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精雕細琢磨

    大家都知道多爾袞的存在,作為清朝史上一個極為特殊的人,多爾袞不是帝王卻享受帝王待遇,甚至廟號宗義皇帝,可見在統治集團內部都承認多爾袞的地位,有權有勢的多爾袞為何不取而代之呢?其實其中另有隱情,一切並非多爾袞不想,而是局勢限制沒有辦法,眾多因素導致多爾袞沒有更進一步。

    多爾袞是清朝初年傑出人才,自幼就表現出了過人的軍事天分,天命元年,努爾哈赤正式起兵反抗明朝,後金多次大勝,與此同時內部卻出現了不小的矛盾,作為草原上興起的部落,為了加強統治,努爾哈赤任命“大小貝勒”,分管軍隊,共同議政,年僅8歲的多爾袞開始冒頭。

    不過多爾袞年幼,政治地位遠不如幾位兄長,知道努爾哈赤去世以後,16歲的多爾袞開始跟隨皇太極征戰,多次擊敗明軍,每次大戰多爾袞都衝在最前方,攻克錦州時,與祖大壽對峙多日,被大炮擊傷險些喪命,直到後來明將投降,多爾袞才意識到自己傷勢極重。

    1635年,多爾袞領兵數萬,進攻河套地區,俘虜林丹汗,將其所儲存的元朝傳國玉璽搶到手,隨後進獻給皇太極,奏請皇太極稱帝,第二年,由多爾袞帶頭,大小貝勒共同尊皇太極為帝,多爾袞因功獲封親王,此時他僅僅24歲。

    皇太極任命多爾袞統攝吏部,根據他舉薦選拔了大批官員,同時在多爾袞的主持下,滿清開始改革政府機構,完善官員升降制度,所有的王公大臣要想升遷必須得有多爾袞許可,這段經歷磨練了多爾袞的政治才能,同時也為將來的攝政做好了準備。

    皇太極生前未立子嗣,導致死後接班人爭鬥不止,自皇太極繼位以後,滿清社會日益封建化,致使許多人都認為應該立皇太極長子豪格,豪格背後有兩黃旗勢力支援,他們認為豪格能力出色,又有戰功,且長期掌管戶部,是最合適的人選,皇太極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將實力最強的正藍旗拉到自己麾下,這方勢力也成了豪格的籌碼。

    雖說如此形勢並非一邊倒,另一個有實力稱帝的人則是多爾袞,資歷自然不必多說,也有兩白旗做後盾,許多人都勸說多爾袞稱帝,後來各方勢力聚集到一起商討接班人事宜,多爾袞知道有許多人反對,尤其是原本屬於皇太極的親信大臣,這些阻力無法應對,現在時機還不成熟,因此就決定讓6歲的福臨繼位,既沒有奪權,也沒有讓豪格得逞,或許在多爾袞心中,年幼的福臨更好控制。

    於是1644年,順治皇帝登基,封多爾袞為大將軍,統帥滿清所有兵馬,內部事情解決之後,滿清一致對外,多爾袞是實際掌權者,領兵入關,山海關一戰之後,清軍入關佔領北京城,可以說多爾袞為順治打下了大片江山。

    多爾袞懂得謀略,入關之後號召全國為崇禎皇帝發喪,以雷霆之勢穩住中原局勢,同年6月,多爾袞決定遷都北京,清朝正式成立,此後立國長達260多年,順治登基大典後,加封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也就是從此刻開始,多爾袞凌駕於其餘諸侯之上。

    江山已定,多爾袞頒佈剃髮令,激起漢人強烈抗爭,對此多爾袞毫不在乎,順治二年多爾袞晉升皇叔父攝政王,文武百官需要“列班跪送”,所有軍國大事都要多爾袞決定,但凡遇到節日,群臣除了要向皇帝請安以外,還要到多爾袞府上朝賀,儼然一副皇帝做派。

    後來多爾袞以調派兵馬不便為由,將皇帝玉璽搬到自己府上,各種禮節儀仗都與皇帝相同,多爾袞與皇帝的差距越來越小,逼迫皇帝下旨:“以後凡行禮處,跪拜永遠停止”,免除了一個臣子的義務。

    多爾袞的巔峰還不止如此,順治五年,多爾袞晉升為皇父攝政王,“所用儀仗、音樂及衛從之人,俱僭擬至尊”,一切政務不再過問皇帝,私自頒佈聖旨,用人唯親,隨意罷免官員,每天都有大批人排在多爾袞府邸門口候命。

    至此多爾袞在朝中在無敵手,很多人都認為此時是稱帝的最佳時機,結果卻最終沒有得逞,距離皇位只有一步之遙,不過天不遂人願,38歲時,多爾袞便英年早逝,不過死後以帝王之禮下葬。這個本該具有皇帝之實的人,卻只得到死後的虛名,令人感慨不已。

    這才是最直接原因,並非坊間傳聞的與孝莊之間的關係密切,多爾袞死後,其政敵紛紛站出來,揭發多爾袞大逆不道,多爾袞扶持多年的勢力土崩瓦解,順治帝對其恨之入骨,下令奪回一切封號,毀墓掘屍,不過多爾袞對清朝的貢獻無人能比,乾隆時期為多爾袞重新修築陵墓,這段恩怨最終化解。

  • 2 # 是咁得

    從世襲制度來說的話,皇太極有好幾個兒子,皇位自然應該由黃太吉的兒子繼承,如果多爾袞稱帝的話,會被人說是篡奪皇位,皇太極的兒子們也不會善把甘休,必定發生戰亂,當然了,清宮劇給的答案是,多爾袞一直喜歡大玉兒孝莊,愛屋及烏,所以才會輔佐順治帝。

  • 3 # bbweiji

      滿清入關之後,多爾袞雖然權傾朝野,卻始終沒有篡位稱帝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因為他無子無女,他就算當了皇帝死後也沒有兒子來繼承他的皇位,二是因為孝莊等人從中的牽制,多爾袞已經是皇父攝政王了,對於他來說,篡不篡位已經不重要了。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跟豪格都是極有利繼承皇位的人選,然而兩方勢力鬥爭激烈,最終多爾袞跟豪格只能各退一步,擁立年幼的福臨繼位。多爾袞作為攝政王輔佐皇權。

      後來大清入關之後,多爾袞已經是大權在握,朝野中的人對他也是一片丹心,那這個時候多爾袞為何還不自己篡位當皇帝呢?

    其實這跟多爾袞沒有子嗣有關。他一生為了大清兢兢業業,在私生活上也是妻妾成群,卻沒有一個兒子。多爾袞不篡位的原因,大概也是覺得自己沒有子嗣來繼承皇位,就算當了皇帝,將來這天下也是別人的。

      再者說了,當時的多爾袞已經是皇父攝政王了,他跟孝莊太后之間也達成了利益共贏,他不需要坐上皇位就能夠控制皇帝,這樣大權在握又何必再冒著被世人唾罵的風險去爭這個位子呢?

  • 4 # 潤影松竹

    皇太極突然逝世了,那時候他並沒有立下皇儲,但是國不可一日無君,在大家都以為多爾袞會上位的時候,但他選擇了福臨;

    1,當時有很多的大臣牽制著他,如果多爾袞當上了皇帝,那麼滿洲八旗就會分裂,那時候只會讓其他的國家得到好處;

    2,因為多爾袞沒有子嗣,如果他即位了,最終的皇位還不是他的後代,只能另外選擇人,而且還必須是皇家的血脈,這樣的話,還不如讓自己的侄子坐上皇位。

    3,那時候皇太極雖然說是有權利坐上皇位的,但是他也只是皇太極的兄弟,並不是子嗣,皇位一般的傳承就是父傳子,這才是最正規的,多爾袞要是不想被人詬病,就不能坐上這個皇位;第四點,有很多人說是因為孝莊皇太后,那時候孝莊生下了福臨,本來和皇位相差的還很遠,但是皇太極的逝世,也算是給了她一個機會,最後就和多爾袞聯手,把福臨推了上去,自己成為了皇太后,而多爾袞也成為了攝政王,雖然說攝政王不是皇帝,但是這個名頭足以讓他有了皇帝的實權,那時候的福臨還小,只能聽從多爾袞的命令,這和做皇帝是沒有什麼區別的,一心一意輔佐順治又有何不可呢?

    不過在風光的人,最終還是有落幕的時候,順治其實並不喜歡他,所以在他逝世後,剝奪了封號,最終多爾袞也沒有好好的長眠,一直到乾隆即位之後,才恢復了他的名號,因為乾隆覺得他是一個很厲害的人,清朝能有這樣的盛況,和他是脫不了干係的。

  • 5 # 有個小明

    條件不成熟。

    崇德八年(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睿親王多爾袞在兩黃、兩紅和兩藍六旗不支援的情勢下,多爾袞自立的條件還不成熟,阻力來自兩黃旗原皇太極手下的親信大臣。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多爾袞最後議定由皇太極的第九子、年僅六歲的福臨即帝位。至是,禮親王代善等奉福臨登位,各王貝勒大臣等,共同誓書,昭告天地,同時宣佈以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輔政,改元順治。就這樣,多爾袞妥善地處理了十分棘手的皇位爭奪問題,自己也向權力的頂峰邁進了一步。此後,郡王阿達禮、貝子碩託勸多爾袞自立為帝,多爾袞誅殺阿達禮、碩託。隨後,又肅清了反對這種新格局豪格及其下屬,穩固了新的統治。多爾袞的這一方案,在客觀上避免了八旗內亂,儲存了實力,維護了上層統治集團的基本一致。當然,他這一提案,是自己爭奪皇位不易得逞之後才提出來的,是在兩黃旗大臣“佩劍向前”的逼人形勢下提出的中策或下策,而並非是他一開始就高瞻遠矚、具有極廣闊的胸襟。多爾袞的權勢也不斷攀升,濟爾哈朗諭諸大臣,凡事先向睿親王多爾袞上報,書名也以多爾袞為先。

    順治元年(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四月,順治帝在篤恭殿拜多爾袞為大將軍,親賜大將軍敕印,令他統大軍南下,入關與李自成和南明王朝開始了爭奪天下的宏偉事業。

  • 6 # 小蟲子說娛樂

    這個問題呢,其實是這樣的,多爾袞不是不想稱帝,而是當時的條件不允許,順治也是運氣好,才做了皇帝。

    其實一開始努爾哈赤是想要把汗位傳給多爾袞的,在彌留之際,他對大妃阿巴亥留下了遺囑。

    但是當時多爾袞年紀太小,沒有勢力,而四大阿哥之一的皇太極卻如日中天,大妃心裡很清楚要是實話實說的話,多爾袞小命難保。

    於是就篡改了遺囑,當著眾人的面說傳位給皇太極,終於保下了多爾袞,卻被生性多疑的皇太極逼死。

    對於這一切,多爾袞都是知情的,所以多爾袞對皇太極是有恨意的,只不過還沒成長到足夠強大來對抗,隱忍而已。

    後來,皇太極又搶了多爾袞心愛的大玉兒,更加激化了矛盾,然而在多爾袞還沒來得及對付皇太極的時候,後者卻自己嗝屁了。

    皇太極死後,並沒有留下遺囑,於是朝中就出現了兩派,一派是多爾袞,另外一派就是皇太極的大阿哥豪格,都想做皇帝。

    不過他們兩個人最後都各讓了一步,分別推舉一個小阿哥,他們來做攝政王。

    結果是多爾袞贏了,福臨被扶上了帝位,前者做了攝政王。

    其實走的這一步,是多爾袞的緩兵之計,當時他還想著要做皇帝的,畢竟那帝位原本就應該是他的。

    然而,他的深情害了他,大玉兒是一個很有心機的女人,用情意套住他,卻又不嫁給他,瘋狂的打感情牌。

    多爾袞這個傻子,就在什麼都沒有得到的情況下,給人養兒子,輔佐福臨做皇帝。

    其實這部劇還是有一點改編的,那就是多爾袞對大玉兒的痴情程度,在歷史中,大玉兒是下嫁給了多爾袞的,才穩住了福臨的帝位。

    這部劇中卻沒有,大玉兒利用多爾袞對自己的感情,空手套白狼,忽然之間覺得多爾袞好可憐。

  • 7 # 開元塔下

    首先說一下電視劇跟歷史中記載的有些出入,電視劇為了更具有觀賞性,所以做了一些改編。

    在電視劇中多爾袞沒有稱帝,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多爾袞兄弟在八旗中實力稍弱,多爾袞兄弟有正白鑲白兩旗,正紅鑲紅兩旗態度曖昧,沒有明確支援多爾袞還是豪格,但正紅旗禮親王代善的一兒一孫碩託和阿達裡明確支援多爾袞。而豪格這邊有正藍鑲藍兩旗,皇太極親領的正黃鑲黃兩旗表態只能由先帝之子繼位,否則要血濺崇德殿。這樣,豪格至少獲得四旗的支援。

    多爾袞明白,如果繼續爭下去,只會兩敗俱傷,導致八旗分裂,大金國再無力與明朝抗衡,失去逐鹿中原的機會。

    於是在豪格謙讓,表示德薄福淺不能繼位時,多爾袞抓住機會,表示擁立莊太妃所生第九子福臨。由多爾袞和鄭親王濟爾哈朗輔政。

    二、劇中多爾袞與大玉兒青梅竹馬,但是在阿敏的破壞下,大玉兒最終嫁給了皇太極,皇太極死後,多爾袞愛屋及烏,輔佐福臨君臨天下,入主中原。

    三、劇中禮親王代善受皇太后所託,怕代善死後無人能制衡多爾袞,因此由代善出面讓多爾袞不僅對天盟誓還立下字據永不篡位。

    四、多爾袞無子嗣,只有一個女兒,如果多爾袞子嗣多的話可能會稱帝吧。

    多爾袞戎馬一生,帶領大金國從一個地方割據政權走向大一統王朝,開國定基,厥功最著。生前雖無皇帝之名,卻有皇帝之實,死後以皇帝禮下葬追封義皇帝。後被奸人陷害,掘墳鞭屍,去諡號,撤廟享。一百多年後才被乾隆帝平反。

  • 8 # 我對生活下手了

    多爾袞不是不想稱帝,而是阻力太大,一方面當時清朝內部,派系林立,多爾袞只佔上三旗,而皇太極的兒子豪格也擁有大批支持者,最後只能折中選擇皇太極的二名小兒子中的一位,來平衡實力,最後孝莊的兒子透過抓鬮贏得了勝利!

  • 9 # 曉肥俠

    滿清入關,奠定200多年基業。多爾袞的功勞,無出其右。但是多爾袞的一生,是廝殺的一生,也是悲情的一生。他與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的叔嫂愛情,被各種各樣的秘史、小說、影視劇各種花邊。最終淪落為一個被褫奪尊號,掘墓鞭屍;一個被停靈37年,最終孤零零地安葬在昭西陵。

    順治元年(1644年)多爾袞揮師入關。此後不斷地給自己晉封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甚至追封自己那個殉葬的母親為太皇太后。種種跡象表明,多爾袞是多麼希望自己被名正言順的稱呼為皇帝啊。

    但是多爾袞這是攝政王,雖然在議政王大臣制度之下,他實際掌控著大清帝國的權柄。然而他在身前始終沒有篡位。因為清初的權力鬥爭,比我們想象的要兇險的多的多。

    天命5年(1620年)努爾哈赤廢除大貝勒代善的時候,8歲的多爾袞就已經掌管了15個牛錄(4500人)參與到了國政。這個歲數和康熙繼位時的歲數是一樣的,只比順治大兩歲。

    但是當努爾哈赤死的時候,他的母妃阿巴亥竟然被皇太極逼著給努爾哈赤殉葬。15歲的多爾袞知道此刻,自己如果做人不夠狠,就再也沒有人能幫到自己。

    所以徵察哈爾、攻打明朝京師、襲錦州,戰功卓著。所以當皇太極稱帝的時候,多爾袞憑軍功被晉封為和碩睿親王,受封理鎮,時年24歲。之後更是收朝鮮、打松錦,最終統轄6部。可以說多爾袞走向權利的核心層,靠的是實力,沒有一步是僥倖的。

    但是在八旗制度之下,皇太極一死。權力實際上就分散在各個旗主手裡。最終雖然多爾袞掌握著兩白旗,但是面對其他六旗的反對,多爾袞自立的條件也不成熟。最終各方妥協,議定由皇太極的第九子年僅6歲的福臨繼位,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輔政。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像索尼、鰲拜這些人都是“佩劍向前”,要是不立皇太極一脈的,他們就要跟多爾袞拼命。

    雖然立了順治,但是不影響多爾袞成為大清的實際掌權人,幹掉了豪格的這幫人,濟爾哈郎也沒有脾氣,什麼事情都交給多爾袞決斷。順治元年(1644年),多爾袞被拜為大將軍,統兵南下路關於李自成和南明王朝爭奪天下,一不小心就坐大了。

    到了順治3年(1646年)開始,居功至偉的多爾袞無論從儀仗還是用度與天子無異。我們可以參考一下雍正王朝裡面的年羹堯,比年羹堯要誇張多了。

    但是雖然功勳卓著,也更具備了篡位稱帝的能力,多爾袞仍然沒有篡位稱帝。所以,小說、電視劇裡面的情節就是孝莊下嫁給了多爾袞。用度與皇帝無異,還娶了皇帝他娘,自己就是太上皇了,還有什麼稱帝的必要呢?

    這個邏輯似乎很合理,但是要說多爾袞是為了美人而放棄皇位是不可信的。

    首先,布木布泰不是最美的那個女人。布木布泰與海蘭珠和哲哲相比,算是最醜的,但命也是最好的,因為她生了福臨。

    其次,多爾袞也絕非是痴情之人。因為多爾袞有10個老婆,他不但要求朝鮮進貢美人,甚至還接收了他的侄子兼政敵豪格的兩個福晉。

    從以上情況看來,他跟布木布泰有一腿這種事情是有可能的。畢竟草原文明(漁獵文明也一樣)女人是財物,父死子繼,兄終弟及。既然皇太極不在了,多爾袞替皇太極照顧一下布木布泰還是可以理解的。更何況多爾袞對皇太極有沒有什麼恨呢?但是這個放到中原文明,那是有違人倫的。更何況福臨是大清的皇帝,布木布泰是大清的皇太后。福臨是受漢化程度比較深的,所以福臨的痛苦和對多爾袞的恨是可以理解的。

    那麼多爾袞自然不是因為”愛美人不愛江山”,為何他不篡位稱帝?

    首先,清初的格局非常的微妙,當時的情況尚不穩定。滿清入關,坐的是大明的天下,除了要籠絡滿人,還要籠絡漢人。滿人不過十幾萬數而已,多爾袞篡位稱帝,牽一髮動全身,很有可能就會導致滿清的內部分裂,滿清一分裂,如何鎮得住這兵荒馬亂的天下?到那一刻死無葬身之地也未為可知。

    其次,多爾袞一生殺戮太多,子嗣單薄,只有一個女兒。10個老婆竟然沒有留下一個兒子。自己搶了皇位,以後又要與由誰繼承呢?多爾袞是經歷過清初的那種血腥殘殺的,兒子多了要爭,但是沒有國本,國將不穩。

    再次 ,事實上根據多爾袞的行為邏輯,沒有人能夠保證以後他如果有了孩子會不會篡位自立。畢竟他死得太突然,死時39歲。還有很多想實現的事情未能如願。

  • 10 # 九頭鳥漫談文史

    不管是影視劇《孝莊秘史》中的美化描述,還是歷史上真實的政治鬥爭,多爾袞不稱帝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不合時宜”四個字,他也不是一心輔佐順治皇帝,而是為了清朝的利益在奮鬥。

    多爾管在皇太極死後登上攝政王寶座,權力之大讓他幾乎成為沒有名義的皇帝,至於他為什麼沒有直接登上皇位?入關後也沒有趁掃平南明的大功篡位?原因如下:

    第一:多爾袞的實力不足以碾壓反對派

    多爾袞能成為攝政王是清朝上層貴族互相妥協的產物,當時支援皇太極子孫繼位的力量很強大,按照皇太極生前定下的制度,清朝皇帝直接掌握著八旗軍隊中實力最強的上三旗,也就是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

    上三旗全是皇太極的死忠,他們只願意支援皇太極的子孫繼位,加上立場比較中立的禮親王代善一脈掌握的正紅旗,已經掌握住了八旗的一半,而且代善雖然表面中立,但他骨子裡並不希望多爾袞繼位,因為當初逼死多爾袞生母時,代善是出了力的,他也怕多爾袞秋後算賬。

    這麼一來,八旗中的絕大多數是支援皇太極子孫繼位,本來是皇太極長子豪格的機會最大,但他自己沒有當仁不讓的勇氣,被多爾袞一派抓住話柄,剝奪了皇位繼承權,於是大家在妥協之下,擁戴了幼年的順治繼位,而多爾袞爭取到了執政大權。

    第二:全力入中原,團結對外

    順治登基後,清朝最大的敵人明朝陷入混亂,這時,整個清朝上層的思想高度集中,放棄爭鬥,全力入關爭奪明朝大好江山。清朝的軍隊和人口本來就少,要奪取中原,滅掉明朝這個龐然大物,上層保持一定的團結是很有必要的。

    多爾袞即使有心當皇帝,也只能暫時放下這個心思,全心全意為清朝入關服務,清軍進入北京後,發現有機會奪取整個中原江山,更是團結一致的全力為這個目標服務,唯一涉及到比較嚴重的政爭是多爾袞囚禁了老對手豪格。

    囚禁豪格還不是多爾袞個人的意願,順治皇帝和他的母親孝莊太后同樣支援拿下豪格,因為豪格和多爾袞一樣,是順治在皇權上最大的威脅之一,能借多爾袞的手除掉豪格,順治母子求之不得。

    但除豪格事件之外,多爾袞還是剋制住了自己的慾望,保持住了清朝上層的團結,目的當然是為了能穩穩地拿下明朝江山,因為多爾袞如果在和明朝爭奪江山的節骨眼上廢掉順治,導致清朝內部分裂,最高興的是南明政權,多爾袞不會給他們翻身的機會。

    第三:不能給投降過來的明軍和士紳們反叛的機會

    多爾袞生前,南明都還一直沒有完全消滅掉,最重要的是,清朝奪取明朝江山並不是完全依靠的八旗軍隊,而是大量仰仗投降過來的明軍,包括吳三桂在內的前明軍實力依舊強勁,並且,這些投降過來的明軍對清朝能有多少忠心度很值得懷疑。

    如果多爾袞不輔佐順治,而是在佔據長江以北的地域後,就藉著功勞逼迫順治讓位,導致清朝上層割裂,會給投降過來的明軍藉機反叛的機會,那些投降過來的明朝士紳也會覺得清朝不過如此,江山還沒有坐穩就開始搞內部清洗和爭奪皇位?

    假如讓這些明軍和明朝士紳有了清朝不可輔佐的印象,對清朝一統江山是很不利的,多爾袞從大局上著想,也不能迫不及待的去爭奪皇位,清朝要保持對投降明軍和士紳的威壓,內部就不能亂,否則,新入關的清朝就會馬上四分五裂。

    綜上所述,多爾袞不稱帝而一心輔佐順治,就是因為要維護清朝坐穩江山這個大局,在明朝的反抗勢力還沒有完全消滅掉,且投降清朝的明軍將領和士紳們還沒有完全歸心的情況下,多爾袞不允許清朝生亂。

    多爾袞當然想當皇帝,但緊張的局勢卻讓他無法採取稱帝的措施,如果多爾袞不是因為年紀輕輕就病故,讓他多活上十年,等到明朝殘餘勢力全部被消滅,清朝基本上不再懼怕投降明軍的反叛,他肯定會廢掉順治,自己當皇帝,這是毫無疑問的。

    可是老天並沒有給多爾袞機會,所以在他生前,自己稱帝是“不合時宜”的,只能輔佐順治,至於是不是一心一意,肯定是要打個問號的,更如影視劇中因為和孝莊太后所謂的男女之情才輔佐順治,那更是一個笑話。

    像多爾袞這樣成熟的政治家,不會因為兒女情長去做一個政治上的決定,到了他這個地位,都敢逼著皇帝稱自己為父,就只能繼續往前走而不能後退,否則他的部下和親眷將死無葬身之地,可惜,他要是身體再好一些,多熬幾年,清朝歷史就又是一個樣了。

  • 11 # 九九影視雜談

    電視劇《孝莊秘史》中多爾袞之所以不稱帝並非其不想而是他錯過了二次好時機!

    第一次:努爾哈赤病故

    我們都知道多爾袞的生母是烏喇那拉•阿巴亥,是烏喇貝勒滿泰的女兒,比努爾哈赤小三十一歲,她早在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十一月滿十二歲時嫁給努爾哈赤。

    阿巴亥不僅丰姿貌美,而且頗有機變,聰明伶俐,所以深得努爾哈赤寵愛,婚後她為努爾哈赤生下三子,即第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第十四子睿親王多爾袞、第十五子豫親王多鐸

    也正因這份寵愛,所謂愛屋及烏,努爾哈赤對多爾袞這個資質不凡的十四子格外青眼有加,所以在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病逝前,想傳大汗位於多爾袞。

    可是,多爾袞當時年僅15歲且毫無戰功,阿巴亥自知如果如大汗所想頒佈努爾哈赤遺囑非但多爾袞不能安穩地坐上汗位,還有可能丟點性命。最終,阿巴亥為了保全孩子們的性命被逼自縊而死,在其他三大貝勒的擁立下皇太極繼大汗位。

    第二次:皇太極病故

    十多年後,相似的歷史再一次上演,崇德八年(1643年)農曆八月初九日,皇太極猝死於盛京後宮,他生前未立嗣子。這對於等了十多年的多爾袞可以說個大好時機,此時的多爾袞戰功赫赫,身後又有兩白旗和兩兄弟的支援,而且,正紅旗、正藍旗和正黃旗中也有部分宗室暗中支援他,就更使他如虎添翼。

    但雖然多爾袞的實力不容小覷,但另一邊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的實力可以說和多爾袞也勢均力敵,兩方都覬覦大汗之位相互僵持不下。最後,在大玉兒的提議下最終決定擁立年紀6歲的福臨為帝,即為後來的順治帝。

    而此後多爾袞雖然一直高居攝政王之位,但他卻一直未稱帝,竭力輔佐順治帝,當然這裡面有很大原因是因多爾袞對孝莊的感情,而孝莊歷經三帝,這個睿智的女人知道如何用感情來牽絆多爾袞的野心。

  • 12 # 千古亭榭

    都是吹牛逼吹出來的。就孝莊太后,都還嫁給了多爾袞,胡人習性,蒸母報嫂,後來,終於知道什麼叫做羞恥了,就對史書大改特改。孝莊就是一“唯唯喏喏”的老太婆,真正的史書上記載有‘唯唯喏喏“四個大字,讓她嫁了就嫁了,把自己洗得白白的,送往小叔子的房間裡去,都自己去查去吧!現在還拿出來跟武則天比,簡直是讓人笑掉大牙~!

  • 13 # 星雨心蕾

    皇太極突然中風崩世,但卻未擬訂皇太子人選,而以多爾袞和豪哥為首的兩大派也來爭奪皇位,這時候孝莊只能利用和多爾袞之間的情分,說服他支援自己的兒子福臨登基為帝,雖然多爾袞表面答應了,但是也有自己的打算,在福臨登基後,多爾袞多次都想稱帝,但是最後都打消了這個念頭,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多爾袞顧及孝莊太后大玉兒

    孝莊太后是多爾袞一生唯一所愛,他如果登記為帝,置孝莊何地,她如何自處,孝莊雖然愛多爾袞但是他更愛她的兒子,如果要在兒子和多爾袞之間選擇,她肯定會選擇自己的兒子,畢竟自己已經身為太后,如果多爾袞強行登基為帝,只會把孝莊往死路上逼,那麼這也不是他願意看到的。

    第二、年老體衰的代善出面

    多爾袞一生雖然得到了位高權重的位置,但卻不是他想要的,他失去了最愛的母親,愛人,還有江山,他稱帝的野心一直有,孝莊心裡很明白,孝莊知道自己是多爾袞的軟肋,所以就利用這一點來牽制他,假意答應下嫁給他,但因為於理不合婚事告吹。

    而大玉兒為了能夠徹底打消多爾袞稱帝的念頭,願意和多爾袞到草原上過平民的生活,但多爾袞猶豫了,最終大玉兒知道無法讓多爾袞放棄稱帝,她只能讓禮親王代善出面解決,代善在八旗子弟心中威望甚高,以他的威望想要去說服多爾袞,輕而易舉,多爾袞因為虧欠大哥代善,代善利用這一點逼迫多爾袞立下重誓,並寫下誓言。

    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多爾袞雖然被逼著立下了很多重誓甚至說是毒誓,但從未動搖過他稱帝的念頭,與大玉兒之間的情分,才使他一次次被利用,放棄了很多次稱帝的大好機會,最終因為多鐸的死讓他崩潰,變得消沉,他厭倦了,唯有一死才可以停止這場無休止的戰爭,他害怕看到玉兒死,所以用自己的死為他換來太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鯉魚苗三個月可以長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