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xxZ靜水潛流

    一直以來,“武則天為奪取後位,殺死了自己的親生女兒,嫁禍王皇后”的說法在民間廣為流傳。那麼,武則天是否真殺死了自己的親生女兒呢?學者孟憲實提出,從種種跡象和史料來看,武則天其實並未“振喉絕襁褓之兒”,但是,成功地獲得皇位的武則天,身後卻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圍繞武則天的評價,妖魔化一直佔據著傳統史學的主流地位。在一系列妖魔化武則天的歷史記述中“殺死親生女兒”事件是其中之一。

  • 2 # 凌煙歷史社

    最是無情帝王家,從武則天進入宮門的那天起,她就進入了權力的漩渦中心,想要在宮門中更好的生存下去,就得玩弄權術,武則天很聰明又機智,所以即使服侍過太宗,也還是被高宗所寵幸。但武則天的對權力的慾望是無窮的,當然,如果沒有對權力的強烈慾望,她也不可能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

    武則天才進宮時對王皇后非常恭敬有禮,王皇后也十分喜歡她,屢次當著高宗的面誇獎她,她們一起對抗得寵的蕭妃,但不久武則天最受高宗寵幸,王皇后與蕭妃失寵,武則天理所當然地成為了王皇后與蕭妃的敵人,王皇后與蕭妃一起誣告武則天,高宗都不予理睬。

    武則天清楚自己在宮中的根基已經很牢固,就開始密謀搶奪皇后的寶座,她開始想盡辦法拉攏後宮的女官、宮女,經常把自己的恩賜分給她們,而平常王皇后不太會做人,對她們非常倨傲,現在看見武則天如此親近,自然很感激她,都樂意為她效命,武則天利用這些女官、宮女能知道王皇后與蕭妃的一舉一動。後來武則天生下了皇子李弘,但高宗雖冷落了王皇后,卻念及是十多年的結髮夫妻,所以並沒有廢掉王皇后的打算,所以武則天只能另尋計策。

    又是一年,武則天生下了一個女兒,沒有小孩的王皇后卻非常喜歡小孩,即使是武則天的小孩,她也非常喜歡,所以她經常來逗她玩耍。一次王皇后逗完小孩出去後,權慾薰心的武則天想出一計,那就是殺了女兒嫁禍給王皇后,想到就做,她立馬趁沒人時將女兒掐死,然後把被子蓋好,正好高宗到來,武則天假裝歡笑,然後掀開被子一看,女兒已經死了,武則天開始演戲,大哭大鬧地問身邊的人是什麼緣故,身邊的人都說:“皇后才來過這裡”。至此王皇后是百口莫辯,最終被拉下了皇后寶座。

    總之,虎毒尚且不食子,武則天為了權力,不惜以自己女兒的性命來嫁禍對手,這種做法令人不恥,這也是一代女皇身上永遠洗刷不掉的汙點。

  • 3 # 一帆風順jxh

    貞觀十一年,丨4歲的武則天在長安入宮成為唐太宗的才人,一度深得唐太宗的寵愛,被賜名為武媚。Ⅰ2年的後宮生活,佈滿了艱辛與殘酷,唐太宗病重期間,武則天與高宗李治產生了感情。

    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死後,武則天被趕往長安感業寺為尼。擅長心機的她,仍與李治藕斷絲連。唐高宗即位後,妃子蕭淑妃宮中日日笙歌,醉入鴛床。永徽二年,王皇后嫉妒中召回武則天入宮,當年26歲,在飽嘗後宮爾虞我詐後的她,很快得到李治的寵愛,第二年便升為昭儀,並生下他們第一個兒子李弘。

    隨著地位的提升,權利的澎漲,她有了當皇后的念想。於是,她憑藉著李治的寵愛,有恃無恐的接近朝綱。封建王朝男尊女卑明顯,後宮不得干預朝政。她的野心,讓王皇后感到不妙,急與蕭淑妃結派。帝王之家,忠義仁孝,親情冷漠而又無情,為了至高無上的權力,武則天親手殺死自已的女兒,嫁禍給王皇后,後又害死蕭淑妃。

    除掉了政治道路上的障礙以後,唐高宗立她為皇后。李治雖英明,但患有嚴重的眩暈症,病情發作便臥床不起。李治死後,公元690年Ⅰ0月l6日武則天登基成為一代女皇,國號為武周,即為年齡為67歲,在位長達I4年,死於82歲。

  • 4 # 咕嚕咕嚕小喵喵

    為了嫁禍給皇后,從而穩固自己的地位。

    武則天是李世民的妃子,當時並不受寵。反而因了民間的傳聞給被提防。沒撈到好處。李治病重,藉著侍疾,武則天勾引到李世民的兒子李治。並且感情快速升溫。這不得不說是武則天的本事。李世民去世,李治繼位。不久接回了在寺廟裡修行的武則天。

    這個時候皇帝已經有了皇后和寵妃蕭淑妃。武則天回宮幫皇后扳倒了蕭淑妃。然後利用自己生下女兒趁皇后看過公主自己掐死孩子嫁禍給皇后,成功擊敗皇后穩固了自己在宮裡的地位。從此皇上被牢牢把握在手心。雖然曾起過廢掉武則天的心思,都被武則天靈敏的化解。

    所以死去的女兒幫武則天除掉勁敵,在宮裡穩居後位多年,並一步步走上皇帝寶座。

  • 5 # 隱者康司馬

    自古就有皇權無父子——只有血腥的殺戮。武則天是個心機很重的女人,她靠計謀除掉了王皇后,然後自己登上了皇后的大位。下面簡單的介紹一下事情的經過:

    唐太宗死後,武媚娘和一些宮女依照舊制被送到感業寺去做尼姑。李治當太子時曾與她有曖昧的關係,於是就和她偷偷摸摸的來往,後來就就讓她蓄髮進宮侍寢,封為昭儀。可是她是個野心勃勃的女人,當她看到李治非常的寵愛她時,她覺得是時候該除掉王皇后了。於是千方百計的想陷害王皇后,自己好奪取皇后的位子。

    武則天生一個女兒,有一天,王皇后來探望,愛撫地摸摸小孩的臉蛋,逗孩子玩了一會。王皇后走後,武則天竟恨心地把女兒掐死,然後用被子蓋好。當高宗來看時,她和事先收買串通好的侍女誣告是王皇后把孩子殺死的,王皇后是百口莫辯。唐高宗因此大怒,從此有了廢王立武的想法。

    公元655年九月,唐高宗不顧朝廷重臣褚遂良、長孫無忌等人的強烈反對,正式提出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為後。

  • 6 # sddz以書潤心

    武則天是個權力慾望極強的女人,她從14歲進宮,做過太宗皇帝的才人,侍女,親眼目睹了唐太宗李世民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以及權利帶給他的生殺大權。

    在複雜的宮廷生活中,有想保全自己,就得靠自己。她經歷過被排擠,被冷落的日子,也經歷過從宮女到平尼的轉變,她受盡了凌辱。

    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高宗身上,終於有了這個這麼個機會。這個機會還是高宗的皇后王皇后給創造的。王皇后和蕭淑妃爭風吃醋,王皇后為了打壓蕭淑妃,就把高宗眷戀的武則天接回了皇宮。

    武則天義回到皇宮,開始表現的非常的有禮,對王皇后充滿著感恩之情,但是她是不知足的,她是非常優異野心的,此時她的目標就是皇后這個寶座。

    只有自己成為皇后,她的兒子才能被封為太子,她的權利慾望戰勝了一切,她先是蠱惑人心使唐高宗罷免皇后之位,結果卻被長孫無忌,褚遂良等進諫,停止廢后;她又心生一記,自導自演了一場殺死自己的女兒,陷害王皇后的戲。

    王皇后只想到女人的爭風吃醋,爭寵。而武則天,心懷的是天下的大權。

    為了權利,為了除去王皇后這個障礙,她只有犧牲自己的女兒了。

  • 7 # 鎮江夢想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代女皇武則天,在歷史上她是一個精明強幹的女人,也可以說她是最陰險狡詐,最狠毒的自私女人,又是一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權欲”女人。她不甘當昭儀,急於想當皇后,為除掉王皇后,她不惜親手殺死自己剛出生的女兒。武則天在權勢和親情之間,她更看重權勢,野心勃勃的女人,為了心中的大業是可以割捨一切的,子女以後還會有;她最需要的是權勢和皇上的眷顧、寵愛;而王皇后是她的心頭大患,除掉她是當務之急,所以狠心殺死自己的女兒,誣陷王皇后害死了她女兒而讓李治廢了王皇后。兒子李弘是武則天與高宗的嫡長子,武則天鬥敗瀟淑妃、王皇后名正言順成了皇后,李弘則順理成章成了太子。李弘從小飽讀詩書,對治國齊家平天下頗有見解,高宗培養他八歲開始監國處理政務,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主見,對母后獨攬大權,專制獨裁統治極為不滿,因此造成了母子間的隔閡;加之李弘從小是由姨母武順撫養,對姨母親,而對自己不親。武則天擔心將來兒子登上皇位,很可能不會立她為太后,反而會立姐姐武順為太后。再則,武則天看到太子李弘處理朝政有條不紊,越來越有帝王風範,這讓傾心於:的武則天,將來控制不了太子,那處心積慮得到的一切將化為烏有,這讓視權力為生命的武則天最難以接受的,因此,武則天便設計在太子李弘在陪同父皇母后駕臨合壁宮時,以“不小心吃壞了東西”,離奇、蹊蹺的去世了。這就是權欲讓武則天失去了人性,失去了親情,不擇手段殺害自己親生骨肉的“權魔”。

  • 8 # 丹瑪澤左

    武則天作為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歷來是最惹爭議的人物之一。既有好評,也有惡貶,這在中國長期的男權社會習俗面前,是絲毫不奇怪的現象。自古以來,尤其是封建帝制時期,皇帝座位都是又男性繼承或開創,突然橫空出世了一位女皇,當然說法就多多,不足為奇。 在關於武則天的種種傳聞中,“武則天為奪取後位,殺死了自己的親生女兒,嫁禍王皇后”的說法不僅在民間廣為流傳,還也得到了正規史學著作的傳揚,似乎可以蓋棺定論。但透過分析史料,筆者卻感覺真相併不這樣簡單明瞭、這樣確鑿無疑。所以,“武則天殺死了自己的親生女兒”究竟有無其事,還是很值得探討一番的。 曾有學者孟憲實提出,從種種跡象和史料來看,武則天其實並未“振喉絕襁褓之兒”。我頗為贊同,很是欣賞。故今天在他的探討基礎上,說說自己對此事的認識。 我們都知道,歷史是發生過的真實事件,可以說是事實,但歷史也是人寫的,不同的史官可能有不一樣的記載,無論在古代還是在現在,都是如此。假若寫歷史的人持有某種偏見、帶有某些觀點,加上受到政治環境、文化理念的影響,就難免會把歷史真相寫偏記歪,以訛傳訛,貽誤後人。在對武則天的記載上評價上會不會也存在類似的情況呢,我們不得而知,但卻可以透過分析探討,力求真實認識。 筆者認為,民間傳聞和史料記載“武則天殺死自己的親生女兒”存在質疑,主要理由有五: 其一,“武則天殺死自己的親生女兒”,不符合人性。 作為母親,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何況對於當時還是昭儀身份的她,好容易有了皇家的骨肉,雖然不是第一個孩子了,但高宗眼裡很是喜愛的孩子,以奪去幼小生命為代價,換取打擊王皇后地位的利器,是否代價太大?一般來說,母親親手扼殺自己的骨肉,是下不去手的,難道武則天真的很另類?我實在不敢想象,也不願相信。 其二,史料“從簡至繁的記錄變遷”現象,不切合常理。 永徽四年,武則天為高宗生下一個公主,但是這個公主不幸而夭折。最開始的記載是很簡單,《唐會要》卷三“天后武氏”條下說:“昭儀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殺之,上遂有廢后之意。”可見,這個記載記錄了武則天和高宗所生的公主確實夭折,因不知道死因且死得突然,故稱作“暴卒”。只是武則天充分利用了公主之死一事,採用悲情主義的訴求方法,把公主死亡之責推給王皇后。高宗相信了武則天的投訴,開始萌生廢黜王皇后的念頭。 《唐會要》一書,雖然是北宋王溥編輯的,但是吸納了唐德宗時期蘇冕四十卷的《唐會要》和唐宣宗時期崔鉉的《續會要》,所以儲存唐代國史資料比較多,向來為學者所重。這裡的記錄,也相對穩重。當時,王皇后聯合蕭淑妃與武則天鬥法,武則天巧妙利用當時的情況,對抗王皇后等人,是很有可能的舉動。高宗看見喪女而受傷的武則天,也容易同情心上湧,作出不理智的決定。 這種比較概括的說法,到了變成了非常具體生動的描寫。《新唐書。后妃列傳》的文字是這樣記載的:“昭儀生女,後就顧弄,去,昭儀潛斃兒衾下,伺帝至,陽為歡言,發衾視兒,死矣。又驚問左右,皆曰:‘後適來。’昭儀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後殺吾女,往與妃相讒媢,今又爾邪!’由是昭儀得入其訾,後無以自解,而帝愈信愛,始有廢后意。”在這裡,公主之死的過程詳細而生動。 的記載,乾脆直接繼承了《新唐書》的大概意思,文字如下:後寵雖衰,然上未有意廢也。會昭儀生女,後憐而弄之,後出,昭儀潛扼殺之,覆之以被。上至,昭儀陽歡笑,發被觀之,女已死矣,即驚啼。問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適來此。”上大怒曰:“後殺吾女!”昭儀因泣訴其罪。後無以自明,上由是有廢立之志。 有專家指出,在中國古史研究中,曾經有過一個“層累地構造學說”,意思是古代的歷史隨著時間而越來越清晰,恰好證明是後人締造的結果。文學史上也有類似的問題,作品在流傳的過程中被不斷地加工和創造,最後的模樣與初始狀況相去甚遠。那麼宮廷秘史,尤其是對武則天的這些記載,是否也暗存這種規律呢?很讓人心存質疑。 其三,殺親生女兒而撼動王皇后地位,似無必要。 有史料證明,王皇后的地位危機不是從小公主之死開始的,且後來王皇后的被廢,也沒有證據顯示公主之死發揮了關鍵作用。 王皇后的危機,在武則天入宮前已顯現。王皇后出身太原王氏,在當時是天下一等士族。王皇后雖然出身名門,名正言順,但是她跟高宗的關係似乎從很早就存在問題。高宗與蕭淑妃連續生育一兒兩女,《唐會要》已有“時蕭良娣有寵,王皇后惡之”的記錄,這種懷疑看來是有根據的。武則天第二次進宮,確實是王皇后引進的,只是王皇后的動機並不光明正大,她只是想召武則天入宮,把武則天當工具,打擊蕭淑妃專寵,“欲以間良娣之寵”。只不過事與願違,武則天“既入宮,寵待逾於良娣,立為昭儀”。王皇后落得個引狼入室的結局:蕭淑妃的恩寵雖然解除,但武則天后來居上,王皇后依然不得寵愛。 唐高宗不喜歡王皇后,才是王皇后的真正危機所在。也正是因為王皇后有如此危機,她的舅舅柳奭才在永徽三年七月,醞釀確立太子之事。《新唐書》李忠本傳記錄到:“王皇后無子,後舅柳奭說後,以忠母微,立之必親己,後然之,請於帝。又奭與褚遂良、韓瑗、長孫無忌、于志寧等繼請,遂立為皇太子。”顯然,皇帝開始並沒有同意皇后的請求,但是長孫無忌等朝中重臣紛紛出動,皇帝只好妥協同意。立李忠為太子,文字記載很清楚,就是為了穩定王皇后的地位。而此時此刻,武則天與唐高宗的第一個兒子尚未出生,更不要說公主之死了。 問題是,確立李忠為太子,並沒有解除王皇后的地位危機。就在太子確立以後不久,唐高宗與武則天的第一個兒子出生。這個兒子被命名為李弘,而李弘這個名字本身就意味深長。南北朝以來,道教為主的社會傳播渠道,一直盛傳“老君當治”、“李弘當出”的讖語,宣傳李弘為真命天子。根據唐長孺先生的研究,唐高宗和武則天給自己的兒子命名為李弘,就有應讖而為的意思。當時李忠已經確立太子,這不正暗示著對李忠的不認可,也就是對王皇后的某種不承認嗎?就這個角度看,說王皇后的地位危機來自武則天的攻擊,不如說來自唐高宗很久以來對她的冷淡;加上唐高宗命名與武則天生的兒子為李弘,其實已經預示著皇后的更大危機。若進一步推理,這個時候的唐高宗或多或少已經萌生了換皇后的念頭,應當是無須質疑的。 從當時後宮形勢看,在李弘出生的這個時期,武則天與王皇后蕭淑妃聯盟的鬥爭,已經有了明顯結果,勝利的一方屬於武則天。在武則天對唐高宗感情脈搏瞭若指掌的情況下,她為了繼續打擊已經敗在下風的王皇后,還有必要付出親生女兒生命這樣沉重的代價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其四,王皇后被廢后主要源於“厭勝”,與公主之死無關。 唐高宗不喜歡王皇后,曾採取許多步驟推動廢后工作,但在申訴理由中,從來沒有一句談及皇后殺死公主的事情。試想,若是真是鐵板釘釘的事,皇帝會不拿來大做文章?母儀天下之人,傷害幼小生命,肯定不是輕易就可以淡忘的事情。由此看出,皇帝也漸漸明白了孩子之死,是暴斃而非人為。 關於王皇后厭勝之事,各家史書的記載比較多,性質或有爭議,但是不能肯定就是子虛烏有。具體真相我們無法一證真偽,就不多說。但是,不管厭勝真假如何,唐高宗利用這件事收拾皇后一家則是真實的存在。《舊唐書》王皇后傳記載為“後懼不自安,密與母柳氏求巫祝厭勝。事發,帝大怒,斷柳氏不許入宮中,後舅中書令柳奭罷知政事,並將廢后,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固諫,乃止”。從《舊唐書》這個記載來看,厭勝事件才是唐高宗廢后的導火索。《舊唐書》還記述到:“俄又納李義府之策,永徽六年十月,廢后及蕭良娣皆為庶人,囚之別院。” 厭勝事件之後,唐高宗不僅斷後母柳氏不許入宮,罷去皇后舅舅中書令柳奭的中央官職,同時決定廢后。因有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的堅決反對才作罷。後來,有了李義府的支援,於是唐高宗掀起再次衝擊,最後在永徽六年十月完成了廢后事宜。 其五,中未提武殺女之事,可為反證。 一般講,歷來政治鬥爭都很殘酷,無論哪位政治家都會死死捉住對方的致命弱點不放,予以無情打擊,鮮有人會高抬貴手的。公元684年二月,武則天大赦天下,改元文明,中宗雖然在位,皇太后臨朝稱制。同年九月,李勣孫在揚州起兵,以討伐武則天匡復唐朝為號召。在行為上,李敬業“求得人貌類故太子賢者”,謊稱太子李賢尚在,所有旗號都打著李賢的名義。這是政治鬥爭中的策略,有利就是原則。 與此同時,文學家駱賓王親自為李敬業書寫了著名的《討武瞾檄》。因為雙方是你死我活的關係,檄文也有政治動員的功效,所以攻擊武則天可以說無所不用其極。在這篇著名的檄文中,攻擊武則天言辭激烈,甚至攻擊她“弒君鴆母”,說武則天殺害了唐高宗和自己的母親;攻擊她“君之愛子,幽之於別宮”,講武則天臨朝稱制,唐睿宗雖然名為皇帝,其實是囚禁在別宮之中。但是,通篇檄文沒有提及武則天殺害小公主。如果確有其事,哪怕僅有一點點傳言,駱賓王能不加以利用嗎?試想,武則天若真是又殺母親、又殺女兒,這種理由實在太有利號召造反了,為何檄文卻隻字未提她殺女兒一事?這隻能說明在李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之時,還沒有這種不實的傳言。 若是有人要問,史書編纂者何以要故意詆譭武則天的形象,我想似乎可以從這個角度理解,在男權社會里,橫空出世一位女皇帝,自然會讓許多封建衛道士們心生不滿,心懷不安,故而有些牴觸、有點偏激也屬正常。從歷史的立場上看,唐朝前期兩大失敗,一是武氏代唐,二是安史之亂,歷史的追究不可避免。因此,一些史料寫手把武則天妖魔化,是極有可能的。

  • 9 # 三哥指南

    武則天作為母親,真的會狠心殺死自己的親生女兒嗎?原來如此

    波哥聊歷史

    2018-12-04

    關注

    唐高宗李治永徽四年底,他之後的皇后,現在的武昭儀,即後來堪稱奇蹟的女皇帝武則天,生了二胎,一個健康美麗的女兒。這令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都欣喜不已,整個皇宮之中充滿喜氣。可是誰都沒有想到,這麼可愛又漂亮的一個新生嬰兒,在當時唐高宗李治的王皇后的一次探望之後就這樣夭折了。

    如果這位小公主是一般嬪妃的孩子,也不會有多麼的引人注意。問題就是這位小公主有一位極其特別的母親-----武則天,而且這位小公主還是在一個很不正常的時間段內夭折的,在這個期間小公主的母親武則天正和王皇后展開對皇后之位的激烈爭鬥。因此,小公主的死因也成為了一個熱議的話題。有四本史書記錄了這位小公主的死亡。接下來小編帶著大家分析一下。

    最早記錄著的是《舊唐書》,在裡面有這樣一句含糊其辭的記載,也不知道是不是,反正有些讓人不明所以然,弄不太清楚武則天是殺了自己的孩子還是殺了別人的孩子,也不知道殺了個男孩子還是女孩子。第二本是《唐會要》,這本就比較清楚了,說的是,武則天告發王皇后用厭勝這種方式詛咒李治還是武則天,而在這個時候武則天的女兒正好莫名其妙的夭折了,武則天就順著這個形勢向李治說自己的女兒是被王皇后殺死的。因此,李治才廢掉了王皇后,立了武。

    第三本的《新唐書》以及第四本的《資治通鑑》,其實這兩本的內容差不多,沒有很大的區別,只是可能在《資治通鑑》裡面寫的比《新唐書》裡的內容詳細一點,在動作和表情上的描述更加仔細,在古代這樣詳細全面的寫法,就是所謂的“歷史真相”。所以千百年來,許多人對這些記載中的“真相”深信不疑,還樹立了武則天“喜殺戮”“心狠手辣”的形象。

    其實小編覺得小公主的死因是有些不符合邏輯的。如果真的像史書裡面說的那樣,是武則天陷害王皇后。那事情就只有兩種結局:一是李治憤怒的以王皇后殺死自己的女兒為理由廢了她的皇后之位,另一種就是武則天嫁禍王皇后的這件事被長孫無忌等人揭發,導致武則天失勢。但是十分可惜的是,歷史給我們的是第三種結局:唐高宗的王皇后獲罪於厭勝,小公主的生母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成為最終勝利者。

    在當時,廢后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尤其是背後有著關隴集團勢力的王皇后,所以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都費了很大的“努力”,這就很奇怪了,如果小公主是王皇后所殺,一國天子的兒女被殺害,這可是大罪。這也側面證明了,小公主不是被王皇后弄死的,當然也不可能是被武則天弄死的。事實上,從古到今不管是哪,新生兒夭折都是存在的。尤其是在古代,醫療衛生不發達,近親結婚普遍、早婚早育等都是導致一個新生兒夭折的原因。所以在幾千年前唐高宗在十二個子女裡只夭折了一個小公主,也就情有可原了,只是不碰巧剛好是和武則天生的。

    其實,每本史書不論是經典的還是平庸的,都是人寫的,都多多少少帶有作者的主觀思想和當下社會的反應。在那些正統儒學者的眼中武則天就是一個妖魔化的人物。他們看不慣,還透過各種黑化將武則天刻畫得更加惡毒。所以,這個可能只是因為生病死掉的小公主在那樣一個環境下,她的死因在後世人的書裡就被這樣利用了。就只是因為她的母親是一位靠著心機手段、靠著謀略登上後位、甚至帝位的母親!小編認為,誰都沒錯,在這個時代還有所謂的鍵盤手黑化事實,所以是非對錯都任人評說,只要自己行得端做得正!

  • 10 # 蒲江黎懷義

    武則天會親手殺死自己親生的女兒,其實其中的目的,陷害王夫人,排除異己,加害於他,手段高明,打壓王夫人之後,自己的位置才永保長久。

  • 11 # 九魚亭

    虎毒不食子,武則天就算再狠毒,也應不會掐死自己的女兒,當然這也是我們的推測,但凡成大事的人,都相對冷血。

    比如劉邦,在彭城戰敗後,就曾經把劉盈和魯元公主踢下馬車,要不是夏侯嬰出手相助,這兩個孩子的性命就保不住了。

    對於武則天殺死親生女兒的問題,有兩種可能,一種就是武則天真的殺掉了女兒,另一種則是女兒早夭,武則天只是借女兒的死,誣陷給王皇后。

    武則天是王皇后帶進的宮,理論上講,王皇后對武則天有恩,但武則天要想上位,就必須除掉王皇后。

    當時,武則天恰巧生下一女兒,猜測這名女嬰應剛生下不久,王皇后經常前來看望,一次,王皇后剛走,武則天就在沒人的空檔,掐死了自己的女兒。高宗李治來看女兒,揭開被子,發現女兒已死,於是李治問左右,侍從們說王皇后剛來過。接著李治就將殺死女兒的罪責,歸咎到王皇后身上。

    事實上,這事情有很多疑點,王皇后殺女嬰的動機不太明確,也就是說王皇后殺女嬰沒有什麼好處,她為何要害死女嬰,而且還會讓李治對她更加厭惡。沒有任何好處的事,那自然沒人願意去做。

    其次,王皇后明明沒有殺,所有她必定會到李治面前爭辯,這也會讓李治懷疑這事情的真實性。以李治對武則天的長期瞭解,他必定清楚武則天的野心,所以李治多少也會懷疑武則天,但殺自己女兒這種事情也著實令人難以相信。所以李治最終還是把矛頭對準了王皇后。

    王皇后被廢這件事,也不全因為武則天出色的公關,其中也有互相利用的成分,李治想利用廢立皇后的事,從新奪回朝廷的主導權,廢掉權臣長孫無忌。武則天的想法則相對簡單,他就是為了她的野心和權力,而且以武則天政治水平,足以成為李治的得力助手。所以李治甘願廢掉王皇后,冊封武則天為皇后。

  • 12 # 貓爺歷史觀

    2010年徐克導演的電影《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中,女皇武則天郵局臺詞:欲成大事者至親亦可殺。從這句話可以看出武則天有多麼心狠手辣,這雖然是電影裡的一句臺詞,但卻是對一代女皇武則天的真實反映。

    武則天原本是唐太宗李世民後宮的才人,李世民死後便被趕到了感業寺(歷史記載不確定)成了尼姑。此時的武則天正值一個女人最旺盛的時期,在政治的強壓下不得不與青燈古佛為伴了。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年紀差不多,可能他們兩個早就眉目傳情有了那麼點情愫。所以,唐高宗李治即位後沒多久便去感業寺把武則天接了回來。

    李治把武則天接回唐宮可以說王皇后出了大力,當時李治非常寵愛蕭淑妃,其實王皇后勸李治把武則天接回來是用來對付蕭淑妃的。但沒想到的是,王皇后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而且還把自己給砸死了。

    人皆有慾望,對金錢對權力尤其熱衷。武則天是個權力慾非常強的女人,她再次回到唐宮勢必要“大展宏圖”,一天比一天受寵的武則天后來竟打起了皇后的主意。要不是長孫無忌等老臣,估計李治很早就被武則天蠱惑廢王立武了。不過儘管長孫無忌等老臣都不支援立武則天為皇后,最終武則天透過自己的努力還是成功上位。

    根據司馬光《資治通鑑》的記載,武則天為了扳倒王皇后,不惜親手掐死了自己剛出生一月多的閨女。關於武則天搬到王皇后這段,《資治通鑑》記載的血腥、暴力、無人性,這就是女皇武則天。不過如果沒有那些狠毒手段,武則天不會後來凌駕於一群男人之上,估計也沒有後來的女皇。

    武則天當時剛生產,王皇后是去看望她的女兒的。按理說,一個女人剛成為母親應該是最仁慈的時候。但武則天卻反常理,為了扳倒王皇后親手剝奪了女兒的生命然後嫁禍於王皇后。被武則天迷惑的快死的李治竟然也就相信了,後將王皇后貶為庶人。

    武則天不僅扳倒了王皇后,而且後來還將這個美麗的不幸的女人“斷去手足,捉酒甕中”做成了人彘,可以說相當的悽慘。俗話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武則天做了那麼多虧心事,夜深人靜時她也害怕。武則天在長安害死了王皇后和蕭淑妃,故而她上位尤其是做了女皇后經常待在洛陽,終身都沒有再敢回到長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前官員稱俄羅斯應該對此次美國騷亂“負責“,這是什麼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