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財書房

    評價基金的業績最直觀的指標就是業績,而且是長期的業績。一隻基金1年排名第一,並不能說明它好,如果它3年、5年、甚至10年都排名靠前,才能說明它是一隻好基金。

    業績優秀的基金具備穿越牛熊的能力,簡單說就是牛市漲得多,熊市跌得少。在A股,一個牛熊週期是7-8年,從這樣一個長週期來評價基金業績,才是較為客觀的。

  • 2 # 笑笑財經解答

    怎樣評價基金表現的優劣?衡量一隻基金好壞,首先當然要看業績,而且不能光看短期業績,而是不管短期,中期,長期業績,都是靠前的。對應的,起碼近一年,近三年,近五年業績都在前1/4,這樣的基金,才是好基金。

    對於基金業績的評估來說,有很多衡量指標。這些指標主要包括夏普比率、資訊比率、詹森指數、特雷諾比率、索諾提比率、歷史最大回撤、Calmar比率等等。

    我們主要尋找回撤低,波動率小,夏普比率高,索諾提比率高的基金,這樣的基金才是好基金。

    最大回撤,不必說了,同樣二支基金,都是年增長10%,其中A基金年中最大回撤8%,B基金年中最大回撤只有5%,無疑B基金要好於A基金,因為它的風險更低。

    至於夏普比率和波動率,我認為同樣收益的情況下,波動率越小的基金越好,最好業績水平是傾斜向上的斜線,中間沒有大的起伏。這樣的基金夏普比率也必然是高的。比如二支年收益相同的基金,A基金上半年漲24%,下半年跌了12%。而B基金上半年漲6%,下半年漲3%。粗看起來A基金上半年漲幅明顯高於B基金,但你更喜歡哪支基金呢?顯然B基金更優秀。因為同樣收益的情況下,B基金的波動更低。所以夏普比率更高。夏普比率指的就是,在同樣風險的情況下,收益最大。或者在同樣收益的情況下,風險最低。

    索諾提比率是在夏普比率的基礎上,考慮了波動的好壞。我們知道波動有向上的波動,有向下的波動。無疑上漲過程中的波動才是好的,雖然有波動,但只要加以時間,終歸會獲得收益。而向下的波動則是不好的,是有風險的。所以索諾提比率越高,意味著同樣的風險水平,基金能獲得更高的超額回報率。

    總之,綜合多個指標,比如業績,波動率,夏普比率,索諾提比率,選出來的基金,才是最好的基金。

  • 3 # 亂灑風雲

    評價一隻基金的優劣當然是看業績了。但是如何看業績確實是一門學問。

    在一些網際網路基金超市裡大多都有基金的日排名,周排名,月排名以及季,年,一年,兩年,三年等等。

    那麼如何看待這些排名呢?首先我們要了解它的屬性:它是哪一型別的基金,是股票型還是債券型,還是平衡型。我們要進行的是同類型對比,如果拿股票基金和債券基金對比那肯定是無法分清孰優孰劣的。

    然後在同類基金中看它各個時段的排名,如果在所有的時段都排名靠前的話,那這隻基金基本是可以進入備選區的。

    之後我們還必須了解一下該只基金的經理,在其任期之內,排名有何變化。還有其規模應該不過於龐大,也不太過於“迷你”。公司的整體業績顯示的是整體投研實力,這會關乎到公司裡面所有基金的未來業績。所以也必須予以關注。

    總之,團隊總體業績偏上,該只基金在同類各個時段排名都偏上的基金應該就是該型別中的優質基金。

  • 4 # A亞特斯

    前言

    一般我們以為評價基金表現的優劣通常都看他們的業績,比如短中長期的業績表現,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種業績評價的效果通常都不怎麼好。去年的業績冠軍,也許今年就可能跌到行業中下游去了。短期表現異常勇猛的一隻基金,到下半年市場行情轉換的時候可能就熄火了,這種現象層出不窮,這時候我們就不得不重新審視僅用業績去評價基金表現優劣這個方法是不是不夠全面?那我們要怎麼解決評價準確性的問題呢?

    個人認為評價一隻基金的表現,應該有一些一致的評價前提,否則這些單方面的評價很可能會因為評價基礎的不一致而給投資者造成誤導。比如我們經常用業績表現來評價一隻主動基金,但是卻很少考慮這隻基金的業績是不是同一位基金經理創造,創造這個業績的過程中,他的風格是不是穩定,還是不斷地出現漂移?簡單來說,就是要判斷這隻基金業績是否可以持續和複製,但如果沒有這些前提,我們是沒辦法從單純的資料中對一隻基金的表現做出相對客觀的評價的。

    下面我將從主動基金和被動基金兩類基金入手,嘗試從評價的前提開始,分別看看要怎麼樣對這兩類基金進行評價會更為合理。

    主動基金的評價

    1、業績評價要注意看管理人和基金規模

    任何主動基金的評價都離不開基金經理,離開了基金經理去評價一隻基金,就如同盲人摸象,你買入以後的表現全靠運氣,最經典的例子就是華夏大盤精選。

    從這些資料來看,華夏大盤精選似乎是一隻無可挑剔的,能夠為投資者創造長期收益的優秀主動基金,時至今日,筆者身邊也依然有小白會購買這樣的基金,但結果卻是損失慘重。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這隻基金的收益,是由超過10位基金經理創造的,而其中業績的主要貢獻者就是在2006年5月到2012年5月掌管基金的王亞偉。

    在任職的6年間,王亞偉為基金創造的業績超過1100%,約為1120%。應該說這個業績有運氣的成分也有時代背景的烙印,畢竟中國A股史上最大的一波牛市,正是從2005年底開啟的,而王亞偉則是在2006年中開始掌管這隻基金。但與此同時,王亞偉也經歷了A股的劇烈調整,並經歷了2011年和2012年這樣的震盪市,應該說整體的表現還是不錯的,但是我們不應該神化這位基金經理,也正所謂時勢造英雄。

    如果排開王亞偉的業績貢獻,這隻基金在王亞偉離職後的表現,這隻基金的表現已經沒有那麼的耀眼了,如果再考慮到他們如此頻繁的基金經理更換,特別是王亞偉之後,還沒有一任基金經理任職超過3年這一情況看,這隻基金業績的穩定性和持續性真讓人擔憂。如果了解了這些,那你還會像看業績資料那樣評價這隻基金的表現嗎?

    這就是我認為進行主動基金業績評價時應該注意的第一個前提,看業績要看是否是同一位基金經理創造,如果不是,需要區分不同的基金經理的區間進行分析。那隻要是同一位基金經理創造的那就可以相信資料了嗎?還不行,還要看創造這個業績時,基金的規模。

    因為這不是正常的投資收益,而屬於非正常的損益,絕大部分都是因為鉅額贖回產生的贖回費拉高了基金的淨值。這些基金成立之初規模就不大,而其中90%可能都是幫忙的資金,在基金順利成立以後,這些幫忙資金也就功成身退了。

    因此,基金的規模對於我們評價一隻基金的業績也是至關重要的,一般情況下,我們應該警惕基金規模特別小的基金,通常個人不看規模低於2億以下的基金,特別是排名靠後的基金公司發行的產品,通常都是規模比較小的。而這些基金規模太小的產品,業績在隨著基金規模上升後是否可以持續,也是需要打問號的,畢竟不同規模的產品要求的管理能力和投資水平是不一樣的,特別是規模差別比較大的時候。

    因此,個人在對基金業績進行評價的時候,也會優先排除這些基金規模太小的基金,然後再區分基金經理對這隻基金的業績進行細分評價。但如果對於均是同一位基金經理創造的相似的業績,那我們又應該怎麼評價呢?

    2、結合夏普比率對基金業績進行評價

    這個指數的作用是,計算某一隻基金或某一個投資組合每承受一單位總風險,會產生多少的超額報酬,這個比率越高,證明這隻基金或這個投資組合的表現越好。這裡我選擇了一隻比華夏大盤精選晚一年成立的興全趨勢投資進行對比分析。

    我們暫且拋開兩者是否是同一基金經理操作的前提,結合業績和夏普比率來分析這兩隻基金的表現。所以從過去1年、3年、5年和10年的年化收益率來看,興全投資幾乎都優於華夏大盤精選,除了3年的年化收益率,興全低於華夏不到1個百分點之外。但是從夏普比率來看,興全趨勢5年和10年的夏普比率均高於華夏大盤,其中5年的夏普比率更是高出了0.36,也就是說在中長期的表現上,興全在承擔更低風險的同時,創造了比華夏大盤更高的業績。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波動率也可以佐證,興全趨勢的波動率無論是3年、5年還是10年,都顯著低於華夏大盤,進一步印證了其波動更小,收益更佳的表現。

    綜上所述,在對基金進行業績評價的時候,我們需要看管理人是否一致,同時避免規模太小的基金,最後結合夏普比率對不同基金的業績進行優化分析,從而更加全面、客觀的了解一隻基金冰冷的業績資料。

    被動基金的評價

    說完了主動基金,現在我們來說說這兩年名聲鵲起的被動基金——指數基金。

    雖然2018年指數跌跌不休,各類權益基金的業績也是一片慘淡,但是這依然不能阻止指數基金規模的逆市走高。這一年指數基金規模逆市大幅增漲1103億元,管理規模達6700億,較前年增長了近40%,佔據了全部股票型基金中的規模的72%。進入2019年,這一趨勢依然在延續,2019年上半年指數基金規模便進一步增長到了9400億,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對於這樣一隻生力軍,我們又要如何區別主動基金進行表現的評價呢?因為目前國內的指數基金絕大部分都是股票指數基金,因此本文的表現評價主要針對的也是股票指數基金。個人認為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評價,一是看基金的規模,二是看基金的業績相對於跟蹤指數的表現。

    和主動型基金一樣,規模太小的指數基金是很難實現有效的指數跟蹤的,畢竟這隻基金要買入的是一攬子的股票,特別是對於完全被動跟蹤的指數基金來說,規模太小,其擬合度就會降低,從而影響跟蹤的誤差,進而影響到指數基金的收益。因此對於完全被動跟蹤的指數基金,一般不建議選擇規模太小的指數基金,比如南方中證ETF,作為一隻規模幾百億的指數基金,由於規模較大,且倉位相當高,跟蹤指數的擬合度就會更高,從目前來看,其跟蹤誤差只有0.03%,因此也一隻備受市場追捧。

    該基金的管理規模從2018年5月的200多億,一路飆漲,到現在已經快500億的規模了,充分說明了其對於市場大資金的吸引力。但是對於一些增強型的指數基金,卻可以降低對於規模的要求的,比如成立於2004年的增強指數基金——申萬菱信滬深300指數增強,管理規模只有不到5個億,但是從2011年-2018年基金卻創造了超越跟蹤指數的明顯收益。

    因此,對於增強型的指數基金,我們可以適當的降低對於規模的要求,放低對於擬合度和跟蹤誤差的關注,把目光放到增強業績上面來。

    綜上所述,評價一隻被動基金的表現,我們應該關注這隻基金的規模以及與它所跟蹤的指數之間的業績對比。對於完全被動的指數基金,我們應該關注基金規模更大,跟蹤誤差更低的指數基金;對於增強型的指數基金,我們可以放低對於規模的要求,轉而把注意力放到增強帶來的業績提高。

    最後總結,評價一隻基金的表現,我們不能僅僅用業績進行評價,而應該關注一些不可忽視的前提。只有在同一個基礎的評價體系上,我們才能更加客觀、全面的評價一隻基金的表現。

    以上就是個人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甘肅的花牛蘋果滯銷了,而且那麼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