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erafinaZ

    教育是在潛移默化和言傳身教當中實現的,除了以恰當合理的方式溝通外,還需要家長的以身作則。一味地盲目要求,孩子開啟門後,看不到父母的積極正面的引導,會產生消極抵抗情緒。

  • 2 # 老李樹一棵

    教育方式可以多樣,教無定法。對待孩子也要因材施教,發現適合她的,激發他的學習興趣,讓他樂於學習,樂於表達更好。

  • 3 # 歲月晴好m

    寫不寫作業與鎖不鎖門沒關係。所以不必強制要求孩子開啟門。他之所以寫作業鎖門就是因為你們的頻繁干擾,過度監管造成的。內心已經產生排斥心理,如果強行開門,很可能造成更大的矛盾。建議這樣解決:

    1、確認孩子房間內有無分散他學習注意力的東西,比如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以防他玩遊戲沉溺,如果有這種現象,就要制定要求,比如限制時間,時間到了立刻停止,不要長時間看這些東西。

    2、確認沒有嚴重干擾學習的用品後,看他在房間裡做什麼。只要沒有危害,可以給孩子空間。但前提是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家長簽字確認。只要他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就不必強制要求孩子開門。

    3、如果還是不起作用,照常鎖門,照樣不完成作業,可以心平氣和的問一下孩子鎖門的原因以及不做作業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比如太難或者太懶,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4、滿足孩子適當的要求,但前提是首先完成作業,讓孩子帶著希望寫作業。孩子可能因為某件願望沒有滿足,帶著情緒故意與家長抗衡。

    總之,家長不可能一直陪伴孩子成長,他總有長大的時候,習慣的養成是最主要的。記住,過度監管和咆哮不起任何作用。疏通的效果永遠比堵死的效果好許多倍。

  • 4 # 不忘初心學習成金

    孩子自制力差,經常關門寫作業,這確實是一個很頭痛的問題。

    家長們常用的開門方式有:

    1、直接要孩子不關門;

    2、暴力開門(強行開啟門);

    3、找其他理由開門(如送點心、飲料;找東西;開門空氣好等)

    但不管哪種方式,效果有限。

    那麼,我們站在孩子的角度,先來看下孩子關門寫作業的想法:

    1、太吵了,把門關上寫作業;

    2、不想讓家長看著做,不喜歡被打擾;

    3、自己要獨立;

    4、有其他家長不允許的小動作,如玩遊戲、看小說、和同學聊天等。

    孩子要關門,主要是以上想法。前面3個還好,關鍵是第四個,確實是自制力差,關門就是為了分心開小差,做不允許做的事。

    現在,我們分析一下孩子關門的原因:

    1、孩子長大了,希望有自己的空間;

    2、孩子不信任父母,或者父母不經意間的進門影響到孩子作業;

    3、孩子父母提的要求孩子不願做,把自己封閉起來,與父母隔開;

    4、不喜歡父母嘮叨,不喜歡聽父母的道理;

    5、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打遊戲、聊天等;

    ……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兩方面思考:1、當出現以下情況時,孩子可以關門寫作業:

    (1)家裡有客人,交談聲音較大,影響孩子作業;

    (2)父母有工作要做,要處理一些事情,可能影響孩子作業;

    (3)家裡還有其他孩子,有點吵。

    沒有上述情況時,不建議關門。2、不管哪種情況,孩子關門寫作業時,建議:把平板、手機拿出來。

    同時,針對孩子關門的原因,建議家長:

    1、換位思考

    站在孩子角度,感受孩子的想法、需要。假如我是孩子,我會怎麼想,我期望父母怎麼做?知道孩子的想法,就可以對症下藥了。

    2、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籤

    比如懷疑孩子玩遊戲、聊天等,沒有看到時不要憑感覺說孩子,孩子知道你沒有看到時,就是做了也一般不會認。懷疑孩子易增加孩子的不信任。

    3、利用“描述“開啟局面,學會傾聽。

    大人們還有一個特點,習慣把話說死,心是和孩子溝通,不要先做判斷,不能直接要孩子怎麼做;而是把看到的情況和孩子描述清楚,詢問孩子的想法及是否有難處,孩子一般都會願意說出自己的想法,聽到孩子內心的聲音。

    4、表露自我,感同身受,與孩子產生共鳴

    要獲得孩子的信任,還有一個方法就是主動和孩子分享自己的經歷,對孩子的行為感同身受,理解孩子並得到孩子的認同。

    5、先處理孩子的情緒,慎用斥責、少發號施令。

    在孩子遇到困難、難過時,我們不要去指責孩子,也不要對孩子發號施令。我們可以先安撫孩子的情緒,聆聽孩子的情緒,讓孩子的情緒得到宣洩、緩解,進而可以自己做出正確的選擇和決定。

    要開啟孩子門的心門,最好的辦法是讓孩子自己從心裡開啟。

  • 5 # 胡楊1413

    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無非在做兩件事情,認識人和經歷事,無論是認識人還是經歷事,都是在積累一份感覺,孩子寫作業鎖門,就是長時間收到父母的干擾,有了不好的感受,所以不願意讓父母打擾他!所以給孩子自由,尊重孩子這樣會更好

  • 6 # 心旅同行

    看了一下您資料簡介,孩子在青春期的話,這個現象確實是比較容易發生的。

    那我們就從青春期的特點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這個時期孩子獨立和自我意識都很強,情緒敏感易變,難以自我調節處理

    關門這個動作,從孩子的直接動機或需求來說,應該是想獲得自己的獨立空間。

    因為這個時期的自我意識已經很強。但可能還會有其他的目的,做一些私人的事情,不希望其他人知道,比如玩手機、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當我們瞭解了這些情況後,我們再來看如何能夠有效的幫助他們,或者說正確引導他們以達到我們好的教育期待。

    開啟門這件事就顯得不是那麼重要,我們都需要自己的空間,並且也是孩子這個時期自我發展的必要階段。只是我們需要關注孩子的情緒狀態,關門後面把心也關上就麻煩了。

    聯絡到問題提到的孩子自制力差,這應該是提問者想解決的問題

    開啟門是可以起到督促孩子的作用,但需要跟孩子心理上達成一致,不排斥,才能有效的起到幫助的作用。

    好的親子關係,會是一切目標進展有效的核心保障。

    自制力跟目標感和意志力有關係,需要培養孩子建立完成事情的目標感,對所做事情的自我目標建立,可以提供自我驅動力和主動性,同時意志力是可以確保一件事能夠持續進行的支撐。

    正確的方向,通往正確的目的地

  • 7 # 學習能力提升教練青兒

    孩子自制力差,這是父母透過孩子的行為進行判定的?是否真是這樣,父母能否再試試在孩子關上門不干擾他的一段時間裡,孩子是不是還是如此?為什麼有些父母非常強勢能幹,而孩子就會顯得很弱,因為父母太能幹,讓孩子覺得自已很自卑、缺乏信心、久而久之失去了應有的能力。就會出現各種無能力的表現。

    孩子暫時關上房間的門沒關係,如果關上了”心門”,就麻煩了。因此,父母要從孩子的角度去多想想、去多觀察,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

  • 8 # 平人善燕

    做作業關門和孩子自制力差是兩回事。

    做作業關門說明孩子煩你了。你跟孩子的關係沒建立好。也就是說你在孩子面前沒混個好人品。需要改善你和孩子的關係。

    關係改善了才能顧得上提升孩子的自制力的問題。不然,他不給你機會啊。

    所以,所有的一切問題都是關係的問題。做為父母,我們要想一想:

    1.我要培養一個什麼樣的孩子?或者說我要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

    2.我想要一個什麼樣的親子關係?

    3.我做了什麼才讓孩子變成這樣?

    4.接下來我要如何做?

  • 9 # 三人行4956

    孩子自制力差寫作業還老鎖門,這還真的是個大問題,不論孩子現在幾年級了,都要抓緊解決。

    孩子自制力差,寫作業鎖門,是想回避你,不想讓你看到他寫作業時狀態,一般有以下三種原因:

    1.孩子學習還行,就是寫作業慢

    有些孩子上課挺認真的,回家寫作業時,讀完題後,感覺自己會,一下筆又寫不好,就在那想,然後就溜號了,甚至玩上了。

    我也是經常告訴孩子們有不會的,先空下來,先寫會的,但有孩子就是不幹,必須弄會了再往下寫。這樣的孩子大多是真會,就是哪有個小彎沒轉過來,這時就要給以適當提示。有時,可能就是看著孩子讀一遍題,或者我們讀一遍題,把重要資訊提示一下,孩子就有可能恍然大悟了。

    2.孩子寫作業存在畏難情緒,能託則拖,邊寫邊玩

    這種孩子,精力不容易集中,上課也存在溜號現象,作業不會的較多,所以寫不下去,只好邊寫邊玩。這樣的孩子家長如果輔導不了,就得想想辦法了,問題積攢多了,孩子就容易產生厭學情緒了。

    3.孩子寫作業時,家長愛嘮叨,影響到孩子思考。或者孩子寫完的作業,家長認為字跡不工整,要求重寫,孩子產生反感,導致孩子躲避家長,寫作業不讓家長看

    我認識一個家長就是這樣,孩子寫作業,她坐孩子旁邊,一會這個字不好看,拿個筆擦給擦了,孩子就得重新寫,一會那個字寫歪了,又給擦了,孩子又得重新寫,有時孩子煩了,娘倆就打起來了。有時孩子在思考題,她可能發現哪個數孩子算錯了,立馬讓孩子去改,打斷了孩子思路。時間長了,孩子注意力也就不容易集中。

    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及時改正,很可能成為孩子今後學習的阻力,要想改正的話,首先要從家長做起。說實話,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學習好,哪個孩子不想考個好成績啊?家長真能好好陪陪孩子學習,孩子們是求之不得的。

    家長要想好好陪孩子學習也不難,只要做到以下兩點就行:

    1.孩子學習時關掉手機,孩子寫作業,自己在旁邊拿本書看。

    孩子需要你幫助時,你就看一下,能輔導就輔導一下,孩子如果說你講得不對,也不要急眼,不是說你講錯了,是你不掌握學校進度,跟老師講的方法不一樣,孩子接受不了。這時就做下一道題,不會的,第二天去學校問老師。但孩子的聽寫、背誦要幫助孩子完成,要有耐心,拿出剛教孩子學走路時的耐心,孩子就不會排斥家長陪寫作業了。

    2.孩子寫作業時,別兩隻眼睛不錯眼珠的瞅著,然後時不時的這個錯了,那個不對的,孩子精力都不在學習上了,還能思考嗎?題還能做對嗎?想想我們吃飯時,旁邊站個人指指點點的,我們也吃不下不是。

    實際上,我們能陪孩子的時間不多,也就學齡前6年+小學6年。孩子上初中後,課程多了,作業也多了,和咱說話的時間都少了。上高中後,面都見不到多少了。上大學基本上就遠走高飛了,偶爾傳回來點微弱的訊號也不過是“給點錢,給點錢”。

    所以,家長能陪孩子儘量地陪陪吧,孩子轉眼就長大了,陪伴孩子的同時家長也要放平心態,我們培養孩子的目的,是為了他們將來有選擇工作的自由,而不是去被迫謀生。我們培養孩子既不是為我們爭面子,也不是為我們養老送終,我們最大的願望就是孩子們健康,幸福。

  • 10 # 只想做你的1個太陽

    家長學會去尊重孩子,孩子才會敞開心扉。

    既然親提出這樣的問題,我想你也覺得這樣的情況,擅自開門或強迫孩子開門不是好的辦法。確實是這樣的,雖然結果是門開了,可是和孩子的心裡距離會更遠。

    首先,孩子自制力差,這個評判也不要輕易的這樣去給孩子下定論。即便確實孩子存在這方面的問題,家長自己心裡明白,家長更應該去分析一下原因:是有外界因素干擾還是孩子基礎弱完成不了,還是孩子貪玩不學。找到原因具體根據情況去想辦法解決。一定要相信孩子是有改進的可能的,不用輕易去給他扣一個差的帽子。

    再者,孩子關門的原因要想辦法搞清楚。他是在裡面偷偷玩不學習還是覺得沒法跟家長溝通把自己封閉起來?每個人都需要自己的獨立空間,孩子也不想總被監視的感覺。作為家長要相信孩子,並用積極的態度去對待,可以試著去表揚他,比如老師說最近你進步很大哦,作業都按時完成並且正確率很高,我相信下次期末考試你會拿個讓大家都滿意的成績。

    最後總結一下,我們相信孩子,孩子才會信任我們,溝通方式上有時候需要照顧一下孩子心理。

  • 11 # 家長教育助手

    首先,孩子寫作業鎖門這個問題,家長是要事先跟孩子溝通好的。如果他承諾並且能夠獨立完成作業,並保證正確率,那麼您可能並不會困擾。所以,首先要讓孩子知道,他在寫作業的時候,是需要家長或者家裡其它人員陪伴和指導的。

    接下來,再說孩子自制力差,不愛寫作業的問題。

    確實,有些孩子會因為各種原因很難將注意力集中在寫作業這件事情上,總是拖拉磨蹭,要到很晚才能完成作業,甚至有些根本完不成。

    遇到這種情況,也就能夠理解為什麼有些家長在輔導孩子功課時的暴躁易怒了。

    那麼,該怎麼辦呢?

    請參考如下五條建議。

    第一條,要體諒孩子。

    如果孩子不喜歡寫作業,你跟他生氣、發火都是沒用的,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相反,家長要多體諒孩子,告訴他你理解他的感受,畢竟集中精力寫作業並不總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你也可以告訴他,你在工作中也有類似的情況,有時也要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一旦孩子感受到了你對他的理解和體諒,他反而能夠積極思考如何快速完成作業這件事。

    第二條,把孩子變成老師。

    許多孩子不喜歡學習,卻喜歡教別人。家長可以利用孩子想教別人的願望,讓他把學到的東西教給家裡的其他家庭成員。這些人可以抽出一點時間,對孩子的課程或者作業內容表現出興趣,讓孩子教給他們。

    當孩子知道,一旦他們學到了什麼就可以教給別人的時候,他們就會變得更有動力去學習、去完成作業。

    給別人當老師的機會,可能成為孩子學習知識的動力。

    第三條,找個小夥伴當老師。

    家長可能已經發現,自己輔導孩子功課,孩子的接受和配合效果總是不怎麼好,這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家長的輔導方式和態度容易讓孩子感到緊張或憤怒,有時也會導致家長被孩子激怒。

    針對這一點,建議家長可以在家附近找一個比自己孩子大一點的小朋友,可以支付一定的輔導費(不必很多),請他來家裡(經對方家長同意後)教你的孩子。小朋友之間,一方面更容易溝通;另一方面,年級高一點的更有權威感,孩子更容易聽得進去。

    第四條,建立家庭作業學習小組。

    你有沒有注意到,孩子們在一起做事的時候,比獨自做事時的狀態更好些。這也是現代教育非常重視的一點,所以孩子在學校會被組成學習小組、互幫小組等,一起探討和學習。

    家長也可以借鑑這種方式,在家裡組織孩子們的寫作業小組。

    不過,有家長說,現在孩子和家長都忙,放學之後就各回各家,或者去補習班,學習小組很難組起來。

    那麼,可以把家庭作業小組做個轉化,變成家庭學習小組。孩子完成作業,家裡的其它成員,比如父母、祖父母等,也完成他們自己的“學習”任務,比如閱讀或者寫作等等。

    當孩子感受到周圍的人都在專心做事,他也自然能夠安靜下來認真完成作業。這也是身教的力量。

    第五條,把作業分成小塊。

    我們在前面的目標管理課裡講過SMART原則,其中有一點就是把大目標拆分成具體的、可執行的小目標,降低完成目標的難度。

    這個方法,同樣適應於寫作業。孩子寫作業之前,家長可以先幫助孩子把所有的作業,按學科分成小部分,寫在清單上。每完成一個學科的小部分作業,就在旁邊打個對勾記錄,然後休息放鬆一會兒再開始下一個小部分的任務。

    每打一個對勾的儀式感,會為孩子帶來成就感,像是一種褒獎,促使孩子更快更好的完成餘下任務。

  • 12 # 小初的書聲影像

    孩子寫作業時關著門,大抵見於以下幾種情況:

    1、孩子不想受到干擾,關上門可以安靜地學習。

    2、孩子希望有自己獨立的空間,不想始終處於家長的監督之下。

    3、孩子有自己的“小秘密”,不想被家長髮現。

    當然了,除了上述三種情況,可能還有其他原因,我們就以這三種主要的、常見的情況為例,來說說遇到時該如何解決?家長能否要求孩子開啟門?

    我的建議是——

    首先尊重孩子的意願,允許孩子關著門學習。

    理由有三:

    1、家長畢竟要幹活、說話、走動等等,家裡難免有雜音,孩子想安靜地學習,把門關上,也能避免受到干擾。

    2、孩子想要擁有自己的獨立空間,這是成長的需求,無可厚非。

    3、孩子有自己的“小秘密”,很正常,人人都有權利擁有屬於自己的秘密,孩子雖小,也享有同樣的權利。

    當然了,這個“小秘密”應是符合孩子年齡特點、成長特點的,應是合理、合法的。

    但是,如果孩子“自制力差”,且這種判斷是客觀的,孩子的確在自我管理方面做得不好,那麼,家長可以要求孩子開啟門學習嗎?

    我的建議是——

    家長不要強行開啟房門,可以和孩子溝通後,徵得孩子的同意,把門開啟。

    家長切忌武斷地開啟孩子的房門,不要小看了這一扇門,這是屬於孩子小小世界的一扇門,即使孩子目前自制力差了一些,但這並不影響TA作為一個獨立、自由個體的存在,孩子也應得到來自家長的應有的尊重。

    因此,家長可以與孩子平等地、心平氣和地溝通,如果家長希望開啟門,看到孩子學習的情況,可以和孩子商量,例如:

    “媽媽(爸爸)希望你更有效地利用時間,完成作業,如果你開啟門,會比關上門寫作業效果更好,你願不願意嘗試呢?我們會注意,不要有雜音干擾你的。”

    “媽媽(爸爸)希望你能開啟門寫作業,我們會尊重你的意見,如果你不願意開啟門,我們也不勉強你,但希望你能在一個小時內完成作業(注:這個時間可根據情況自定),你能做到嗎?”

    “如果你覺得自己關著門寫作業,不一定能在一個小時內寫完,那麼,你願意嘗試開啟房門寫作業嗎?也許會讓你更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作業呢!”

    通常,當父母用平等交流而非命令的語氣與孩子溝通時,孩子大機率會接受父母的意見,至少不會牴觸,孩子會感受到尊重,從而願意聽從父母的建議。

    但是,倘若父母強行將孩子的房門開啟,孩子會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不尊重、不理解、不信任,反而容易激發孩子的逆反情緒,適得其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一的孩子成績差,擔心考不上高中,怎麼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