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三農晴天

    根據我的個人觀點來談談吧…現在收了小麥是賣,還是存放好?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小麥是在收穫的時候有購買小麥的買家,最好是簡單地賣掉它,這樣就不必管理它,騰出時間做一些工作,也不會有任何附加條件。

    第二, 其次,如果你種植的是優質小麥或者質量好,種植面積大,你可以適當儲藏,然後再賣掉1部分,這樣你可以收回一些成本錢…

    事實上,目前許多買家更喜歡對優質小麥的需求,而且往往是市場上的“優質高價”。沒有必要擔心小麥價格,特別是隨著後期優質小麥供應量的減少,往往會有助於優質小麥價格的上漲,這可以適當增加農民的種植收入。

    此外,優質小麥產量不高。此時,農民想賣個好價錢來增加收入。因此,有必要妥善儲存糧食,並保持樂觀的前景,特別是對於計劃再大面積種植的大型糧食種植者。少賣多賣的看市場漲行情,在市場吃緊的時候可以適時出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種植收入

  • 2 # 農人田園

    現在的農村已經很少會大量存放糧食以應備饑荒了!記得我小時候每年所產小麥除了上交公糧之外,很少再拿去出售。剛開始是因為產量低,除了上交公糧所剩不多,而且那時候大家剛剛能夠解決溫飽問題,日常能夠吃上白麵饅頭是最大的幸福,很怕這樣的幸福會不長久,所以存糧備荒的思想特別強。隨著糧食產量的提高,雖然餘糧越來越多,可是由於備戰備荒的思想的影響,農戶出售餘糧的情況還是很少。記得那時每年都需要把餘糧拉出去到馬路上或者曬場上去曬,以防止糧食水分過高而發黴,這是一個很大的工作量,因為那時候一家有可能存放好幾千斤的餘糧。

    隨著產量的穩步提高和社會進步和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糧食危機好像越來越遠,存糧備荒的意識也逐漸放鬆,開始有人把餘糧出售,特別是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國家對糧食收購放開,個人也可以從事糧食的貿易,對於糧食的市場流通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農戶除了留夠自己的口糧之外,會及時出售餘糧,這也減輕了農戶儲糧的成本,餘糧及時出售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由於疫情影響,很多人又開始擔心糧食的安全問題,因為世界很多國家在疫情期間宣佈禁止或者收緊主要農產品尤其是主要糧食出口,這也讓很多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對於我國來說,主要的糧食作物基本都是能夠滿足國內需求的,這也得益於我們國家一直倡導的“牢牢地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裡”的思想。所以,我們國家的糧食不會受到疫情的影響而出現危機,至少從眼下來看不存在這樣的危險,所以我們依然可以留夠口糧以後把餘糧出售,實在不放心可以多留一些口糧備荒。

    從這次疫情讓很多人看到了危機,但是危機真的來了靠自己屯糧也是無濟於事的,如果大家都缺糧只有你有糧,那不就成了“懷璧其罪”了!所以,最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分享盈餘,讓更多的人獲得你的勞動好的喜悅,這樣反倒可以最大程度的緩解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 3 # 豫鄉文旅

    現在收了小麥賣了好?還是存放好?

    農村有句老話叫“貨賣當時值”,啥意思?想賣就賣,不要猶豫,就算以後漲價也不覺得吃虧;但是農村還有一句老話叫“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說的是手裡有糧食吃,就不怕以後有物價上漲買不起糧食。

    所以說農民是一個很糾結的群體,很容易自圓其說,但又糾結矛盾。

    五六十年代的老農民,喜歡囤糧。

    就像我的父輩,在收完小麥的時候,是不急著賣掉的,總是把小麥曬乾了又曬,等水份小了,牙咬著嘎嘣碎的時候,然後把小麥再折騰到糧食囤裡面。

    那時候我們在村子裡的老院子,屋裡是有糧食囤的,就是用磚頭砌成的糧倉,能裝萬把斤的小麥,其實這樣折騰很累很髒,但我的父母樂此不疲,每年如此折騰。

    在小麥儲藏期間,難免會有老鼠偷麥子吃,父母就會想各種辦法逮老鼠,以免造成損失。

    在他們的認知中,存糧就是存錢。一個糧倉的糧食,就是一個農家人一年甚至幾年生存的希望,平時沒有面粉吃了,就從糧食囤裡裝兩袋麥子出來,拉到別處的麵粉作坊打面吃,也不貴加工費才一塊兩塊;在沒有錢花的時候,也裝兩袋麥子去糧食販那裡賣掉,就換成了現金。

    我的父輩存糧,是賦予了糧食更多的含義,它即是主糧,也是財富。

    現代年輕一代農民,更急於把小麥出手。

    但是現在的新一代農民,包括已經上了歲數的老農民,在觀念上發生了變化,在小麥收穫以後,大多都會賣掉,有的剛割完就拉到收購點賣掉了,按照溼麥的價格,有的更利索,地頭價就把麥子處理了,不過也有不少的農戶,會把麥子拉回家晾曬一個日頭,曬去多餘的水份,然後賣個好的價錢。

    現在農民很少存糧,其實也是有原因的:

    一是現在農村集貿市場物資豐富了,什麼麵粉啊、大米啊、麵條啊什麼的,都可以在門面或者超市買到,只要手裡有錢,都不是事兒,不像以前,沒有那麼便利;

    三是現代社會是和平年代,物質生活水平極大豐富,也不會出現哪些日用消費品和食物糧油大幅度地漲價,物價平穩,也沒有存糧的必要性了。

    不做輿論的擺設,有主見地處理自己的糧食。

    但農民自始至終都是社會的底端群體,對抗物價上漲的能力是有限度的,一有風吹草動就會惶惶不可終日。很容易被社會輿論擺佈,比如有人說今年因為全球疫情啊,非洲蝗災啊,其他國家限制糧食出口啊,然後就心裡發慌了,要搶購食品糧油,要屯糧食,小麥收完也不賣了。

    其實很沒必要!從我們國家小麥收購價格可以知道,國內糧食存量是很多的,能夠保證城鄉居民的正常日常糧食消化能力。糧食價格也不能會大幅度上漲,一般的居民還是消費的起的,全國普通的老百姓很多,如果國家不平抑物價,社會會亂套的,誰也不想看到。

    因此,沒有必要糾結是賣掉好,還是存糧好?就個體那一點糧食,根本影響不了大局。就算囤糧,到時候不還得拉出去打面或者換成了現金?至於有人說到時候怕有錢買不來糧食,真要到了那個地步,你存一萬斤糧食也不濟於事,都買不來糧食了,你認為自己的存糧能保證安全嗎?

  • 4 # 龍百曉生

    作為一枚返鄉農村人,自家也有10畝多麥田,還有一週多就到夏收農忙了!而這期間最關心的農事有哪些影響因素,除了天氣變化外,小麥產量和品質、小麥價格以及今年機收機播等農業生產成本是否提高,往往對農戶而言都是很重要的!而至於題主說到夏收小麥後是賣是留的問題,我感覺這幾年身邊農戶的普遍存在現象為:夏收期間直接賣掉的情況越來越多,而優質小麥則存放的相對較多!下面結合所瞭解情況簡單聊一下,以供參考:

    一、近年小麥價格下跌,留不留已無所謂!前些年小麥價格還可以時,農戶夏收後會將一部分先賣掉,然後再等價格漲漲後賣掉或直接用於換麵粉吃!然而這幾年隨著小麥收購保護價下調影響,以及農業生產成本上升,使得種糧效益一年不如一年,尤其是這兩年天氣影響越來越突出,使得小麥產量忽高忽低,例如2018年遭遇凍害,小麥產量下滑嚴重,而2019年遭遇高溫乾旱,澆地成本增加,雖然保住了產量和品質,卻造成市場飽和而價格後期下跌空間大,有些地區甚至出現了難賣糧的窘境!因此,這幾年新季小麥種植效益並不看好,也不值得留存,使得夏收期間集中售糧的情況越來越多,去年夏收期間小麥收購量已佔51.6%以上,約為7000多萬噸,而去年新季小麥總產量為1.37億噸,大概說明一半以上的農戶直接夏收期間賣掉了!

    二、今年來看,小麥整體形勢不樂觀。今年很多地區的小麥情況反映為產量下滑、品質下降,而對於夏收期間越來越集中的售糧現象,使得貿易商、用糧企業等多個產業鏈規避風險意識越來越強烈,畢竟農戶糧食買的越多,使得糧食價格下跌態勢越大,而貿易商不願擔風險,尤其是今年疫情影響,經濟活動不暢,市場需求量明顯下滑,進而造成用糧企業降低採購量,而4月份的臨儲小麥庫存量已高達9080萬噸以上,面臨去庫存壓力大,如果今年繼續大面積開啟託市收購,可能臨儲小麥庫存量有望突破1億噸,接近一年新季小麥總產量,勢必加重市場產能過剩局面,因此,今年小麥價格並不樂觀,後期託市收購開啟的可能性很大!

    三、農村經濟活動增多,農戶更在意工資性收入比重。這幾年隨著產業轉移,以及新農村建設,我們這邊縣城工業園區越來越大,而各個鄉鎮上也建設了工業園區,雖然工資待遇不咋地,但相比種地收入高出很多,也比較穩定,佔用農戶時間也越來越多。例如我們這邊一些農戶因當地上班比較忙或工資高而不捨得請假,於是白天上班,晚上收割小麥,因而夏收期間凌晨之後還可以聽見機器轟鳴聲!而小麥收穫後透過簡單晾曬即可出售,省去了大量收儲和賣糧功夫,可以有更多時間打工掙錢,往往更利於農戶家庭收入增加。

    總得來說,今年新季小麥,我家仍以收穫後直接賣糧為主,每年夏收期間的小麥價格多呈現為“高開低走”,因而賣糧價格多處於當年小麥收購保護價左右,例如去年我家小麥賣價為1.12元/斤,與收購保護價持平,而去年後期出現了難賣現象,賣價雖被收購保護價制約,但上漲空間很小,對於10畝左右麥田產量的增值也就是一兩天工資收入而已,自然沒必要浪費打工時間去囤糧惜售了!(以上僅為個人見解)

  • 5 # 豫周農人

    現在收小麥買了好?還是存放好?

    我家5畝地的小麥,有2畝小麥不好,3畝好點,那2畝小麥因為家裡比較旱沒有澆水,所以不是很好,澆了水的小麥比較好,澆水的每畝1300斤,沒有澆水的每畝600斤。

    收了小麥後家裡天氣特別好小麥曬的很快,曬個3天就可以了,乾的話不用曬就可以了。

    其實小麥在農村吃,吃的不多,基本上吃不完,有的家裡沒有地方放開著車就去賣了,有地方放的存在家裡面。

    我們村也有很多人拉著去賣了,好的小麥,乾的1.08分,不好的就便宜點,有乾的不很的人家不要,拉回去。

    在農村小麥賣了好,還是存放好呢,在我們農村如果家裡面有地方放,就存起來,現在比較便宜,到年關的時候會貴點,會多賣點錢,家裡沒有地方放的,存起來麻煩的就去賣了,有的從地裡收了,直接拉著就去賣了。

  • 6 # 三農小娟子

    小麥收穫後應該直接賣掉還是曬乾拉回家存起?看完不再糾結

    首先,對於種植面積較少,生產的小麥數量也不多,這種情況存不存起來意義不大,因為就這點小麥,小麥後市就是每斤漲個3分、5分的,再加上小麥儲存會有一定損耗,細算起來也多賣不了幾個錢,所以這種情況,如果收穫的時候,有收購小麥的,不如干脆就賣了,免得還得經管它,空出時間乾點別或打打工,無牽無掛。

    其次,對於普通小麥,當水分合適時,這會兒小麥價格會在當年託市最低保護價之上,是沒必要再囤糧惜售看漲!今年小麥收穫後應該產量和質量好於去年,但總體上市場行情可能不太樂觀,若是此時囤糧,後期脫水或返潮後肯定也會影響收益,並一定能提高多少!因此,現在夏糧農忙時間很短,若是返鄉休假農忙或質量不佳時,往往就沒必要囤糧惜售,沒多少指望!

    小麥收穫後應該直接賣掉還是曬乾拉回家存起?看完不再糾結

    最後,若是種植的優質小麥或質量不錯,種植面積多,可以適當囤糧惜售!事實上,目前很多采購商更青睞於優質麥需求,往往在市場上“優質優價”,是沒必要擔心小麥價格,尤其是隨著後期優質小麥市場供給量減少,往往會利於優質麥價格上漲,可以適當提高農戶種植收益!另外,優質小麥產量不高,這時農戶更希望賣個好價錢以便提高收益,因此,適當囤糧看漲後市還是有一定必要的,尤其是對於大面積種植的種糧大戶來說,惜售看漲情緒應該會更高一些,可以在市場偏緊時適時出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農戶種植收益!

    綜上所述,對於小麥收穫後是直接賣掉,還是曬乾後儲存起來,要分情況來定,這樣才能賣出好價錢。比如說收穫小麥的時候碰上了陰雨天氣那我們老百姓只能把小麥拉回家晾曬乾了才能夠出售!小麥的價格上漲只要是在出了6--7月份的機率就很大!

  • 7 # 糧小咖

    下面簡單談一下對今年新麥產情、市場走勢及賣糧節奏的看法,僅供參考:

    首先,新麥產情總體不如去年,目前看“南差北穩”,近期天氣變化很關鍵。

    根據農業農村部的排程資訊,截至5月28日,全國麥收進度已經達到兩成,3.3億畝的總面積已經收割了6500多萬畝。其中,西南地區和湖北地區的冬小麥收割基本結束,河南已經超過三成,安徽超過兩成。從已經收割的情況看,今年南部主產區小麥生長過程中受到倒春寒、乾旱少雨、乾熱風等不利天氣影響,小麥單產相比去年區域性有較大幅度的減產,而品質上也不如去年。當然,前期預判較為嚴重的病蟲害的實際影響較為有限。而北部麥區目前尚未收割,初步看低溫倒春寒等天氣也影響了畝穗數、千粒重等關鍵單產指標,但近期的天氣狀況較為有利,預計仍將是個相對較好的年景。

    時至5月末,最近主產區的天氣狀況尤為關鍵。根據氣象預報,5月27-29日,江淮、江漢地區大部分時間段是多晴少雨,有利於小麥的成熟收曬工作,部分地區出現了小雨或中雨天氣也影響了夏收程序;而北部麥區大多天氣晴好,有利於小麥的灌漿乳熟。預計到6月2日的這幾天,江淮、黃淮南部、西北地區東南部等以晴好天氣為主,有利於夏收及小麥晾曬;北部麥區尚未成熟收割的地區,大多也維持晴好天氣,其中5月30日、6月1日華北大部、黃淮東部等小到中雨,則有利於增加土壤水分和小麥灌漿乳熟,但部分地區降水強度較大且有強對流天氣,可能會造成麥田倒伏。

    其次,新麥收購初期,南北產區行情出現分化,國儲收購影響行情很關鍵。

    隨著新小麥收割上市量的逐漸增加,小麥收購市場及價格走勢也發生了較大變化,與往年同期相比也出現了新的特點。一方面,受到疫情等原因的影響,今年較早上市的湖北地區小麥受關注程度明顯減低,小麥跨區域的流通量明顯減少,前去採購的貿易商、加工企業並不多,以至於使得湖北地區小麥價格從開秤初期的1.05元/斤左右,到5月下旬還下跌至1.02-1.03元/斤,自然幹小麥上市後行情也基本穩定下來;另一方面,受天氣等原因影響,今年南部麥區的小麥收割時間普遍比往年提前了幾天,比如干旱、乾熱風等的影響,而且品質下降也沒有預期那種嚴重,像河南南陽、駐馬店等地區,基本以三等、二等小麥為主,這使得外部採購的興趣從湖北轉移到黃淮,更減少了湖北小麥的外流;再者,在收購初期,無論是河南南部、還是湖北地區,新麥行情都是以下跌為主,貿易商收購謹慎,加工企業雖然掛牌啟動和往年同期差不多,掛牌收購價格也和陳麥基本相當,但隨著上市量的增加,市場化主體的收購價格不斷下調,其中部分大型麵粉加工企業的掛牌價從1.17-1.20元/斤附近,很快下調至1.12-1.17元/斤的託市收購價附近,這期間,中儲糧糧庫及地方儲備糧庫開始啟動輪換收購,多以託市底價為參考掛牌價,再加上陝西等地的輪換小麥外採也啟動,帶動了河南南部小麥基層糧點收購價格從1.05元/斤左右上升到了1.08元/斤左右,進而這幾天也對面粉加工企業的價格形成帶動,目前大型麵粉廠的掛牌價主流在1.15-1.18元/斤,糧點收購價1.08-1.1元/斤,河南許昌等地的貿易商已經報價到1.12-1.13元。

    再次,減產疊加疫情,今年主產區部分農民的惜售心態增強,後期售糧節點很關鍵。

    如前所述,在乾旱、高溫乾熱風等不利天氣影響下,今年很多小麥產區的生長形勢並不樂觀,特別是對比2019年非常好的年景來說。根據收割情況及農民反映,黃淮產區特別是中南部麥區,新麥相比去年,區域性減產幅度相對較大,每畝平均產量500-700斤,比去年的1000斤左右的好收成,有的減產幅度達到三成左右。受此影響,再加上今年疫情影響深遠,4月份搶購米麵的狀況還歷歷在目,不少農民出現了較強的惜售心理,屯糧備災備荒的情緒下,出售量減少,導致了糧點為收購糧源,不得不斷上調小麥價格。但是,需要農民朋友注意的是,麵粉加工企業的價格和糧庫收購價格,今年的行情很明朗,基本就是圍繞託市收購價格來定價,出現大幅漲跌的可能性不大,這就給貿易商的收購價格框定了區間,收的價格高、發貨利潤低,收購也就不會積極;收購價格低、農民不會賣,這種兩難的狀況短期內仍將會維持。而後期變化的關鍵點就是農民的賣糧節奏。

  • 8 # 川北農民

    我們現在在收小麥,小麥最高峰價格達到1.24元/斤,到現在滑到1.16元/斤,1.15也可以收購。說明小麥已經觸頂了,正在逐步回撥。

  • 9 # 曼路青雲

    要看你自己的情況了,小麥能放的話最好等一段時間再賣,一般都會漲點!不過收了就買也有點好,麥子會比你放一段時間的重一點!

  • 10 # 衛農老頭

    麥子黃了,我們咸陽地區已經開始收割小麥了。那麼對於像題主提出的,現在收了小麥賣了好,還是存放好?的這個問題,其實在農村年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

    一般情況下,上了年紀的老人,多數都想把打下的糧食存起來,是不願意出售的。衛農的父親就是這樣的人,每年小麥收割後,都要反覆晾曬,收拾乾淨儲存起來,我家曾經有過儲存了將近十年的小麥。衛農理解老人這樣做,是因為在過去受過沒有糧食吃的苦,他們總擔心怕沒有什麼吃了,因此寧願多儲存也不願意賣了。

    但是現在的年輕人就不同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繁榮大米、白麵充足,想買什麼就有什麼,也不指望那點小麥賣錢,更不想受麻煩出力流汗的搬運晾曬小麥,基本上都不願意儲存糧食,小麥收割後許多人都是一賣了事。

    其實衛農以為,對於這個問題應該這樣來對待:

    一是對於自己責任田種植的那些小麥。由於面積比較少,產量也就不會太多。除過留足自己家人吃的以外,剩餘的存不存、遲賣早賣沒有多大意義。因為這幾年小麥的價格一直比較穩定,上下浮動也很小,雖然剛收割的小麥價格能便宜一二分錢,但是小麥含水率比較高,也能省去晾曬、貯藏許多麻煩。

    因此還不如收割後,就在地頭賣掉簡單省事。我們這裡每年在小麥收割的時候,就有一些收購小麥的人來聯絡收購的。貨賣當時值,想賣就賣了吧。就算漲價了以後再賣,就要搬運、晾曬、收拾、貯藏等不但非常麻煩,也是很累人的,而且曬乾揚淨肯定要損失斤兩,加上儲存損耗,就是每斤漲一二分錢,與剛收割就賣也差不了多少錢。

    二是如果是種植大戶,或者承包了成百畝土地種植小麥的話,由於種植面積比較大大,生產出的小麥數量比較多,質量也很好,就可以晾曬乾後進行儲存,也是值得待價而沽的。優質高價,目前市場上對於優質小麥需求量比較大,隨著後期優質小麥供應量減少,往往會有助於優質小麥價格上漲的。

    但是前提必須是優質小麥才行,只要小麥數量多質量好,就有必要妥善進行儲存。這尤其是對於那些種植大戶,以及承包種植小麥畝數比較多的人來說比較適宜,先進行儲存,等到市場出現上漲行情的時候再適時進行出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種植收入。

    三是手裡有糧,心裡不慌。在我們這裡農村也有一些這樣的人,他們每年小麥收割後,都會曬乾,收拾乾淨儲存起來,等過兩三年價格合適的時候再出售,或者家裡有什麼大事,需要一大筆錢的時候再進行銷售。這些人認為,攢糧食就等於是在攢錢,他們是不會隨便就把小麥賣了的。衛農早年在縣城購買單元房的時候,就曾經靠賣儲存多年的數千斤小麥,才湊齊了首付款。

    四是對於質量比較差的小麥,沒有儲存的價值,只要有人願意要就趕緊出手。如果因遭遇連陰雨,或者小麥倒伏等原因,導致小麥質量比較差,比如籽粒秕瘦不飽滿,或者顏色發暗,甚至發了芽等這類小麥,是沒有多少人願意要的,尤其糧食加工企業一般不願意收購。因此沒有儲存的價值,只要有人要就應該趕緊出手,減少損失。

    總之,對於這個問題,其實沒有必要太過於糾結,賣也行,不賣儲存起來也行,各人有各人的打算。貨賣當時值,就算剛收割不賣,儲存一段時間吃不了,也還要拉出去賣了的。至於一些老人所擔心的,怕到時候有錢也買不來糧食的問題,應該完全沒有必要。如果真要到了那一步,你儲存再多的糧食,可能也是無濟於事的。

  • 11 # 甘肅行者楊

    小麥快到豐收季,小麥收了以後我認為存了好,今年好象天災特別重。象我們甘肅好多地方連續3天都下冰雹,不是好兆頭,大量天地荒廢,老天發怒了,俗話講的好,家中有糧,心裡不慌。首先,糧食是國之根本,民之命脈,農村古話講的好,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的慌。所以說什麼東西都沒有糧食重要。

    如果你沒錢了可以,如果沒吃的了那就是大事。有時候你拿上錢也不一定能買到糧食。舉個例子,96年左右,跟朋友拉貨跑西藏,那時沒火車。回來到念青唐古拉山頂上,正好遇見大雪封山,由於睹住的車多,一袋泡麵50元,到後來多少錢也沒有了,記憶優新。

    所以說存些糧是當務之機,是大事件。我認為,中國最根本的大事就是糧食穩定。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看到那麼多農田荒著,真替人類擔憂,而進口糧食純非長久之計。

    糧食安全是國家穩定的壓艙石,是人耐以生存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物質保證。

  • 12 # 山藥公子一鐵棍山藥

    每年價格都不一樣,如果說今年價格不錯,有的賺,就直接賣掉最划算,因為現在農村家裡都很少有糧倉存放糧食了。如果今年價格不理想,你還有存放的倉庫建議存好。

  • 13 # 潮汕阿群

    夏收全面展開,黃河以南許多地區、縣鄉公路上到處都有忙碌的收割機,雖然與往年相比,今年的收割機因疫情等原因感覺流動性減弱,但新麥收割正當時節,夏收爭奪戰中,農民們也要忙著搶豐收。而且隨著新收小麥上市銷售範圍的擴大,今年基層市場小麥購銷新情況、新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一些地區出現了明顯的惜售不售現象,新麥市場收購價格也由前期的下跌轉為上漲,那麼,對於今年的新收小麥來說,究竟是先收後賣,還是和往年一樣,先收後賣,哪個更合適呢?對糧小咖而言,對於耕地面積較小,糧食產量普遍較低的農民朋友來說,可考慮家庭儲糧條件,選擇適當時機出售;而對於種糧大戶而言,糧庫開張後,可擇機就近銷售新麥。

    以下就今年小麥新產情況、市場走勢和銷售節奏談幾點看法,僅供參考:一是新麥產情整體不如去年,目前看“南差北穩”,近期天氣變化很關鍵。

    據農業部排程資訊顯示,截至5月28日,全國小麥播種面積已達3.3億畝,總產已達6500萬畝以上。在這些地區中,西南地區和湖北地區的冬小麥收成已基本結束,河南已超過三成,安徽超過兩成。在已收小麥方面,南方主要產區小麥生長受到倒春寒、乾旱少雨、乾熱風等不利天氣的影響,小麥單產與去年相比有較大幅度的下降,而品質方面則有所下降。而前期預判較嚴重的害蟲實際效果則較有限。而且北方麥區目前還沒有收穫,低溫倒春寒等天氣初步也影響到了畝穗數、千粒重等關鍵單產指標,但近期天氣條件較為有利,預計仍將是一個比較好的年景。

    在五月底之前,最近主要產區的天氣情況尤其重要。據氣象預報,5月27-29日,江漢地區大部分時間為多晴少雨天氣,有利於小麥成熟收穫,部分地區有小雨或中雨天氣,也影響了夏收過程;而北部麥區多數天氣晴好,有利於小麥灌漿乳熟。

    預期至6月2日這段時間,江淮、黃淮南部、西北地區東南部等地天氣多為晴天,有利於夏收和小麥晾曬;北部麥區未成熟收割地區,也多為晴天,5月30日至6月1日華北大部、黃淮東部等地小到中雨,有利於土壤水分和小麥灌漿乳熟,但部分地區降雨量偏大,對流強烈,可能導致麥田倒伏。

    第二,新麥收購初期,南北產區行情分化,國儲收購對行情的影響非常關鍵。

    伴隨著小麥收穫上市量的逐步增加,收購市場和小麥價格走勢也發生了較大變化,與前幾年相比又呈現出新的特點。由於受疫情等因素的影響,今年較早上市的湖北地區小麥受到的關注程度明顯降低,小麥跨區域流通的小麥數量明顯減少,之前去採購的貿易商、加工企業不多,以致使得小麥價格從開秤初期的1.05元/斤左右,到5月下旬還跌至1.02-1.03元/斤,如河南、湖北等地區,外購小麥的興趣從湖北市場轉移到了湖北市場,而外購小麥的興趣從湖北市場轉移到了湖北市場,今年小麥收割時間普遍提前,小麥跨區域流通,小麥品質下降也沒有預期的嚴重,如河南、湖北等地,小麥外購基本穩定,外購小麥的興趣從湖北市場轉移到湖北市場,小麥外購價格上漲,今年小麥外購價格上漲,今年小麥外購價格上漲,今年湖北市場上漲,今年南方市場上漲,今年南方市場上漲,今年南方市場上漲。

    再一次,減產疊加暴發,今年主產區部分農戶的惜售心理增強,後期售糧節點十分關鍵。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受乾旱、高溫乾熱風等不利天氣影響,今年許多小麥產區的生長狀況不容樂觀,尤其是與2019年的良好年景相比。從收穫情況和農民反映來看,黃淮產區特別是中南部麥區,新麥與去年相比,區域性減產較大,畝產500-700斤,收成較去年約1000斤,有的減產達到3成左右。受到這一影響,再加上今年疫情影響深遠,4月份搶購糧食的情況還歷歷在目,不少農民出現了較強的惜售心理,屯糧備荒情緒減弱,售糧點為了收購糧食,不得不斷糧提價。但值得農民朋友注意的是,麵粉加工企業及糧庫收購價格,今年的行情很明朗,基本上都是圍繞著託市收購價格來定價,出現大漲小跌的可能性不大,這就使交易者的收購價格有了一個固定的區間,收價高,出貨利潤低,收購不積極;收購價低,農民不願賣,短期內這種兩難局面仍將持續。但後期變化的關鍵在於農民出售糧食的節奏。

    最終,託市收購啟動在即,今年國儲收購的實施力度和收購數量對後期小麥價格的影響至關重要。

    針對今年小麥市場行情和供需形勢,隨著糧庫輪換收購的進行,託市收購也將陸續在主產區展開,糧小咖認為今年主產區大部分地區可能會啟動託市收購。據國家早前釋出的訊息,2020年產小麥最低收購價仍執行國標三等1.12元/斤,等級差0.02元/斤;其中,第一批託市收購實行限量收購,共收購3700萬噸,分兩批啟動,第一批3330萬噸,第二批370萬噸,以省為單位進行分配。從總體上看,在今年小麥生產形勢下,今年市場化收購仍是小麥收購的主要方向,但麵粉加工企業“生存”壓力增大,商人吸取教訓心態偏謹慎,其收購行為將更加“觀察”託市收購,隨勢而動,若市場糧源流通充足,邊收購邊加工將繼續是主要策略。但從託市收購的實施來看,穩住糧食的壓艙石作用在暴發之年表現明顯,為確保農民種糧積極性和糧食生產穩定,防止出現賣糧困難,今年新糧收購將是調控的主調,也將更加重視,基於此,託市收購的力度或將加大,但考慮到小麥作為主糧,消費量較大,託市收購的計劃量達到3700萬噸的可能性較小。

    綜合來看,今年新麥市場雖然較為複雜,但價格區間卻已十分清晰,下有託底收購,上有國儲小麥拍賣價格作為“封頂”,特別是6月1日國家開始投放2019年產的託底小麥,這部分品質較好的糧源,拍賣底價與前一年相同,統一為國標三等1.145元/斤,這對於整個小麥購銷市場,都是十分明顯的“風向標”。所以,糧小咖的觀點是,今年新麥收穫後,屯糧其實是沒有必要的,但是適當的賣糧時機還是有必要的,急著賣的時候,可以在本地託市啟動後再賣;不急著賣的時候,等到春節前11-12月的時候,價格會好一點,當然前提是庫存小麥的質量要有保證。

  • 14 # 使用者3101979374677

    去年小麥收了以後,價格一元一角多一點,存放一段時間卻掉價了。前年存放一段時間,是漲價。今年這個情況,我看好漲價局勢。

  • 15 # 胡楊知我心

    抓緊時間賣了吧!現在國泰民安的就差你沒糧食吃嗎

  • 16 # 靈子

    小麥也是我們膠東地區的主要農作物,昨天去地裡看了看,麥穗開始泛黃,不過要想收割麥子還得再等幾天。往年膠東地區收割小麥的時間,一般都是在端午節前後,今年因為閏4月,可能等不到端午節,小麥就已經收割結束。這個時候南方一些地區的小麥,可能已經收割結束,用不了三五天,小麥就完全晾曬乾了。那麼收了的小麥是賣了好呢?還是在自己家囤起來更踏實一些?

    如果是在今年以前,我一定會毫不猶豫的說還是全部賣掉的好,因為我們農民每年都種地種小麥,年年都會收麥子,沒必要囤積在家裡。小麥囤在家裡太麻煩,每年到了夏季的時候需要都搬出來晾曬,那個過程實在是辛苦又費事。記得很多年以前那時候,我們家每年收了小麥以後,除了交公糧剩下的都囤積在家裡。囤積在家裡的小麥也不捨得吃,天天吃玉米麵餅子,到了逢年過節的時候才能吃白麵。

    為了防止小麥被蟲子啃食,每年在暑期來臨之前,要挑一個陽光強烈的日子,把小麥從缸裡面全部挖出來,裝在袋子裡,然後再一袋一袋的推到場院裡攤曬。曬到下午兩三點鐘的時候,趁著日頭還是很強烈的時候開始收小麥。這個時候,堆在一起的小麥曬得有些燙人,要趕緊趁熱把小麥收到缸裡面。然後在麥子的上面鋪上一層報紙,為了防止潮氣進入,還要在紙上面壓一層細細的泥沙,最後再用塑膠紙蒙起來捆紮結實。每年都要囤積小麥,每年都要重複一遍這樣的過程,週而復始。

    今年以前,我想很多人都跟我一樣,不喜歡在家裡囤積小麥。大家都明白,自己在家裡囤積小麥,那就是沒事給自己找事。可是經過了今年的疫情,再加上疫情之後,有的國家禁止出口糧食,由此可能很多人改變了原來的看法,覺得無論怎麼樣,還是手裡存放一些糧食比較安全放心,起碼在關鍵時候不至於餓肚皮。面對眼下這種情況,農民們究竟該怎麼樣才好?

    雖然今年經過了倒春寒和幾場冰雹,但是膠東地區的小麥長勢眼下看來還是不錯的,我說一下自己的打算:我不會在家裡留下太多的小麥,因為家裡也沒有地方儲存太多。不過也不會像往年一樣,家裡一粒麥子不留,起碼我會暫時留下全家人一年的口糧,剩下的還是要全部賣掉。其實大家不必顧慮糧食的價格問題,就算糧食漲價,也沒有什麼過大的幅度,完全不必要擔心糧食問題。

  • 17 # 軍魂151258657

    糧食便宜,一斤換不了一瓶水,好點的水得三四斤麥換一瓶,現在好多人都表示,種的夠自己吃行了,此狀況很危險,回頭再看看,哪個縣城外圍不是萬畝萬畝的徵地圈地,打著招商的名譽大興種樓做生意。

  • 18 # 雙廟阿飯

    若是你家小麥收成數多你自己能加工麵條和其他食品因小麥糧食翻化多能賺錢。那你自存吧!若是你沒能力搞加工還是賣掉得錢,道理就是麥耒易蟲蛀。

  • 19 # 使用者曹建軍

    一個人的思維不一樣,有收了麥子就賣了省事。還有屯積存放的。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人有高低、形形色色,林子大了什麼樣的鳥

  • 20 # 寧寧說的話

    現在正是收小麥的時候了,不管是剛收完直接賣掉還是存放,都是好的,都是有道理的。不過我甘肅平涼農村家那邊,說實話,已經有將近七八年沒有種過小麥了,我似乎已經忘記了小麥豐收的喜悅和收割小麥喜悅的心情。

    關鍵詞:小麥收穫 存放好 還是賣了好

    小時候,我家的麥子一年打的也少,最多的時候一年只有2000左右,也就是在尿素袋子裡面能夠裝20袋子多一點而已,家裡面有一半就賣掉了,一半就存放著磨面和留作麥種。

    我家種植小麥的面積少,不像現在在關中平原、華北東北中原平原都是機械化種植的,至於存放還是直接賣掉都是有的。

    直接賣了好的原因有哪些呢?

    1、首先是今年收割的麥子多一些,家裡面也沒處放,所以就趕緊先把一部分給直接賣掉,這剛打下來的小麥裡面水分還有一些,要比曬乾的小麥重一些,所以在稱斤上面不顯得吃虧,如果這段時間小麥的價格好的話,那就趕快賣掉吧。

    2、說實話,咱們國家現在幾乎是處於不缺糧的程度了,一袋子面就是100元,現在又不頓頓吃麵條饅頭,所以很多農戶就直接把打下來麥子就給賣掉了。

    3、磨面太麻煩,現在農村裡面的老式磨坊幾乎沒了,就像我們村子裡面即使是有兩個磨坊,但是現在都已經“停產”了,沒人專門負責磨面,所以也就漸漸種小麥的人就少了,即使種了收成了,也就即使的賣掉去換小麥麵粉吃了。

    4、小麥價格高低不定,總體來說還是比較低的,存不存放無所謂,還是直接賣掉的好,最起碼不掉斤頭,不害怕被“害蟲牛”給吃掉。現在我們甘肅平涼農村裡面種植冬小麥的農戶是越來越少了,畢竟一斤小麥的價格幾乎徘徊在1元左右,所以還是少種或者是賣掉的好。

    5、單純靠小麥賣的錢是真不多,除非是大面積機械化種植的,一般面積種植的在收穫之後就直接賣掉了,就像我甘肅平涼農村家裡面的蘋果一樣,在剛收穫之後,直接有客商價格差不多就出手了。

    6、新麥相比較舊麥子可以賣出一個好價格,一是品相好,顆粒飽滿,沒有蟲吃。二是重量水分足,不會掉斤頭。

    7、現在農村自家的小麥儲存方式還是相對很簡單的,所以相對容易會受潮溼、會被蟲吃,我家之前收來的糧食就是直接存放在我家一間屋子裡面的,時間一長就出現了這樣的現象,最後再也不存放了,也不種植小麥了。

    8、急著用錢就直接賣掉,如果小麥收穫多的話,總價還是很客觀的,在農村裡面算是一筆很不錯的收入,尤其是大面積種植小麥的農民來說,一年可就指望這一次呢。

    還是存放著好的原因:

    說實話,我實在是想不出來這存放小麥有什麼好處。就應了那句俗語吧,“家裡有糧,心中不慌”。在我看來還是直接換成麵粉、大米比較好一些。我想這個是現實當中很現實的一個原因吧。

    存一部分來年的麥種,不過一般很少有人這樣去做,特別是大面積種植的,每年都會買新的種子,這樣最好了。

    總結

    買與存,別那麼的為難,主要還是看自己、看市場、看行情、看家庭經濟情況,現在又不是舊時代,還要忍飢挨餓,絕大多數農民朋友在收穫掉麥子之後還是會以最快的時間,最優的價格給賣掉,畢竟這年頭,錢才是最實在的,最聽話,最實惠的吃的喝的都可以買到,這才是關鍵所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型糖尿病是因為糖吃多了引起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