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煙花一森
-
2 # 玉之溪
浪漫主義詩人和現實主義詩人的區別。
李白是李唐皇帝的本族人,在玄宗時代,當過唐朝的御用詩人,詩詞主要是浪漫主義寫真手法,用現在的話順就是傳播真能量的詩詞,是當時的主流。
杜甫,是一屆落魄書生,空有包袱不得志,他寫的詩詞主要是描寫,唐朝玄宗後期的現實社會寫真。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樣的詩詞是當時嘴真實的社會寫真,但是這樣的描寫恰恰不受文化圈的重視,甚至是抵制的。
有文化的人,畢竟日子是比百姓的日子好過的,他們不願面對現實社會,寧可今朝有酒,今朝醉!是非主流的!
-
3 # 胡圖的胡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開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並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幹謁活動。亦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喜任俠。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讚,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欽慕,便召李白進宮。李白進宮朝見那天,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玄宗問到一些當世事務,李白憑半生飽學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玄宗大為讚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請或郊遊, 必命李白侍從,利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實。雖非記功,也將其文字流傳後世,以盛況向後人誇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寵信,同僚不勝豔羨,但也有人因此而產生了嫉恨之心。
所以李白是少年成名,而且廣交朋友,交的還都是達官顯貴。就好比現在的明星,歌唱的好,還和達官貴人關係很好,想不紅都難。
我們再來看看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出生於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
開元十九年(731年),十九歲的杜甫出遊郇瑕(今山西臨猗)[7] 。二十歲時,杜甫漫遊吳越,歷時數年。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回故鄉參加“鄉貢”。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在洛陽參加進士考試,結果落第。
天寶六載(747年),玄宗詔天下“通一藝者”到長安應試,杜甫也參加了考試。由於權相李林甫編導了一場“野無遺賢”的鬧劇,參加考試計程車子全部落選。科舉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為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轉走權貴之門,投贈干謁等,但都無結果。他客居長安十年,奔走獻賦,鬱郁不得志,仕途失意,過著貧困的生活,“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
至德二載(757年)四月,郭子儀大軍來到長安北方,杜甫冒險從城西金光門逃出長安穿過對峙的兩軍到鳳翔(今陝西寶雞)投奔肅宗。五月十六日,被肅宗授為左拾遺,故世稱“杜拾遺”。不料杜甫很快因營救房琯,觸怒肅宗,被貶到華州(今華縣),負責祭祀、禮樂、學校、選舉、醫筮、考課等事。到華州後,杜甫心情十分苦悶和煩惱。
所以可以看出兩人的社會經歷不同,兩人心境不同。
李白更多的享受了唐朝幾乎繁榮,所以有閒情雅緻,寫出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而杜甫長期看到了社會弊病,“安史之亂",深刻體會到了生活的痛苦,感同身受,所以寫出來的都是一些憂國憂民的詩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所以李白在當時的社會環境就是明星,還受過皇帝的接待。
而杜甫在當時的情況下,要多貧困有多貧困,交往的人也並沒有大富大貴的,所以沒什麼。知名度
-
4 # 一斗樓
杜甫生前一直在艱難度日,佳詩都是在吃苦中做的。大家都在戰火中求活,那有閒功夫去賞心吟詠。這時代己是文不值錢了。而李白出道時恰是開元盛世,玩文弄文為一時風尚,貴族閒暇的高雅游戲。李白詩才得到賀知章的推崇,名噪京華。李詩的內容說的多是吃喝玩樂中的豪情闊語,讚美皇族貴族生活的悠閒,提倡士人對修道的追求,宣揚魏晉風尚,士大夫階層的優越情調,很得當權貴族的讚賞,所以李白生前即有大名滿天下的聲譽。其實,由於李杜二人生活環境的不同,造成了二人各自的詩風與後世詩名。詩仙與詩聖的稱謂是恰如其份的。
-
5 # 磨骨閱讀
杜甫生前沒有李白那樣受人重視,是因為三方面原因:
第一,正如有親所回答的那樣,兩人所處的歷史階段不同,李白處於唐朝盛世,處處歌舞昇平,在統治者和士大夫階層,李白這樣豪放不羈、文采斐然的詩人自然受人歡迎,即便有些個性,在統治階層眼中也是瑕不掩瑜,因為他的詩歌純是為盛世添光彩的。而杜甫則不然,杜甫生活在唐朝的末期亂世階段,統治者自顧不暇,哪有功夫再吟詩作賦,更沒時間理會詩人這種不能解決社會問題的人。
第二,李白走的是高層路線,專門結交皇帝、貴妃、朝中重臣、社會名流等,這樣的階層掌握著整個社會的話語權,李白又是如此有天賦的大詩人,自然能被他們帶入社會上層通道,在當時社會留下美名。杜甫則主要結識社會底層的貧苦百姓,三吏三別更是寫出了窮苦人民的被欺凌、被損害的現實狀況,底層人民廣泛不識字,甚至沒辦法讀到他的詩歌,更不能為他的詩揚名了,所以,他在當時沒有李白受人重視也正常。但對於後世來說,杜甫的詩歌是一種現實記錄式的反應,不但具有足夠的文學價值,同時具有歷史的文獻研究價值。
第三,從兩個人的詩歌內容上,李白是浪漫主義詩歌代表,其詩詞與他的人一樣放浪不羈,詞句浪漫,想象力十足,且有極具詩性的美,主要內容是讚美自然奇觀,抒發與感嘆人世風情等,表現世態之美,讀來令人欣喜讚歎;而杜甫是現實主義詩歌代表,內容主要是寫當時的社會統治下人民生活的困苦現狀,他的心中對勞苦人民有著同情,對統治階層不滿,即便茅屋為秋風所破,仍然在仰天發問:“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也正是寫作內容及風格的迥異,註定了詩仙的在世美名與詩聖的後世之尊。
-
6 # 華君尚
按我們現代的話語來說,李白是娛樂圈(盛唐)最火熱的時候出道,並以浪漫而又瀟灑的天才詩人的形象出現,他的詩大多描寫的都是祖國的大好河山,這是當時盛唐的正能量主流。加上被當時的名流天王巨星賀知章稱讚“謫仙人也”,一下子火爆了大江南北。然後被當時的同為李氏同宗的皇帝玄宗召令李白為供奉翰林進宮,而李白進宮朝見的那天,玄宗降輦步迎,當政皇帝都是李白的迷弟,其他人不用說了,所以一下子成為了當時的天王巨星,被稱為詩仙。
杜甫當時出道的時候娛樂圈(亂唐)已經不是最火熱的時候了,杜甫寫的詩大多是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等,這是被當時的名流當政者不願意看見的負能量。而杜甫當時是個落魄秀才,又沒有什麼人推薦,所以一直不火,直到杜甫死去之後他的詩才大爆了起來,被稱為詩聖。
-
7 # 天道酬勤向陽而生
李白是唐代浪漫主義詩人代表,杜甫是唐代現實主義詩人。兩個不同流派在盛唐最繁華的時代就註定了區別。
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在當時屬於上層的富二代,少年時期就表現出了不凡的才華,“五歲誦六甲,十五歲就賦詩多首,並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幹謁活動。好劍術,喜任俠。”當時唐朝的繁盛達到了頂峰,人們對遊俠這種具有浪漫色彩的人物是很推崇的。尤其是是李白這種“文武俱高的少年天才”可謂是達到了崇拜的地步。到了開元十七年李白幾乎成為皇家的御用詩人,即使是達官貴人慾求詩詞也很難得。李白的詩詞既有為皇家做的詞賦亦有遊俠的灑脫浪漫詩詞,奠定了李白當時“明星”般的地位。透過詩詞讓盛唐之下普通民眾看到最想活成的樣子。
杜甫同樣是出生在盛唐之下的第二個偉大的富二代,曾祖父杜依
藝為鞏縣令,遂居鞏縣。青少年時因家庭環境優越,因此過著較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學,七歲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 ,有志於“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又是一個少時聰慧,有理想有抱負的有志青年。但是後來家道中落,又經歷了安史之亂的四處漂泊。導致杜甫的詩詞大部分都是描寫當時社會現狀和個人的理想抱負難酬的現實派詩詞。所以傳唱度很低。又因為李白成名在杜甫之前,沒有間隔多次時間,同樣偉大的兩位詩人,傳唱度更高的當然是充滿浪漫氣息的詩詞。
杜甫真正奠定詩聖的地位是在宋朝時期,大文豪王安石 陸游 蘇軾等人的推崇,唐後期白居易等人也有下範圍推崇,宋蘇軾說到“古今詩人眾矣,而杜子美為首。後期國外也有推崇。但都是在杜甫去世後。最大的區別還是在於詩詞的風格。
-
8 # 使用者一石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說起李白、杜甫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兩人都是我國唐代最著名的詩人。二人幾乎齊名,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後人稱詩仙。
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也稱杜拾遺,杜工部,杜少陵,杜草堂,人稱詩聖。至於提問者說杜甫生前沒有像李白那樣受人追捧,有以下原因:一時代差異,二風格差異,三交往差異,四生活差異。
一時代差異
李白生卒年701-762年,755年冬爆發“安史之亂”所以,李白一生基本處在唐朝鼎盛時期,詩歌又是唐朝最主要的,最流行的文化藝術表現形式,所謂唐詩宋詞是也。由於這個時期社會安定,人們有時間和閒情逸致去欣賞欣賞詩歌,所以李白的詩很容易流行。
杜甫生卒年712-770年,杜甫比李白小11歲,就像現在說80年代,和90年代一樣,有個時代差異,更何況杜甫處於動亂歲月比李白多8年。受動亂影響,人們生存、生活都成問題,哪還有時間和心情去欣賞詩歌呢。所以杜甫的詩相對李白的詩,當時人們知道的必然要少,也就可以理解了。
二風格差異
李白為人豪邁,灑脫。喜歡遊覽山川大河,又善於舞劍,猶如武俠小說裡的大俠劍客一般,其詩如其人,清新飄逸,極具浪漫主義情懷,又多以描寫山川大河之壯美為主。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等等都是人們喜聞樂見的,容易為人所傳頌。
杜甫狂傲見疾,是一位愛國主義詩人,如“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白日放歌須縱酒,漫卷詩書喜欲狂……“”杜甫是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都是寫現實的,反應百姓疾苦的,如《三吏》、《三別》等多是傷感的詩。
所以李白娛樂的抒情詩,比杜甫傷感現實詩更讓人容易接受。
三交往差異
李白生活在“開元盛世”時期,喜歡結交,而與他來往的多是達官顯貴,甚至一度成為宮廷御用詩人,唐玄宗和楊貴妃都很喜歡他,就如同現在的娛樂明星一般。原因就是喜歡他的詩。當時就是權貴們想要求得李白的一首詩,也不是輕易就能得到的。
杜甫在757年,“馬嵬驛事變”之後,唐肅宗李亨在靈武,封他為“左拾遺”,這是他擔任最高官職,此時誰有心思去讀他那些傷感的詩呢?後來杜甫又被貶官,事業生活越來越不順,越來越艱難,以至於所住草堂被風吹壞,寫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而這時還想“安得廣廈千萬間,大辟天下寒士俱歡顏”。任何時候,權貴階級都喜歡聽讚歌,像杜甫這樣的詩,不被治罪就已經是格外開恩了,還想在當時廣泛流傳?
四生活差異
李白雖生活在盛唐,生活並不如意,仕途上又為李林甫所排斥,他也並不得志,也許因為這個他染上酗酒習慣,人稱“酒仙”,他的詩多是酒後所做,酒後誰都不放在眼裡“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越是如此,人們也就對他所做的出格之事,也就不怪罪他了,據說楊貴妃在李白醉酒後,還給他脫過靴子。
杜甫的父親是縣官,年青時雖然仕途也不順,但生活比較安逸。只是後來,社會動亂,生活每況愈下,甚至兒子都被餓死了,他眼裡見到的都是戰爭帶來的創傷,是百姓流離失所,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所以寫下“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這樣悲慘的詩句。
總結以上情況,當時的社會,杜甫的詩是不可能流行起來的。自然就不會受到當時人們的追捧。而正是由於杜甫的詩是反應勞苦大眾悲慘生活的,才被後人譽為“詩史”,萬古流傳。
-
9 # 飛天ZY漫雪
李白浪漫,杜甫現實,這當然會有所不同。
李白的浪漫主義是有其豐富生活為基礎的,他的詩歌往往呈現感情充沛,瞬息萬變的特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看看李白的詩歌語言,所以能表達這樣理想的樸素自然境界。小時不失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向青雲端。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寫得多麼活潑自然,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看似平凡的詩詞,卻又是多麼的青出於藍。所以盛唐的浪漫主義詩歌都是以李白為代表。
縱觀杜甫,杜甫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內容豐富,有鮮明的時代色彩和強烈的政治傾向,充溢著熱愛祖國,不惜自我犧牲的崇高精神,因之自唐以來,他的詩就被公認為,詩史。
杜甫所處的時代,是唐帝國由盛而衰的一個急劇轉變的時代,安史之亂是這一轉變的關鍵,杜甫經歷了所謂開元盛世,同時也經歷了安史之亂的全部過程。杜甫的一生是和他的時代,特別是安史之亂前後二十年間,萬方的難,的時代息息相關。複雜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深重災難的國家嚴重危機,也把杜甫捲入了生活的底層。這就使他有可能描繪出那整個苦難時代的生活圖片,並逐漸攀登向現實主義高峰。
杜甫的一生分為四個時期,35歲以前是他的讀書和壯遊時期,遇上開元盛世,當時的經濟狀況也較好,這是他一生中最快樂的時期。杜甫走向現實主義是從第二期十載長安的困守開始的,就是安史之亂的醞釀時期,生活折磨了杜甫,也成全杜甫。十年困守的結果,使杜甫變成了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這也確定了杜甫此後生活道路和創作道路的方向。
在漂泊的十年間,他寫了一千多首詩,這時期的作品是最優秀的,創造性地賦予七言律詩以重大的政治和社會內容。
杜甫在四川漂泊了八、九年,又在湖南飄泊了兩三年,後來死在由長沙到岳陽的一條破船上,血戰流依舊,軍聲動至今,這是他對祖國和人民最後的懷念,在那被奴役的時代,杜甫一個詩人的身後,自然是蕭條的。後來還是由他的孫子杜嗣業,收拾乞丐,才把停在岳陽的靈柩歸葬偃師,杜甫的遺體飄泊了四十三年。杜甫的一生現實的過程,如此的可悲,世人感嘆!
-
10 # 揚光666
李白杜甫齊名後世,為何杜甫生前沒有像李白那樣受人追捧?
相比較而言,李白在唐朝其時已經名聞天下了,而杜甫在當時卻是一直默默無聞,直到身後才被社會廣泛認識到他的才華。
李白其人李白出生於公元701年,自幼習文練武,才華橫溢,成年出蜀遊歷,壯年入仕,中年參政,晚年失意。他之所以在當時就紅極一時,大概是因為以下幾方面原因吧:
1、李白文風瀟灑浪漫,才華橫溢,他的文章在青少年時期就表現出不凡的才華,被世人所看重佩服。
2、李白早年遊歷江湖,廣交朋友,這其中有許多文人墨客,這些朋友對李白的才華佩服有加,到處宣傳他的才情,所以李白的名氣早就在江湖上廣泛的傳播。
3、李白到京城,見到了賀知章,早已名動天下的賀知章見到李白的詩文,驚奇讚歎“你難道是謫仙人嗎?”於是就是皇帝和京城士大夫們宣揚推薦李白,李白的才華進一步在京城得到宣傳。
4、李白見到唐玄宗後,受到皇帝的喜歡和賞識,封為翰林學士,聯會帝王左右,專門為皇帝遊玩作詩文、歌頌皇帝功德,一時紅遍京城,上到高官,下至百姓,都知道了皇帝身邊的紅的發紫的詩仙李白。
5、唐玄宗喜歡道教,以老子為其李姓始祖。而李白也是一名正式的道士,因此受到皇帝的另外一層的喜愛與親近。這對於提高個人知名度也同樣是有幫助的。
6、當李白被變相貶謫後,遊歷於江湖,這時候詩仙李白的名號,在當時早已經是名聞天下,人盡皆知了。
杜甫其人杜甫出生於公元712年,他遇到李白的時候,李白已經名動天下,而杜甫尚且是一個無名之輩,二人相見恨晚,結為忘年之交,互相傾慕。
1、杜甫詩歌多側重於現實主義風格,對於現實社會有較多的揭露、諷刺,乃至於抨擊,這些內容是不能容於上層權貴階級的,當然也無法被廣為宣傳而為世人所知。
2、杜甫中年時開始嘗試進入仕途,但是並沒有很好的機會求得官職。參加科考被奸臣所誤,拜謁權貴而不得其門,後來好不容易得到一個小官職,卻爆發了安史之亂。所以也無法透過官場途徑展現其才華。
【小結】相比較而言,李白因為個人原因在當時就聞名於社會,受到世人的喜愛和追捧。而杜甫在當時只是默默無聞的一介寒士,沒有機會得到社會的廣泛認識和喜愛。但是在其身後,卻被社會認識到他的才華和價值,受到後世的認可與肯定。
人各有自己的緣分,遇到的緣不同,經歷自然不一樣。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各其自身的才華與人格魅力,只要是金子,早晚都會發光,得到社會的認可與追捧,也是各自早晚的事情。
回覆列表
兩人的詩風格決定的。李白的詩豁達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當時社會安定繁榮,大家追求浪漫的生活,李白的詩更符合大家的口味。更何況李白的詩不是普通的詩,而是造詣十分深厚的詩,膾炙人口且流傳千古的詩。加上李白又是酒仙,朋友多,大家喝酒高興,吟詩作對,喝高興了來句“將進酒,杯莫停”,氣氛就剛好,不亦樂乎。如果換成杜甫的詩大家就不能這樣放開喝了。
而杜甫的詩歌風格是沉鬱頓挫,寫史詩的較多,通常帶點傷感。大家不會的經常念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更願意追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所以李白的詩更受時人追捧。這只是愚見,請大家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