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昊墨書緣

    很高興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您,首先糾正的是如果沒有較好的大楷書法基礎練習,就入手學習小楷,我想這個難度會大一些。而且這個難度有可能還會影響你的學習興趣的降低,甚至心理的變化,零基礎的朋友出學書法時,要從大楷書開始學起,不是說一開始就從小楷入手,這個當然有些不可取。

    那我們先說說零基礎學習書法為什麼要從大楷入門呢?它的首要原因是大楷書點畫造型清晰,節奏明快,技法和法度完備。楷書在諸書體中屬於後來逐步成形的書體,楷書的形成汲取和總結了前人諸體書法的造型規律和技法。再者就是大楷書法的字型和點畫相對較大一些,對於執筆、運筆不熟,技法沒有熟練掌握的朋友來說,臨摹學習起來相對更容易一些。如果說點畫的起筆收筆的調鋒技法,要直接從小楷入手,就很不好辦,基本上熟練的大楷書法家給我們進行過示範,那他們也不一定能夠看清運筆變化的詳細過程。只有自己有了紮實的基礎經驗之後,才能讀懂觀察更加微妙的運筆技法,特別是各個書法大師們獨具個性書法技法和技巧。

    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基礎不同,選擇的書體和學習的路徑也不同。零基礎的朋友學書法,就不宜從小楷書法學起,都不知如何執筆、運筆,怎麼去寫高度專注力和筆法非常微妙細膩的小楷書體呢!特別是一些高古風格的小楷,更加需要有一定紮實的大楷書基礎才能逐漸的學習一些小楷書,所以說這個問題看個人情況,如果楷書基礎好的朋友,就可以學習小楷書,沒有基礎的,踏踏實實認認真真的從大楷書下功夫,相信透過認真堅持不懈的學習,你會離成功越來越近的。

  • 2 # 辰公書畫

    “練習書法,不從小楷入手,就如練武不扎馬步一樣很難成功嗎?

    我可能看法正好相反!

    縱觀書法歷史,我國古代書法作品大多是小楷或者說小楷多於大字(所以歷史上我們書法也出現了大量摩崖石刻和榜書,古曰“署書”,又稱“擘窠大字”。)。

    這是因為過去的書法主要是用毛筆寫字來記錄生活日常,書信,歷史,文章等。同時也是迫於紙張以及相關載體緊缺而產生。

    還有說法:古代(民國之前)書法更重實用性,而非現在人們把書法純粹當做“藝術品”而重於觀賞性了。

    所以不一定要完全以“古人”說法為準!

    歷經幾百年乃至上千年中國書法傳承告訴我們還是應該以人體自然條件做準則更為妥當!

    就我自己經驗初學書法(寫字)還是以個人拳頭

  • 3 # 筆墨情懷我的愛

    這種說法不是很合理!練習書法,你不一定非得從小楷練習。當然大人小孩得分開。小孩認得字比較少,建議從楷書開始學習書法,而大人完全沒必要,只要你喜歡,不管什麼字型,你都可以學習!有的人從楷書學習,有的人直接學習隸書,還有的人喜歡篆書,也有的人喜歡行書的瀟灑,只要堅持學下去,就會有收穫!我就是直接學的隸書,別的都沒學過!我有個朋友,她直接學得大篆,學了三四年了,現在寫的非常不錯!所以學習書法因人而異,不要過度拘泥於過去一些說法。

  • 4 # 鞏凌金剛經道德經雙百

    很開心回答這個問題,

    簡單說一下我的體會,麻煩你看看我以前關於如何練習書法的文章,會有所收穫的。

    我目前主攻小楷,而且寫了很多很小楷作品。

    第三個世界吉尼斯紀錄蠅頭小楷《論語》正在寫作中。我認為應該中楷再轉入小楷比較穩妥。小楷不難,但難的是持之以恆,小楷不像行草一樣,寫小楷尤其是蠅頭小楷,需要坐下就不動,一寫幾小時,天天如此。一般人很難堅持。你以後會有體會的。祝成功

  • 5 # 零零阡陌

    這個問題不是標準式答案的,從以下幾點來簡單說說:

    1.馬步是武術的基礎,而小楷可以是書法基礎也可以不是書法基礎,為何這樣說呢,如果你想練習楷書,小楷就是基礎。

    2.書法的基礎不是那種字型,而是對字,對筆法以及章法的掌握,換一句話說,楷書與隸書與小篆的寫法,完全不同,且按發展歷程來看,隸書在楷書前,小篆在隸書前,那麼,小楷有怎麼會是如馬步一樣呢?

    3.小楷還是楷書,我們不練小楷,練大楷,寫大字能夠把一個字所有的問題反映出來,這也是可以的,你說呢?

    4.書法練習重在善於觀察,對比字帖,靜下心來,持之以恆,水滴石穿,書法的基礎是對字的理解和掌握,然後才是筆法章法等。

  • 6 # 廬州小馬學書

    題主的這句話,不知是從哪裡得來的。反倒我個人認為,學習書法不應從小楷入手。

    首先說一下什麼是小楷?小楷常指的是一釐米見方左右的小楷書。小楷,即是楷體小字。創始於三國魏時的鐘繇。經典小楷代表作有:鍾繇《宣示表》、《薦季直表》;王羲之《黃庭經》《樂毅論》;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等。

    嚴格說來,兩釐米見方以內的楷書就都可稱為小楷,兩釐米以上就可稱之為中楷,再大到七八釐米就是大楷,大到三四十釐米的就是榜書,小楷常指的則是一釐米見方左右的小楷書,0.5釐米見方左右的楷書則稱為蠅頭小楷。

    我覺得學書法不應從小楷入手,一定要先練習中楷。把中楷的點畫、結構練熟了,有了一定的基礎,再去接觸小楷。因為中楷的點畫圓筆方筆結合、虛筆實筆相生,而方筆和實筆較之小楷要多,這有助於練習筆力。

  • 7 # 靜心書法

    練習書法,不一定從小楷入手的,也有從篆隸入手的,但是無論怎麼入手,基本功肯定要練的,下面是我總結的一些小知識,看看對你有沒有幫助。

    一、關於筆紙的選擇

    1、筆:大字用兼毫,小字用狼毫。

    2、紙:(1)大字用生宣,小字用半生半數灑金宣,不主張用熟宣創作書法作品。(2)手工毛邊紙原料採用純竹料,紙性半生半熟,自然晾乾,具有吸水性、拉力好、柔韌、墨幹不起皺等優點,很適合書法臨習。

    二、關於小楷的臨習

    1、臨習《宣示表》要抓住其大巧若拙的字態、古雅朴茂的點畫和清和簡遠的氣韻等藝術特點,用筆輕落輕收,結體橫向取勢。關鍵是要掌握小楷“疏朗停勻、寬綽有餘”的總體特點。

    2、小楷總體屬於帖學,如能參以漢魏筆意體勢及敦煌寫經之率意,會增加蘊藉雋永之筆致。

    3、小楷的用筆尤以能見鋒穎為高妙,這就要求處理好“清”與“腴”的矛盾統一。“清”是指墨無散漫而鋒穎秀髮;“腴”是指筆姿含蓄而字勢豐妍。亦清亦腴,則骨血溫潤,醇雅沖和,可入古人堂奧。欲小字有大氣象,必重墨氣,既要筆致沉重,又要點畫分明,寫出新意。

    4、要做到“小字當如大字”,除要寫得疏朗停勻、寬綽有餘外,還要象高二適先生說的小字要多墨氣,要筆跡使轉分明,如見毫髮,要四面八方俱著墨力。

    5、小楷與大楷迥異,大楷先從點畫要求入手,小楷則以結字為首要。小楷以其小,每筆的走向、筆畫與筆畫之間距,有的間不容髮,要求每筆都具姿態確非易事。若要筆畫多變化,運腕為緊要。高二適先生曰;“小楷亦純乎運腕,一涉指功即不能成。”故臨習時應致力提高運腕功力,使起伏頓挫分明,極力控制不假指功之技巧。

    6、小字與大字迥然不同,不能互視為放大或縮小。大字本身易於恣肆縱放,若過分或曰一味縱放,則會流於輕率鬆散,而無深刻沉著之趣,故大字宜放中有斂;小字本身收斂,若一味收斂則形拘筆滯,也會失於輕糜,故小字宜斂中有放。由此可知二者有質的不同,寫時應仔細斟酌。

    三、關於正書的臨寫

    1、喜歡大字可學顏體《勤禮碑》或魏碑,如《張猛龍》、《揚大眼》、《鄭文公碑》等。

    2、臨習《張遷碑》應注意用筆上(點畫)的自然流暢,儘量避免抖摟做作。要透過刀鋒見筆鋒,不必刻意追求因年代久遠、線條刀口被剝蝕所出現的那種效果。

    3、智永楷書《千字文》歷來被認為是較獨特的和較好的臨摹範本,在臨習中既可熟楷法,又能涉草法,習楷自會融進草法情性,有一舉兩得之功效。

    四、隸書的臨習。

    我們主要以《曹全碑》為例。臨習《曹全》,能將圓潤、舒松、秀逸、典雅為特點的陰柔之美寫出來,是很不容易的。此帖的折法主要是圓轉運筆,有的雖筆斷而意連。具體說大部分用筆是內掖暗轉,波畫是逆起順拖中作圓弧狀提鋒,不是折筆側鋒處之。

    五、關於行書的臨習

    1、學習行書以臨摹《聖教序》為宜。要把握此帖的藝術風貌和特徵,如筆致遒潤儒雅、字態俊麗秀逸、氣息中和怡淡等,其用筆內掖收斂,線條瘦硬勁挺,點畫的組合、偏旁的揖讓、牽絲映帶、筆勢字勢等純出自然。

    通臨時注意糾正線條拖沓纖弱,即骨不健、氣不暢、墨不沉等通病。在通臨的基礎上,就要打好攻堅戰,從字型、字勢,筆型、筆勢及筆畫的粗細對比、墨色變化(可參照蘭亭墨跡)等方面,一個字一個字地過關。要在背字型上下功夫,達到在創作作品時如囊中探物般的熟練程度。一件作品水平的真正高低,甚至可以說書法的內行與外行的區別,往往取決於細微的一點點上,所謂“纖維向背,毫髮死生”是也。

    所以臨寫時一定要特別注意細節,包括筆畫位置、粗細長短搭配、字形大小、墨色濃淡枯溼、筆畫及字形的揖讓、呼應關係等,哪怕是細微的變化也不放過,以訓練、提高自己的眼力。有了《聖教序》的基礎,學《蘭亭序》就容易得多,並重點學章法、貫氣及細微之處;然後再學王之諸手札,學習王羲之怎樣因字賦形、因情謀篇等等。

    2、從某種意義上說臨帖是臨書者理解力和功力的總和。臨帖要堅持讀、摹、臨三結合,讀以得其趣,透過讀將範本中的點、畫、構、勢、結體等特點深深印入腦海中;摹以得其形,字之神韻不能離開結構,在讀的基礎上就要專心致志於字跡中,記準各種字型;臨以得其意,經上兩步的努力,這一步就會如魚得水,再略參己意,發韌自己的積累,進入準創作。

    3、對於“氣”的貫通和“勢”的生髮的學習,當然與熟練程度有關,但關鍵是要有這個觀念,無論是“讀”、“臨”或“創”,有無這個觀念是大不一樣的,可從古今書論中找這方面的論述,仔細閱讀體會。

    4、黃庭堅行書筆勢縱橫,點畫開張,雖是輻射式結構,但並不疏鬆;體勢欹斜,但並不傾倒。《松風閣詩卷》是其晚年代表作,以上特點都有充分體現。臨寫時需注意體察黃所追求的“筆中有物”的內涵之美,或曰“氣韻”相勝。

    5、學行書選擇米芾《蜀素貼》起步還是比較高的。要臨好此帖,首先要對米芾書法的總體特點有所瞭解,牢牢把握住此帖的藝術特點,然後對其用筆、結構、章法及墨法等,都要一一仔細研究,特別是用筆的特點更要細究、掌握、記熟、會用,改變自己的用筆習慣;對字型要背下來,達到創作時能熟練運用的程度,切忌只臨個大概。米芾腕力充沛,筆鋒詭異,筆致滋潤華麗,非常講究筆力和筆勢。力倚勢所生,勢因力而彰,因此骨力遒婉,筆勢酣暢。

    六、關於草書的臨習

    1、草書分為兩類:一是章草,即隸之草;二是今草,即楷之草,理當與行書屬同一層次。狂草屬今草,若行書為“走”的話,小草即為“跑”,狂草就是“狂奔”。目前時尚走走、跑跑的行草,也是一種風格。習草要有一定的正體基礎,因為草出於正(篆、隸)書,同時草兼各體的美學素質。草書從字法到筆法結構都有嚴格的要求,只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平正入險絕,循序漸進,並經過長期的字法和技法訓練,才能真正掌握和學好這門藝術。主攻大草應從小草做起,可先習王羲之《十七帖》、智永或懷素《千字文》、孫過庭《書譜》。因為各種風格的大草均是以小草為基礎的,有了一定小草基礎就可選擇符合自己審美觀念的大草作品作為自己臨習範本。由於草書的意多於法,載情性特強,因此習草還需注意字外功夫。因為書寫者往往在瞬間揮灑中下意識地將自己審美、修養、情緒表現出來,所謂“書如其人”此時表現得最為充分,故習草更需提高藝術修養。

    2、王羲之楷法師承鍾繇,草書則上溯張芝。其《十七帖》是以真書筆法寫草書,作草如真,故其筆致遒媚,結構精嚴,看似簡單,下筆後方知其難。為此建議:一是以1比1或略大一點進行臨習,這樣便於在校帖中對照找差距,及時改正,不重犯錯誤;二是對工具筆墨紙張要考究,以達到原帖效果為標準。筆以用硬毫或兼毫為宜,紙可用元書紙或半生不熟的灑金宣等;三是認真學習有關此帖藝術特色的介紹文章和資料等,使自己對此帖用筆、結字、章法、情趣等技術和藝術特點有一個深刻了解和把握;四是察之尚精,擬之貴似。細節是藝術的生命。在對每一個細節(如用筆的起、行、收等)進行分析研究的過程中,要善於發現別人所沒有發現的東西,並收於自己的筆下。

    3、《書譜》字數多成草軌跡鮮明,易於循其法繩。臨習《書譜》應將俊逸瀟灑,峻拔鋼斷的用筆,縱橫暢達、遒婉堅勁的筆勢表現出來,特別是在用筆上的中側並用、提按分明、頓挫有度所產生的質感和節奏的“蛀蟲效果”,尤為精妙。先攻《書譜》,其他就可先放一放,應集中精力認認真真地去臨寫,暫不必求數量,以準確精到為標準,可以選擇有代表性、認為精彩的幾個字或幾行字,從筆形筆勢、字型字勢等分析透、理解深,並能用自己的筆將所認識到的風格特徵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來。這樣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擴大量的積累,直至全帖精熟,能隨便擇文書寫,便可得原帖之八九,至此肯定會在書藝上有較大提高。此時不要擔心個性不強,只要有了這個根基,就會有目的地選擇其他經典,有選擇地吸取能完善豐富此類風格的營養,久而久之必可使自己的作品既深具傳統意趣,又較為明顯地表現出自己的個性來。

    4、《書譜》上手後再臨習《十七帖》,此帖通篇務求便捷,幾無贅筆臃畫,洗練明潔,其他或以後諸家大草、狂草不過都是在此基礎上的縱橫發揮。在此基礎上再臨懷素《自敘帖》及黃庭堅《太白憶舊遊詩》。懷素草書奔放之極而不失繩規,黃的草書增益“點”法。有了這些基礎再涉獵各家,不妨都過過手,把他們的長處收入手底,為以後創作打下基礎。

    5、臨習懷素《自敘帖》,對該帖清健的筆姿、瘦勁的筆調錶現出的圓轉矯健的線條,以及奔放流暢的體勢和恣意放縱的佈局等都要有所體現。此帖自始至終以中鋒出之,力貫始終,滯流失度、提按有致所產生的篤實、遒健的線條力感,也都要表現出來。

    6、張旭《古詩四帖》(學術界有爭議)與《肚痛貼》都是其代表作,較懷素《自敘帖》點畫較粗,且有轉有折、有提有按,中側並施,筆勢雄強縱逸,布白虛實相生的節奏感強。有同學臨習中字法與筆法、構圖等都有欠妥之處,筆法有的地方交待不清,有的不到位,有的又過了,中側鋒轉換不自然,線條不夠篤實,章法不順暢,有頂牛和斷氣現象,揖讓關係處理得不好等等。

    7、草書創作要有一定的氣勢,字法準確,用筆大膽,敢於放開寫,並注意墨色變化,過渡得自然,有節奏感。注意防止用筆潦草不沉實、筆畫交待不清、送筆“過”或不到位、出現滯筆等,特別是轉折處的提筆。要加強對經典法帖的臨摹,強化字法和技法訓練,在大氣中求精到,走由生到熟、由熟到巧、復歸於生、由法到意的路子。

    8、臨習王羲之草書手札,無論是字型、字勢還是筆型、筆勢都要洞察入微,並能準確地表現出來。特別是對帖中寄情表意、“形而上”層面,若能有所感悟且付諸筆端,就更為難得。如《孔侍中帖》前三行的筆形意態和一字一頓的節奏所表現出來的較平緩的心態,後兩行筆勢明顯加快,並出現了二字相連書寫節奏,將作者憂懸情緒加以深化,形成此帖通篇獨特的情緒節奏,都應察之眼中,並體現於筆端。

    9、若有志於大草,還要涉獵篆、隸、楷,打下一定的正書基礎,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平正入險絕,循序漸進。

    七、關於學書的路徑

    1、書法的創作需有一個長期的臨習積累、取捨融鑄和提煉昇華的過程。習什麼、取什麼、舍什麼,所學所取又怎樣提煉昇華,最後又如何鍛造自己的書法語言,都需要認真考慮研究,並在實踐中探索。最忌諱的就是沒有主心骨,東一筆西一把,摸不著頭腦,到最後也只能在書法堂奧門外徘徊。一般的經驗是先找出適合自己性格特點、自己又非常喜歡的一本經典法帖(不管是什麼書體),精心學習,熟練掌握一家之法,即所謂“立根”。有了這個根基,以後在涉獵百家時,取捨才會有明確的方向。會取能捨才可言提煉,有了這個過程,才會逐步走向成熟。

    2、“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的臨摹目的,就是徹底改變自己的書寫習慣(有的已成為習氣),養成“翰不虛動,下筆有由”的好習慣,真正把古帖裡的好東西學到手。這樣隨著臨習的積累,把諸多經典字帖所蘊涵的技法與內涵都學過來豐富自己,便具備了踏入書法藝術堂奧所必需的“內功”。

    3、要學經典作者的經典作品,學習經過歷史檢驗、公認的可取法的好東西。對於好的範本應手摹心悟,神應思徹,真正得妙道,對其他帖的好壞甚至贗品自然會心中有數,然後擇善而從。還要多讀些書法基本理論方面的書籍和文章,多研究古帖和現代名家的精品,自會有頗多收益,很快得以提高。

  • 8 # 淇奧軒金業存

    很高興回答您“練習書法不從小楷入手,就如練武不扎馬步一樣很難成功”的問題。我的觀點是否定的,扎馬步是練武的基本功,基本功夫不紮實練武是很難成功的這沒錯。而我認為小楷不是練習書法的基本功,不練小楷也能取得不俗的成績和相應的成功。現從一下兩方面來闡釋我的觀點……

    從書體的演變過程來分析,小楷不是書法的基本功和練習書法與否的因素

    “楷書是書法的基本功,練書法必須從楷書練起”,這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各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愚以為基本功是某一事物肇始發生時最為簡單、原始,最為核心的基礎技法、力度的訓練功夫。書法自甲骨文、大小篆、隸書、草書(據考證隸書草書是同時期產生的)、行書、楷書依次發展而來。小楷已經是書法演化的最末端,最成熟完善的書體。那麼楷書產生之前什麼是練習書法的基本功?楷書產生之前就沒有好的成功的書法作品嗎?道理顯而易見。以吾之見書法的核心是筆法,筆法的應用和表現形式是線條,線條透過間架結構組合成可識讀的漢字。組字累篇終成書法。透過有效的技法錘鍊高質量的線條和豐富的造型能力,才是書法的基本功夫和成功與否的關鍵。所以書法能不能成功跟是不是從小楷入手沒有關係。

    從各書體不同的技法特點和造型結構來分析,練書法不從小楷入手也可以取得相應的成功。

    每個書體的產生演變都有它特定的歷史基礎和實用及審美的需要。它們有相通之處又各具特點。首先最直觀的是造型結構的不同,甲骨文、鐘鼎文、小篆這都屬於古文字。得專門學習才能識讀。篆書化繁為簡、化圓為方形成隸書,更簡或者用符號代替的就是最早的草書。行楷書最晚形成也是我們可以識讀沿用至今的書體。楷書離我們最近、接觸的最多、每個人都會寫都得用。所以我們對楷書有種特殊認識和情感。結構不同、筆畫的形態不同所以用筆的方法必然有所差異。甚至每個書體都有單獨的技法體系,既有聯絡有相互獨立。所以選擇任何一種書體深入的學習,都會取得相應的成功

    只要自己喜歡,不管選擇哪種書體學習都可以,不存在誰是誰的基本功或者必須先學誰後學誰才能成功。但是不管學習哪個書體,想取得好成績和成功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學書法貴在堅持享受過程修身養性陶冶性情。一旦愛上書法就是一輩子的事。

  • 9 # 趙如才

    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寫小楷與寫中楷,無論從用筆、控制,小楷都比較難。

    小楷雖小,但五臟俱全,沒有長期苦練,要達到高的標準是很難的,無怪乎有人把它比喻為練武的扎馬步,這種說法一點也不過分。

    但客觀地說,學書法並不是說,越小越重要。而是應該糾正人們不重視小字的作用。

    古時候,甚至解放前,讀書人都會寫小楷,小楷的日常應用也很多。

    現在小楷式微了,也說明我們書法發展的困難更大了。

  • 10 # 秋聲堂主

    一、中國書法藝術博大精深,經過古人千百年的摸索和實踐,創造出了楷、隸、篆、行、草五大書體,每一大類又可作出很多細分。比如楷書,我們認識最多就是的顏、歐、柳、趙這四類。按照這樣分下來,各類書體書風多如牛毛。我們從古代諸多大家來看,並不是每一個書法家都擅長各類書體,比如米芾、蘇軾、黃庭堅,傳世最多的是行草作品,其他書體很少,說明他們對除行草之外的書體並不擅長。所以,我認為練習書法並非一定要以某種書體入手,因為每種書體的用筆、結字甚至是用墨都是不同的,如果說非要找一個書體入手,我認為從楷書入門比較合適,可以掌握漢字的基本結構,同時由於書寫速度比較慢,也能磨鍊學書人的心性。那麼,是不是就必須要從小楷入手呢?

    二、小楷與中楷無論是在書體還是書風上都本質區別。古人講,大字難以結密,小字難以寬綽。通俗點講,中楷和大楷以字形緊湊為妙,小楷以形散為佳。我們看下面衛夫人、鍾繇、王寵的小楷,再看歐陽詢、柳公權、顏真卿的楷書,就能發現其中的道理。如果我們用小楷的結字和筆法去寫中楷和大楷,看起來就會很散漫,用中楷的結子和筆法去寫小楷,就容易形成墨豬,看起來就很壓抑。當然,凡事都並非絕對,比如許多唐人寫經的小楷,大多中宮緊湊、四周舒展。

    三、所以我認為,小楷是楷書中一種比較獨立的書風,但並非是書法入門的唯一選擇。如果個人喜歡隸書,就直接學隸書,喜歡行書就直接學行書,我認為這並不是什麼問題。至於說打基礎的問題,我更多偏向於認為這個基礎是與古為師,多臨古人法帖,學習古人的用筆、結字、用墨、佈局等,這才是學書的基礎。如果能從帖中走出來進行獨立創作,基礎就算是很牢固了。再進一步,如果能夠把古人的書法知識與自身的特點結合起來,創出屬於自己的獨特書風(不是胡亂創造的江湖書法),那就更不得了。當然了,如果創造不出來,能夠把某一人的書法練到出神入化、隨意創作,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用田蘊章老師的一句話講:如果你能寫得和王羲之一樣的話,天下還能隔得開你嗎?

    最後想說的是,在我看來,學書並無定法,各種理論實在太多,關鍵是倘若自己真的喜愛,便循著自己的路去走吧。

  • 11 # 落紙煙雲33

    練習書法從哪種書體入手,首先得看個人的審美。如果想深入學習當然是從篆書入手,篆書是最接近漢字起源的(金文就不必了、你像散氏盤我怕你看完會對書法沒興趣的

  • 12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我幾十年研習書法的經歷驗證了這樣的說法是非常正確的!

    我是從小開始練習毛筆字、鋼筆字的。毛筆字起步入門學的是《玄秘塔》,後來陸續的學了《九成宮》、《多寶塔》、《讀書樂》,再後來學了魏碑、漢隸、秦篆……

    鋼筆字,臨摹的範本有《黃庭經》、《靈飛經》、《汲黯傳》、《孝女曹娥》……

    可以說,各種書體、字型都體驗過,小楷、中楷、大楷、榜書全都練,最後發現,走過的路是一條長長的彎路,而且是逆向行進的。很多事情是本末倒置了。恰恰是這種沒有程式、亂練一通的作法,深刻的領悟到,只有科學訓練才能熟中生巧,否則,方法不對,咋練白費。實驗證明,硬筆→小楷→中楷→大楷→榜書,這才是正宗的傳統書法之路,它們是階梯關係。

    據我所知,古帖中多是小楷字帖、中楷碑帖,沒有大楷字帖、榜書字帖。我覺得,小楷屬於日常應用手寫體規範字,中楷是特殊場合使用的規定字型刀刻字,類似現代印刷體美術字。小楷、中楷是兩個不同的書法系統,各自有相對獨立的執行機制。在書寫技法、訓練方法上,很多地方是不一樣的。絕不是將小楷放大幾倍即為大楷,同理,也不是將所謂的大楷縮小寫便是小楷了,各有門道行規。

    總之,我覺得,小楷易、大楷難。小楷屬於實用書寫技能範疇,筆法動作簡單明瞭,注重自然美,為了用而突出使用功能。中楷(大楷、榜書)屬於藝術化書寫範疇,筆法動作豐富多彩,追求藝術美,為了看則表現觀賞性。

    不練小楷,不知道什麼叫實用性書寫技法,等於不會書寫。不練中楷,不瞭解什麼是藝術化書寫技法,等於不會書法。書法=書寫技法+藝術手法,只有把兩者都學會了,才能全面的理解書法原理和字型的屬性特徵……

    ▲本人書寫的毛筆小楷

    最後,提醒一下初學者,不管練什麼書體、字型,千萬不要直接照著字帖寫,必須要先練好基本功……如圖:

    ▲本人書教學程式(課題研究成果)

    書寫技法、訓練方法是永恆的主題,書法實驗優為重要,凡事不要憑空想象……

    密切關注書法與寫字教育發展動態,潛心專注書寫技藝方面的課題研究,努力推廣實用型硬筆書寫技法,做有良心的書法家 ——潘茂生•寄語

  • 13 # 昨夜西風20599123

    這個問題不敢苟同。恰恰相反,初學書法一般以大楷入門較好,當然也可以選其它書體,如隸書、篆書等,並不非得從小楷入手。因為小楷對書者的的基本功要求較高,如控筆能力,結構能力等,總之對初學者困難較大。大楷則更易於初學者臨摹學習,對筆畫的起承轉合更易掌握要領,方便初學者學習筆法與結構。當大楷練到一定水平後,轉學其它則事半功倍。所以我們看學校教書法基本沒有從小楷教起的,就是這個道理。

  • 14 # 忠恕為仁

    首先來分析一下你的問題:練習書法,不從小楷入手,就如練武不扎馬步一樣。很難成功嗎?這個問題用類比的方法,將小楷與扎馬步類比,推斷小楷是書法的基礎。其實練習書法應該選擇什麼字型作為開始,是困擾很多人的問題。那我們不禁要問,那種書體是書法的基礎?很多人肯定會不約而同的說:楷書!這種說法其實不然。

    首先我們要區分一下“書法”這個概念。現在學界一般認為,魏晉時期是書法的自覺時期。也就是說魏晉時期的書寫是一種藝術的追求,人們在寫字的時候從單純的傳遞、記載資訊上升為藝術,上升為美學。而在魏晉以前,文字則處於一種非自覺的狀態,文字書寫純粹是用來實用。

    其實上述問題牽扯到兩個問題了,一個是文字演化史,另一個是漢子書寫被認為藝術後的書法史。根據文字演化的歷史,楷書是出現最遲的字型。如果向前推,在楷書產生以前的人練習書法,肯定不可能將楷書作為入門。所以回到什麼是書法的基礎的問題,楷書不一定是書法的入門,選擇楷書並不一定是最好的。很多人產生這種看法的原因我認為有這些。

    自從楷書產生後,由於其規範,易識和容易書寫的特點,被廣泛運用於各種領悟,甚至在後來,被各個朝代定為官方文字,在行政、教育等方面廣泛推廣,時至今日,我國現在使用的主要字型依然是楷書。所以給人們造成一種錯覺,楷書是基礎問題,書法應該從他開始。其他的字型,如篆書、隸書等。作為藝術字體出現,主要是藝術創作和各種裝飾。

    楷書與我們今天使用的文體相符合,不存在筆順、辨識、結構等問題。作為入門比較容易掌握,也更加容易使用。

    回到初始的問題,選擇那種字型作為練習書法的開始,這個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在此提出我的觀點:書法練習的核心是熟練使用毛筆寫出自己想要的字型。所以核心是對毛筆的使用——控筆能力。相信大家有種體會,當我們非常熟練的掌握某種字型的時候,轉而寫其他的字型,會變得非常容易,不會像剛開始那麼難。所以掌握了毛筆書寫的能力,就可以寫出任何字型,至於能不能寫漂亮,就是時間和練習的問題了。

    綜合前面的觀點,小楷不一定是書法的基礎,練習書法不從小楷開始,也能成功。就小楷我也有一些觀點。

    個人認為,開始練習書法的時候不易將小楷作為入門。首先,小楷比較小,使用的毛筆相對較小,對於毛筆的掌控會非常困難。有些人在大楷寫的非常熟練的情況下轉小楷,依然需要很長的適應時間。至於初學者,則更難掌控。不過這個也和個人的天資有關,不過此類人不在我論述的範圍之內。

    其次,小楷的筆畫和結構不同於大楷。大楷由於字型比較大,線條比較粗,有逆鋒起筆等動作。而小楷由於筆畫非常細,很少有逆鋒的動作,多數是順鋒起筆。而小楷的特點也是鋒芒畢露!非常的俊麗。所以小楷的書寫比較難,很多人是先大楷,然後小楷。人由於年齡的原因,年老以後視力下降,寫小楷更是困難。所以小楷不一定是最好的入門選擇。

    第三、選擇其他的字型,只要掌握精髓,依然能寫的非常成功。有些同學就是從隸書開始的,後來遍及各門。所以不論何種字型,只要能夠掌握,都可以寫的非常精彩。而書法是相通的,所以觸類旁通在書法上尤為明顯,比如剛開始學了柳公權,後來又學歐陽詢、顏真卿,很快就能掌握,因為很多東西都是相通的,只是看你怎麼理解。書法最重要的是融會貫通,而非立派別字型之間。

    第四、如果將書法各種字型比作火候,楷書是正常的火候,行草書則為急火,而小楷則是文火。很多書法家在最後都開始聯絡小楷,因為小楷可以幫助調節各種字型之間的關係,能夠使自己達到相對平衡的狀態。這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

    所以,最後得出結論:練習書法,不一定要從小楷開始。選擇其他字型,依然可以成功。其中的關鍵是對毛筆的使用。最後推薦一些名家小楷字帖。

    王羲之樂毅論

    鍾繇宣示表

    鍾紹京靈飛經

    趙孟頫道德經

    文徵明老子列傳

    當然,還有更多著名的小楷作品。由於篇幅原因不再展示。王獻之的小楷也非常著名。

  • 15 # 硯邊禪意

    練習書法不一定要練楷書,中國書法發展史楷書是在行書之後的,其實也可從行書入手,也可從魏碑入手,主要在個人喜好。

  • 16 # 竹溪草堂於長瑠

    我看法是學書法不一定先從小楷開始。理由是初學者開始就寫小楷有很限制,第一是筆法放不開,不利於初學的掌握,不利於運筆的深刻理解。第二小楷結字要求嚴格,差一點都影響效果。第三小楷寫久了,限制了初學者的興趣,容易有枯燥無味感覺。所以初學我認為是先學寫大楷為好,而且得十公分左右的大字才行。對於小楷等有了一定書法基礎再做臨習也不遲。而且我主張大楷小楷交替練習更好,放大的筆畫有深刻認識了,再寫小楷自然生動!

  • 17 # 白先生如是說

    “練習書法,不從小楷入手,就如練武不扎馬步一樣。”很難成功嗎?

    請問這個結論從哪裡來的,實不敢苟同。

    首先來說,練習書法,必須基本功紮實,這點應該沒什麼疑問,如練武孔馬步一樣,這樣的比喻也基本恰當。

    筆畫的特性註定駕馭起來不容易,要達到心眼手如一的狀態,必須要有紮實的基本功且需長期磨練。且對傳統法貼爛熟於心,在基本功紮實的前提下,書法能達到哪種高度,就是“功夫在字外”,就是另一個話題了。

    其次,必從小楷入手?這一點不認同。

    書法的入手,從楷、隸、篆書均可,很多練書法的人是從唐楷入手的,如歐陽詢、顏真卿、虞世南、褚遂良等楷書大家的作品,常被拿來用作臨摹法貼。

    現在也有不少人從隸書篆書入門,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漢隸名碑,個個精品,都可以拿來做臨摹導師。篆書中的毛公鼎、散氏盤、嶧山刻石都是神品一樣的存在。

    這麼多可以選 擇,為何要獨臨小楷?

    我倒是聽說過從來沒有臨摹過小楷的書法家。

    所以,必須從小楷入手的說法不認同。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 18 # 書法小學童

    我認為選擇小楷,中楷,還是大楷不重要,只要入門不從行草做起就行。

    練習的關鍵是方法、態度和恆心!大字能練習間架結構,小字能提高整體佈局的把握。練字的目的不是一味的寫,而是享受那一過程,進而完成一幅作品!

    再說了,交叉進行,循序漸進,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

  • 19 # 謝澈

    練習書法最好不要從小楷入手,應該以易寫易看為原則,根據各人不同情況,以3X3或4X4方格為宜,太小較費神,不利長時間練習,也不利於回看,回看是練習的關健,能找差距方便改進。太大也不行,浪費時間,浪費紙,拖慢練習程序。

    基本功練好了,寫大字,寫小字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剖腹產24天,能喝五紅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