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木霸說
-
2 # 時尚獵人記
作為一個天文愛好者,經常能在網上看到一組組這樣的照片。
這是藝術家的一個遙遠星系的概念,中心是活躍的類星體
吃星的中型黑洞插圖:描繪了行動中的宇宙吃星事件,黑洞的強烈引力拉動了一顆任性的恆星,其中包含數萬個太陽質量的黑洞。
插圖描繪了兩個125英里寬的冰冷多塵的物體的碰撞,它們繞著25光年遠的明亮恆星Fomalhaut運轉。 那麼你知道這些照片是來自哪裡嗎?為什麼會有這些照片的誕生。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哈勃望遠鏡,知道它是20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人們用來觀測太空主要工具之一。那大家知道它的工作原理麼?
今天浩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哈勃望遠鏡的工作原理和發展史 。
首先告訴大家現在哈勃望遠鏡整個觀測系統並不是單一的在航天器或者某個地方觀測臺組成的,而是像這樣
由地面和衛星或者空間站對接共同組成了一個分工不同但是完整的觀測系統,由太空望遠鏡進行拍攝後傳輸到地面進行二次處理,同時也為了讓人們有一個更好、更清晰的觀測效果
哈勃太空望遠鏡繞地球高空執行,可以清晰地看到宇宙,而不受大氣的模糊和吸收作用。除觀察可見光和近紅外光外,哈勃還檢測紫外線,紫外線被大氣吸收並且僅在太空可見。望遠鏡在太空中將成千上萬的天體影象發射回地球。每年哈勃望遠鏡傳回地面的資料經整理後高達6TB,為數以萬計的學者提供參考資料,對地面科研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西方和中國的天文史上人們早已開始研究星空,從中國古代的二十八星宿到西方的十二星座學無不表明古人對天文學的研究
在西方史上有一個著名的天文學家伽利略,他是首個用望遠鏡去觀測太空並取得重大成果,他用望遠鏡觀察到了土星光環、太陽黑子、月球山嶺、金星和水星的盈虧現象、木星的衛星和金星的周相。對後來天文發展史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也成功的把望遠鏡引入到天文學研究當中。
這種方法在當時確實推動許多科技發展。 這是在英格蘭南部工作的德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製作的建築望遠鏡但是後來發現這個望遠鏡在使用上面太過笨重,每次去觀星時都必須等到星星出來,並不能做橫向移動。
1922年-1923年埃德溫·哈勃(Edwin Powell Hubble)透過使用胡克望遠鏡測量了星系的距離和速度,這項研究使他發現了膨脹宇宙。
圖片提供:埃德溫·哈勃(Edwin Powell Hubble)亨廷頓圖書館
1979年代歐洲開發了一種全新的電控望遠鏡技術,光學公司PerkinElmer被委託製造光學望遠鏡元件和精細制導感測器。鏡面拋光於1981年5月完成。
1983年美國宇航局(NASA)為望遠鏡命名為哈勃,以紀念埃德溫·哈勃(Edwin Powell Hubble)的宇宙膨脹學說。
哈勃望遠鏡被設計用來容納六種科學儀器,每種儀器以獨特的方式觀察宇宙。望遠鏡有攝像頭(可捕獲哈勃著名影象)和光譜儀(可將光分解為顏色進行分析)。
廣角相機3(WFC3)廣角相機3(WFC3)透過使望遠鏡更容易接近紫外線,可見光和紅外線波長,擴大了哈勃望遠鏡的視野。同時具備高解析度和視野,主要負責拍攝照片。
宇宙起源光譜儀(COS)宇宙起源光譜儀(COS)將紫外線輻射分解為可以詳細研究的成分。COS最適合研究光點,例如恆星或類星體(遙遠的星系從其中心區域發出大量的光)。簡單來說就是用它可以研究宇宙的演化。
測量相機(ACS)先進的勘測相機(ACS)進行宇宙勘測。它是哈勃來觀測太空深處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可見光影象的主要工具。太空望遠鏡影像攝譜儀(STIS)太空望遠鏡成像光譜儀(STIS)將照相機與光譜儀結合在一起,從而提供了天體溫度,化學成分,密度和運動的軌跡。STIS主要用來研究黑洞,怪物恆星和星際介質,並分析其他恆星周圍的世界大氣。
近紅外線攝像機和多目標光譜儀(NICMOS)近紅外照相機和多目標光譜儀(NICMOS)對紅外線比較敏感,紅外線被人類感知為熱量。用它來觀測星際塵埃所隱藏的物體,例如恆星形成的地點。該儀器具有三個攝像頭,每個攝像頭具有不同的視野。NICMOS從1997年至1999年以及從2002年至2008年執行。
精細制導感測器(Flight Guidance System)精細制導感測器(Flight Guidance System)(即瞄準相機)是保證哈勃保證自身位置和鎖定目標位置的重要裝置。其中兩個感測器使望遠鏡對準天文目標,然後將該目標保持在科學儀器的視野中。第三個感測器可用於執行科學觀測,從而精確測量恆星之間的距離及其相對運動。
回覆列表
透過無線電傳輸回地球,地面控制中心在美國馬里蘭州的霍普金斯大學內。無線電本身的媒介是光子,依靠光子傳播能量,因此速度和光速幾乎是一樣的,所以傳輸速度還是很快的。哈勃望遠鏡距地球只有559千米。所以資料到地球的時間只有0.0019秒。
哈勃望遠鏡和他拍攝的星雲、星系
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1號,目前是距離地球最遠的人造飛行器,也是用這種方式和地球傳輸資料的。只不過由於距離地球太遠了,回傳一次資料大概需要十七八個小時。由於技術的限制,現在旅行者1號的各種裝置已經沒電停運了,只是依靠慣性飛行,希望他能飛到更遠的地方,告訴其他有文明的星球,我們曾經存在過這個宇宙中。
下面兩張圖片分別是旅行者1號拍攝的木星,旅行者1號拍攝的太陽系全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