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否則者

    不得不說這個馬斯克真不是一般人,特斯拉已經夠厲害了,這又發射火箭成功,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地底下建設一應俱全了!

  • 2 # 職言者也

    北京時間5月31日凌晨3:23,埃隆·馬斯克的私營航天公司 SpaceX 成功將兩名宇航員送入預定軌道,並完美回收了獵鷹 9 火箭,開創了載人航天的新時代。

    這次飛行標誌著近十年來首次有宇航員從美國本土發射入軌,SpaceX 公司也成為第一家用私人制造的航天器將乘客送入軌道的公司。

    Nature做了一個統計,此次發射成功後,SpaceX將成為第9次成功用全新的航天器把人送上太空。此前美國有四次,前蘇聯有三次,中國有一次。

    飛船將在美國東部時間週日上午與空間站對接 。兩位宇航員預計將會在太空停留1-3個月。

    過去9年,美國的宇航員要去太空,需要去俄羅斯,並接受訓練。一個人的話費是9000萬美元。經過估算,SpaceX的個人太空飛行只要2000萬美元,比俄羅斯的要便宜得多。

    這將快速推進對太空的探索之路以及私人太空旅行的發展程序。

    這是自2011年以來美國首次使用國產飛船和火箭從美國本土將宇航員送往太空間,也是SpaceX飛船首次載人飛行,更是首次私人研發出來的飛船被髮往太空。

    從這一刻起,我們距離太空旅行、重返月球、移民火星,距離那些浩瀚蒼穹中的群星,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馬斯克的太空夢

    SpaceX在2002年由“現實版的鋼鐵俠” 埃隆·馬斯克成立。

    SpaceX 成立18 年來終於創造了歷史,開啟了下一個“大航海時代“——私營載人航天大時代。載人火箭成功發射僅僅是馬斯克太空夢的開始,這次航空任務為未來的月球和火星探索奠定了基礎。

    馬斯克曾表達 Space X 計劃在2022年發射至少兩艘貨船到火星,旨在為日後的太空飛船提供能源、採礦技術和生命支援系統。而搭載宇航員登陸火星的計劃在2024年完成,並在2050年之前將100萬人送上火星。

    SpaceX和NASA的前僱員表示,馬斯克更大的目標是,在火星上建造一座城市,並最終居住在那裡。

    馬斯克在2016年墨西哥第67屆國際宇航大會上說:

    我真正想實現的目標是讓人類在火星居住成為可能,讓這件事成為我們有生之年真正可以實現的事。

    馬斯克表示繼火星之後的下一個目的地或許是土星,並將會進一步探索太陽系。

    是不是點兒像星際穿越裡的臺詞?

    前宇航員和前商業航天聯合會主席Michael Lopez-Alegria表示,多年以後,人們回望歷史看待馬斯克就像看待達芬奇一樣。

    所以說,今天的載人火箭發射後,馬斯克帝國的瘋狂星際征服之旅才剛剛啟航。

  • 3 # 歷史深度揭秘

    中美俄的新一代飛船(新載人飛船,獵戶座,聯邦號)更厲害,因為這個龍2主要定位是近地軌道使用,和咱們的深空探測使用還是有一些技術上的差距的。區別很多,不好說。

    我就不明白,這麼偉大的時刻,為啥不大大方方的直播出來,新浪的熱搜都是啥啊,有些標題好像還讓人理解成人家失敗了的感覺!有什麼不能承認人家成功的!看了龍飛船之後,我覺得spacex對人類航天的最大貢獻是終於把工業設計與審美帶到了這個領域。美國以先發優勢,在科技技術方面對我們全面封鎖,現在搞華為搞得明火執仗的!我就真希望他們炸。當然事實不以我的意志為轉移。

    這個世界論到利益時,歐美國家一個個男盜女娼,臉都不要了的!懂啥是商業化不,這貨的目標是把載人航空成本降低到一次幾十萬美元甚至幾萬,太空旅遊商業化,也就是說你這輩子努努力說不定也能上太空瞧瞧,而中國發射一百次火箭也是國家用有你啥事嗎?

  • 4 # 你看我獨角獸嗎

    SpaceX發射了兩名宇航員進入軌道,點燃了新的航天時代

    美國在週六開啟了人類太空旅行的新紀元,這是一傢俬人公司首次將宇航員送入軌道,這是在國家悲劇發生後政府取消了傳奇的太空梭計劃近十年之後。

    兩名美國宇航員於下午3時22分從熟悉的環境中起飛,這是一次曾為阿波羅任務和太空梭服務的佛羅里達發射臺。

    但是,除了火箭和太空艙使它們飛向大氣之外,對許多人來說都是新事物,因為不是由NASA主導的,而是由SpaceX建造和運營的。

    SpaceX是億萬富翁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創立的公司,以實現他將未來想去火星居住的夢想。

    當倒數計時到零時,包括特朗普和副總統邁克·彭斯在內的觀眾圍觀併為之歡呼,獵鷹9號火箭的引擎轟鳴起來。

    起初緩慢上升,然後火箭像光滑的銀色標槍向多雲潮溼的天空射擊,佛羅里達州的天氣阻止了較早的發射嘗試三天。

    SpaceX的成功發射是近來美國最喜慶的事情

    對於美國來說,這是一個勝利的時刻,也許是懷舊的時刻。因為在冠狀病毒大流行,經濟不確定性和政治紛爭籠罩其前景和雄心的時候,至少這件事情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全世界有數百萬人在網上和電視上觀看了釋出會,其中許多是在家中自行實施的隔離。

    獵鷹9號載有“乘員龍”號太空艙,該艙定於週日上午與國際空間站會合。船上有兩名宇航員退伍軍人,羅伯特·L·本肯和道格拉斯·赫爾利。NASA選擇了這兩個人以及他們的同事作為私人公司製造的太空艙的第一批客戶。

    自2011年太空梭退役以來,這是美國宇航局(NASA)宇航員的首次發射。多年來,美國宇航局(NASA)支付了俄羅斯的航天計劃,以將其宇航員運送到空間站。有了這項成功,NASA欣喜若狂,已開始將這項任務移交給SpaceX和其他公司,這為希望從地球上賺錢的企業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馬斯克的太空夢有了立足點

    作為良好開端的額外獎勵,助推器階段成功降落在了大西洋的一個浮動平臺上,該平臺現已成為SpaceX的一項壯舉。

    為何說馬斯克的太空夢才剛剛開始?因為SpaceX從來沒有帶人去過太空。它的“乘員龍”號是一種膠狀的太空艙,它是SpaceX原始“太空龍”太空艙的升級版,該太空艙曾被多次用於向空間站運送貨物而不是載人。

    Crew Dragon最多可容納7人,但只能容納4個NASA任務座位。如果發射成功,它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將四名宇航員運送到空間站。

    所以,Crew Dragon不僅是SpaceX的里程碑,而且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一項證明,即其追求商業計劃的決定是正確的。無論太空的未來如何,毫無疑問,商業公司現在將像以往一樣發揮重要作用。

  • 5 # 卡夫卡科技觀察

    5月30日,一艘由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公司建造的火箭飛船與兩名美國宇航員一起轟然離開地球,開啟了商業太空旅行的新紀元,也是美國近十年來首次從美國本土將宇航員送入太空軌道。

    美國航天局的道格·赫爾利和鮑勃·班肯乘坐一艘光滑的黑白子彈形狀的龍飛船,在獵鷹9號火箭的頂部飛向天空,下午3:22從半個世紀前用來送阿波羅宇航員登月的同一個發射臺升空。幾分鐘後,他們安全地進入軌道。

    “讓我們點燃這根蠟燭吧,”赫爾利在點火前說,借用了艾倫·謝潑德1961年在美國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中所說的話。

    這兩人定於週日抵達國際空間站,停留時間將達4個月,之後他們將以同樣的方式返回地球,在海上降落。

    此次任務是在美國各地因戴手銬的黑人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在明尼阿波利斯警方手中死亡而發生種族騷亂的背景中進行的,美國航天局官員和其他人表示,希望這次飛行能鼓舞士氣。

    隨著這次準時升空,由特斯拉電動汽車遠見者馬斯克(Musk)創立的SpaceX公司成為第一家將人送入軌道的私營公司,此前只有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三個大國的政府實現了這一壯舉。

    這次飛行也結束了美國宇航局長達9年的發射停滯,自2011年太空梭退役以來,美國航天局一直依靠從哈薩克發射的俄羅斯宇宙飛船來接送美國宇航員往返空間站。

    這次飛行是美國航天局商業機組計劃的最新里程碑,該計劃是由特斯拉公司(Tesla Inc.TSLA)和波音公司(Boeing Co.BA)合作成立的私人控股公司SpaceX,前者的執行長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持股比例為3.62%,後者的持股比例為-2.65%

    由於天氣不好,星期三的第一次嘗試在最後一分鐘被取消了。

    龍飛船是什麼樣的?

    這是一個口香糖形狀的膠囊,直徑約13英尺,配備7個座椅和觸控式螢幕控制。

    龍飛船機組人員和宇航員將乘坐SpaceX“獵鷹9號”火箭進入軌道,宇航員將在發射當天使用空中“人員進入臂”登上飛船,火箭將龍飛船機組人員發射到大氣層後,飛船將分離並啟動自己的推進器,開始向空間站運動。

    龍飛船是完全自主的,因此宇航員們只需要監測系統,並與任務控制保持聯絡,除非出了什麼差錯。

    宇航員在抵達國際空間站之前將在飛船上呆上大約19個小時。

    是的,龍飛船確實有廁所-以防萬一。關於它如何工作的細節還沒有公佈。但一名參與龍飛船計劃的宇航員說,他已經看到了設計,並說住宿“完全可以勝任這項任務”。

    實現商業載人航天,只是馬斯克太空夢想的第一步,他還有更大的夢想等待實現。

    埃隆·馬斯克的太空夢想

    出生於1971年的馬斯克,是當下最具故事性及話題性的商業人物之一。除了特斯拉和SpaceX,馬斯克還是人工智慧公司OpenAI、太陽能發電系統供應商SolarCity、腦機介面公司Neuralink等公司的創始人。

    關於他的生平很多地方都有介紹,我們就說一下他與太空夢想有關的經歷。

    1992年,馬斯克進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經濟學和物理學,在此期間,馬斯克就開始思考哪些事物會對人類的未來產生重大的影響,最後,他找到了三個答案,分別是網際網路、清潔能源和太空探索。

    馬斯克此前接受採訪時表示,他當時就覺得這幾件事關乎人類的未來,也將是他未來努力的方向。事實上,馬斯克後來的創業經歷,也從未脫離過這三件事。

    1995年,馬斯克本應該在斯坦福大學繼續深造,但他強烈的意識到網際網路浪潮已經來臨,而且時不我待,於是在入學僅兩天後就休學創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Zip2。

    1999年,Zip2被Compaq公司以3.0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持股7%的馬斯克由此獲得了2200萬美元現金。當時,馬斯克只有28歲。

    經過第一次創業,馬斯克充分體驗到了創業的艱辛,同時,他的一些個人風格也完全展現,尤其是對目標的堅定和執著。馬斯克的好友曾評價他的做事風格:“要麼做,要麼死,但絕對不會放棄。”

    在Zip2之後,馬斯克又創辦了網際網路金融服務公司“x.com”,後來這家公司經過併購重組發展成為鼎鼎有名的PayPal,2002年,PayPal被eBay收購,作為最大股東的馬斯克又獲得了1.65億美元的回報。

    兩次網際網路創業,讓馬斯克積累了鉅額的財富。有了資金基礎後,馬斯克毅然投身到了他的理想當中:2002年創辦了SpaceX,這是太空探索事業,以及2004年投資了特斯拉,這是清潔能源事業。

    馬斯克從小就是一個太空迷,在創辦SpaceX之前,馬斯克就提出了“火星綠洲”(Mars Oasis)的設想,並嘗試從俄羅斯購買火箭,但高昂的價格讓他望而卻步,轉而決定自己製造所需要的火箭,然後才有了SpaceX。

    馬斯克做事情總是天馬行空,也經常產生驚豔旁人的效果。2018年2月,SpaceX成功發射了重型獵鷹火箭(Falcon Heavy),當時,和火箭一同發射升空的還有一輛特斯拉紅色敞篷跑車。

    SpaceX在2002年創立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只有少數人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埃隆·馬斯克在這篇文章中回憶道,“我最終成為總工程師或總設計師的原因並不是我想要的,而是因為我不能僱傭任何人。沒有好人會加入。所以,我最終還是默認了。”

    埃隆·馬斯克必須自學火箭科學才能做到這一點。

    埃隆分享了他是如何搞砸前三次發射的。他們失敗了,他用最後一筆錢,成功地建立了第四次發射。

    “不,我不會放棄,我會死或者完全喪失能力。”

    SpaceX經歷了許多轉變,成為今天的樣子。這是一個夢想,然後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想法,被失敗和英雄們的批評打倒,然而這顆閃閃發光的寶石保持了它的優勢。SpaceX就像一小塊在壓力下的碳一樣,變得堅固、獨特、耐用。

    每一次挑戰、批評、失敗、情感、眼淚和汗水,都是鑽石鋸自刻這顆鑽石的刀刃。鑽石是最難切割的寶石之一,需要用金剛石鋸來切割。為了讓人眼花繚亂,一個人必須忍受一切與之相反的困難。

    SpaceX做到了這一點,從一家苦苦掙扎的公司成長為一家取得了許多成功的領導者,與美國宇航局簽訂了合同,激勵了夢想者。

    2008年,在已失敗三次的情況下,SpaceX成功發射了世界首個由私人投資的軌道級液體燃料火箭——獵鷹1號;

    2010年,成為第一家將飛船送入低地球軌道並回收的私人航天公司;

    2012年,成為第一家向國際空間站傳送航天器的私人航天公司;

    2015年,獵鷹9號運載火箭第一級成功著陸,這也是人類第一次成功回收軌道級運載火箭;

    2016年,首次在海上完成了運載火箭第一級的回收;

    2017年,完成了二手軌道火箭的首次重新發射和著陸;

    2018年,成功發射重型獵鷹火箭,這也是全球現役最強火箭;

    2019年,全球首次空中網捕整流罩,後又全球首次實現整流罩重複使用。

    2018年2月6日,SpaceX的Falcon Heavy進行了處女航。火箭攜帶了一輛特斯拉跑車作為虛擬載荷。“獵鷹重型”的有效載荷能力是任何火箭中最高的。特斯拉跑車裡有一個穿著太空人太空服的假人,綽號“星際人”。

    目標是送特斯拉去火星。這一驚人的工程成就不僅發生了,而且是從一個歷史遺蹟上發射的。肯尼迪航天中心39A發射場——也就是埃隆的兩位英雄登月的地方。

    這是一個值得驕傲的時刻——儘管批評家們的嚴厲批評,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有時候當你的英雄們不相信你的時候,你需要相信你自己。

    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裡,SpaceX從埃隆·馬斯克在火星上進行溫室效應試驗的夢想,變成了美國大多數火箭發射的指揮者。

    SpaceX早期的幾年揭示了一家公司是如何陷入搖搖欲墜、瀕臨消亡的困境的。在三次嘗試進入軌道失敗後,他的團隊為第四枚火箭收集了足夠的零件,SpaceX的獵鷹1號火箭創造了歷史。

    雖然馬斯克提供了這一願景,但他的公司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關鍵人物,比如現任總裁兼營運長格溫妮肖特威爾(Gwynne Shotwell)等員工,以及創始人基金(Founders Fund)成員等投資者,幫助SpaceX進入了今天的業務。SpaceX已經贏得了美國宇航局和空軍數十億美元的發射合同。它還為私營公司提供有效載荷。

    現在SpaceX的價值超過300億美元,在全國擁有6000多名員工。該公司正在為執行發射任務煩惱,其“獵鷹9號”和“獵鷹”重型火箭的訂單嚴重積壓。SpaceX在2019年接下了迄今為止最具挑戰的任務:為美國宇航局發射宇航員。如果馬斯克將人類送上火星的長期目標要實現,SpaceX必須能夠定期、安全地將宇航員送入軌道。

    SpaceX作為一家公司來說已經取得了成功,但距離實現馬斯克的殖民火星的計劃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馬斯克的火星殖民計劃

    2016年,馬斯克在一次演講中提到了要“改變整個(火星)星球”。他所說的是將100萬人口送上火星。這些人口需要場所居住和工作。馬斯克認為,在這一過程中,如果我們能讓火星變暖,那麼就可以製造出海洋和大氣。

    讓火星變暖將導致火星上的冰融化,釋放水蒸氣,從而有助於形成大氣。目前在火星赤道附近,地表溫度白天最高能達到70度,而夜間則會降低至零下100度。在兩極,溫度還要更冷。為了保護人類避免受到輻射傷害,“火星居民”將需要造出磁場,從而抵禦帶電荷粒子的侵襲。

    人類將走向星際

    馬斯克指出,在地球上大部分物種最終都走向了滅絕。如果我們不想重蹈恐龍和渡渡鳥的覆轍,那麼就需要移民到其他星球上。他此次演講的標題為“讓人類成為星際物種”。馬斯克表示:“歷史表明,將會發生某種滅絕事件。”

    採用液體甲烷作為能源

    我們需要用太空飛船將人類及生活必需品送上火星。這樣的太空飛船將採用液體甲烷作為動力,而這種燃料在地球和火星上都可以生產。相對於煤油和火箭常用的其他燃料,採用液體甲烷的難度更小。SpaceX已建造了大型的碳纖維燃料倉,測試儲存液體甲烷的技術。每名乘客飛往火星的價格為20萬美元。如果無法降低成本,那麼只有最有錢的富豪才可以飛往火星。這正是馬斯克演講的要點。

    此外,第一艘飛船將被命名為“黃金之心”,這一名稱來自希區柯克的《銀河系漫遊指南》。

    30天的旅程

    一旦系統得到最佳化,適合重複使用,飛往火星或許只要30天時間。馬斯克表示,目前人類可以在24小時內前往地球的任何地點。他設想的太空飛船將提供零重力遊戲,可以看電影,而飛行時速達到6.2萬英里(約合10萬公里)。我們已看到過,人們在幾小時的飛機航程中會有什麼樣的行為,而飛往火星這樣的耗時將長達30天。

    你也可以返程

    如果想要回家,那麼也是可行的,但你可能不會這樣做。由於太空飛船可以重複使用,因此能在地球和火星之間往返。馬斯克開玩笑地表示,返程飛行可能是免費的。不過,飛船發生事故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因此不適合兒童乘坐。

    馬斯克還表示,他不會參與首航,因為他想要看著自己的孩子們長大。他也擔心,如果他本人遭遇意外,那麼SpaceX的計劃可能將改變。

    馬斯克登陸火星的夢想是真實的,最新傳來的(當地時間29日)發生爆炸的宇宙飛船原型機,正是SpaceX的下一代運載火箭系統Starship,定位於載人航天,其LEO(low Earth orbit)載荷可達100噸,將探索星際旅行市場。

    截至目前,Starship已完成5次發動機點火與亞軌道測試,公司預計Starship將於2020年完成軌道發射測試;將於2023年完成首次載人繞月飛行,2022年完成火星貨運、2024年將人類送上火星。

    這次爆炸可能會延誤了SpaceX的發射計劃。不過仍然有不少太空迷認為此次爆炸影響並不大,稱對於SpaceX來說,這是毛毛雨。

    太空探索和太空旅行

    馬斯克要實現登陸火星的計劃,需要財力、技術和供應鏈的共同支援,好在,現在看來,未來十年,太空探索和鄰近的商業,如太空旅遊和地球上的長途旅行,預計將成長為一個超過8000億美元的產業。

    美國航天局4月宣佈與私營公司建立另一個合作伙伴關係,選擇SpaceX和一個由Blue Origin領導的團隊,該團隊由亞馬遜網站公司的AMZN,傑夫·貝佐斯和萊多斯控股公司(Leidos Holdings Inc.)的子公司Dynetics組成,各自的持股比例分別為1.71%和0.89%,為其Artemis專案開發著陸系統,它的目標是在2024年前讓第一個女人和下一個男人登上月球。

    藍源公司的團隊包括國防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1.91%和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1.78%

    瑞銀(UBS)分析師去年在一份報告中表示,他們預計“太空經濟”今年將增長到2440億美元左右,到2030年將增長到8050億美元。

    他們說:“在不遠的將來,太空旅遊可能成為一個普遍的現實,而長途旅行則是一個更大的機遇。”

    美國宇航局在2011年結束了太空梭計劃,當時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啟程前往國際空間站執行最後一次任務,道格·赫爾利是四名宇航員之一。赫爾利和鮑勃本肯是兩名美國宇航局宇航員在週六進入軌道。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責成波音公司(Boeing)和SpaceX公司“開發和運營新一代航天器和發射系統,能夠將宇航員運送到近地軌道和國際空間站。”

    美國航天局表示,隨著這些公司“專注於提供往返於低地球軌道的載人運輸服務,美國航天局將獲得自由,專注於為深空任務建造航天器和火箭。”。

    據美國宇航局(NASA)稱,經過波音和SpaceX今年和2019年的一系列飛行測試,商業機組計劃未來的發射日期尚未確定。

    他們為美國宇航局工作,但他們與SpaceX公司密切合作,並接受了駕駛“巨龍號”太空艙的訓練,這將成為繼水星、雙子星、阿波羅和太空梭之後,美國宇航局認證對人類足夠安全的第五個太空船設計。

    結論:

    龍飛船的順利升空,只是馬斯克實現登陸火星夢想的第一步。而要實現登陸並殖民火星的計劃,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太空產業的發展,預期應該能幫助馬斯克最終實現登陸火星的夢想(殖民火星的計劃預計30年內很難成功)。但這個過程絕對不會順利,就像這次宇宙飛船原型機的爆炸,它既不是馬斯克遇到的第一個挫折,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什麼時候能登上火星?我不知道,估計2024年很難實現,就定個我們中國人熟悉的2046年吧!到時候,馬斯克也活著,還是有可能在首航之後親自登上火星的。我們大家大概也能看到這一壯舉!

  • 6 # 地外智慧隱形攻擊機

    馬斯克的夢想不假 但其背後是美國軍方的太空霸權夢[靈光一閃]SpaceX其實就是一個空殼公司 類似龐氏騙局 馬斯克只不過是美國軍方培養出來的一個代言人而已 就好比阿里巴巴的馬雲 也只是日本商會扶植的代理人而已[靈光一閃]馬斯克大忽悠一個罷了,是美國網際網路金融圈錢騙局第一人馬斯克,金融洗錢圈錢套路自燃自爆特斯拉。

    精明的特朗普禁運晶片,叫通用回美國,而不在乎馬斯克,因為馬斯克沒技術就是個營銷包裝軟文水軍蹭熱度網際網路金融圈錢騙局

    馬斯克是個大忽悠,馬斯克starline專案最大投資方是美國空軍,本身就是個超級偵察計劃,就不明白為什麼要掛個為全球接網的名號。不過馬斯克是個營銷天才,馬斯克是被華爾街包裝成了鋼鐵俠,實際上他只是經濟學本科輔修了物理學,並無任何工程技術背景,他也沒有任何工程技術發明,他最大的運氣就是一創業就碰到了華爾街的天使投資人,幫助他收購了paypal(美國的支付寶)的前身Confinity公司,並最終被ebay收購,依靠發的這筆橫財又入股了特斯拉公司,並踢走創始人。說穿了就是個搞網際網路金融的。無論是太空探索spaceX,還是特斯拉都是馬斯克前臺唱戲炒作,華爾街的猶太人背後運作賺錢。2008年之前是個玩世不恭的花錢點大炮仗的暴發戶,2008年之後就是被華爾街操縱炒作概念的白手套,當然,他和華爾街及美國政府都是互相利用而已,華爾街需要他炒作概念收割韭菜,美國政府需要他代表新一代的美國精神,同時也希望透過他的spacex給美國聯合發射聯盟(ULA)製造壓力,避免NASA完全被ULA裹挾控制。而馬斯克自己藉著鉅額的資本實力完成了自己發射火箭的夢想。對馬斯克而言,spacex是核心,而特斯拉只是協助華爾街圈錢的工具。

    不懂花了多少錢,請了滿網路的無下限軟文水軍吹捧大忽悠馬斯克,來進行星球大戰忽悠蘇聯的那一套。

    馬斯克不會告訴你協助他建立SpaceX的是中情局的官員,SpaceX的創始股東甚至被任命為NASA的局長,而SpaceX幾乎就是NASA的二級單位。SpaceX的火箭回收來自於80年代的麥道公司的封存技術,梅林1D火箭發動機來自於NASA……SpaceX成立至今消耗70億美金,完成了火箭回收的商業化,比較而言中國神舟系列飛船載人航天專案20年累計投入只有56億美金!所以求你不要再吹馬斯克了!

  • 7 # 來看世界呀

    SpaceX龍飛船還不算完全成功,雖然發射順利但要宇航員完好無損回到地球才是真正成功,但應該沒有什麼問題。而載人航天是很多航天專案的基礎,載人航天只是第一步。

    航天是屬於未來的專案,暫時可能投入巨大,但是未來哪個國家也離不開航天器的協助,而目前航天國家屈指可數,多是經濟技術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絕大多數國家甚至連火箭都沒有。自美國太空梭因為安全性穩定性問題退役之後,美國沒有了成熟的載人飛船,在任髮色和主要依靠俄羅斯的載人飛船,需要支付昂貴的費用,單個宇航員來回“票”價數千萬美元,限於資金的壓力,NASA也開始搞一些技術轉移,和私人航天公司合作,和藍色起源、波音、SpaceX都有技術和資金的合作。

    SpaceX的成績這麼顯著的確也離不開美國的技術實力,同時有民間更活躍的資金支撐,加上數個航天公司的競爭,使得SpaceX踢出了一些較為激進的計劃,一方面確實是技術過硬,另一方面契合美國目前的經濟技術定位,那就是靠高科技和金融把持國際經濟。技術上也是順風順水,獵鷹九號的成功更是激發了馬斯克太空旅行專案的規劃,但是迄只是邁出了第一步,那就是龍飛船的載人飛行。在美國時間的31日凌晨3點半,SpaceX和NASA進行了龍飛船的首次載人發射,發射過程順利,完成了載人發射的第一步,後續還要對接空間站、載人返回等任務,屆時才是真正成功。

    SpaceX的載人版龍飛船是美國脫離俄羅斯航天的重要一步,重要的是SpaceX的火箭重複利用技術都比較強硬,有利於降低未來載人飛行的經費,無疑會使美國重回再分航天商業發射的市場,未來我們可能看到更多宇航員乘坐龍飛船來回空間站。而馬斯克還有後續的商業太空旅行、繞月旅行等計劃,目前載人飛行完成了這些計劃的第一步,主要是驗證飛船和火箭的安全性穩定性,目前龍飛船的載人發射已經成功,但是接下來的返回程式也十分關鍵,只有每個環節都安全穩定,才能正是龍飛船的可靠,但應該問題不大,龍飛船此前已經承受過相應的實驗。

    載人航天是很多航天專案的第一步,只有完成這一步才能進行更宏偉的火星登陸、太空採礦等計劃,馬斯克的這一仗打的漂亮,未來在商業航天發射中龍飛船也將佔據重要的地位,會有很多科技公司尋求和SpaceX的合作,我國各型火箭隊研製也是想佔據部分商業發射市場。

  • 8 # 科普大世界

    數次推遲發射的載人版“龍飛船”,終於在美國東部時間5月30日15點22分(北京時間5月31日3:22),在佛羅里達肯尼迪航天中心由“獵鷹9號”火箭送往太空,美國宇航員羅伯特·貝肯和道格拉斯·赫利乘坐它前往國際空間站,這是美國人的太空梭於2011年退役之後,時隔9年後美國航天員再次乘坐國產的火箭和飛船從本土飛向太空,9年間美國宇航員均藉助俄羅斯聯盟號飛船去往國際空間站。本次飛行若一切順利,載人龍飛船將在飛行19個小時以後,將與空間站對接,兩人隨後進入空間站,預計飛船與空間站合體執行110天左右返回,若按照設計要求,它可以在軌執行210天。

    今年的5月5日,我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由長征五號b型火箭發射升空併成功返回,5月30日已開艙檢測,說明我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已經進入了實體發射試驗和檢測階段,如今美國的龍飛船首次載人發射成功,那麼它和我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相比,兩者哪一款更強更先進呢?

    ↑上圖中左側為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右側為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載人龍飛船

    我們先說龍飛船(Dragon),其又譯“天龍號”飛船,由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牽頭研發,是世界上第一艘由私人公司研發的航天飛船。

    載人“龍飛船”高約6米,寬3.7米,重約12噸,為乘員艙和非密封艙兩艙式設計,是在貨運“龍飛船”的基礎上製造的,為實現龍飛船快速從貨運艙轉換成乘員艙,其乘員艙和貨運龍飛船的貨艙在結構上幾乎是相同的。但是載人龍飛船比貨運龍飛船更苗條圓潤,而且設計有4扇舷窗,大幅擴充套件了航天員視野,內部設計也十分簡潔,但最多可乘坐7人,有7個真皮鬥式座椅,上層4個下層3個,採用碳纖維和阿爾坎塔拉織物材料。

    它的先進之處在於飛船使用了大量新技術和新材料,它可以完全自動駕駛,即全程自動化飛控,可全自動對接空間站、全自動應急處理各項預案等,也可以切換到人工操控狀態,或者接受地面的控制中心操作執行。

    該飛船的資訊化水平也大幅提高。其內部操控臺由3塊可移動的大型液晶觸控式螢幕組成,航天服上的手套相容觸控式螢幕,很方便操作。

    不過該飛船的最大創新還是其首創的新型發射逃逸系統。以前的載人飛船都使用逃逸塔作為救援手段,但載人“龍飛船”可利用自帶的8臺“超級天龍座”發動機系統進行逃逸,當火箭出現故障的時候,飛船啟動自身攜帶的發動機,就可以將自己推離火箭,這也使得該飛船具有了火箭發射過程中的全程逃逸功能,逃逸後後啟動自行降落系統,就可以安全的返回地面,所以該飛船的安全效能也是很有保障的。

    我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設計製造,同樣由服務艙和返回艙組成,長達8.8米,寬約4.5米,發射質量16-22噸,很顯然其體量比龍飛船更大一些,內部空間也更寬敞,因此有我國網友說論個頭的話,載人龍飛船就是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小弟”,但兩者都是最多搭載7名航天員,而且都兼具貨運功能。將來我國不僅會用新一代載人飛船往返我國的空間站,還會用它載人登陸月球甚至火星。

    從技術指標上來看,我國的新一代飛船毫不遜色於美國探索技術公司的載人龍飛船,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全程自動駕駛,資訊化和智慧化等等,個別當方面的水準還要勝出,不過發射逃逸系統還很不一樣。

    載人龍飛船是在飛船本身安裝了8臺發動機助力逃逸系統,不過我國飛船上並不具有這樣的裝置和功能,推測目前採取的還是傳統的逃逸塔方式,但也有可能是在推進艙上裝載逃逸發動機,遇到故障時進行啟動整船逃逸。

    也有專家認為美國載人龍飛船的這種逃逸方式並不理想,因為飛船的逃逸系統通常都是用不到的,而在飛船上安裝8個發動機和燃料會大幅度增加飛船的重量,用不到的話它就是無用載荷,即便能用它在返回時減速幫助降落,也不如降落傘來得更實用一些,不過在登陸月球和火星時,這樣的設計卻有著很實際的用途,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而火星的大氣層非常稀薄,都不適合只用降落傘,反推發動機更實用一些。

    綜合比較來看,美國載人龍飛船與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屬於同一水平的載人航天器,不過前者開始研製和試驗的時間較早,所以在程序上領先於我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但是我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卻有著時間和技術上的後發優勢,目前正處於試飛試驗階段,相信在技術和功能上今後會更加的先進和完善,而且體積相對大一些,有更多的最佳化改進空間。總之,中美兩國都將憑藉功能強大的新式載人飛船開啟載人航天的新時代。

    參考資料:

    《新京報》5月31日文章《龍飛船首次載人升空 美國9年後如何重啟載人航天?》

  • 9 # 拱瓦

    2016年,第67屆國際宇航大會在墨西哥舉行,“火箭狂人”埃隆·馬斯克發表了主旨為“讓人類變成多星球物種”的演講,並表示最早在2025年可實現載人登陸火星,然後逐步展開火星殖民計劃。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曾在CNN網站上做出過展望,提出在2030年實現載人登陸火星的計劃,而一些美國相關專家嘲笑奧巴馬過分樂觀。相對美國官方讓人昏昏欲睡的計劃,馬斯克的展示的圖景更加提神,這個被前總統小布什調侃為“最不著調”的企業家敢誇下海口究竟是哪來的勇氣?他的火星夢想真的能這麼快實現嗎?

    67屆國際宇航大會上的馬斯克對NASA進度太慢感到失望,不行就自己幹!

    北京時間2020年5月31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成功發射了載人龍飛船,這是首次由私人航天公司發射載人飛船前往空間站,這一訊息引爆了各大媒體。

    對於建立SpaceX的埃隆·馬斯克來說當然意義重大,如果說火星的殖民計劃是他的終極目標,那麼可以說載人龍飛船的發射成功是他太空夢想的開始。至於他的SpaceX的艱難崛起要早於這個時間,那才真的是馬斯克夢開始的地方。

    有“鋼鐵俠”之稱的馬斯克

    馬斯克是跨領域創業達人。他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並獲得了金融和物理雙學士學位,橫跨文理專業,似乎預示者不同的事會發生在馬斯克的身上,他先是在網際網路行業小有成就,成為了線上金融和郵件支付服務公司貝寶(PayPal)的最大股東。後來又進入新能源行業創立了特斯拉。

    馬不停蹄,馬斯克又進軍太空領域,“跨界之王”當之無愧。他之所以成立航天公司,也許可以聯想起,他高中時愛擺弄火箭模型的愛好(這有點後見之明)。不過,那時興趣只能是興趣,就像你我小時的夢想一樣,長大後都塵封於記憶當中了,甚至連他自己都沒想到會走向太空探索這條路。

    他來到了洛杉磯,也許小時的興趣被喚醒,在贊助了5000美元后,他很快加入了“火星協會”。該協會是一家探索和殖民火星的非營利性機構。在“火星協會”他還遇見了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NASA的科學家卡羅爾·斯托克。

    《阿凡達》的導演詹姆斯·卡梅隆也是火星發燒友

    馬斯克在對NASA的火星計劃進行一番研究之後,感到非常失望。他認為美國對太空的探索太過緩慢,載人登陸火星一拖再拖,遙遙無期。

    在對航天業考察一番後,雄心勃勃的馬斯克退出了“火星協會”,成立了自己的“火星生命基金會”,並把一些大腕招了進來,比如,導演詹姆斯·卡梅隆、軌道科學公司的執行長邁克爾·格里芬等專家。不過那時馬斯克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火星專案上,比如“火星綠洲”計劃,他試圖購買俄羅斯導彈R-36彈道導彈,作為運輸火箭之用。當這些都落空時,馬斯克終於決定成立一家研發和發射火箭的公司,自己幹!

    太空夢終見轉機

    在2002年6月,馬斯克成立一家航天公司——SpaceX,但是並不被外界看好。以前他加入的“火星協會”並沒有為之感到興奮,因為當時的私營火箭公司通常以失敗收場。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

    儘管eBay收購了貝寶(PayPal),作為寶貝最大股東的馬斯克獲得了1.8億美元的啟動資金,但這顯然是不夠的。

    畢竟,航天業是一個高投資、高風險的行業,前期試驗費用巨大。不過,馬斯克看中了航天事業也會獲得高回報,而且他以物理學的角度出發,認為火箭主要組成部分——燃料和材料的費用只佔了火箭成本的1%,這顯然極不合理,一定能找到降低火箭成本的方法。馬斯克相信越簡單越可靠,當然這樣也能節約成本。

    雖然馬斯克的構想無懈可擊,但如果沒有美國軍方和NASA的資助,恐怕SpaceX是撐不下去的。

    在2006年3月24日SpaceX首次試射了第一枚火箭“獵鷹1”,升空後,發動機發生故障,燃料洩漏起火,直接墜入大海。緊接著第二、第三次發射也失敗了。面對接二連三的失敗,馬斯克真的要哭了,他孤注一擲,把所有的家當都壓在了第四次發射上。2008年9月下旬“獵鷹1”終於發射成功了。

    “獵鷹1”運載火箭

    同年12月,SpaceX與NASA簽下了一份高達16億美元的合同,任務是為空間站運送貨物。這時馬斯克終於有錢付給SpaceX和特斯拉的員工們工資了,那時他熱淚盈眶,這才是他太空夢的開始!

    而夢想再次起航,2010年6月4日大型火箭“獵鷹9”也發射成功;SpaceX自行研製的龍飛船於2012年5月22日發射成功;2016年5月,龍2飛船驗證了航天員逃生系統。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獵鷹9”的一級火箭和龍飛船都可以重複使用,而不再是一次性的,為再降成本打下基礎。

    所以,SpaceX在2020年之前,已經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只是私人企業載人航天是全球首次,才顯得格外吸引人。

    航天商業化是開端也是趨勢

    馬斯克的載人航天夢已經開始了,這無疑非常吸引人。但更吸引人的地方是:SpaceX的發展模式給許多在航天領域創業的人提供了一個榜樣,引發了私營企業進軍航天業的浪潮。

    1.打破航天巨頭的壟斷

    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是美國航天巨頭,它們歷史悠久,美國的軍工業和國內的航天任務也主要由這兩家公司負責,這兩家公司對航天發展處於壟斷地位。這並不利於企業的創新。

    波音737

    另外,20世紀60年代,美蘇爭霸太空階段都傾其國力,不計成本。據統計,從1961年開始歷時11年的“阿波羅”登月計劃成本相當於現在的1510億美元(通脹折算,當時是255億美元),美國太空梭平均每次的發射費用高達15億美元,這讓十分富有的美國政府也吃不消,並直接導致了太空梭在2011年7月退役。

    退役過後,美國向空間站輸送人員不得不靠俄羅斯的“聯盟”運載火箭來完成,而每個座售價8000萬美元,美國不開心。

    “聯盟”運載火箭

    而現在“獵鷹9”商業發射報價為6000萬美元,比俄羅斯要便宜多了。這不僅在國際上搶佔了市場,而且也倒逼美國聯合發射聯盟(波音和洛克希德·馬丁合資企業)不得不調整公司架構,不斷創新以降低發射成本。

    2.像喬布斯一樣引領了時代潮流

    奧巴馬時期對私營航天企業進行大力扶持,以恢復美國太空載人運輸能力。NASA獲得的財政預算會在私營企業當中招標。

    在NASA的“商業乘員開發”計劃中,和私營航天公司簽訂了許多合同,比如讓藍色起源公司負責開發新型推力器發射逃逸系統和複合材料壓力容器;內達華山脈公司負責“追夢者”太空梭;SpaceX公司研製載人“龍”飛船等。所以有了支援,這些後起之秀才能有資金投入研發,如果能更便宜、更好地完成專案,自然能獲得豐厚的報酬。

    龍飛船在和空間站對接

    相對於老牌企業,NASA投資這些私營航天企業當然是有很大風險的。2014年10月份,美國軌道ATK公司發射“安塔瑞斯130”運載火箭時發生了爆炸,裝有2300千克補給的貨運飛船“天鵝座”也被炸燬。

    儘管,有時私營航天企業的會經歷發射失敗(其實航天巨頭也時有發生),但這也是航天商業化的必經之路,在摸索中健全安全監管機制,最終航天商業化會走向更安全,價格更便宜的道路上來。

    現在,SpaceX發射的“龍2”飛船已經成功和空間站對接,而只有“龍2”飛船重新到達地面才能算是成功,那時SpaceX將會繼續升級載人飛船,開啟馬斯克太空夢的下一個征程。

    大家覺得按照“火箭狂人”馬斯克的進度,2025年能載人登上火星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喜歡一個人不需要理由,不喜歡一個人也不需要理由,這句話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