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財社見聞
-
2 # 譚建生2
我在廣州,42歲了,這次疫情失業了,突然發現自己沒了工作後也找不到工作了,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了。什麼外企中國區銷售總監、某企業營銷總監,資深職業經理人經驗和龐大客戶資源一下子全都不香了,連做個銷售員的機會都沒了,後來乾脆不投簡歷了,免得自我傷害,內心煎熬。前段時間註冊了搬家小哥,去培訓時發現一堆失業中職業經理人,一堆關門的大、小老闆,都是步入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本不易,咱先賣體力。這時候才慶幸自己平常鍛鍊身體,身強體壯,至少倒黴之時還能賣體力,哈哈哈哈!天不亡我。考慮了很久擺地攤,也想過去拜師傅帶入門,目前沒找到合適的人帶自己入行,只好晚上去觀察擺攤者,分析人流量,產品需求,話術。這段時間找了一個比較好的兼職,朋友推薦的,考察了半個月,體驗幾次,產品沒的說,黑高科技,跟老闆接觸後,對這家公司比較看好,好好幹應該比上班強。今、明兩天去公司參加培訓,培訓完就開幹。有同樣經歷的朋友們可以私信我聊聊,大家群策群力,共同走出中年危機。
-
3 # 成長分享的麥田
無論男女,
無論體質內外,
無論經商還是打工,
所謂的危機感,都是自己沒有可預見的未來。自己信心不足,沒有再過去的歲月中培養出十足的能力。
如果以前沒有,那從今天開始,做好備用工作,如果備用或者兼職工作,大於現在收入,危機感自動盪然無存
-
4 # 小淘淇
人到35歲後,如果是公司白領,還沒有坐到領導的位置上,就很難再往上升了。並且以後的日子會越來越難。
35歲的人,上有老,下有小,揹負著房貸車貸,幹什麼都小心翼翼,生怕出差錯,所以這些人,幹什麼都不敢幹。
有資本的人就下海做生意,沒資本的老老實實的在公司被後輩欺負著過日子。
-
5 # 東海鯊皇
35-40歲是人生的一個平臺期。
事業上投入了12-15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離功成身退還很遠。
家庭上往往有了孩子,而且父母已經開始老去,壓力隱現。
人生觀上逐漸成熟,或者說固化,學習能力逐漸退化。
你問的35-40歲的人都幹嘛去了:
1.機關事業單位。
大部分機關單位的主力工作人員集中在35-45歲這個階段,太年輕還不太懂事,缺鍛鍊。再往上,很多就佛繫了。這個年齡段,集中了中層領導,各種一線隊長,主力業務專家等等。這批人平時你看不到,因為他們已經脫離普通常規業務。
2.央企國企員工。
比如原油碼頭排程,船廠車間、班組長,電網各個基層部門的負責人,銀行中層,高階客戶經理。這批人你平時也看不到,因為你不在產業內,或者不是他們服務的物件。
3.常見技能職業者。
包括,各類交通工具的駕駛員,機長、船長、公交車司機、計程車司機、摩的師傅、卡車司機。這些人你平時都有機會看到,但是往往不太注意,因為你並不直接接觸他們,這批人中大家接觸最多的可能就是公交車司機和計程車司機了,很大一部分都是35-40歲的中年人。
結論,這個問題的實質是35-40歲之間的人群,已經逐步脫離視窗等一線服務,給大家造成一種感官上的偏差。
-
6 # 花玉耀講故事
我哥哥42歲,在大學教書。
我姐姐40歲,在家務農。
他們的共同特徵是失去了前進的慾望,希望隨遇而安,人到中年非常不容易。無法承擔失敗,只能在自己舒適的環境裡安逸的待著。
那些還在主動上進的人又是另外一批人了,雖然他們也是三四歲40歲,可是對於他們來講年齡根本就不是問題。
-
7 # 紹興黃酒
大多數的招聘啟事裡,都會設定一道年齡分水嶺,來隔絕大齡求職者。而在很多場景下,這條冷酷的分界線,會劃在35歲。35歲還在找工作,在不少人眼裡要麼意味著落魄,要麼意味著折騰。
在大部分中國人的認知裡,35歲應該是逐漸安分的年紀:青春已成過往,躁動漸漸平息,生活凝固,人生的可塑性降低,在一天天的重複中休整心態,準備迎接中年的到來。
相比於年輕人的活躍和中老年的穩健,剛剛邁過35歲的人,更像是一個透明的群體。
35歲之前覺得自己還是年輕人,可過了35歲瞬間就覺得自己成了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想退休還太早,想找工作已經被嫌棄了。
第一類“優秀中年人”。
當了政府高官、國企領導、私企高管。他們在多年職場磨鍊中,找到了自己的門路,走上人生巔峰,這一類中年人是“人中龍鳳,馬中赤兔”,是極少數的。
第二類“普通中年人”。
公立學校老師,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普通職員,工作穩定,工資少,等退休。到了40歲,沒有當管理層,基本就已經註定“等退休”了,下半場職業生涯,就在90後領導的管理下,不用擔心失業,樂得逍遙自在。
第三類“創業中年人”。
到了一定年齡,有了人脈,有了一定能力,再找工作不容易,這時候選擇創業,自己當老闆,或當保險合夥人,或開一家咖啡廳,或開英語、幼兒培訓機構。
第四類“略慘淡中年人”。
經歷“35歲被裁員”,創業不成功,找工作不順利,長期處於失業狀態,萬般無奈之下,送快遞、送外賣、開網約車,維持生計。
“不要隨便罵九零後小年輕,而可以隨便罵中年人,因為他們不敢隨便離職。”這句話,擊中了職場中年人的軟肋。
-
8 # 欣欣寶貝2015
我今年33歲,去年公司倒閉了就選擇回老家自己創業,不在想在去上班了,在深圳大城市的話,大部分會選擇創業,創業不成功就會繼續去上班,在老家基本沒工可以打,只能自己幹,體制類的就比較穩定!
-
9 # 來自普通東北農村
一類“優秀中年人”。
當了政府高官、國企領導、私企高管。他們在多年職場磨鍊中,找到了自己的門路,走上人生巔峰,這一類中年人是“人中龍鳳,馬中赤兔”,是極少數的。
第二類“普通中年人”。
公立學校老師,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普通職員,工作穩定,工資少,等退休。到了40歲,沒有當管理層,基本就已經註定“等退休”了,下半場職業生涯,就在90後領導的管理下,不用擔心失業,樂得逍遙自在。
第三類“創業中年人”。
到了一定年齡,有了人脈,有了一定能力,再找工作不容易,這時候選擇創業,自己當老闆,或當保險合夥人,或開一家咖啡廳,或開英語、幼兒培訓機構。
第四類“略慘淡中年人”。
-
10 # 80後的嚮往生活
我現在就處在中年危機中,今年特別強烈,目前在一企業做中層管理,負責品宣,壓力大。想改變現狀,但勇氣不足,糾結中!
-
11 # 人生不卡
溫水中的青蛙;
企業的骨幹;
轉行的探索者。
35、40歲的人無外乎就這三個狀態。
中年危機是存在的,無可迴避的事實。35、40歲的人,在職場上普遍缺乏競爭力,導致原來的職位保不住,新的工作沒著落,即使跳槽成功也呆不久,轉行缺乏方向。
又因為家庭的壓力,導致眼看著生活要從原來的階層上跌落下來。
中年危機的產生,有客觀的原因,並且我認為客觀原因的作用比較大。
1、年齡與人口劣勢。儘管現在不停在說中國人口老齡化,勞動力不足,但這更多的體現在低端行業和低端崗位上,比如製造業和服務業。對於中高階職場來講,反而是相反,這部分勞動力有過剩的現象。
一方面是每年大學生的擴招,導致畢業生就業市場飽和;根本原因還在於,我們依然有14億人口,從1978年左右開始的計劃生育,到現在停止的時候,當年的獨生子依然是在人口基數最大的時候出生,也就是到現在正好中年。
這種現象,恐怕在這批人的有生之年看不到過多的解決方案,除非國家政策開拓更多就業區域,同時這批人能果敢地去響應,比如西部大開發2.0.
2、行業劣勢
任何一個國家大部分的行業和工作崗位,都是金字塔形,基層最大,越往上越少。
這就意味著,受過高等教育的中年人沒法下沉到低層次,而向上的位置本來就很少。並且大部分行業並不需要高精尖的技術。再加上年輕高素質人口擠壓的時候,這部分中年人就會失去競爭力。
3、期望劣勢
職場上,一個公司對中年人的期望和年輕人不一樣,要遠遠高。
中年人無論在原單位還是跳槽到新公司,招聘者都期望你能按照常理去承擔一個性格成熟、經驗豐富、人脈多樣的人所需要承擔的責任,達到比年輕人更高的、獨當一面、力挽狂瀾的期望。
然而這種期望其實遠遠高於大部分人的能力。因此很多中年人跳槽越跳越差,不是用人單位差,而是沒有達到原來的招聘期望。
如何解決這種中年危機?其實總得來說,非常困難,也沒有成熟方法,只能提出一些方向性的建議。
第一個建議,我們必須認識到,在職場上能成功的只有三種人:
1、高階技工——掌握核心技能、高等技術、操作高等工具
2、超級明星——在職業上有卓越的貢獻,比如超級架構師等等
3、資本家——掌握著資本,也就是錢,比如投行的人
而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講,基本不是第三種人,而如果現在沒有做到第二點,那麼就只能向第一種人去努力。
分析一下到底你所在的行業有什麼技能、工具、技術是不可動搖的,你需要往這個方向去努力,成為高階技工。
而如果自己所在的行業,並沒有這種東西怎麼辦?這就涉及到第二個建議:
第二個建議:關注自己的長遠價值,嘗試轉行
長遠價值在中年人身上體現得尤為深刻。中年成承擔的責任遠不止職場,還有家庭、還有自己的後半生。
因此這些價值在人生後半段如何與職場平衡,是一個重大的問題。雖然現在工作的不順與跳槽的失敗,可能造成嚴重的生活滑坡,但是此時必須靜心下來好好想想:
自己所在的行業,有沒有核心技術或技能?
自己的再次跳槽能否帶來質變?
自己真的喜歡現在的工作和狀態嗎?
自己的家庭和身體能否承受現在的狀態?
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那麼轉行就必然是唯一的選擇,否則只會越陷越深。
20年在職場蹉跎,多數人並不能回答諸如“我是誰”、“我的能力是什麼”、“我想要什麼”這種終極問題。而這些問題只能在一點點的實踐和嘗試中去摸索、感悟。
此時的中年人,需要以最小的代價去進行多種可能性的測試,做副業、發展愛好、甚至響應國家政策擺地攤。
在這些代價小的實踐中找到後半生的方向,發現自己的激情和本就存在但從未重視的能力。
20年職場老兵,同樣40歲的中年危機承受著,真心的回答。
-
12 # 青鋒習習
35歲、40歲的人確實憂慮感要更強一些,因為我就處於這個階段。
35-40歲的人,在職場混得好的,基本都是公司的中流砥柱,核心人員,薪酬各方面應該還不錯的,有相當一部分可能已經實現財務自由了。
35-40歲,有一些可能已經自己創業了,有的做的很大,有的小有財產。
35-40歲,在職場中高不高,低不低,每天看老闆臉色,拿著不高不低的工資,過著各種貸款的壓力生活,每天很憂慮,也擔心某一天工作沒了不知道怎麼辦了。
35-40歲,應該是目前壓力最大的一群人了,他們上有老,老人都差不多70了,各種毛病,小孩上小學或者初中了,各種補習,好不容易買了個房子,東拼西湊,每個月要還好幾千,所以如果經濟形勢不好,他們應該是很憂愁的。
那能怎麼辦呢?不管怎樣,現實的壓力不是憂愁就能解決的,還是要積極生活,積極工作,只要努力,就有希望。對吧。
我們都要加油。
-
13 # 雨後彩虹芬芳
35-40歲的人太難了,上有老下有小,想創業怕虧本,上班吧又不安於現狀,我這無處安放的心❤(僅表達個人觀點),因為我們以前是在外地做生意的,孩子大了回家陪他們,現在找不到方向!
-
14 # 拼命不至於寒酸
不請自來
37,民辦學校教書
沒有未來,沒有目標,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個媳婦,微薄的薪水,如山的壓力,有時一個人的時候,眼淚會不自覺的滲出來,夜深人靜的時候,輾轉反側不能入眠,忽然間發現鬢角依然有白髮。
想改變,環顧四周,這個年齡段的尷尬只有當事人才能體會。
堅持,但真的對未來沒有信心。
太難了,真的,太難了,那種強裝的微笑和坦然誰懂?
社會和時間留給這個年齡段的機會不多了。
您品品
愚見勿噴[摳鼻]
-
15 # 安和權
我正好在這個年齡段之間,算是有發言權的。
這個年齡段的人,是比較掙扎和糾結的人,但內心再多想法也無法抵擋現實的殘酷,只能收拾心情去努力工作。
為什麼說掙扎呢?這個年齡段的人,基本上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要贍養老人,要撫養孩子,要買房、要買車,生活壓力之大可見一斑。
記得曾經和朋友聊起,下班後,車已經開到樓下,有時卻並不著急上樓,點燃一支菸,靜靜享受一個人獨處的時間,只有此時,才覺得是最為放鬆的時刻。
然而,這樣的時間總是很短暫,馬上又會重新回到生活中,面對各種事情。想放下,想輕鬆,談何容易!
只能振奮精神,去面對無論喜歡或者不喜歡的人或事。
為什麼說糾結呢?這個年齡段的人,通常在職場中已經打拼了十多年,可以說有了一定的積累和收穫,該得到的已經得到,已經失去的無法再挽回,對以後的職場軌跡已經有了大致的判斷。
對於商界不熟悉,只能說說仕途方面。這個年齡段,如果到不了正處級別,那麼仕途基本上已經結束了。
既然如此,那麼還繼續奮鬥下去嗎?可是上升之路談何容易?不管是仕途還是商界,歸根結底都是資源之爭,可資源的總量有限,大家都本著同一個目的去努力,去奮鬥,競爭之慘烈毋庸多言。可是,萬一呢?
這個年齡段的人,想東想西是可以的,如果自己有足夠能力的話就去選擇,如果沒有,那麼就做好手中這份工作。 -
16 # 人力職場學霸寶媽
感謝悟空問答的回答邀請。此時我也正處在這個年齡段中,35歲、40歲的人,我認為正是人生奮鬥的黃金期,是人生階段的又一分水嶺。無論男女,無論是全職在家、奮鬥在職場,還是自主創業當老闆,無論工作還是生活,35歲、40歲是必須要把握的關鍵期。
1.對於全職家庭的人,此階段一般都為人夫婦、為人父母。應該認真規劃家庭生活,做一個有責任、有愛心的人。包括對老人、孩子的照顧,對另一半的支援,以及安排自我規律的生活。
2.對於奮鬥在職場中的人,經過前十多年的社會閱歷、工作經驗積累和沉澱,在職場中一般都成為了中高層核心人員、技術骨幹、一線基層的管理人員、勞動模範等,應該抓住事業的上升期,努力拼搏。
3.對於自主創業的人,到了35歲、40歲,一般財務都有了一定的基礎,社會閱歷及工作經驗有了一定積累,社會圈層、朋友圈有了一定的人脈積累,如果目標明確,在擅長的領域進行自主創業,對於能力、精力也是一個黃金時期,應該抓住機會。
-
17 # 城武alex
就35+吧,更有代表性。
你知道雖然孔子講三十而立,實際上35歲才是一個男人真正成熟的時候,才擔得起責任和家庭。
比較好的軌跡是在此之前完成房車娃老人和穩定的工作的累積。而之後尋求事業上的進步,順道收穫家庭、生活、學習提升、社交、健康和娛樂。
IT企業的故事看太多了,北上廣深的飄忽軟文,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轉型成行業專家或管理崗,會極大的延長你的職業生命期。
有自己開公司、做小買賣的,有跑滴滴的,有做自媒體的,有轉作體力工作的,有回鄉務農的…
-
18 # 忠信01976586
高學歷,愛學習,具有長遠發展眼光,能力強的中年人要麼成為企業骨幹,要麼自己創業,日子大多過得都不錯,畢竟35
40歲的人,他們那個年代大學生還是很稀缺的,就算能力一般,只要不作,大機率不會混得太差。而沒上過大學的中年人,除少數人成為老闆外,大多數還是從事產業工人,快遞員,保安員,建築工等一些以體力為主的工作。但不管做什麼工作,在當下社會,只要踏實肯幹,混碗飯吃都不難
-
19 # 春羽蝶聲
《中國人力資本報告2019》顯示:全國就業人口平均年齡37.8歲。所以,本題是一個“非常嚴肅”的普世話題。回答這個問題,不能從身邊看,需要運用大資料,進行宏觀分析得出來。
從官方資料看,2月城鎮失業率升至6.2%,外出農民工減少超5000萬,3月失業率資料回落至5.9%、但仍處高位,一季度城鎮新增就業下滑29%,一季度全國居民收入同比僅0.8%。一、全國就業人口平均年齡37.8歲中央財經大學2019年12月25日公佈的《中國人力資本報告2019》全國勞動力人口平均年齡由32.2上升到37.8歲。按人社部的測算,20-59歲就業年齡組人口在2020年達到8.31億峰值。也就是說4億以上就業人口事實上是超過35歲。
二、疫情影響失業率歷史最高【據澤平宏觀報道】2月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飆升至6.2%,外出農民工減少超5000萬,3月失業率資料回落至5.9%、但仍處高位,一季度城鎮新增就業下滑29%,一季度全國居民收入同比僅0.8%。
從第三方資料看,招聘需求下滑超25%,3月“失業金領取條件”搜尋指數同比上升215%、4月日均同比增長176%(至22日)。
三、宏觀就業基礎行業是什麼?一般在每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公佈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
2020年兩會,總理表示:綜合研判形勢,對疫情前考慮的預期目標作了適當調整,今年要優先穩就業保民生,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努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6%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5.5%左右。失業率目標是5.5%,需2020年GDP增長4.4%以上。2015-2019年城鎮就業彈性從0.40降至0.313;其中,三產就業彈性年度波動大,2019年為0.382,三產增加值增長1%拉動就業133萬。2008-2017年中國城鎮就業彈性均值為0.386,即GDP平均實際增長1%拉動城鎮就業增長0.386%,也即GDP平均增長1%拉動140萬城鎮淨增就業。
【從具體行業看】製造業城鎮就業2014年見頂,就業彈性隨之轉負,近幾年中國城鎮就業增長主要靠住宿餐飲、批發零售等驅動。
2016-2018年住宿和餐飲業、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建築業、製造業的平均就業彈性分別為1.69、0.82、0.78、0.41、0.32、-0.46,對應GDP增長1%分別拉動就業32.4萬、78.2萬、18.3萬、5.4萬、11.7萬、-35.5萬。
四、就業基礎行業經濟活動的現況【收入是就業的對映】一季度全國居民收入同比0.8%、消費增長-8.2%,須警惕節儉悖論引致的惡性迴圈。經濟面臨“節儉悖論”,經濟衰退時期,個體減少開支增加預防性儲蓄,是理性選擇;但對於整個社會,總需求減少,陷入惡性迴圈。
【從經濟活動單位的性質規模看】吸納城鎮就業超80%的民營經濟更為困難,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和個體戶;4月上旬僅25%的民營企業產能利用率超80%,一季度中小微企業營收同比下降51%、招聘需求下降超30%。
【從經濟活動主體看】中小微企業、個體戶、生活服務業和出口行業更為困難。一季度中小微企業營收同比下降51%、招聘需求下降超30%,4月上旬僅25%的民營企業產能利用率超80%。
【分行業看】就業吸納大戶住宿餐飲、批發零售等生活服務業困難,一季度住宿餐飲增加值同比下滑35%,3月餐飲收入同比下降47%。一季度住宿和餐飲業、批發和零售業、建築業增加值同比下滑幅度居前三,分別下降35.3%、17.8%、17.5%。從零售看,3月餐飲收入同比下降46.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5.8%。
需要注意的是:生活服務業中個體就業佔比很高,抗風險能力很弱。根據2018年第四次經濟普查,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居民服務業中個體就業佔比均超60%,佔比分別為76.0%、75.1%、61.6%,
五、就業人員受教育水平2020年城鎮新進入勞動力約1620萬,新退出勞動力約820萬。由於生育率長期低迷、出生人口基本持續下滑,中國勞動年齡人口規模已在2013年見頂。2010-2019年城鎮常住人口中勞動年齡人口比例從73.0%降至67.4%。新進入主要包括新成長勞動力和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2019年合計為1672萬,2020-2025年將基本穩定在不到1700萬 其中,新成長勞動力基本穩定在1500萬上下。結合新進入城鎮勞動力、新退出勞動力資料,估算2015-2019年城鎮淨增勞動力從1255萬降至887萬,預計2020年降至807萬,2025年降至765萬。2015-2019年本專科畢業生佔【新成長勞動力】比重:從2010年的28.9%升至2019年的49.7%總結:從全國就業人口平均年齡37.8歲可知:當前,30--40歲的人仍是社會就業的主力,滲透在各個行業。從經濟主體來看:就業主力是民營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從就業行業來看:就業主力在三產,打工者主要集中在“住宿和餐飲業、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個體創業者主要集中生活服務業(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居民服務業佔60%)。從經濟環境來看:在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全球經濟陷入深度衰退,失業率飆升。我們必須做好較長時期經濟衰退的準備,堅持底線思維和自我管理思維。從就業競爭來看:在企業招聘下滑約30%的當下,新成長勞動力的本科學歷已經佔比達到約50%;覆盤個人職場競爭力,對就業方向選擇要有清析的判斷。總的來說,看完整個大資料分析,已經非常能理解為什麼總理會說“保留地攤經濟,給底層民眾一點溫暖”。
唉!面對現實、努力工作吧。
以科學通識避錯視、敏銳感知修智慧,讓一少部分人也能看到未來。
回覆列表
一二線那些創業型公司,基本都是90後,00後成為主力,至於35,40這些年齡段的一般都是管理層為主,都是畢竟是小幅,如果在一二線混不下去,基本都選擇回老家發展,所以還是那句話,發展自己的核心能力,浪再大也不用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