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臨近六一,看著20好幾的同學/同事都嚷嚷著過六一,變相地向男朋友/老公要禮物,真心無法理解真的矯情的活法,是我不懂浪漫了嗎?
7
回覆列表
  • 1 # 天天向上a

    因為這個時代成年人活得太累了。我記得我們小時候爸爸一個人掙錢就能養活我們姊妹六七個,現在一家人掙錢連一個小孩兒都養活不了。大人們都很累很辛苦,非常向往兒童的生活,無憂無慮快快樂樂。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這樣的生活誰不向往啊?我天天都向往。我也想和其他的成年人一樣,也過一次六一兒童節。

  • 2 # 魯卡爾

    如果時間能倒流,我想每個成年人都想回到衣食靠大人的輕鬆快樂的生活。時過景遷,但願現實生活使成年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紮實些就夠了。

  • 3 # 心理XYZ

    我們內心都住著一個小孩,這應該也是我們的初心所在,也是一個人心理年齡的秘密。趁六一,讓我們內心的小孩出來撒個歡吧,感受童稚!感受年輕!感受快樂!

  • 4 # 木子瑩動力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小時候想快點長大,長大後才發現那個再也回不去的童年或許才是這一生最無憂無慮的時光。夜深人靜,回憶過往,無限唏噓,也沒什麼人可以傾聽自己的訴說。好不容易有個節日這樣好的契機,就想著再給自己過個節,不管是回憶過往,逃避現實也好,還是想看看那個人會不會寵自己如孩子也罷,總有那麼個念頭,想再過一次六一兒童節!

  • 5 # 木靈之鏡

    當然想過呀!

    因為生活需要儀式感,從小到大的專屬日子。

    總有一些回憶,屬於這個特定的日子。我們可以穿上新衣,可以扎著沖天炮,夾著紙花,打著紅通通的腮紅,當個愣頭青,傻小妞。

    簡單而懵懂日子,那時候不知天高,不知地厚,總覺得有用不完的精力。

    更向往的不是簡單的快樂,而是夠年輕,朝氣,有活力,未來可期。

    既是懷念也是嚮往吧!

  • 6 # 微妙之處2

    成年人也想過六一的心理有:

    1、懷舊。

    對美好童年生活的懷念。童年無憂無慮,單純活潑的生活,給成年人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我們小時候唱的歌有《童年》、《捉泥鰍》等,都充滿了童趣。

    2、不忘初心。

    童年時,我們思想單純,想法簡單,小的時候經常唱《共產主義接班人》、《社會主義好》等紅歌。當時只想做一個對社會,對人民有貢獻的人。

    小時候,一次班會上,班主任要我們說自己的理想。有的說:我要當一名科學家,有的說:我要當一名醫生,有的說:我要當一名宇航員。我的當時的理想是當一名人民教師。

    當時的理想很純粹,就是想做一個對國家,對人民有用的人。可現在,有幾個人不忘初心呢?人來人往皆為名利。

    3、太累,想施壓;太孤獨,想人疼。

    成年人,壓力太大,很累,想過六一,實際就想過小時候無憂無慮的生活:早上睡到自然醒,沒有壓力,沒有很多責任和義務,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

    成年人,太孤獨。苦了,累了,沒有人在乎,沒有人理解,沒有人分擔,只有自己獨自承受。成年人想過六一,就想自己煩惱、痛苦、孤獨時,有人疼、有人愛、有人呵護、有人分擔。

  • 7 # 笑盡過往Q

    每個成年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小孩,利用這個特殊的日子,讓自己內心的小孩子出來過節,偶爾放鬆一下也挺好的。

    畢竟,生日需要儀式感。

  • 8 # 關係滋養

    六一兒童節,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快樂的體驗記憶,歡歌笑語、禮物、放假玩耍、祝福等等,這些快樂的感受,是一種心理的體驗影響。如果六一這一天,來給人有創傷記憶(痛苦的,不愉快的,傷害的……),長大後可能每到六一兒童節這天或前後,都有負性感受反應,也許他就不願過兒童節。

    成人想過兒童節,可能是想重溫兒時的快樂記憶體驗;或許是小時候六一兒童節這天,願望未滿(沒盡興)或羨慕別人的六一的快樂;希望被大人重視、關注……。成人的世界,充滿壓力的世界,也許你好久沒像兒童一樣,無憂無慮你,你也渴望,哪怕一天,特別儀式的一天。你是哪一種啦,只有你知道。總之,成人想過六一,是心理對快樂、幸福、愛、玩耍樂趣的渴望,對成人壓力的調侃。

  • 9 # 生活來點心理學

    每年兒童節,都有不是兒童的人搶著過。

    何以如此呢?賣萌,扮嫩,湊熱鬧?可能兼而有之。

    但這麼想,有點簡單了。

    ——童年就是人參果,過去了,知道是好的了,卻沒法子細嚼慢嚥了。

    想想小時候,其實過兒童節,也沒什麼好。

    我小時候,兒童節與日常也無甚區別:學校不會放假,校長會做個演講。因為天氣已經入夏,演講很長,有小同學會被曬到流鼻血。入了六月改夏時制,小學有時會強制睡午覺。下午如果課不多,會有一個亂糟糟的聯歡會。大家在聯歡會上時常分心旁騖,因為擔心放學晚,而且還有作業。六一節,有些用心的爸爸媽媽會在家裡安排一桌好吃的,或者買些水果和小禮物。大概是我貪心了點,但我所知道的,大多數同學都認為,這麼多虛話,還是放假實惠一點……

    如果把2017年的我扔回到那時,我會覺得上課不那麼麻煩,有午覺睡真是舒服,那個聯歡會也亂糟糟得可愛。能被爸媽寵溺著,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節日,誠哉是好。但這自然不可能:任何事都是回頭看,才覺得美好。

    我一直說,長大了其實比孩童時期好,好得多。

    小時候可以過兒童節時,希望自己長大。現在想,不再是兒童了,意味著:身體機能增長。思維能力強化。有可能去做更多的事了。許多事不成年是無法體驗的。比如開車、飲酒、看限制級電影、性愛。也包括扛起小時候扛不動的椅子,一口氣上六樓。

    可以工作。可以經濟獨立。可以脫離父母的監護。可以四處遨遊。可以選擇做任何事來刺激多巴胺分泌以獲取快感。人是隻有長大成熟後,才能體驗許多完整的快感的,包括各種權利,也包括上面提到的性愛。

    當然也有不好處。比如,不再是兒童了,人會面臨一些直白的競爭,一些不讓人愉快的真相。但那跟長大成人無關。那些玩意一直存在,只是此前,父母和社會對孩子的共同認知,在保護著你,或者因為你懵懂未知。

    很少人樂意真的回去過兩三歲時的生活——被父母禁錮在搖籃或床上,吃口味單調的飲食,按時被哄睡覺。這種日子,成年人是過不慣的。

    許多人覺得兒童時好,一是父母保護得好,沒讓他們直接接觸這世界。二是世界給面子,不為難小孩。三是——說直白一點——懵懂天真。

    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臺》裡一句話:世上沒有哪一種幸福,不是靠天真無知而來的。

    殘忍了點,但是事實。

    羅大佑著名的《童年》出專輯時,他28歲了。那句著名的歌詞:“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拼命嘰嘰喳喳寫個不停。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遊戲的童年。”歌詞清越動人,但經歷過的人都知道,身處那個教室,豈止不開心,還很焦心哩!——“怎麼還不下課?又拖堂!”

    記憶如大海,走遠了回頭看,怎麼都美麗動人。身處其中驚濤駭浪,就未必了。兒童時期的煩惱少,但樂趣也少,自由也並不多。最重要的是,哪怕身處幸福之中,通常也感受不到。

    所以想回去過童年,包括著一點愧悔(小時候身在福中不知福啊!),一點記憶美化(人只會記得童年最美好的部分,比如玩具、五彩的糖果、週末看的動畫片、其樂融融的關愛、野外郊遊時把玩各色蟲子與植物、躺在草地上看天、第一次學會騎車、世上一切的新鮮事,而忘掉爭執、疼痛、無休無止的作業、沒買到的玩具、沒看到結尾終身遺憾的連環畫,之類),一點什麼都想要的貪:以成年人的認知,回去重新過自己有點遺憾的童年,“這一次,我一定會過好一點……”

    還有一種心思,是這樣的。

    成年生活意味著更多權利但更多責任。兒童生活意味著更少權利(連晚睡都不許),但更少責任(比如許多孩子只要考慮學習就好)。想回去過兒童節,想回去兒童時代,也就是,願意讓渡一點權利,但是,別讓自己那麼累了。

    如上所述,童年並不比成年更快樂,只是更少煩憂。

    不是兒童節有多美好,只是成年生活太累人了。

    而時間與童年又如人參果,一次性過去不會讓你嘗滋味,少年時,卻通常意識不到這一點。

    於是,大家都是,透過類似於“我也要過兒童節”的話,跟時間和成年生活撒個無能為力的嬌而已——在成年生活裡志得意滿,童年也毫無遺憾的人,並不太會想回去過兒童節呢。多少是有煩惱,有什麼未盡的遺憾,才想回去補一下的。

    只是生在這世上,每個人都不容易——兒童許多不知道這一點,這才是成年人真羨慕他們的地方。

    那,所以大家兒童節快樂吧。:)

  • 10 # 睿湛南韻

    這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也是很正常的心理。因為,生活需要儀式感。

    六一兒童節,他不僅僅是孩子的節日,也是父母的節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面,一家人可以其樂融融的在一起,一起來過這個節,享受家庭的溫馨。

    其實,父母成人也都是從孩子轉走過來的,有這麼一個節日,來告訴自己,我也是曾經的小孩,這是一個很快樂的事情。那麼,在這節日裡面,犒賞自己一番,這也是一個讓全家人都可以很開心很欣慰的事情。

    生活中本來就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壓力,有著一個快樂的日子,大家一起來分享一起度過,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事情。

    節日,不在於它什麼節日,而在而在於,你快樂我快樂,大家一起都快樂。這就是節日真諦,這就是生活的真諦。讓我們一起高高興興的來過,這個節讓我們一起高高興興的擁有著快樂,讓我們保持孩子的童真,讓我們一起去成長,一起擁有生活的美好!

  • 11 # 心理學小測試

    這個時代的孩子90後,95後,00後。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質量也越來越好。大家都是父母眼裡寵出來的寶。兒童節是每個孩子都會過的節日。雖然有的20好幾,但心裡還是有顆年輕的心態,受著那種幸福家庭寵愛的影響,有的也希望自己的物件像父母那樣寵愛自己達到節日的儀式感。其實年齡不是說你就不是兒童了,每個年齡你都可以在心裡住著一顆年輕的心。有句話不是說的好麼,年齡增長不過是過期的小孩而已。

  • 12 # 夢想中的楊林子

    如何看待成年人也想過六一?我個人的觀點是這樣的:

    正如前幾天在悟空問答上回答過的問題中所提到的,每個人長大後都會懷念兒時的時光,因為我們的一生中,只有在童年,才是真正無憂無慮,天真快樂的。所以與其說是我們想過六一,還不如說我們是打著過此節的旗號來紀念和緬懷那段永遠回不去的美好的少年時代。

    在“六一”這一天,我們可以暫時卸去各種生活的壓力和煩惱,卸去各種偽裝,有時間的話,可以陪伴孩子或家人去參加各種活動,盡情的享受當下的快樂時光;我們可以晚上回家,做一桌充滿童年記憶和味道的美食,給孩子講講自己的童年糗事,聽父母聊聊自己的少年過往。

    再者,人活著,就是要找許多的機會給自己製造快樂。元旦、春節、五一節、國慶節…哪個節日不是為人類提供一個慶祝狂歡、吃喝玩樂的藉口和理由呢?!

    我們在“六一”這一天,聚餐,情侶夫妻間送禮物、發紅包,無非就是借用這樣一個機會,給自己和家人制造一點快樂和溫暖。

    成年人的世界裡,到處都是壓力和不如意,哪有什麼單純的快樂,哪有什麼童心未泯,那就讓我們在“六一”這一天,放下所有的包袱和負累,給心靈放飛,沿著時光的隧道,飛回我們的童話世界裡,讓我們在那裡狂歡,在那裡撒野,在那裡緬懷我們一去不復返的青蔥歲月!

  • 13 # 一荷談心

    首先,成年人也想過六一是沒有錯的。

    一切的發生都是有道理的,我們東方人也很熱情地過一些西方人的節日,是各種各樣的原因交匯造成的。

    同樣地,成年人也開始過六一兒童節,是有原因的。

    第一、從眾

    從眾在這裡是箇中性詞,不帶有任何評價意味。你想想,本來你沒有覺得六一兒童節和自己有什麼關係,但是當我們翻開朋友圈,一大波過六一的成年人撲面而來,配著各種有意思的圖文,有的順便秀秀恩愛,秀秀爸媽的愛,是不是瞬間讓你感覺到很溫暖。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過的不是節日,是感覺。朋友圈給我們營造了美好的六一氣氛,會讓我們也不由自主的過起六一。

    第二、童心未泯

    每個成年人的心裡都有住著小孩,這個小孩在平日裡會被我們隱藏起來,因為我們要扮演成年人的角色,承擔我們該承擔負責,為他人,為自己,為社會負責任。平時我們生活在壓力中。到了六一,所有的孩子都在歡慶這個美好的節日,於是我們心裡的小孩也會甦醒。其實這也是一個自我療愈的過程,把自己當成小孩,給予關注和疼惜,給自己送上禮物,也是為了讓我們的心靈有一個短暫的歇息和慰藉吧。

    第三、營造良好關係

    你可能會好奇,成年人過六一和營造良好的人際關係有什麼關係。事實上,如果你為人父母,肯定會陪著孩子過六一,在這個過程中,你也同樣在過六一,同時還能和孩子增加親密感。如果大家還都是小哥哥小姐姐,那過六一是不是能夠成為很多人問候,約會,聊天的機會呢,虛是過六一,實則是聯絡感情,想想都覺得美好呢。

    不說了,我也要去過啦六一!

  • 14 # 流浪狗也有鄉愁

    如果是打趣遊戲玩笑的心態,那是無可厚非的。如果很認真的想,那在心理學上是一種退行。簡單說是遇到壓力或者社會化不適應,出現心理行為的倒退和變化。可能需要管理情緒,疏解壓力,嚴重的要尋求專業心理醫生幫助。

  • 15 # 心理諮詢師海德

    6月1日,又是一個兒童節,許多成人的心願便是再做一天小孩。作為成年人,我們心中很清楚我們不可能永遠是兒童,但依然抱有懷念童年的憧憬。

    當我們面向自己時,“我”的任務是“成為自己”,而兒童正是為成人未來鋪路的過程,童年代表了無限可能、無限生長和強大的自愈能力。

    因此作為成年人對於兒童新生嚮往是找尋自己,成為自己的一種途徑。

    在你的問題中,似乎存在一個前提假設,那就是”成人就該有成人的樣子,如果以兒童撒嬌般尋求禮物和過節,似乎是一種矯情”,對此我覺得你可以覺知到當下我們對於成年人過兒童節、變相要禮物的不理解,不帶評判的表示”不理解”,並以你所定義的成人狀態去生活工作,體會自己內在情感變化。

  • 16 # 淨意i

    每個樂觀的人心理一定是年輕的,他能很容易的融入各種圈子,所以他們想過六一隻是他們還有一顆童真的心,我們需要學習。

  • 17 # 國家心理治療師黃孜孜

    成人的世界跟孩子的世界是不一樣的。成人世界有責任有義務,同時每天要面對來自工作,生活,人際關係,親密關係等各方面的壓力,有時候讓我們身心疲憊,忙於應付。

    而對於兒童孩子來說,雖然他們也揹負著學業的壓力,但他們的世界裡面,玩耍依然是一個主旋律。他們可以輕鬆地做自己,在人與人相處上也不用費太多的心思,這種無憂無慮或者是天真浪漫,是成年人一直嚮往的

    在長大的過程中,社會磨去了我們的稜角,慢慢的變得世俗圓滑,放棄了很多兒童時天真卻美好的信念,用比較文藝的說法,“我們的眼神變得不再清澈,我們的身體開始變得油膩”。但其實我們內心何嘗不是都住著一個小孩兒?

    從這個角度上講,成年人想過六一兒童節,其實是想卸下我們一身的疲憊,卸下成年人的偽裝,希望自己也能夠像孩童一樣無憂無慮的簡單直接的去生活

    第二個原因,其實現在社會上都存在一種萌化,低齡化的風氣。我們看到現在有很多網路用語,比方說“我還是個寶寶”,”寶寶心裡苦”,或者像現在很盛行的成人的水杯,裡面還有一些是設計成奶瓶樣子的,其實這些都有意無意的透露出,我們希望自己變得低齡的,又或者是有這樣一部分人在企圖引導這樣的風向。

    從這一方面上來講,這也是一種逃避的心理防禦機制。因為小孩兒不需要承擔太多的責任,犯了錯可能也容易被原諒,所以導致人們其實也希望自己能夠在退行為孩子被照顧,被更多的包容的一個狀態。

    我覺得這種心態是完全正常的,有時候我們確實需要恰適當的渠道,合適的出口去宣洩心中的壓力。

    也許這就是成長的代價吧。

    作者 黃孜孜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國際催眠治療師

    高階家庭教育指導師

    正念瑜伽導師

  • 18 # 糖果半島

    成年人也想過六一,有的是緬懷童年,彰顯自己童心未泯;有的是趁著節日撒個嬌,討個紅包。

    現在的年輕人,只要是個節日,不管是國內的節日還是國外的節日,都想過一過,平時的學習和工作壓力太大,趁節日偶爾放鬆一下,無可厚非。

  • 19 # 山東名醫堂

    今天是6月1日兒童節,首先祝所有的小朋友和大朋友們節日快樂!隨著慢慢長大和經歷的豐富,人們往往不自覺的回憶一些往事,思念一些故人。叫囂著“本寶寶要再過一次兒童節”的我們,在朋友圈裡吹起了一陣懷舊風。在這種對過往一去不返的珍視和留戀中,貌似隱含著人類與生俱來的某種情感需要。我們常常把這種不言而喻的感覺叫做“懷舊”。

    對於成年人也想過六一的心理,我個人覺著:

    1、小時候大家都渴望長大,長大後才知道童年才是最快樂的,所以,大家又都羨慕小朋友們那無憂無慮的狀態。小時候我們不用擔心衣食住行,要吃的有父母給買,要穿的父母會準備好,不用工作,那點學習的壓力與成年以後為掙飯吃到處奔波相比,已經微不足道了。無論男女在職場上,在情場上,在激烈競爭的科技時代,無處不在的壓力,使人想逃避,想回到過去,回到童年,但是誰也辦不到,時間不能停滯,歲月催人老。

    2、正因為大家都有這個心理,再加上這個也不受道德和法律的約束,大家有這樣的想法反而覺得很有趣,多了一些調侃的話題,多了一些送禮物的理由等等。

    3.最主要的心理原因當然是留戀童年時代,希望過上童年的生活,喜歡和孩子一起過節,恢復童真。這其實是很多成年人都希望的,時間不倒流,而兒童時期並不能體會到童年的快樂,當孩子長成大人的時候才知道,童年的無憂無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是多麼美好。

    所以很多成年人因為無法回到童年,鬧著過一天兒童節,讓自己滿足一下小小的心理安慰,因為畢竟童年是回不去了,過一天節,離開工作的壓力和複雜的人際關係,讓生活輕鬆一點,找回自己的音真。

  • 20 # 菩提女孩香香

    很正常呢!每個人都有一顆童真的心,不能說不成熟吖!

    更何況,生活還是要點色彩的嘛!是吧!用正確的心態去看問題,那不是好事嗎?哈哈!樂觀積極心態,啥事都是開心的事,願意接受![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節日快樂啊![害羞][害羞][害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產後五臟六腑失去支撐會下垂,肚子大腰粗穿收腹衣真的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