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冷眼話文史

    孫權是打不過魏國的。原因有三點。

    一,魏國戰略縱深比較大,孫權那點三瓜兩棗的兵力,無法在那麼大的戰略縱深上作戰。

    二,三國互相制約,劉備不會坐視孫權一直作大。如果孫權對魏國的戰局取得決定性突破,那麼劉備肯定要在後方搗亂。

    三,跨過長江作戰,如果不能一鼓作氣,全滅對方。會導致長江另一側的部隊補給增援非常困難。

    以上三點就決定了孫權無法對魏國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 2 # 夢迴寧州

    應該不能,當時天下雖為三分,但魏國佔據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二,再加上經濟重心在黃河流域,所以東吳沒有足夠的人力和經濟實力去攻打魏國,光一個合肥東吳就打了好多次,要不是關羽失敗,吳連荊州都佔領不了。再加上淮河以南水網複雜,又有長江天險,東吳規模小了不行,規模大了根本沒有足夠的人力保證後勤補給。所以魏吳在孫權時期只能沿長江對峙,偶有摩擦,但都以保境安民為主。

  • 3 # 底拉米蘇

    不可能,三國的大勢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可以感動的了的,曹魏佔據的北方是當時中國的經濟中心,這就好比英雄聯盟裡面劣勢局,你們集火殺掉了對方的一個0—9的輔助,作用很大嗎?

  • 4 # 邊疆老卒

    分析這個問題 我們要想孫權發動合肥之戰到底是想達到什麼目標?也就是他的戰略目的是什麼?結果兩個 勝利 失敗 失敗就不說了 退回去繼續當土王 我要說如果勝利了會怎麼辦 無非也是兩種 第一 繼續北伐 滅掉魏國 挺進中原 第二 鞏固勝利果實 消化取得底盤 增加吳國勢力 第一個情況我也不評論了 有很多詳細的分析 我估計孫權自己也是明白的 孫權的能力我還是肯定的 他一定比我們現在的人更瞭解當時情況 那麼極大可能是第二種了 那我們就要問 孫權為什麼這麼幹?軍事是政治的延續 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 孫權是親自帶隊 可我們都知道 孫權的長處是政治 而不是軍事 不然 赤壁 夷陵還要求什麼周瑜 陸遜 自己親自上不就得了 搞得在後面擔驚受怕的 而打合肥卻自己統兵 這點本來就很蹊蹺 他那時又不是沒有將軍 完全可以派個大將就能幹這事 自己一個最高董事長去幹銷售經理的事 你不覺得奇怪?那麼孫權考慮的肯定不是軍事上佔底盤的事 而是政治上利益 合肥打贏了會給他帶來什麼好處?我大概分析一下 可能也不是太完整 大家可以多想想 我從兩個方面來分析 第一 對外 那時天下三分已經沒有什麼問題 一時半會誰也吃不下誰 雖然分了 但曹丕 劉備 孫權還是有分別的 三個人都會把對方評估一下 從各方面 經濟 軍事 文化 人口 人才等等 而當時比較 似乎吳國是三家中最弱的 這會產生什麼結果?就是吳國極有可能成為首先目標 畢竟都知道 柿子撿軟的捏 那麼不管誰來打我 不管輸贏 我都會損失很大 這是他不願看到的 誰都想當坐山觀虎鬥的人 而不是去當搏殺的老虎 那麼他為了不第一個被針對 就必須對外表現出我實力強大 不要惹我的氣勢 合肥打贏了就能達到震懾的目的 讓曹丕 劉備有所忌憚 表明自己可不是好惹的 提高孫權在他們心中的分量 第二 對內 要知道吳國的立國是靠孫權兄長孫策打出來的 是靠軍事起家的 吳國的將領都是孫策帶出來的 將領在吳國的影響力很大 孫權雖然當了家 可從沒有什麼有拿的出手戰績 在面對那群驕兵悍將時用的更多是手腕帶領 不像周瑜 陸遜是用實力征服 這也是孫權當政最大的弱項 利用合肥之戰 用絕對的實力打贏 那麼對他今後對軍隊就能有更大的控制力 面對那些將軍也有更多的底氣 確立自己的威信 對將來的統治是非常有利的 合肥之戰就是孫權為了展現自己而發動的 可惜他的軍事能力真的不行 玩砸了 不過也有好處 從此孫權就派真正的將軍去打仗 並且充分相信他的將領 給他們自己發揮 不會依著自己的想法掣肘 自己安心的搞政治 這真是他的強項

  • 5 # 蝴蝶涯泉

    孫權打不過曹魏的。

    一、三國時期經濟政權中心在北方,黃河流域開發多年經濟繁榮,東吳位於中國東南方,當時還未大力發展。雖然地圖上看去都是屬於東吳。但是嶺南是一個寨子就是一個部落,東吳實際控制的地方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多。

    二、東吳多是水軍。南方多水路,東吳的部隊多是水軍,缺少騎兵,沒有牧馬之地。假如東吳攻破張遼李典防線,到了北方。地勢平坦,河流湖泊沒有南方密集。步兵是經不起騎兵的衝擊的,這也是自古很少有從南方統一國家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個人覺得東吳沒有曹魏多的人才。到了三國後期強大的武將還是魏國多像文鴛、鄧艾、郝昭等,更有另司馬懿都忌憚不已的曹真。東吳後面拿的出手的也就陸遜、朱然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明武宗朱厚照御駕親征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