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山依就好
-
2 # 無名之輩—隨筆感悟
一間茅草屋和一棟別墅裡面功能齊全,下雨不漏,冬天有火。茅草屋更溫馨,別墅更空曠。況且都是一生,假定兩屋主人壽命長度相同。茅草屋划算不驕奢;又假定人的財富值有定數,兩人三生三世的財富值都相等,買別墅的此生花掉了自己很大的財富值和享受了比茅草屋更多的物質條件,那麼越到後面,茅草屋的勝算更大。當時空轉到第三世那茅草屋還是茅草屋,那麼買別墅的主有可能成為乞丐了。所以老祖宗們都希望自己的兒女節儉持家,細水常流流千秋萬代,驕奢淫逸一生敗完。況且越富貴沒有好修為,其有意無意之間造業更容易,其福氣消磨的更快。而窮苦人家本來資源少一生為溫飽而活,慾望打不開也沒機會造惡。當然窮苦也有行為不端者極少。
也有從孩子數量上拼命的,哈哈哈哈殊不知,一個孩子敗家快還是10個孩子敗家造的花樣和速度快?這很明顯……
日本的極簡主義好,減少了更多的物質慾望把更多精力放在自我修為和精神境界的提高。這靈魂更趨於純淨自然美好……
所謂大道至簡就是如此。
-
3 # 樂活小貓
日本從二戰後的經濟復甦崛起,到80年代的經濟大繁榮,再到90年代的經濟蕭條,一直到今都沒有徹底緩過來,所以在社會領域認知裡流行起來極簡主義。我國一直處於經濟上升期,金融市場,房地產市場的繁榮一隻延續至今,網際網路時代的經濟也是崢嶸向上,國民經濟一直持續穩定發展。人們的思想意識離不開環境,離不開社會。人這輩子圖啥?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的,人生沒有答案,我們的一生看似漫長實則只是偌大宇宙的一粒塵埃,誰的出生都不是自己選擇的,但是如何走好人生之路確實自己能夠掌控的。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在不違法和違背道德良心的底線上,按照自己的意願過完一生就是完美,平安就是福氣,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生好時節!
-
4 # 實話只能胡說
日本的陰暗面也瞭解一下,性冷淡,自殺率,風俗業...,極簡主義也有好的一面,另外都是漢字文化圈,中日互相學習比較好
-
5 # 一路向老
日本山下英子的書《斷舍離》暢銷之後,極簡主義開始盛行。“斷”即斷絕不必須要的東西,“舍”即捨棄多餘的廢物,“離”則為脫離對物品的執念。極簡主義的表現是人對物質佔有慾的調整、控制,其實質是人主觀意志的調整和控制。如果把人生軌跡比做一條拋物線,人在上升期,佔有慾是內心強大的動力,是前進的方向,是個人和社會進步的力量源泉。所謂“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對物質的佔有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量到質。什麼時候會感到“生活美好”呢?其實,人的慾望是沒有邊界的,嚮往也是沒有邊界的。所謂“滿足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就成為鏡中花水中月,談不到滿足,更談不到依靠別人來滿足。走到事情的反面,極簡主義就來了。原來,生活的美好不是取決於佔有物質的多少,而是取決於內心的平靜。因此,物質的斷舍離屬於表象,意識的斷舍離才是根本。
在意識層面。“斷”就是斷絕妄想。“舍”就是丟掉幻想。“離”就是別再夢想。怎麼才能不胡思亂想呢?人生軌跡要到了平流層,開始往下走的時候,無論主動還是被動,開始“平視”的時候。楊絳先生說:“無論人生上到哪一層臺階,階下有人在仰望你,階上亦有人在俯視你,你抬頭自卑,低頭自得,唯有平視,才能看見真實的自己。”當物質的斷舍離不是賭氣,當極簡主義不是時尚,當能看得見真實的自己的時候,人這輩子圖什麼應該就能想明白了。
-
6 # 小島老張999
繁簡都是個人生方式的一種而已,談不到想不想的清楚明白,完全是個人體驗的選擇。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罷了,別扯活的明白不明白大道理。
-
7 # 掂過祿蔗Gmz
當你工作不是為了賺錢,你才能明白日本的極簡主義!但我是不認同這樣的。有時做人一定要有些野心。不是好面子、虛榮。而是對事業的那份熱情、對家庭的那份擔當、對社會的那份責任。
-
8 # 燈點白夜
人世間無非物質到精神,不過沉浮升降自然過程,從繁華到沒落,從抓到放,最終還是一份淡定與從容,保持一顆平常心,野心不要太大,也不能沒有,沒有了糟人暗算,欺負。從生到死就是個斷,舍,離的過程,其中百般滋味,各種心酸,越老體會越深。
-
9 # Lucy123202031
這個問題就是一個不確定,可簡單可繁瑣的概念,你說日本的極簡主義,我還說中國的道法自然說更貼切呢!其實這本來就見仁見智。
人類的存在和發展恐怕也基於這個問題,非常認可一種說法:人生的意義就是尋找人生的意義,換言之,我們圖的就是尋找我們到底在圖什麼!
每個人都會沉醉於某種東西才能生存下去,我們本就都是某種東西的奴隸,比如信念、責任、房子、票子、也可能就是簡單的吃和睡!所以你圖什麼?極簡只是一種狀態,他不足以解釋人這一輩子的千變萬化、幾度浮沉!
如果非要給出一個答案,我的答案是:人這輩子圖的就是挖掘自己存在的價值!
-
10 # 山與土
今天也說說極簡主義。
“人生圖什麼”是個很大的話題。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追求,哪一種才是“想通了”的生活方式並沒有定論。
極簡主義並不是日本人的專利極簡主義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這個概念並不是日本人創造的。極簡主義是西方一個重要的藝術流派,由極少主義衍生而來。極簡主義也並不是僅僅指生活層面的理解,至多隻能算是對待生活態度的一部分。更多時候極簡主義體現在藝術層面,建築、裝飾、繪畫、雕塑、服裝等設計領域都深受極簡主義的影響。
極簡主義的概念“極簡主義”(Minimalism)並不是現在常說的“簡約主義”,這是兩個有明顯區分詞。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60年代所興起的一個藝術派系,作為對抽象主義的反動而走向極致,以最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勢展示於觀者面前為表現形式,意圖消弭作者藉著作品對觀者意識的壓迫性。
極簡主義並不是看透生活拋開繞口又燒腦的定義,簡單說,“極簡主義”就是去偽存真。除了保留事物本來面目之外,儘量將冗餘的因素去除,以方便我們一眼看透事物的本質,而不受表象的影響。不管是設計還是生活亦或藝術層面,極簡主義倡導的理念也不外乎如此。
極簡主義的生活,並不等於苦行僧式的生活,就像極簡主義的裝修,也不等於省錢的裝修一樣,別以為極簡主義就是勘破生死,生活變得清苦而恬淡。其實不是,相對而言,在當下的社會環境,追求純粹的極簡主義,可能會付出更高的生活成本。這就是我們每個人都向往極簡主義而不可得的最根本的原因。
極簡主義並不是新鮮事物雖說極簡主義的概念,成形於60年代,但,這個理論也並不是橫空出世。自古以來中國就有“大道至簡”的概念,雖說這種概念是以哲學的形式存在,但,肯定不應該僅僅侷限於這一層面。其實諸如“少即事多”等等,類似的概念並不少見,只不過極簡主義的出現,將這類概念高度概括了而已。
日本人是想通了嗎極簡主義雖說對日本有很大的影響,但是相比於中國儒家文化對日本的影響,後者要深刻得多。這並不是說日本人已經無慾無求勘破紅塵的與世無爭。不管你看日本外交還是軍事,亦或是經濟,都不能支援日本人“想通”的觀點。除了日本一部分人喜歡並接受了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之外,並沒有更多解釋。該好的照樣好,該壞的同樣壞!並不會有任何變化,極簡主義的思想不足以改變一個社會和叢林法則的國際環境。
-
11 # 檸檬雲哥
其實他們不是想通了!是被現實所逼的!現在所有的生活物資都在上漲,唯獨工資跟物資上漲不成正比,不簡單的生活能活下去嗎?
-
12 # 皇玉兒古玩
人這一生圖什麼呢?除了吃穿就是睡。當你一個人面對死亡的時候。也就不那麼傷悲了。在有權勢的人都會有流淚的一瞬間。在美麗的花朵也有調榭的時候。哭即便會笑。活著就是最大的贏家,珍惜自己。笑著像花兒一樣活著,迎來未來。我覺得人一生圖未來。笑著像花兒一樣活著,迎來未來。
回覆列表
人這輩子圖什麼,還是要看自己怎麼想,當然我們還沒有達到日本的境界,我們圖的是家裡父母健康,圖的是小孩好好讀書不成材便要成人,圖的是生活得有車有房還要有存款,圖的是要過得比別人強,
圖的是面子和虛榮心,拼命的賺錢來滿足自己超越別人,累死累活的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日本是亞洲的發達國家,是多地震國,全國全年大小地震就1萬多次,有感地震平均每天約有4次,大的地震造成的房屋毀滅,人口死亡的近百年就有100多次,還有海嘯的狂暴,龍捲風的吼叫。生活在日本國家的人們,從懂事起就得學習獨立面對突發災難來臨時的自救方法,什麼從小抓起,幼兒園的孩子就被老師帶到街上言傳身教的教,帶去和農民一起下田插秧,種菜刨地,各種體能鍛鍊,摔跤呀滿地滾爬等等,在很小就獨立不要家人接送上學,能自己做的事絕不要他人代勞的,小孩都知道要垃圾分類,在家裡家長必須堅持要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在學校吃飯完了都要自己把碗筷收拾乾淨,什麼都是和大人一起學著做,所以日本人都養成人人愛乾淨,家家講衛生的好習慣。
日本的國民素質在世界上佔前幾名裡,多地震他們大人小孩習以為常了,就是在發大地震旁邊的地在往下陷,旁邊的人還是會很冷靜的,不慌不亂的排隊領政府給的物資,很淡定看待生死。所以他們活著就會想得開,家裡裝修簡單且整潔,但生活上精緻營養搭配,哪怕一個人吃飯也要有儀式感。孩子到16歲就得自己邊讀書邊打小時工養活自己,家裡再有錢和房子車子是和自己不相干的,那是父母的。獨立性強是每個人的特徵。
不給別人添亂,不麻煩別人,哪怕是自己的家人,看日本老人退休了還要去工作,覺得還能工作就挺開心了,身體大腦都在運動也是長壽之一要素,地鐵上不需要年輕人讓座位,活出了自我的極簡的精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