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秋麥穗兒

    第二張圖片是絲瓜長在藤蔓上發生病變。從第二張圖片分析,我覺得是絲瓜得了疫病,絲瓜疫病主要危害果實,有時絲瓜莖蔓及葉也受害。絲瓜疫病,是個比較棘手的絲瓜病變。它比較常見,但還需要我們仔細的觀察,及時處理。

    絲瓜果實發病多從花蒂開始,病斑由於絲瓜果體發軟而塌陷,剛發病時候就像蒸發了的水漬狀;初期還是暗綠色;隨著瓜體溼度的增大,絲瓜會慢慢開始腐爛,並有白色黴點兒,這種絲瓜疫病是可以傳染的,而且傳播速度很快。

    如果不及時摘除病瓜,病莖,病葉,絲瓜的莖和瓜條都會發病。莖蔓發病主要也是在嫩莖或節間部位,剛觀察也是水漬狀,等病變加深後整段溼腐,顏色開始變成暗褐色。 而葉子呢,最開始也是水漬狀黃褐色斑,整個葉子就像隨便塗抹成的大花臉,有時白色有時青褐色。

    要防治絲瓜疫病,首先你要在種子的選擇上下足功夫。一定要選用抗病的品種。再就是用藥劑消毒,殺滅種子帶菌。常用的方法有:50%福美雙可溼性粉劑拌種,用藥量為種子重量的0.4%;或用福爾馬林100倍液浸種30分鐘,洗淨後催芽;或用瑞毒黴600倍液浸種30分鐘後,撈出後清洗再催芽。

  • 2 # 農村大妮

    絲瓜黑斑腐爛病,主要危害果實。果實上病斑圓形或近圓形,大小4~8毫米,褐色至深褐色,沒有邊緣。

      病菌在病殘體上借風雨傳播蔓延,經傷口或皮孔侵入,引致果斑病。生產上遇有水肥條件差,管理不好,生長衰弱易染病。

      防治方法

      (1)定植前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機肥,生長期一般不要追施速效氮肥,苗期及時鬆土、鋤草,促進根系發育,甩蔓後及時壓蔓、盤蔓。

      (2)澆水宜少不宜多,雨後及時排水。

      (3)注意選擇高燥地塊或採用高畦栽培,收穫後及時清潔田園,發現病瓜及時摘除,集中深埋。

      (4)發病初期開始噴灑30%綠得保懸浮劑400倍液或25%絡氨銅水劑500倍液、47%加瑞農可溼性粉劑800倍液、1:0.5~1:240倍式波爾多液、氯黴素4000~5000倍液,隔7天左右1次,連續防治2~3次。採收前3天停止用藥。

  • 3 # 農人顧流芳

    絲瓜屬於是深受老百姓喜愛的一種優質蔬菜,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髮展在各個農村種植面積逐年擴大。不過因不同程度的病害發生,每年都會造成一定產量和經濟的損失,直接影響了種植戶的收入。

    ﹝1﹞透過上圖可分析這是因絲瓜黑斑病侵染所致,絲瓜黑斑病主要以為害絲瓜植株的葉片和果實為主。

    絲瓜植株葉片染病,病斑會表現葉緣或葉面為褐色且不規則形,病害嚴重時,會直接造成植株葉片大面積變褐乾枯。絲瓜果實染病初期會生有水漬狀的小網斑,隨著病害的加重病斑逐漸擴充套件為深褐色至黑色病斑。

    ﹝2﹞絲瓜果實由外向內腐爛,老農建議防治絲瓜黑斑病應配合輪作倒茬,與非瓜類作物實行2年以上輪作。在選用無病種瓜留種的前提下,應翻曬土壤,採取覆膜栽培,並施足基肥,增施磷鉀肥,以提高植株抗病力,同時在雨後應及時做好排水工作,防止田間出現積水現象。

    絲瓜植株葉片相對較大,發病時應及時摘除黑斑嚴重的葉片,保留不嚴重的葉片。每隔一週,對染病植株噴灑一遍針對性藥劑,直到黑斑不再增長或擴張。藥劑可選用苯醚甲環唑、嘧菌酯。

    ﹝3﹞在成熟期的絲瓜果實感染黑斑病害,在發病前期會在果實表面產生類似於葉片症狀的黑色斑點,發病後期會造成果實軟化腐爛,進而出現脫落情況。

    在黑斑病的高發期,種植戶配用殺菌抑菌劑同時給絲瓜植株果實補充營養,透過提高葉片葉綠素含量提高光合作用能力,進而提高產量和抗病能力。

  • 4 # 三農子弟之五福臨門

    黃瓜黑星病症狀為:瓜條染病,初流膠,漸擴為暗綠色凹陷斑,表面生灰黑色黴層,致病部呈瘡痂狀,病部停止生長,形成畸形瓜。

    適宜黑星病菌孢子萌發的條件是氣溫15-25攝氏度,空氣溼度大於90%,葉片結露。病菌可侵染黃瓜、西葫蘆、南瓜、甜瓜等多種瓜類。潛育期一般為3-6天,露地9-10天。

    防治黑星病除了注意透過控溼來降低發病機率等措施外,主要還得靠藥劑防治,可選用10%苯醚甲環唑1500倍液,40%氟矽唑8000倍液,12.5%腈菌唑2000-3000倍液,6%樂必耕1000倍液,80%敵菌丹500倍液,50%苯菌靈1500倍液等,每隔7-10天防治一次,連續防治3次左右。

    至於絲瓜黑腐,個人覺得可能是果蠅等為害後造成的腐爛,如果此症狀獨見,不具傳染,可斷定非傳染性病害。可以剖開瓜條檢查。

    以上僅供參考。附秋瓜黑星病圖片一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服坦克世界準備更新了,沒有了外掛手殘黨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