三國時期。

    經過長期戰亂,西晉統一時,全國人口才1300萬,遠低於東漢後期的五千多萬人口,因此,國力遠不如兩漢。

    由於氣候變冷,草原上的遊牧民族紛紛南下搶劫,有的甚至在中原建立政權。

    直到北周後期,氣溫上升,農作物增收,耕地面積大量增加,漢人數量也因此大大增加。楊堅看準時機,謀朝篡位登基,代周建隋,滅陳統一天下,若沒有龐大的漢人支援,楊堅是不可能成功的。

    北周時期,漢人胡化嚴重。楊堅原名普六如堅,登基後改回漢姓,楊堅。並且要求所有漢人改回漢名,習漢俗,挽救了華夏一族。

  • 5 # 林下讀史

    我以為亂世與有沒有人材無關。相反地,越是亂世越是人材倍出。而且歷史上北方民族與中原諸夏的紛爭,不能只看作華夏的悲劇。戰亂是所有人的悲劇。遠東的歷史就是一部北方戎狄,中原諸夏,東方夷人,荊楚百越諸南蠻的鬥爭與融合史,這段歷史上自殷商下訖滿清。所以僅從漢人的立場去看待諸如南北朝遼金元等歷史時期所謂“漢人衰落失敗不幸”等等,是一個偽問題偽學說。所謂漢人是自殷商始自秦滅,一千多年裡以諸夏為核心融合了西北戎狄東夷南蠻多民族多文化的文化概念,而不是一個血緣民族概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現在為什麼這麼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