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年年有餘談古今
-
2 # 愛閱讀心成長
項羽的軍師是他最敬重的亞父——范增。范增,據《史記·項羽本紀》載:“居巢人,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范增一向足不出戶,好出奇計,是一個不輕易拋頭露面的滿腹經綸的謀略家。他在項羽的大業上立下了不少功勞,但最終卻被項羽的婦人之仁給氣走了。
范增出生於公元前277年,逝世於公元前204年,而他跟隨項羽的時間並不長,真正為項羽出謀劃策的時間也就只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4年這短短的兩年罷了。范增作為軍師,他的才能是非常高的,但是項羽卻很少採納范增的意見。
最為著名的一次便是永載歷史的鴻門宴了。范增夜觀天象發現劉邦有成龍的趨勢,所以讓項羽設了一個鴻門宴專門對付劉邦。但是在鴻門宴中,范增多次示意,項羽卻置之不理。范增無奈只好自己找人出手,但卻因為項伯的維護使得計劃落空。
因為項羽的不配合,氣的范增當場甩袖子離開了,從這一點也就可以看出,作為一個謀臣,范增其實並不合格,因為他在瞭解了項羽的性格之後,依舊無法採取正確的方式來勸諫項羽。當然因為在鴻門宴中對劉邦明顯的殺機而得罪了劉邦,所以在西漢三年的時候,劉邦被圍困在了滎陽,為了營救劉邦,他的部下陳平對項羽和范增使用了離間計,從而導致了范增被項羽猜忌。
項羽是一個很高傲的人,所以引起了他的猜忌也就註定了兩人的關係無法挽回。范增因此而辭官歸鄉,但是不幸的是,范增在回鄉的路上,就病死了。
-
3 # 沙漠霜薪
范增是項羽的軍師。
范增(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04年)是居(今中國南部安徽省桐城南)人,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末期農民戰爭中霸王項羽的主要謀士。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後,秦二世二年(即公元前208年),范增投靠了項羽的叔叔項梁,勸說他立楚王的後裔為楚懷王,以此號召天下百姓。在項梁陣亡後,他跟隨項羽,成為他的重要謀士,後來封位歷陽侯,項羽尊稱他為“亞父”。 公元前206年,范增跟隨項羽攻入關中,勸項羽趁機消滅劉邦以絕後患,但沒有被採納。劉邦後來赴鴻門宴,范增幾次暗示項羽除掉劉邦,項羽猶豫不決,范增又讓項莊舞劍,想尋機刺殺劉邦,又因為項伯也出來舞劍從中作梗,除掉劉邦的計劃落空,最後劉邦逃脫。後來,劉邦被困在滎陽(今中國中部河南滎陽東北),項羽勝利在望時,沒想到劉邦用了陳平的離間計,使范增受到項羽猜忌,遇事不再和他商議,范增一氣之下辭官回鄉,但走到半路就病死了。沒有了范增的輔佐,項羽終於兵敗,自刎於烏江。
-
4 # 直筆史話
匯入語:七十衰翁兩鬢霜,西來一笑火咸陽。平生奇計無他事,只勸鴻門殺漢王。
西楚霸王項羽的謀士主要就是范增,項羽尊稱他為“亞父”。
古稀反秦范增最開始出場的時候已經是秦末,各地農民起義,楚國大將項燕的後人項梁拉起一杆大旗號召江東子弟也起兵反秦。范增覺得施展自己才華的時候到了,就去參加項燕的起義軍了。
那個年代,去參軍殺敵建功實現自己的抱負在平常不過了。可是范增已經七十歲了,兩千多年前能活七十多已經很少見了,正所謂“人生七十古來稀”嘛,一般人到這個歲數,都在家頤養天年了。可范增老爺子毅然決然地去投奔了項燕。
他為項梁出的第一個計謀就是找到在民間替人放羊的熊心,將他擁立為楚懷王,草創了楚國政權。熊心其實就是老楚懷王熊槐的孫子,正是王室嫡系。
其實這招很多人都用過,最有名的就是朱元璋擁立小明王韓林兒。
大擺鴻門宴反秦時,楚懷王熊心曾下令,誰先攻入咸陽就立誰為王。結果嘛大家都知道,劉邦率軍先打下了武關進入了咸陽。而項羽在鉅鹿破釜沉舟,大敗章邯,俘虜二十萬之眾。有個小插曲,據說慶功宴當晚范增喝醉了,項羽把俘虜都殺了,范增醒來那個氣啊。
隨後項羽率軍趕往咸陽,派英布打下了武關,劉邦退守霸上,關羽勢大,劉邦不敢與之爭鋒。
項羽在鴻門大擺宴席,宴請劉邦。劉邦不敢不去,帶領幾個心腹兄弟前往。范增想殺劉邦,項羽不許。於是范增派項莊以舞劍助興為名,在酒宴席間殺了劉邦,結果被項伯給破壞了,這就是有名的“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劉邦看大事不妙,藉機上廁所的功夫,就帶人跑回了自己的大本營。
范增得知訊息後,怒罵道:“臭小子不足以商量大事,奪項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啊,我們這些人如今要成他的俘虜了。”
遭霸王猜忌楚漢之爭時,劉邦被項羽圍困在了滎陽。劉邦的謀臣陳平抓住了項羽多疑、自大的特點,利用反間計,離間了項羽同范增的君臣關係。
一日,項羽派遣使者來劉邦處,劉邦叫人準備豐盛筵席,捧著佳餚正要進獻,細看使者,故意假裝驚訝地說:“我們以為是亞父的使者,沒想到卻是項王的使者。”便更換佳餚,改用粗茶淡飯供項羽的使者吃。使者回去如實稟告項羽,項羽就懷疑范增與漢有私情,漸漸不再相信范增了。
結局范增被猜忌後,於是向項羽辭官不做,準備告老還鄉,項羽同意了。可是還沒有到彭城,范增就背上生毒瘡發作而死。
失去范增的項羽,沒有得力的謀士,楚漢之爭慢慢處於劣勢,最後在垓下之戰陷於十面埋伏,落得個烏江自刎的下場。
-
5 # 九頭巨蟒
霸王項羽身邊不乏賢能之才,其中最傑出的就是范增,范增既是項羽的軍師也是亞父,亞父就形同半個父親,因為項羽沒有父親之後一直跟著叔父和范增,在而後來又和叔父分開了好一陣子,范增是輔佐項氏一族的老臣,赤膽忠心一片,在對項羽的教育方面范增毫無保留的付出了全部心血,項羽感激在心,對范增是又敬又愛,如同第二個父親,故尊他為亞父。
-
6 # 時時樂天天樂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霸王項羽因多疑和猜忌,使得被他尊為“亞父”的范增怒而辭官。
范增可以說是秦末農民戰爭中項羽身邊主要的謀士了。
范增是居鄛人(今安徽省桐城市),陳勝大澤鄉起義的時候,他年近已經七十了。不久,項梁率會稽子弟兵渡江而西,成為反秦鬥爭的主力,范增前往投奔,希望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的智慧貢獻給反秦事業。
論謀略估計不輸於張良,可以說深不可測,為項羽出謀劃策的左膀右臂,打的劉邦不要不要的,無奈項羽剛愎自用,使得劉邦扳回局面,丟了天下。楚漢第一謀士非范增不可,項梁稱范增有“王佐之才”,司馬遷對其評價也是相當高。劉邦取得天下之後對群臣說:“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之所以被我所擒也”。
後來項羽中計懷疑范增與劉邦有私情,漸漸奪去范增權柄。范增大怒,說:“天下事大局已定,君王您自己看著辦吧。希望您把這把老骨頭賜還給我,讓我回鄉為民吧。”項羽允許范增辭歸。范增啟程,未到彭城,背上生毒瘡發作而死。
民間傳言范增是詐死的,實際上他已經乘著船來到今屬浙江省天台縣的九遮山,隱姓埋名居住在山洞中,為鄉民治病,造橋鋪路方便行人。但他依然關心楚國國事,當項羽自刎烏江的訊息傳來時,他哀嚎大哭到:“豎子不聽吾言,終有今日!”
-
7 # 零零阡陌
答:項羽的軍師,亞父——范增
1.公元前206(漢元年),范增隨項羽攻入關中,勸項羽消滅劉邦勢力,未被採納。後在鴻門宴上多次示意項羽殺劉邦,又使項莊舞劍,意欲藉機行刺,終未獲成功。漢三年,劉邦被困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用陳平計離間楚君臣關係,被項羽猜忌,范增辭官歸裡,途中病死。
2.民間傳說范增是詐死,實際上已經乘著石船來到今屬浙江省天台縣的九遮山,隱姓埋名居住在山洞中,為民治病,造橋鋪路方便行人。但他依然關心國事,當項羽自刎烏江訊息傳來,他大哭:“豎子不聽吾言,終有今日!”於是人們知道他就是范增,他卻說“范增早死彭城,哪裡會到這裡來!”不久人去洞空,不知所終。
3.《史記》: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往說項梁曰:“陳勝敗固當。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午之將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午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後也。”於是項梁然其言,乃求楚懷王孫心民間,為人牧羊,立以為楚懷王,從民所望也。
-
8 # 國學明志
項羽的軍師是范增。
范增出生於公元前277年,居鄛人。秦末農民戰爭中為項羽主要謀士,被項羽尊為“亞父”。他是項羽必不缺少的謀士,范增的一生也是很具有戲劇性的,范增在史書上的記載不多,對他的事蹟最出名的就是歷史上演的“鴻門宴”。
公元前206(漢元年),范增隨項羽攻入關中,勸項羽消滅劉邦勢力,未被採納。後在鴻門宴上多次示意項羽殺劉邦,又使項莊舞劍,意欲藉機行刺,終未獲成功。
漢三年,劉邦被困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用陳平計離間楚君臣關係,被項羽猜忌,范增辭官歸裡,途中病死。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范增為了項羽的霸主事業鞠躬盡瘁,並且看到了劉邦是項羽奪取天下的最大對手,多次向項羽闡明殺掉劉邦以絕後患確保江山的利害關係。但是,項羽為人注重義氣,多疑且自大,一方面認為殺掉劉邦是不義之舉,不利於自己重情重義的名聲。
另一方面自大地認為劉邦無論在才智還是軍事策略上尚不足以對自己奪取天下的事業造成威脅。遲遲不肯殺掉劉邦。陳平的反間計輕易就使項羽對范增產生了疏遠和猜忌,范增作為一介忠臣,為項羽鞠躬盡瘁的忠心和苦心卻換來項羽的疏遠,范增只能感嘆未能遇見明主。
范增死後,項羽在其他謀臣勸諫下才意識到范增的一片苦心和自己對范增的誤解。范增死後二年,項羽軍隊被劉邦、韓信、彭越的聯軍擊敗,退至垓下。不久項羽自刎而死。劉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強大的漢朝。劉邦總結項羽失敗的教訓說:“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
9 # 少顏翁
項羽在反秦初期,他的陣營可以說彙集了當時天下的英才。軍事方面的人才韓信,鍾離昧等智謀方面的人才陳平,張良等,他的實力也是眾多反秦勢力中最為強大的。
可就是這麼一手好牌讓項羽打的一塌糊塗!先是以出身觀人,不重視韓信的軍事才能。又猜疑鍾離昧,引起了人才的流失,使得陳平,張良等人又投入了劉邦的帳下。最後搞的只剩下一個范增,在苦苦地支援他。但是范增也難逃被項羽猜疑的惡運。
-
10 # 愛妮品歷史
范增是輔佐項氏一族的老臣,赤膽忠心一片,在對項羽的教育方面范增毫無保留的付出了全部心血,項羽感激在心,對范增是又敬又愛,如同第二個父親,故尊他為亞父。
范增(公元前277-前204年),秦末居巢(今巢湖市)人。秦末農民戰爭時,成為項羽主要謀士,封歷陽侯,尊為亞父。他屢勸項羽殺劉邦,項羽不聽。後項羽中劉邦反間計,削弱其權力,他憤而離去,死於途中。
-
11 # 東北小聲
項羽的謀士是范增,被項羽尊稱為亞父。
公元前206(漢元年),范增隨項羽攻入關中,勸項羽消滅劉邦勢力,未被採納。後在鴻門宴上多次示意項羽殺劉邦,又使項莊舞劍,意欲藉機行刺,終未獲成功。漢三年,劉邦被困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用陳平計離間楚君臣關係,被項羽猜忌,范增辭官歸裡,途中病死。
-
12 # 一個人的北漂生活
范增(公元前277-公元前204)秦末居巢(今巢湖市)人,秦末農民戰爭中為項羽主要謀士,被項羽尊為“亞父”。公元前206(漢元年)隨項羽攻入關中,勸項羽消滅劉邦勢力,未被採納。後在鴻門宴上多次示意項羽殺劉邦,又使項莊舞劍,意欲藉機行刺,終未獲成功。漢三年,劉邦被困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用陳平計離間楚君臣關係,被項羽猜忌,范增辭官歸裡,途中病死。
回覆列表
項羽的軍師是范增。范增是居鄛人,平時在家,好出奇計。陳勝大澤鄉起義時,他年屆七十。不久,項梁率會稽子弟兵渡江而西,成為反秦鬥爭的主力,范增前往投奔,希望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的智慧貢獻給反秦事業。范增和項梁相會於薛地。當時陳勝已被殺害,張楚大旗已倒,反秦鬥爭陷於低潮,項梁、劉邦等義軍首領正相會於薛地,商議挽救時局的方針和策略。范增的到來適逢其時。范增見到項梁等將領,首先分析了陳勝所以失敗的原因。他認為,秦滅六國,楚人的仇恨最深,人們至今還懷念被秦人冤死的楚懷王,因而"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預言是有道理的。而陳勝失敗的原因就是因為不立楚王之後而自立,不能充分利用楚國反秦的力量,導致其勢不長。接著范增論證和提出了反秦的策略,他認為項梁渡江以來,楚地將領紛紛前來依附,就是因為項氏世代為楚將,人們以為他能復立楚國社稷。他建議應該順從民眾願望,扶立楚王的後裔。項梁等人毅然接受了范增的提議,找到了在民間替人放羊的楚懷王熊槐的孫子熊心,復立為楚懷王,草創了楚國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