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娑婆急先鋒

    孔子既屬於儒家也屬於道家,因為孔子曾訪道禮拜過老子,有過求經問道之功,也算是老子的法子,孔子亦有傳承道家法脈的能力。孔子之前所修,本就符合道家修行路數,以記載看其功夫神通,智慧見解,不是一般人所能匹及,所以,孔子與老子的見面是相互印心罷了,高下不在其次,強分道或是儒,亦是不恰當。

    只不過身份有別,時機不同,孔子主入世,成就世人人間出世福慧,老子主出世,成就行者生死解脫功德,這就像一個在底層服務大眾,一個在中央利益百姓,都是一樣的用心,只是面對的受眾根基不同,便有了不同的境遇。

    因此,以出世入世來區分兩家,算合適一點。儒家以孔子禮學規範濟世,本就是格物治心,修身養性之道家法脈,重在解脫人心煩惱,開發真善,創太平盛世。其實與孟子之法治之道,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在教義上有根本出入。縱觀一個純法治的強制社會,也藏不住汙垢的人心陰暗,就如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虛妄之作一樣,偏離精神之教育,人心清淨之培養,再怎麼強制,也有偏頗,也有疏漏。孟子之道,在內外本不受待見,不符合和諧至理,自不能與孔子之學相提並論,亦不能代表儒家真學。

    儒家真學,唯孔子和王陽明為佼佼者,前者重禮,以心為出發點,從人性習氣的源頭為起點,在行為規範上去遏制邪念噁心之生成;後者王陽明更重人心之矯正,啟發真我清淨之本心,一旦見心無為,切入慈悲平等,哪有不正之理。

    總而言之,如今大眾普遍認為儒道已過時之認知,使得人道崩壞,天道多難,足見孔子儒學到了再次出世復興的時候了。在不久的十幾年內,儒道之學定會再次出現盛世之舉,到時候傳統文化又回大眾身邊,漸成流行與時尚,挽救世人之迷離,人道之墮落。

    正所謂

    如今人間多厄難

    天地復變苦人心

    三十年間換世界

    人人回頭向彼岸

  • 2 # 紅色芬戀人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開創者,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孔子生活的時代,不同的思想各具特色,百家爭鳴,交相輝映,為我們留下寶貴的歷史遺產,一句話,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儒釋道各具特色,相互包容,卻不會發生矛盾。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山東曲阜人,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他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孔子去世後,其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到了後世有一句話,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可見儒學對我們中國影響之深。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在中國歷史上最早倡導讀書改變命運的執行者,開創了私塾個人辦教育培訓的先河。孔子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應該受教育。他提倡“有教無類”,創辦私學,廣招學生,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對學校教育的壟斷,把受教育的範圍擴大到平民,順應了當時社會發展的趨勢。他主張“學而優則仕”,學習了還有餘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養從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須具有較高的道德品質修養,所以孔子強調學校教育必須將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作為儒家開創者的孔子,是我們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規模傳播文化的先行者,孔子對後世的貢獻一直影響到現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知識改變命運,因為讀書讓寒門學子可以改變命運成為可能,而讀書,是這個世界上門檻最低的高貴行為,它改變了我們的氣質,豐富了我們的思想,腳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你說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會在生命中的某個時候派上用場,又開始了今年的高考,祝願我們國家的學子取得好成績,考試順利!

  • 3 # 國學愛好者大兵

    孔子屬於儒家!

    孔子是儒家創始人,奠基人;他主張有教無類,所以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之美稱!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理念,提倡克己復禮,以仁道治國!認為人以孝悌為始,以禮樂教化,規三綱五常,則仁德成矣!

    孔子雖然曾問道與老子,但並不能說孔子就是道家的,他並沒有繼承老子的道統,雖然他也有借鑑老子的一些思想,但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道家的道是無為之道,儒家的道是有為之道,可視之於陰陽,是中華文明的最主要思想傳承!

    孔子弟子子貢是孔子的超級粉絲,他非常崇拜孔子,稱孔子為高天,日月,是天生聖人。孟子說孔子行的是聖人之道。聖人之稱由此而來!到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孔子的地位得到官方認可。到了宋朝理學興起,並被定為官學,孔子開始神化,儒家開始變成“儒教”,教條形式越來越嚴重。

    到了民國時期,保守教條主義依然盛行,所以有了五四愛國運動中的打到“孔家店”,這是時代的需要,我們落後了,我們需要復興,我們需要變革,特別是思想上的變革!造成這些的不是孔子,而是“孔家店”中的那些掌櫃、店員,他們還想靠守著“孔家店”獲利!

    到了現代社會,科技日新月異,物質越來越豐富了,生活越來越好了,我們越來越強大了,我們開始復興了!但精神文化還是比較貧瘠的,西方文化畢竟是西方的,不適合我們。我們血屬炎黃,根在華夏,我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智慧傳承,需要我們去發掘,等待我們去品味!

  • 4 # 楊大相公

    孔子是道家弟子儒家開宗,孔子主要思想代表的是中產階級,孟子l主要思想代表的是中產階級以下,所以孔孟思想的融合才能完整代表整個儒家思想

  • 5 # 溫暖Home

    首先明確回答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是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祖先是宋國的貴族,沒落後遷移到了魯國。宋是商朝的後代,魯國是周公的封地,這兩國儲存商周的文化最完備。春秋時期,各國大夫觀禮、觀樂,都要到魯國。孔子在這樣的環境裡學習到了很多有關禮樂的知識。

    相傳《詩經》《尚書》《易》《禮》《春秋》等都經孔子整理過。

    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做了幾十年的教育工作。他主張因材施教,學生們應該“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臆測,不武斷,不自以為是。

    這和我們現在教育根本是一致的,學生智商不同,老師的側重點也不同。學生們也不要不懂裝懂。孔子的教育思想從實際出發,符合客觀規律,所以直到現在被借鑑就不奇怪了。

    據說他的學生三千,有平民,有貴族,還有其他國家的人。精通禮、樂、射、御、數六藝的有72人。

    這也符合當代無論富有還是貧困,都應該上學,有學習的權利。

    在哲學思想上,孔子講“仁”,就是仁義,“仁者愛人”,強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強加給別人。認為損害別人的利益就是“不仁”。

    由於春秋末期,社會動盪,孔子希望統治者鞏固內部團結,做到君惠、臣忠、父慈、子孝。這種思想後來為統治者提倡利用,對中國社會影響深遠。

    歷朝統治者都及其尊崇孔子,因為他的哲學思想和政治主張,正是他們維護統治秩序的工具。所以被稱為“孔聖人”。今天我們尊敬和學習孔子,和過去本質上是不同的,他的學說,我們吸取精華、去其槽粕,整理總結,把積極的、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思想發揚光大。

    孟子和荀子是戰國時期儒家學派著名的代表人。

    孟子充分發揮孔子學說的仁義部分,主張國君行“仁政”。荀子講“禮義”。

    孟子是孔子的第三傳弟子,歷史上被稱為“亞聖”。他把儒家思想進一步發展,故後世把他當做儒家的嫡傳大師,地位僅次於孔子,合稱“孔孟”。

    孟子的哲學思想是“性善論”。他認為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他主張講公義,反對講私利。他提出“民貴君輕”思想,在當時是寶貴的政治理論。但他又提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看法,把富貴者剝削勞動者,當做合理現象,這種思想對後世影響很大,起了極壞的作用。

    結語 今天我們學習孔子和孟子,不僅僅是因為儒家思想流傳了幾千年,是因為他和其他傳統文化一樣,有許許多多文化精髓,其中蘊含的“豐富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可以為今天的我們提供有益的啟迪和幫助!

  • 6 # 展亦清

    孔子,名丘,字仲尼,山東曲阜人,祖籍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位弟子成為賢人。

    孔子是當時社會知識最淵博者之一,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之木鐸”。

    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

    孔子的主張仁義禮智信,對於每個人都是有益的,對於國家也是有益。甚至,很多國家都在學習孔孟之道,比如我們的鄰國,日本,南韓,都奉為聖典,不僅在學習它,還應用在國家管理、實際生活中。

    所以,我們更應該去學習孔孟之道,這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無價之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要不不結婚,要麼就是恐婚恐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