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人說,平仄韻律是格律詩詞和對聯的基本規則,絕對不能忽視和否定,那種寫格律詩詞和對聯可以不用管平仄的說法是無知的表現;平仄過時了,為了意境可以不顧平仄韻律的說法都是不對的。對這個問題,你怎麼看?
10
回覆列表
  • 1 # 昆陽子

    這個肯定啊,格律格律,離開了平仄用韻,就不是格律詩了。

    對聯則是格律詩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沒了平仄,也就沒了對,就更談不上聯了。

  • 2 # 春風拂面1920

    對聯的要求要比格律詩的要求嚴格,格律詩的首尾還可從不對仗。對聯上聯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是仄聲,下聯韻角必須是平聲。但是,換個角度看,這有什麼關係,這不過是文字遊戲罷了,其實的確有好多人,有時也包括我們自己連上仄下平都會出現錯誤,這並非是出聯者的原因,而是我 們沒有對傳統文化重視和加強普及對聯和格律詩知識的原因。文化需要傳承,就得有這麼一部分去努力應造這個環境,在創作中提高,才會逐漸登堂入室,成為同路人,愛上詩歌,愛上對聯,愛上文學皇冠上的這顆明珠。

  • 3 # 漢子詩人

    格律平仄韻律漢子都不懂!!!

    漢子聽俺白哥<李白>說他也不懂這些東西也作了一些詩漢子聽白哥的話也做了幾首詩……

    (漢子~*夜詩*七首

  • 4 # 出山虎282

    我認為,格律詩詞和對聯之所以為格律,就是離不開韻律。這是古人經過長期和千年研究及積累才獲取難得的成果和規律。一首詩或一對聯如果不符合格律和平仄韻律那就會暗然失色。沒有平仄韻律的詩和聯就不美不雅了,象音樂一樣沒有韻律的歌曲就沒有魂和氣了。

    但是,萬事不是絕對的。自古至今,也有名詩和名聯沒有嚴格尊律和不尊律的佳作出現。詩和聯韻律重要,但也不能忽視其意境,我認為有時為了意境也可以不尊律。意境美也是詩和聯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 5 # 茶族世家

    對聯的要求要比格律詩的要求嚴格,格律詩的首尾還可從不對仗。對聯上聯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是仄聲,下聯韻角必須是平聲。按嚴格是一定要按規矩,但是對於新手愛好學習,也應該換個角度看,多讓新手入門的機會,要求都必須全能才可以寫,我認為不要用高人的眼光去看剛入門的新人,那樣肯定看不習慣!放低目光讓更多人去創造並不是壞事啊!這有什麼關係,這不過是文字遊戲罷了,其實的確有好多人,有時也包括我們自己連上仄下平都會出現錯誤,這並非是出聯者的原因,而是我 們沒有對傳統文化重視和加強普及對聯和格律詩知識的原因。文化需要傳承,就得有這麼一部分去努力應造這個環境,在創作中提高,才會逐漸登堂入室,成為同路人,愛上詩歌,愛上對聯,愛上文學皇冠上的這顆明珠

  • 6 # 寒梅秋葉

    對聯講對仗工整,古詩詞格律平仄壓韻(這是詩的框架),但是好的內容和哲理才是詩魂(這是詩的肉體!)

    平仄指的是詩詞讀音高低起伏,如電影的劇情!讀起來才有力度人和情商!壓韻為了讓詩讀起朗朗上口又便於記住你的詩!

    但是現代詩可以無平仄,也不用太多壓韻的要求!

  • 7 # 聞魯生

    楹聯源自詩詞的軀殼,詩詞生於民眾的情性,故而,惟此格律,擲地則溫婉鏗鏘剛柔相濟,入雲則扶搖直上響徹天際。

    但凡華夏後人,尚具天良稟賦,必須敬重、敬畏、敬仰詩詞格律。

    試想,音形義一身的中國文字,首先推崇的,不正是抑揚頓挫、橫豎撇捺嗎?

    試想,文史哲合體的中國文化,最為倚重的,不正是藏情含趣、出神入化嗎?

    中國詩詞之美,在情性,在思辨,更在音樂。

  • 8 # 小哥48363285

    是的。如果不遵循格律規則和對仗要求,格律詩詞和對聯就失去了它們獨特的藝術之美。這就好比,旗袍就要緊緻,如果很寬鬆穿上身就不能體現女人的優雅之美。

  • 9 # 白雲3498

    。寫格律詩和對聯,就得按所規定的套路去做,既所為音準上使用平仄。

    規定的套路音準去做格律詩和對聯,就好比讓人去遊華山,但遊客去登泰山代過。同樣是登山遊玩,還是走錯了路,達到的目的不一樣。

    詩歌是開放性的,對聯也比較靈活。寫作中無論怎樣寫都是作者形成自己的風格。對聯有所硬規:就是每一幅對聯的上聯末字比須是仄音字,下聯平音字,否則對聯不成立。

    “觀音山上觀上水!

    要求意境相對、詞性相對、平仄相對。難倒了所有學士,應對者都敗下陣來。可見對聯是使用平仄的,務必重視。

  • 10 # 雨後嬌陽518

    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

    當今盛世,“改開”大潮風起雲湧,詩山文海也首當其衝,我支援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觀點,對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古代優良傳統文化應該繼承發揚;對不利於社會進步的桎梏束縛應該打破拋棄!我們需要與時俱進,繼往開來!

  • 11 # 尚新源蠍子

    一副好的對聯和格律詩詞,

    必須講究平仄韻律,

    因為,

    不僅看的,所以字裡行間體現意境,

    更是讀的,所以朗朗上口抑揚頓挫!

  • 12 # 藤籌勁草論教育

    平仄和韻腳是律詩和對聯的嚴格要求,也是為了營造意境美。

    但是現在要求逐漸降低,更多時候詩和對聯都是為了開心就好,所以,沒有必要苛求。

  • 13 # 古嶽丘壑

    做格律詩和對聯,就要按照格律詩和對聯的規矩來寫。

    就像廟裡的和尚,就得按照中國佛教裡的規矩來行事一樣。你不能說,我出家做和尚,還想著要自由結婚的事。

    自由都是相對的自由,沒有絕對的自由。格律詩詞和對聯是一樣的道理。

    想自由點的,可以做古體詩,也就是舊體詩,沒有格律平仄要求。舒服押韻即可。對聯還是必須要按照規矩走的。

  • 14 # 宋雲霄小說故事

    格律詩與對聯多少有些區別。對聯對稱貼上屋門兩邊,要求工整對仗,文字對稱。

    格律詩就有嚴格的平仄,押韻要求,是古人幾千年的文字組合結晶。

    當然,律詩和對聯的好壞,與作者文字水平有關。

  • 15 # 竹篁聽雨

    這個問題要分開說。

    格律詩是相對於古體詩而言,因為隋唐之前的詩都是古體詩,它們不太講究格律,音韻要求不太嚴格,字數和句子多少沒有限制,當然唐朝時也有一些詩人模仿古風,創造了一些名作,也被視為古體詩,比如李白的《行路難》,《蜀道難》;杜甫的"三吏三別"等等。但唐朝時詩歌高度發達,對詩歌的要求也更嚴格了,這時出現了格律詩,也叫近體詩,有五言丶六言丶七言律詩,甚至出現排律詩。格律詩以五言丶七言為主,有以下要求:l,句數為八句;2,押平聲韻;3,中間兩聯必須對仗;4,五律和七律都有四種形式。

    再說說詞,詞也叫詩餘,曲子詞,長短句,樂府等。它對字數要求更嚴格,58字以內叫小令,59一90字叫中調,91字以上叫長調。它對韻腳的要求也很嚴格,有的押平聲韻,有的押仄聲韻,有的中間換韻。詞有詞牌,是固定的,名稱眾多,有的詞牌有好幾個名字。後來詞牌不一定和內容一致,又出現了題目。

    最後說對聯,對聯也叫對子,楹聯。它是從詩中的對偶句化生而來,相傳最早的對聯是由孟昹創作。上聯尾字為仄聲,下聯尾字為平聲。上下聯字數一致,詞性一致,結構一致。

  • 16 # 使用者9781292051063

    原則上是。但現在很多人的做法,不是去學古韻之精髓。而是仿古韻、湊古韻。有點四不像。真正懂古韻、作得很好、上承的並不多。

  • 17 # 543755661413滕忠林

    有句老話叫!文對對子,武打架。

    武者有二,一者點到為止。

    二者生死各按天命,戰勝為止。

    二者取決於不到目的,不霸休。

    諸如武者,戰爭!即有規矩,

    也無規定,事在人為。

    文對對子!就是中國文人,以文對白。

    中國是多元文化體系。

    故對子,對聯所涵蓋內容豐富多彩。

    人人可以趣味性對對子,思考各異。

    故對子因人而出題,

    荅曰,不錯,還好,很好,妙。

    也就是滿出對子者即可。

    對聯也是如此,它有時代歷史,國家,時政,宗教,家庭背景,風俗習慣。等命題。

    所以格律詩詞和對聯,

    安規格。音玄,韻律。

    也是妙作考量!

    如,聯外之意,

    禪語

    吾坐青山一樹頭,

    紅葉已成十方舟。

  • 18 # 吳鴻彥

    一.格律詩詞

    1.格律詩,常見有七言律詩、五言律詩、七言絕句、五言絕句、七言排律、五言排律。格律詩,是有嚴格的格律、平仄、粘對和韻要求的。

    2.詞

    詞,又叫長短句,又叫詩餘,詞,按數字分,又分為小令、中調、長調。詞有詞牌,詞譜,韻腳。

    三.對聯

    對聯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民族傳統文學形式,是書法和文學相合的一種綜合藝術。對聯分為上聯和下聯。相當於律詩的頷聯或頸聯。

    四.總結:格律詩詞,絕對不能離開平仄韻律,這句話是正確的。對聯也不能離開平仄,但對聯只有上聯、下聯。上聯最後一個字,必須是仄聲,下聯最後一個字,必須是平聲。‘

  • 19 # 人在江湖9557

    我認為什麼庂律都不關緊要:但一定要保持韻律。在一副對聯中:和一首詩中,失去了韻味?哪還叫對聯和詩嗎?寫文章,一句話諗都諗可通。這就不叫一句話了,在知識的領城裡,人們都懂得庂和韻律,但有詞語當中,如果兩者齊備。當然更好,又如一句話講了仄然而又失去了韻,個人識為一定要韻律講就,有文化的人,都知道,天對地:鳳凰配鴛鴦的道理。

  • 20 # 老唐九叔

    詩和對聯都要經過腦嚼,如果作得出就作,那就詩和對聯都會變成語句,如果自已都不知到所作的是詩是聯,求友對接,應該寫:求友接下句。是不是會好點,包括我在內,文不通語不順,就應該這樣徵下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明白,蘋果的系統那麼難用,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