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老大歷史
-
2 # 悠然絲雨
《史記》是一部通史,大約在公元前91年就基本編寫完成了,司馬遷運用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個部分來敘述我國上至傳說的黃帝,下到漢武帝太初年間,對大約三千年的歷史進行了概括和詳實的敘述,是我國第一部紀傳形式的畫卷通史,多以人物為敘述中心,並由此展開歷史的廣闊畫面。
而其中的“列傳”主要就是記載各種代表人物的活動,而“本記”和“列傳”又是《史記》全書的主體部分,如此詳實的史料鉅著中,儘管還是能找到有關戰國·列禦寇《列子·天瑞》中的“杞人憂天”傳說的記載,但對“列子”的記載還是惜墨如金,確實難覓蹤跡。
列子在一些文獻中亦有“生世不可考。即列禦寇,或作圄寇、圉寇,又稱列子。”的描述。戰國時鄭人,是一位思想家和文學家和教育家,也是介於老子和莊子之間的道教學派的傳承人物,但莊子與道家的創始人老子和莊子不同,老子和莊子在《史記》中多有記載,而列子卻不然。
列子的名字和記載可見於《呂氏春秋》、《戰了國策》、《莊子》等書,並其著有《莊子》一書,《七略別錄》稱有八篇,卻有流傳疑為魏、晉人所著,故又有疑似列子也有虛構之嫌,而《史記》做為一部詳實的鉅著,司馬遷是否因此有所考量或顧忌也是可能的,但終歸不是結論,這應該也是歷史的玄妙所在。
其實列子的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思想內容較為複雜,文學價值頗高,《兒童辯日》、《杞人憂天》、《愚公移山》等都是膾炙人口,廣為流傳。
這就涉及到了司馬遷這個人了
司馬遷寫史記的起因,是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換句話來說就是成為列子中的一員,也就是新史家。在司馬遷之前,歷史書只有兩種,一種是編年體,每一年發生了啥。一種是國別體,每個國家發生了什麼。而司馬遷首創的紀傳體的史書,他在乎的是每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思想流派,因為他自己就是要表達自己的思想的。如果他想寫列子的話,當然會給具體的人列傳。
其實史記裡面也是有列子的一席之地的,儒家的孔子,道家的老子,法家的商鞅李斯韓非子,甚至醫家和陰陽家都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