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單隻眼

    我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說:標準化管理是核心價值觀的一種具象的落地形式。他說標準化管理體系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固化方法論、實踐並持續改進、文字與行為規範。

    比如針對固化方法論:固化方法論,避免花哨的理念這個觀點是這樣闡述的:走進任何一家書店,移步至經管類圖書,鋪天蓋地的管理思想層出不窮,對於這個現象,我曾經聽過的最有意思的一種表達是:這個世界上有兩個東西,越是說不清楚,越是有很多人要努力說明白,於是圖書產量特別高,一個是愛情,另一個是管理。東西方哲學,對變化的理解很不一樣。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赫拉克利特就提出“一個人永遠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表明世界是變化的。同時,赫拉克利特也強調“變化皆有度”。他認為,雖然是變化,但是變化有規矩、有秩序、有結構、有等級、有邏輯,所以要透過追求概念的邏輯性、確定性、普遍性達成知識。因此,西方人看到變化時的思考方式是,任何宏觀層面的變化,在微觀世界其實是不變化的。比如水變成蒸汽,是一個表面現象,水分子還是水分子,只是空間距離、時間、基本要素數量發生了變化,水分子元素是不變的。這種思想支撐了西方的思想家,而他們的現代科學家也認可這個觀點,希望反覆找到背後不變的東西,找到變背後的不變性。在紛繁複雜的企業實踐中,西方思想薰陶下的管理學者們會殊途同歸,提煉出各式各樣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論。諮詢公司需要方法論,其實所有的企業在發展到一定階段時,都需要方法論的指導,在我看來,方法論不是多多益善,因為方法論的最大價值是統一思想與內部協作交流的話語體系。假設在伯特諮詢遇到一個組織診斷的命題,今天用麥肯錫7S,明天用楊三角,後天用滿意度敬業度,整個團隊的協作關係會變得非常複雜,協作效率會變低,解決方案之間的銜接成本會變高,而且由於腦力分散,對於方法論的理解也難以深度挖掘,這是出於執行效率和效果的慎重考量。據此,在一些核心的管理模組上,比如組織診斷、流程梳理,架構設計、員工盤點、勝任力建模、職責梳理、崗薪體系等,我們的方法論已經穩定很久了,每當遇到新的理念或潮流時,我們會努力向新人解釋,我們不是反對大家學習新的東西,而是需要有一個標準化的學習方法,抑制住隨波逐流的衝動,做好三個動作,第一:理解並判斷新理念的本質;第二:對比,按需吸納或修正我們現有方法論的內涵;第三:尋找實踐驗證。

  • 2 # 標準化從業人

    標準不是隻有一個,同樣管理的標準化多多種多樣,也會分級別,最適應大眾的管理標準化是政府推薦指定的國標標準,水平最高的是企業指定的企業標準,無論什麼級別的標準都是權威機構已經檢測認證過的,都可以拿來科學的使用,以至於幫助企業科學的進行發展,這些標準在各個地區市場監督局裡都有記錄,或者使用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高質通搜尋,找到最合適自己的標準使用,具體怎麼做,標準裡都有。謝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還是小時候比較好,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