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福州禪武
-
2 # 張安邦
中華武術現代劃分為:競技套路、競技散打、傳統武術、短兵運動等,其中目前最能代表中華武術實戰性的是散打,要是十年前,日本、南韓、泰國,這些亞洲國家,站立式格鬥都是整體水平高過中國的,但是現在散打彎道超車,幾乎可以與自由搏擊、綜合格鬥無縫銜接,整體實力不在泰國之下,更可以用超越來針對日韓來說,如果非要用十年前甚至上個世紀末的眼光來看中華武術或者散打的話,我只能說你沒跟上時代,或者有一小部分人對外跪的太久了,或者這十來年回國少 了。
中華武術得實戰性比較適合個體的防身自衛,對於擂臺的格鬥估計還需要是時間去驗證。
中華武術據上世紀 80 年代的權威統計,“流傳 有序、自成體系”的拳種達 129 種之多。如果把一些零散的拳種也統計進去,估計有300多種,如此龐大的體系,應該是良莠不齊,誰也不敢冒然下定論,它的實用價值。
因此從現有的網路可查的影片進行與現代搏擊以及這官方主推的散打運動進行對比,粗粗的可以說一個大概;中華武術得實戰性比較適合個體的防身自衛,對於擂臺的格鬥估計還需要是時間去驗證。
首先從歷史的政治與文化環境分析,2014年10月20日,國務院以國發〔2014〕46號下發了《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這個時期開始才湧現了大量的搏擊比賽,才有很多的傳統武術參於進來,而之前的時間,搏擊更多是體制內的運動員參於。以散打為代表的中國武術大多時候侷限在於各省為單位的比賽,傳統武術參於的機會極少。一種技能是以人作為攻防的目標,是以人與人之間的拳腳作為交流的手段,既然傳統武術沒有賽事,自然也就是存在不合法性,不合法自然就沒有交流,功夫沒有交流,就變成一種藝術,無論怎麼演練功夫,它終歸還是個體的展示,而不是真實的對抗。因為人與人的對抗是瞬間的應變技術,是很多無形技術,個人無論如何努力訓練是無法練會的,距離感,空間感,戰機的精確把握,動作的感知,疼痛的感知,站在擂臺上,臺下上千人給你鼓掌,或者罵你,嘲笑你,這種心裡承受力,等等這些技術是必然要經過真實的訓練才能獲得。
以1896年現代奧運會興起以後, 體育運動訓練先後經歷了 四個發展階段。
自然發展階段(10世紀·--20世紀20年代)
新技術階段(20世紀20---50年代)
大運動量階段(20世紀60--70年代)
科學訓練階段(20世紀80年代至今),特別是20世紀50~90年代,隨著訓練實踐的不斷髮展,運動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新興科學技術在體育領域的應用,新的訓練理論、方法不斷湧現,運動訓練理論有了很大發展,先後形成了一般訓練理論、項群訓練理論和專項訓練理論,運動員體能訓練、心理訓練,個性化訓練受到了普遍重視。
關於格鬥其實是研究人的學問,而人的學問,有幾個基礎的學科,傳統武術都比較缺乏,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心理學,運動醫學,運動選材學,運動競賽學。如果沒有這些學科的參於,現代的奧運會運動員成績也 是進步緩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