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大豐205065954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表達了豪邁,樂觀,自信,放縱不羈的精神。

  • 2 # 浪花李

    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酒,趣味無窮,魅力無邊,文人騷客,無不喜好,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意象高遠,名篇千古!

  • 3 # 劉永130653251

    要說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孕育出了多少旁人難以復刻和超越的文明。這其中,唐詩宋詞不可超越。當然他們也在現代文化中煥發出全新的生命力。如今,剛剛學會說話的小孩子就已經在用稚嫩的聲音念著床前明月光了。

    沒錯,《靜夜思》的作者李白正是唐詩創作的主力軍,被譽為詩仙。李白的肆意瀟灑,浪漫至上能夠穿越幾千年的時間,至今還能夠擊中人心,這是一種力量。雖然李白在官場上不得志,但他很快在大中國的好山好水之中振奮出來,“長風破浪會有時”道盡了多少當時鬱郁不得志的江湖兒女們的心酸和夢想。“舉杯邀明月”更說出了多少孤獨和寂寥,這些心情不會隨著時間的更迭而改變,千年前的李白和如今的我們心情是一樣的。

    全詩如下: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 4 # 古城荼博士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一個準備劈腿的男人內心獨白,太撩了!

    明月MM膚白貌美大長腿,膚若凝脂,吹彈可破!

    但是家裡還有那個一直等我回家的糟糠之妻!

    雖然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倒插門,但是人家也沒有嫌棄我!

    哎!到底是該從了膚白貌美大長腿的明月MM還是該回家和我糟糠之妻繼續過呢?

  • 5 # 天下簡報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

    欲過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殺人紅塵中,脫身白刃裡。

  • 6 # 茶壺哥2

    李白的許多詩句都能讓人浮想聯翩,也不能一一例舉。只能留一二首自己覺得非常能讓人浮想聯翩的詩句:(一)〈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二)〈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朋月,

    低頭思故鄉。

  • 7 # 封護勝463

    李白的哪一句詩讓你浮想聯翩?這個問題我是這樣想的,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人稱"詩仙"。他的作品飄逸瀟灑,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李白是唐詩的領軍人物,作品欣賞起來每句詩都令人尋味,浮想聯翩。

    舉個例子說明一下吧,在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詩中是這樣寫的: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太陽照著香爐峰紫煙嫋嫋的升騰著,遠遠的看著瀑布像掛在了山川的前面,景緻真是美不勝收。詩人筆鋒一轉開始形容瀑布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把這個由上而下的瀑布寫活了,直下三千尺,又高又險的氣勢,大氣磅礴的意境,全在句中。當然作者不能去量瀑布,瀑布也不可能三千尺那樣長,作者是用了誇張的比喻來形容瀑布之長。關鍵是最後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帶人進入了無限的遐思,很是飄逸瀟灑,是天上的銀河落下來了,是瀑布是銀河令人回味無窮。

    再舉個例子說說李白的詩有著無窮無盡的魅力。我們看看《贈汪倫》這首詩吧。詩中寫到: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是一首送別詩,李白在桃花潭邊結識了好友汪倫,他為了送別李白,一改送別時難捨難分悽悽楚楚的老套,因為了解李白,所以在岸上和鄉親們踏歌,一起給李白送行。李白性格就是飄逸瀟灑之人,看到這些感人的場景,深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那種熱烈粗獷的送別場面,哪能不讓人浮想聯翩呢。

    李白的詩任意拿出一首來,都會引起人們回味無窮,都是詩中的精品。

  • 8 # 立體歷史小馬哥

    詩仙的這首情詩,很出名,但一直不知是李白寫的,最後兩句,我一直以為是現代化用納蘭容若的“若人生只如初見”,後來才知道,原來是李白千年前就已寫出。

    三五七言 / 秋風詞

    唐 · 李白

    秋風清,秋月明,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 9 # 退之317

    李白的:“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這兩句詩讓我浮想聯翩。他信心滿滿,以為自己憑藉自己的才華,就完全可以進入自己想要得到的權力中心的理想狀態,可自己終究只是玄宗皇帝的御用文人,寫寫歌頌的文字,寫寫楊玉環的美。想寫政治方面的文字,沒機會,空有其才。以為經過文壇大咖賀知章的推薦,透過他的賞識,能夠被其他人賞識而得來幸福感,可是朝廷上下一遍排擠,本以為“天子呼來不上船,只因我是酒中仙”,誰知玄宗賜金讓我出朝,悲不悲?誰能知我心?只好坐在敬亭山上,看天上白雲悠悠,看山上綠樹掩映,看看花開豔銫,看飛鳥自由地在山上起起飛飛,看動物跑前跑後而不怕我;聽山下溪水激盪,聽林間鳥聲清叫。孤獨地坐在那裡,與山為伴,山不嫌棄我,亦不排擠我。唯山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令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我舉起酒杯: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愁愁愁,悲悲悲。

    時間消失,我只是想多依戀一會兒山: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 10 # 漁夫的坎

    李白的《長幹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每回讀到這句詩的時候,就很懷念童年的那份特別青澀,純真,單純沒有名利雜質的感情,深藏在心底,難以抹去,現在沒事時也只能想想了。

  • 11 # 江湖夜雨92

    長相思,在長安,絡緯秋啼金井欄,微霜悽悽簟色寒。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雲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綠水之波瀾。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欲尋無路,美人在何方?

    心中伊人在長安,卻又難以追尋。蕭瑟的深秋已至,男主人公躺在冰涼的席子上,聽著井欄邊紡織娘的私語聲,久久難以入睡。在搖曳欲滅的孤燈前,因思念伊人,肝腸寸斷,禁不住起身,走到窗前,捲起帷幕,望月長嘆。

    冥冥之中,魂魄豈能聚?

    現實之中難聚首,夢中相依也無緣。上有高高青天,下有曲折源深的綠色波瀾,關山重重,冥冥之中,難以相見,讓人悲痛欲絕。

    後人評價,此詩構思婉致,可繞樑三日。繪景幽絕,妙於言情,如泣如訴,怨而不誹。

    美人如花隔雲端,長能引起我們無盡的遐思,儘管長路漫漫,關山重重,但我們從不喪失,前行的信心。

  • 12 # 阿朱Emily

    自感懷才不遇時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 13 # 一直都是我以為會怎樣

    靜夜思[ 唐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1. 這首詩寫的是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的感受。  詩的前兩句,是寫詩人在作客他鄉的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一個獨處他鄉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的孤寂淒涼之情。  詩的後兩句,則是透過動作神態的刻畫,深化思鄉之情。“望”字照應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詩人已從迷朦轉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於是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的結句。“低頭”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於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那家鄉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無不在思念之中。一個“思”字所包涵的內容實在太豐富了。2.這是寫遠客思鄉之情的詩,詩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雕琢出明靜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穎奇特,也摒棄了辭藻的精工華美;它以清新樸素的筆觸,抒寫了豐富深曲的內容。境是境,情是情,那麼逼真,那麼動人,百讀不厭,耐人尋繹。無怪乎有人贊它是“妙絕古今”。3.一種情緒,太會感染人了。

  • 14 # 喜歡下雨天j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雲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綠水之波瀾。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

  • 15 # 天神勵志

    李白每一篇詩作都別有一番韻味,各有千秋

    李白詩詞鑑賞

    關注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捲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鑑賞】:

    《將進酒》屬漢樂府《鼓吹曲·鐃歌》舊題,內容多寫宴飲遊樂。詩中表達了對懷才不遇的感嘆,又抱著樂觀、通達的情懷,也流露了人生幾何當及時行樂的消極情緒。但全詩洋溢著豪情逸興,取得出色的藝術成就。

      李白詠酒的詩篇極能表現他的個性,這類詩固然數長安放還以後所作思想內容更為深沉,藝術表現更為成熟。《將進酒》即其代表作。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題目意繹即“勸酒歌”,故古詞有“將進酒,乘大白”雲。作者這首“填之以申己意”(蕭士贇《分類補註李太白詩》)的名篇,約作於天寶十一載(752),他當時與友人岑勳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嘗登高飲宴(《酬岑勳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不以千里遙,命駕來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嶺宴碧霄。對酒忽思我,長嘯臨清飆。”)。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蕭士贇)之際,於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來了一次淋漓盡致的發抒。

    《清平調》(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鑑賞】:

    一起七字:“雲想衣裳花想容,”把楊妃的衣服,寫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擁著她那豐滿的玉容。“想”字有正反兩面的理解,可以說是見雲而想到衣裳,見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說把衣裳想象為雲,把容貌想象為花,這樣互動參差,七字之中就給人以花團錦簇之感。接下去“春風拂檻露華濃”,進一步以“露華濃”來點染花容,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豔冶,這就使上句更為酣滿,同時也以風露暗喻君王的恩澤,使花容人面倍見精神。下面,詩人的想象忽又升騰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瑤臺。“若非”、“會向”,詩人故作選擇,意實肯定:這樣超絕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見到。玉山、瑤臺、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襯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聯想到白玉般的人兒,又像一朵溫馨的白牡丹花。與此同時,詩人又不露痕跡,把楊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極。

    《客中行》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鑑賞】:

    這首詩讚美了美酒的清醇、主人的熱情,表現了詩人豪邁灑脫的精神境界,同時也反映了盛唐社會的繁榮景象。

    抒寫離別之悲、他鄉作客之愁,是古代詩歌創作中一個很普遍的主題。然而這首詩雖題為“客中”作,抒寫的卻是作者的另一種感受。“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蘭陵,點出作客之地,但把它和美酒聯絡起來,便一掃令人沮喪的外鄉異地悽楚情緒,而帶有一種使人迷戀的感情色彩了。著名的蘭陵美酒,是用香草鬱金加工浸製,帶著醇濃的芬芳,又是盛在晶瑩潤澤的玉碗裡,看去猶如琥珀般的光豔。詩人面對美酒,愉悅興奮之情自可想見了。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這兩句詩,可以說既在人意中,又出人意外。說在人意中,因為它符合前面描寫和感情發展的自然趨向;說出人意外,是因為《客中行》這樣一個似乎是暗示要寫客愁的題目,在李白筆下,完全是另一種表現。這樣詩就顯得特別耐人尋味。詩人並非沒有意識到是在他鄉,當然也並非絲毫不想念故鄉。但是,這些都在蘭陵美酒面前被沖淡了。一種流連忘返的情緒,甚至樂於在客中、樂於在朋友面前盡情歡醉的情緒完全支配了他。由身在客中,發展到樂而不覺其為他鄉,正是這首詩不同於一般羈旅之作的地方。

    全詩語奇意也奇,形象瀟灑飄逸,充分表現了李白豪放不羈的個性,並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盛唐時期的時代氣氛。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鑑賞】:

    中國詩的傳統主張含蓄蘊藉。宋代詩論家嚴羽提出作詩四忌:“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補華也說詩“忌直貴曲”。然而,李白《贈汪倫》的表現特點是:坦率,直露,絕少含蓄。其“語直”,其“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而《贈汪倫》從詩人直呼自己的姓名開始,又以稱呼對方的名字作結,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

    詩的前半是敘事,描寫的是送別的場面。起句先寫離去者,展示了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之時。次句繼寫送行者。此句不像首句那樣直敘,而用了曲筆,只說聽見“踏歌聲”。一群村人踏地為節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說“忽聞”而不用“遙聞”。這句詩雖說得比較含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這樣的送別,側面表現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

    詩的後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句預伏一筆。桃花潭水是那樣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絡起來。結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麼汪倫送李白的情誼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尋味。這裡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採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餘味,自然而又情真。詩人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來極力讚美汪倫對詩人的敬佩和喜愛,也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境,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鑑賞】:

    這首詩是李白出蜀時所作。李白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遠行,經巴渝,出三峽,直向荊門山之外駛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帶楚國故地遊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指的就是這一壯遊。這時候的青年詩人,興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縱情觀賞巫山兩岸高聳雲霄的峻嶺,一路看來,眼前景色逐漸變化,船過荊門一帶,已是平原曠野,視域頓然開闊,別是一番景色: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山隨平野盡”,形象地描繪了船出三峽、渡過荊門山後長江兩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漸消失了,眼前是一望無際的低平的原野。著一“隨”字,化靜為動,將群山與平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真切地表現出來。這句好比用電影鏡頭攝下的一組活動畫面,給人以流動感與空間感,將靜止的山嶺摹狀出活動的趨向來。

    “江入大荒流”,寫出江水奔騰直瀉的氣勢,從荊門往遠處望去,彷彿流入荒漠遼遠的原野,顯得天空寥廓,境界高遠。後句著一“入”字,寫出了氣勢的博大,充分表達了詩人的萬丈豪情,充滿了喜悅和昂揚的激情,力透紙背,用語貼切。景中蘊藏著詩人喜悅開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氣。

    頷聯這兩句不僅由於寫進“平野”、“大荒”這些遼闊原野的意象,而氣勢開闊;而且還由於動態的描寫而十分生動。大江固然是流動的,而山脈卻本來是凝固的,“隨、盡”的動態感覺,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實際體驗。在陡峭奇險,山巒疊嶂的三峽地帶穿行多日後,突見壯闊之景,豁然開朗的心情可想而知。它用高度凝鍊的語言。極其概括地寫出了詩人整個行程的地理變化。

    寫完山勢與流水,詩人又以移步換景手法,從不同角度描繪長江的近景與遠景: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長江流過荊門以下,河道迂曲,流速減緩。晚上,江面平靜時,俯視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飛來一面明鏡似的;日間,仰望天空,雲彩興起,變幻無窮,結成了海市蜃樓般的奇景。這正是從荊門一帶廣闊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靜的江面上所觀賞到的奇妙美景。如在崇山峻嶺的三峽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洶湧,那就很難有機會看到“月下飛天鏡”的水中影像;在隱天蔽日的三峽空間,也無從望見“雲生結海樓”的奇景。這一聯以水中月明如圓鏡反襯江水的平靜,以天上雲彩構成海市蜃樓襯托江岸的遼闊,天空的高遠,藝術效果十分強烈。頷頸兩聯,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峽,見到廣大平原時的新鮮感受極其真切地寫了出來。

    頸聯兩句反襯江水平靜,展現江岸遼闊,天空高遠,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李白在欣賞荊門一帶風光的時候,面對那流經故鄉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鄉之情: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詩人順著長江遠渡荊門,江水流過的蜀地也就是曾經養育過他的故鄉,初次離別,他怎能不無限留戀,依依難捨呢?但詩人不說自己思念故鄉,而說故鄉之水戀戀不捨地一路送我遠行,懷著深情厚意,萬里送行舟,從對面寫來,越發顯出自己思鄉深情。詩以濃重的懷念惜別之情結尾,言有盡而情無窮。詩題中的“送別”應是告別故鄉而不是送別朋友,詩中並無送別朋友的離情別緒。清沈德潛認為“詩中無送別意,題中二字可刪”(《唐詩別裁》),這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首詩首尾行結,渾然一體,意境高遠,風格雄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寫得逼真如畫,有如一幅長江出峽渡荊門長軸山水圖,成為膾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說優秀的山水畫“咫尺應須論萬里”,那麼,這首形象壯美瑰瑋的五律也可以說能以小見大,以一當十,容量豐富,包涵長江中游數萬裡山勢與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藝術概括力。

  • 16 # 成長的雨媽

    李白《將進酒》開首兩句: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這兩句詩從空間和時間的角度,把人這一生的際遇和歸途高度概括起來。

    如天風海雨般直擊人心,開啟你的心胸,給你展示出人生的大恢弘、大氣象!

    不管你的人生面臨什麼樣的境地,心情如何憂鬱,只要你聽到這兩句詩,一定會不自主地抬起頭,想象你從一滴雨匯入江河,一路奔騰向東,蜿蜒入海,不復西歸。

    渺小過,也浩蕩過,汪洋恣肆過。便算不負此生。

    雖然你的青春會被歲月催老,青絲轉眼白髮,但只要你把握住人生的每一刻,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活出一份真我來,便不負此生,無怨無悔!

    正如下兩句所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與君共勉。

  • 17 # anhui皖秦

    李白被稱為詩仙,一首飲酒詩,相比較李白他那豪氣沖天氣魄,愁悶無奈的飲酒詩,這首詩所表達的卻是一種隨心所欲、恣情縱飲、不拘禮節的人生態度,寫得非常的精美雅緻,讓人心醉。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李白的飲酒詩,多為興會淋漓之作。此詩開篇就寫當筵情景。“山中”,對李白來說,是“別有天地非人間”的;盛開的“山花”更增添了環境的幽美,而且眼前不是“獨酌無相親”,而是“兩人對酌”,對酌者又是意氣相投的“幽人”(隱居的高士)。此情此境,事事稱心如意,於是乎“一杯一杯復一杯”地開懷暢飲了。

    儘管頹然醉倒,詩人還餘興未盡,還不忘招呼朋友“明朝有意抱琴來”呢。此詩表現了一種超凡脫俗的狂士與“幽人”間的感情,詩中那種隨心所欲、恣情縱飲的神情,讓詩人忘乎所以對情懷的抒發。

  • 18 # 楓華時代

    能記在心中的、隨時迸發出的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這是源於1994年有幸出差去江西的廬山,有機會遊覽了李白作詩的地方。至今,不太記得當時的太多情景,只是依稀記得遊覽廬山時是盛夏,水量非常大。第一次身臨其境感受飛流直下,感受遙看瀑布,內心的震撼是巨大的。當時最深的感受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魅力,想,只要有機會,一定行萬里路。而今,讀萬卷書也沒能實現,就別說行萬里路了。囿於生活的瑣碎,還有多多的藉口。好吧,從讀萬卷書開始吧!

  • 19 # 渴望246028857

    李白的名誰都知是古代詩人,但對於我們農民真正讀名詩的極少,因為農民以幹活為生,不是創作的料也就沒空看什麼書了

  • 20 # 舒心心理

    認真讀詩人的每一句詩文,都可以體會到某種詩人可能存在的,自己也有認可存在的深度情感意義。

    閱讀的默契,是心靈一件幸福的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生的第一部手機是什麼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