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胡圖的胡

    這幾位都是唐代有名的大詩人,

    首先李白(701年-762年)詩仙,字太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一生遊歷,個性灑脫,並未參加科舉,但不代表他不熱衷功名,他喜歡結交,而且多達官貴人,比如衛尉張卿,賀知章,玉真公主。李白被唐玄宗賞識有點像現在的網紅明星出道,天寶二年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稱讚,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非常仰慕,便召入宮中,恩寵有加!但天寶二年因為李白放浪形骸,被玄宗疏遠,賜金放還,所以李白沒有科舉!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出生於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1][2]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杜甫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別”等名作。

    大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雖然參加過科舉,但是很遺憾,一次都沒中!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河南新鄭(今河南鄭州新鄭市)人,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

    白居易是個天才少年,天生聰慧過人,三歲會認字,五歲學作詩,九歲通聲韻,等到十來歲,早已文采斐然。

    16歲時,他的一首《賦得古原草送別》驚豔了全唐,連當時的文壇巨擘顧況都被驚動了。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當時,這篇詩作為他的投名狀,交給顧況時,顧況一看到這名字,便笑說:“白居易,不對吧?長安物價不便宜,想白居可不容易。”可當顧況接著往下看,細細品讀完全詩後,他大嘆:“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難。老夫前言戲之耳。”意思是,就當我剛剛胡說八道,能寫出這種詩的人,是十足十的才子,別說長安,整個天下你想住哪就住哪。顧況這一翻話,徹底讓白居易火了,但他的夢想並不只是當個名動天下的“大明星”,他要考上科舉,光耀門楣!806年,白居易罷校書郎。同年四月試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及第,授盩庢縣(今西安周至縣)尉。807年,任進士考官、集賢校理,授翰林學士。808年任左拾遺,迎娶楊虞卿從妹為妻。810年改任京兆府戶部參軍,811年母親陳氏去世,離職丁憂,歸下邽。814年回長安,授太子左贊善大夫。

    所以白居易是正經的科班進士出身。

    劉禹錫(772~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佔洛陽” ,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一說是匈奴後裔)。唐朝時期大臣、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

    貞元六年(790年)十九歲前後,劉禹錫遊學洛陽、長安,在士林中獲得很高聲譽。

    貞元九年(793年),與柳宗元同榜進士及第,同年登博學鴻詞科。兩年後再登吏部取士科,釋褐為太子校書,不久丁憂居家。貞元十六年(800年),杜佑以淮南節度使兼任徐泗濠節度,闢劉禹錫為掌書記。後隨杜佑回揚州,居幕期間代杜佑撰表狀甚多。

    貞元十八年(802年),調任京兆府渭南縣主簿,不久遷監察御史。當時,韓愈、柳宗元均在御史臺任職,三人結為好友,過從甚密。

    後卒於洛陽,時年71歲,追贈戶部尚書!

    劉禹錫 科舉進士及第,科班出身!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人。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

    開成二年(837年),進士及第,起家秘書省校書郎,遷弘農縣尉,成為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捲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大中末年(約858年),病逝於鄭州。

    李商隱進士及第,科班出身!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歷任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杜牧是進士,科班出身!

    總結:以上6位大詩人,除李白杜甫外,其餘都是進士出身。

  • 2 # 糊了個逗

    唐朝時期,科舉選官剛剛起步,還存在其他當官的方法,主要就是將自己寫的文章投送到朝廷大官的家中,如果得到賞識,就會被推薦進入朝廷為官

    李白:

    李白就沒有參加科舉考試,而是透過別人推薦在唐玄宗身邊當了供奉翰林,也就是隨侍皇帝身邊寫文章的

    杜甫:

    杜甫在天寶年間李林甫當權時參加了科舉考試,落第,後來安史之亂爆發,他投奔到鳳翔行在,當了左拾遺(這種情況下來投奔當然有官做),後來又因諫言被貶

    白居易: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中進士

    劉禹錫:貞元九年(公元793年)中進士——與柳宗元同科

    李商隱:公元813年出生,25歲進士及第(公元838年)

    杜牧:唐文宗大和二年(公元828年)中進士

    對於這些牛人而言進士的身份很難再去代表什麼,反而是需要回歸本真,尋找自我,創作出屬於個人獨特個性的作品。

  • 3 # 我是一個俗人吖

    這幾位著名詩人中,李白,杜甫都不是進士出身。

    李白,字太白,祖藉甘肅天水。李白是被名人推薦給唐玄宗當供奉翰林的,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

    杜甫,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陽。天寶年間參加科舉,不幸落第。安史之亂,投奔到鳳翔行在才當了官。

    白居易,字樂天,祖籍山西太原。貞元十四年中進士,同年四月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

    李商隱,字義山,祖籍懷州河內。科舉考試落榜很多次,開成二年才中進士。

    劉禹錫,字夢德,祖籍洛陽。貞元九年中進士,同年又登博學鴻詞科,兩年後又登吏部取士科。

    杜牧,字牧之,京兆萬年人。大和二年中進士,同年又中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

  • 4 # 商界詩人高曉君

    白居易、劉禹錫、李商隱、杜牧都是進士出身。

    貞元十六年,白居易 29歲考中進士。

    唐德宗貞元九年(793年),劉禹錫考中進士。

    開成二年,837年,李商隱考中進士。

    公元828年,杜牧考中進士。

  • 5 # 史遇春之塵境心影錄

    1、李白

    唐隴西成紀人;其先隋末流寓西域,故生於安西都護府所屬碎葉城,中宗神龍初,遷居蜀之綿州昌隆縣青蓮鄉,又嘗寓居山東,故亦稱山東人。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少有逸才,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

    十歲通詩書,被稱為“天才英特”。

    喜縱橫術,擊劍任俠,輕財重施。

    青年時離蜀漫遊。

    唐玄宗天寶初,入長安,經賀知章、吳筠推薦,詔供奉翰林。

    2、杜甫

    唐河南鞏縣人,祖籍襄陽;杜審言孫。

    字子美,自稱杜陵布衣,又稱少陵野老。

    初舉進士不第。

    遂事漫遊。

    後居困長安近十年,以獻《三大禮賦》,待制集賢院。

    3、白居易

    唐華州下邽人,祖籍太原;白季庚子。

    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

    唐德宗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進士。

    4、劉禹錫

    唐洛陽人,自言系出中山。

    字夢得。

    唐德宗貞元九年(公元793年)進士。

    又登博學宏辭科。

    5、李商隱

    唐懷州河內人。

    字義山,號玉谿生。

    唐文宗開成二年(公元837年)進士。

    6、杜牧

    唐京兆萬年人,杜佑孫。

    字牧之。

    唐文宗大和二年(公元828年)進士。

  • 6 # 殘陽暮裡酹江月

    這幾個人裡除了李白、杜甫,都是進士出身。在唐代進士不是那麼容易考的,《全唐詩》八七六:“明經進士語:‘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土。’言其艱難也。”

    1、李白

    《唐六典》規定:刑家之子,工商殊類不預。也就是明確規定是罪人和商人的後代沒有資格參加科考的。

    唐代考進士,先要透過資格審查。審查的時候,要註明:一、“郡縣鄉里名籍”,就是要註明你是哪個地方的人?二、“父祖官名”,就是你的父親,還有你的祖父,叫什麼名字,幹什麼的?

    李白的身世一直成謎,其家世、家族皆不詳。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也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一般認為他的先祖曾經獲罪(而且很可能和皇族有關),避居外地多年,才回來蜀地落腳;而李白的父親大概也因為這些原因,只能做商人。

    所以,李白沒辦法參加科舉考試。

    2、杜甫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二十四歲的杜甫在洛陽參加進士考試,結果落第。這大概是第一次。

    天寶六載(747年),玄宗詔天下“通一藝者”到長安應試,杜甫也參加了考試。但是權相李林甫搞起了“野無遺賢”的鬧劇,因此所有參加的人全部落選。

    不得已,杜甫走權貴之門,投贈干謁等,在長安待了十年。

    天寶九載(750)冬天,杜甫獻三《大禮賦》,終於得到玄宗的賞識,命待制在集賢院,但也僅僅是獲得了“參列選序”資格,等候分配而已。悲催的是,因為主試者仍為李林甫,所以沒有得到任何官職。

    天寶十四載(755年),杜甫終於被授予了河西尉這種小官,杜甫拒絕了。不久,朝廷改任他為右衛率府兵曹參軍(低階官職,負責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這一年,杜甫已經四十四歲了。窮困潦倒,不得已就接受了。

    這一年的十一月,回家省親的杜甫發現小兒子餓死了,於是寫了著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也就是這年的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了。悲催的杜甫還被叛軍所抓獲,幸因為官職小,沒有被囚禁。

    後來他終於冒險逃出,投奔肅宗,授為左拾遺,這是他這輩子當過最大的官了,所以後來世稱“杜拾遺”。

    再後來,他得罪權貴,為皇帝不喜。他輾轉流落華州,到洛陽、偃師等,最後到了蜀地。

    其他

    白居易,貞元十六年初,29歲,考上了進士。

    劉禹錫,貞元九年,22歲,進士及第

    杜牧,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

    開成二年(837年),李商隱得中進士,大概是25歲左右。

  • 7 # 圖文繪歷史

    李白當過最大的官,翰林待詔,六品。

    很可惜,李白沒參加過科舉,那時候想獲得功名,要麼推薦,要麼科舉,他一生三次從政,三次失敗,三次從政都是推薦的,所以他十分羨慕科舉,但因為身世原因,《新唐書》記載“其先隋末以罪徒西域”,李白的祖先有罪,那時士子科舉前,要先寫“家狀”,把你的家庭情況寫清楚,官府再派人去查,合格的才能科舉,所以李白家有案底,無法科舉,子孫後代全都無法參加科舉。

    杜甫畫像。

    杜甫一生兩次科舉,一次在24歲,一次在35歲,很遺憾,都未中,靠獻賦獲得入仕途機會,但都是小官,司功參軍,華州為上州,這是個從七品,左拾遺,從八品,檢校工部員外郎,沒有級別。

    白居易去世後朝廷贈宰相,諡號單字“文”。

    白居易,很早就中科舉了,他在十年間,曾三登科第,分別是進士科、書判拔萃科、制科。官當過很多,都品級不高,曾做過翰林學士,為皇帝起詔書的,才八品,後來貶的江州司馬,僅有六品,到了晚年混得侍郎和刺史,這是四品官,最後以正三品尚書致仕,退休金半俸。

    劉禹錫墓現存滎陽市。

    劉禹錫,官宦之家,有很好的薰陶,他21歲就中進士,非常優秀,又登制科和取士科,和前面的白居易一樣,三登科第,與韓愈、柳宗元同朝為官,長期在四品官徘徊,快死了才進一步,為三品太子賓客,死後贈尚書。

    李商隱雕像。

    李商隱,24歲中進士,但仕途非常不順,他所處的正是牛李黨爭時期,持續了近半個世紀,一輩子正兒八經的官帽子,僅僅是個校書郎,從九品,最後抑鬱寡歡,死得也早。

    杜牧死前,自撰墓誌銘,其內容對介紹自己極簡單,整篇幅都在聊人快死了是什麼樣子的。

    杜牧,官宦之家,在想杜佑的孫子,有很好的教育,26歲中進士,又登制科,入仕順利,但遷官外放刺史後,止步不前,此後官職在五品、六品徘徊,而他的堂哥杜悰,娶唐憲宗之女岐陽公主,後官至宰相,加司空、太傅、封邠國公,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 8 # 王小朋

    說點不一樣的。

    “進士”這個說法,出自《禮記·王制》,“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以告於王,而升諸司馬,曰進士”,其原意大約是“進貢給國君的優秀人才”,與良馬寶珠之類的貢品相比,地位差不多。漢魏時代,已有把貢於朝廷的孝廉稱為“進士”。隋設進士科,有比附古制之意,至此“進士”逐漸成為功名的一種,不再泛指進貢的人才了。但是這種古風還保留了很久,比如開元二十四年杜甫在洛陽參加考試,就是在前一年冬天,隨著鞏縣進貢的物品一起進京的。第二年春天參加考試,那一年他沒考上,後面還會講到。

    科舉制度作為中國古代人才選拔的一種方式,出現較晚。科舉制的首創時間史學界存在爭議,有漢朝、隋朝、唐朝多種說法。這裡既然說的都是唐朝詩人,咱就只取唐制。唐代科舉分為常科和制舉兩類。常科是固定時間舉行的固定科目選士,制舉則為皇帝臨時根據需要下詔開科選士。通常所說的科舉,指的是常科。常科主要有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書、明算等六大科。由於秀才科難度太大,應試的人數又少,後來取消了。唐人參加較多的科目是明經科和進士科。明經主要是以儒家經學為考試的內容,進士科主要時務策,文章優劣是重要標準。

    唐以前的主要選拔制度是察舉制與徵辟制,當然,秦代也出現了墾田和軍功晉級制度,魏出現了九品中正制,但都沒有科舉影響力大。但是請你注意,這幾種制度在後世雖然不再是主流,卻並沒有完全消亡,在唐代,甚至還存在很大的影響力。

    從年齡來講,李白最大。

    李白壓根兒就沒參加過科舉考試,據說他家世背景不太好,一說是出身於商人之家,士農工商,四民之末,不具備參加考試的資格;另一說是他祖上犯過罪,隋朝末年居家搬遷到了西域。雖說隋朝跟唐朝是親戚,但畢竟是兩個政權,會不會把檔案留下來並且作為限制後人的方式,很難說。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李白從沒參加過考試,也就無從獲得進士出身了。

    所以李白的求進之路是從自我推薦開始的,這可以看作是徵辟制的延續,——自己先弄出名聲,等待皇帝徵召,從而獲得一官半職。杜甫在洛陽落榜那年,李白心裡也不好受,頭兩年他連續寫了幾篇文章,希望得到領導重視,但都是白費力。其中比較有名的,是《明堂賦》,今天洛陽明堂博物館一樓,存有全文,有興趣的可以去看。

    李白後來入翰林,得益於賀知章的大力推薦,但事實證明他只是一個好詩人,並不是一個合格的官員,這裡不再贅述。

    杜甫是一個悲催的考生。

    前面說過,開元二十四年,他第一次參加考試,時年25歲。那年考完一散場,他就意識到沒考好,鬱悶中游龍門,寫下“雲臥衣裳冷”,這首詩寫得一般,但在各種版本的杜甫詩集中,都是第一首,很有意思。那一年考試出了個很有名的事件,就是“兩李事件”。主考官李昂和考生李權弄得很不愉快,朝廷各打四十大板,都處分了事。同時,朝廷對考試製度進行了改革,管理權從吏部移交到禮部,並提升了主考官級別。這一年總共取錄了二十七名進士,如杜甫所料,他的名字並沒有出現在榜上。

    天寶六載,玄宗下詔“天下通一藝者”到長安應試,這是一次典型的“制舉”,杜甫也參加了考試。由於李林甫整了一出“野無遺賢”的馬屁神劇,所有考生全部落選,杜甫只能乾瞪眼。

    幾年後,杜甫透過獻賦——和李白相同的方式,得到玄宗的賞識,幾經周折,也獲得了小官,總體上挺潦倒。

    劉禹錫和白居易同年,可能略大幾個月,但是成名很早。

    老劉自言“家本滎上,籍佔洛陽”,號稱中山靖王之後,和大漢皇叔劉備是親戚,早年屬於愛吹牛的那種人,後來經歷的磨難多了,也就踏實了很多。

    不過他確實是少年天才,貞元九年進士及第,時年21歲。貞元末年,他和老友柳宗元進入“永貞革新”的核心圈,可謂風雲人物。“永貞革新”失敗後,他和柳宗元雙雙被貶,幾次沉浮後,柳死在他鄉。劉禹錫不僅撫養了柳宗元的孩子,還把柳的詩集也出版了,真算是好兄弟。

    晚年劉禹錫認識了白居易,並且結下了深厚友誼,自此之後他官運也不錯。主要是白居易的老哥、宰相裴度罩著他。三個人定居洛陽,經常搞聚會,吃喝玩樂不亦樂乎。

    白居易比元稹大八歲,但是也一直被這個考霸所壓制。

    劉禹錫考上進士那年,元稹還是小屁孩,他聽說明經科容易,就隨隨便便考了一下,考上了,那年他15歲,放到現在,也就是初中畢業的年紀,但是很可惜,這畢竟沒有進士招牌亮。

    《唐才子傳》載,白居易是貞元十六年的進士。貞元十九年,元稹與白居易同登書判拔萃科,併入秘書省任校書郎,這個考試是吏部主持的選官考試。元和元年,元稹和白居易同登“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元稹為第一名。

    這段故事說明,不管明經還是進士,考試上榜只是人生第一步,真正獲得官位,還要參加相關的選拔賽。

    杜牧比李商隱大10歲,運氣要好很多。

    大和二年的進士考試是在洛陽舉行的,此前,杜牧已經憑藉《阿房宮賦》闖出了名氣。這年他26歲,不僅考上進士,而且還是第五名的好成績,就手寫下“東都放榜未花開,三十三人走馬回”之句。同年,他考中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被授弘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兵曹參軍。

    大和九年,杜牧被任命為監察御史,分司東都,八月到他的福地洛陽上任。因此逃過了這年十一月的甘露之變。

    李商隱屢敗屢戰,終於考上,但是混得不好。

    杜牧考上進士後一年,李商隱舉家搬到洛陽,結識令狐楚。楚對李很欣賞,其子令狐綯也因此與李商隱也有了交集,李商隱能夠考上,他幫了不少忙。

    從太和二年到開成二年,十年間,李商隱几乎年年應考,次次落榜,而令狐綯早在太和四年就考中進士,早早開始為官生涯。開成二年,在令狐家幫助下,李商隱終於考上進士。但隨後李在婚姻選擇上走得不太好,得罪了令狐家,搞得自己名聲也不好,後半生混得很差。

    傳說白居易晚年很喜歡李商隱的詩,也算是一種安慰吧。

  • 9 # 盛開的詩

    可以看一下《唐才子傳》這本書,按他們科舉成績排序,講述了他們的經歷

    中國曆代名著全譯叢書.039.唐才子傳全譯.李立樸.譯註

    王維,玄宗開元九年(721年)狀元。

    唐代的著名詩人裡,獲取了狀元殊榮的,只有王維

    白居易,德宗貞元十六年(800年)進士。杜牧,文宗大和二年(828年)進士。李商隱,文宗開成二年(837年)進士。劉禹錫,德宗貞元九年(793年)進士。李白和杜甫未進進士。

    李白未走以進士求官之路,杜甫兩次進士落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發生的動亂?是不是有可能加速失去世界第一強國的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