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7
回覆列表
  • 1 # 災難e剪ing

    我看是有點懸

    據權威人士說,距離爆破點1公里以內,溫度會達到幾十萬度,而之後還有輻射來臨

    僅僅3米深的地下室別說是核戰爭,怕是普通的轟炸都有點成問題

  • 2 # 王司徒軍武百科

    3米深的地下室絕對對躲過核戰爭有很大幫助,但如果你需要個“能否躲過核戰爭”的確定答案卻很難,因為這取決於核彈如何對你進行攻擊,距離爆心的位置、建築物遮擋、核彈當量都很重要。

    以日本的廣島原子彈爆炸為例,根據資料記載,“小男孩”原子彈在563.8米半空爆炸,爆炸時的十億分之一秒內爆心溫度達到6千萬攝氏度,有超過200种放射性同位素噴薄而出,強大的光熱輻射、中子射流、衝擊波將一公里範圍內的物體瞬間化為灰燼,衝擊波以每平方米7噸的壓力,每小時11587千米的速度擴散,6萬棟房屋被摧毀,在爆心800米的範圍內形成了一個“絕對摧毀區”,只有寥寥幾座堅固的房屋剩下殘垣斷壁,爆心正下方的醫院甚至被直接汽化了。

    事後美國科學家經過觀測調查,定出了500米的“恐怖半徑”,在這個範圍內的生物幾乎第一時間被殺死,僥倖存活下來的也沒幾個最終倖存。

    是的,還是有幸存者,分別為爆心170米的地下室內男子野村英三(Eizo Nomura 47歲),以及300米內廣島銀行大樓的銀行年輕女職員高蔵信子(Akiko Takakura 19歲)、宇佐美本江(Kimiko Usami 18歲)。

    兩位女職員核爆時因為衝擊波昏迷,醒來後互相扶持著爬出已成廢墟的廣島銀行大樓,在廢墟中渡過一夜,後宇佐美本江父親進城將兩人找回。其中高蔵信子活到了90多歲高齡,一生深受各種輻射疾病困擾,而宇佐美本江1個月後悽慘的病死了,病因後來被判斷為放射性沾染造成的疾病。

    至於那個男子野村英三,他曾經在戰後寫了《原爆體驗記-在爆炸中心生存下來》(爆心に生き殘る)等手稿,此人1982年以87歲逝世,手稿被留存在廣島市公文書館收藏。

    1945年8月6日,野村英三當時在“縣燃料配給統治組合”(県燃料配給統制組合)擔任職員,日本為了防禦美軍的大規模燃燒彈攻擊,將這類設施都放到了地下,所以儘管地面上有燃料會館(今和平公園休息所),地下卻有個2-3米的地下倉庫。

    核爆發生時,燃料會館共有37人上班,野村英三因為要去地下室拿一份檔案,幸運的躲過了爆心轟炸。

    實際上根據日本人的說法,一共有8個人從此處逃生,他們在核爆過後回過神來,紛紛四散而逃。野村一直逃到元安川才止步,他隔著河,聽到爆心那邊彷彿有嬰兒在哭喊,然後與四五個男女一起躲進了附近的防空壕。

    事後多年,一個叫“舊広島大原爆放射能醫學研究所”的機構對核爆炸進行了追蹤調查,發現半徑500米內,共有78名倖存者,而野村英三是唯一能追蹤到的最近距離存活倖存者,堅固的建築和地下室是8個爆心倖存者的保命符。

    顯然,核爆雖然毀天滅地,卻依然能在一些邊邊角角遺漏出一線生機,那些存在於較堅固厚實建築物、地下室中的人,即便處於爆心相當近的距離內,亦能幸運的存活下來。相比原子彈爆炸,反倒是核爆後的放射性沾染給予倖存者的殺傷更大。

    現代的氫彈威力遠大於過去的原子彈,這讓核爆生存更加艱難,但一定強度的3米地下掩體絕對比裸身接核彈生存率要大的多,畢竟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面對廣島銀行那樣的貼臉爆炸。

    比如距離爆心550米的女高中生中前妙子(なかまえ たえこ 16歲),她當時在廣島中央電話局(今廣島袋町),起先突然聽到雷鳴般的炸響,然後剎那間房間升溫,彷彿一切都要融化,所幸來的快去的也快,再看外面,一切都成人間地獄。

    還有距離爆心1200米的“日本被団協代表委員”坪井直,他當時還是個20歲的大學生,正在市政廳附近晃悠,結果就看到一片泛紅的強光衝過,眨眼間就給吹飛到八九米的街道對面不省人事。

    又比如家裡開理髮店的松重美人,他距離爆心2700米,當時正坐在馬桶上看報紙,結果周圍突然亮起了白嶄嶄的光,面板猶如針扎,然後“咚”的一聲就趴到地上了,出來一看,理髮店一片狼藉。

    距離爆心6公里肥田舜太郎醫生是個遠距離典型,他之前正在給一個小女孩打針,突然臉上一陣灼熱,有強光和熱風瞬間拂過,他嚇得“啊”了一聲,再看窗外,依舊藍天白雲,換個方向再看,一圈巨大的衝擊波環籠罩而來,將房子頂和人全掀飛了,他撞穿了兩堵牆壁砸在隔壁的佛龕上。

    更遠的是名為神戸美和子的7歲女童,她家當時在廣島的鄉下經營葡萄園,1995年她執筆寫下了當年的景象:“八月六日在自家走廊被炸了,被附近的玻璃碎片劃傷了,之後在附近的葡萄田下生活。雖然不知道停戰的事情,但在縣師範學校的後面燒死了不少人……附近也有燒傷嚴重的人,人的身體腐爛的臭味很重。”

    很顯然,能否躲過核彈轟炸,距離是最重要的因素,越靠近爆心核彈越不講理,越需要更堅固的掩體躲避,所以合適的掩體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則即便離爆心很遠,也會產生不可預知的傷害,在街上走、樓裡待著,遠不如躲在地下工事中安全。

    當然,如果背景是毫無道理可講的核戰爭,那麼一二線大城市裡的生存機率估計會很低,別說3米,就是躲到30米地下人防工事都不見得有用。

    現代被人認為最強悍的核戰堡壘是地處夏延山的“北美防空軍司令部”,這座建在科羅拉多大山裡的堡壘凝聚了美國的戰爭精華,2500米海拔的大山被從地下掏空,僅露出700米高的地面部分,地下透過裝甲鋼板、抗震結構、混凝土和上百底座彈簧改造,僅隔絕內外的鋼鐵大門就厚達2米,重25噸。

    可即便如此,美軍依然對夏延山的防禦不滿意,他們認為此處仍然沒有達到完全抵抗核戰爭的能力,不能滿足冷戰時核彈頭的密集攻擊。到了現代,隨著鑽地核彈技術的成熟,美國又多次對夏延山的防禦提出異議,認為它無法防禦該種核彈的直接攻擊,必須想辦法繼續加固或更換場地。

    你看,處於核戰爭中心的敏感地帶修多結實都白搭,別人如果非要炸你,夏延山300米的花崗岩都不管用,3米地下室又能做什麼呢?想要在核戰爭的襲擊下倖存,防禦固然要做好,但儘可能的遠離被瞄準的敏感地帶才是保命之道。

    總結來總結去,最後可以濃縮成一句話——城裡太危險,還是回農村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功能飲料哪個牌子口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