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名思教育小左老師
-
2 # 一路清風5080
小學一至三年級主要是學習習慣的培養,五六年級差距就慢慢開始顯現出來了。到了初二,差距就非常明顯了。所以小學初始階段,就要把孩子的學習習慣培養好,並且一直要監督。現在的孩子對遊戲那些的免疫力非常低,家長一旦有一點鬆懈。後面就很難扭轉了。
-
3 # 家電維修楊彥朋
孩子小學期間因為學習的知識不太深,一般不會有明顯差距,從初中開始,特別是初二之後,青春期原因,加上之前很多年的習慣養成,會使每個孩子拉開較大的差距,到了大學更是如此,考驗的是孩子的自制力,自學能力,還有情商。
-
4 # happy哥漫談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觀點:什麼階段都會拉開孩子的差距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人的個體成長每個階段都是密不可分的,不同階段養成的習慣,品格,學習的方法,思維的方式,知識的板塊都會深深的影響以後的成長。
不過還好,事物總是變化發展的,如果錯過了某個階段,在後期是可以透過努力彌補的,所以家長也不要過份的擔憂。
總體來說,幼兒階段是長身體發展智力形成良好品格的階段,小學一至三年級主要是學習習慣的階段,五六年級隨著知識容量的加大差距就慢慢開始顯現出來了。到了初二,個體的學習方法思維方式差距就非常明顯了,一旦進入高中,就是全面的體力,智力,情商,習慣,思維的大比拼。落後一點就會在成績中體現出來。
總之,希望大家從小關注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要只重視一個方面。
-
5 # 七彩雲南0871
“實”字錯了,應為“是”。
拉開差距,在小學三年級就開始了,關鍵在於提高孩子學習興趣,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
6 # 靜懿
還有一個拉開差距就是初中一年級下學期和初二年級。剛進初中可能還保留小學那份純真,積極學習。然而,繁重科目,及周邊學生開始打扮慢慢會影響一些學生。他們逐漸放鬆自己,沉迷遊戲,開始在意自己外貌,穿超短褲………心思逐漸離開學習,所以初中一年級下和二年級時,拉開距離。如何避免自己孩子加入拉開距離的隊伍,還是一樣,需要家長正確的引導,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
孩子拉開距離在小學,初中,高中以及大學的中級階段都會明顯。如何避免孩子拉開距離,那就是思想和態度。
-
7 # 江南塞北
孩子學習真正的拉開距離,應該說是初二。
小學高段羅輯思維有一次跳躍,知識難度有所增加,一部分同學會覺得吃力,但是小學教學進度相對比較慢,再加上老師有時間進行反覆訓練,小學的知識不難,有些學生家長,自己也會在家裡輔導自己的孩子,因此,學習成績不會有明顯差距。
到了初二可就不一樣了,知識難度加大,邏輯思維的難度加大,抽象而非直觀的題目比重增加。知識點比較密集,教學進度也比較快,不允許老師放慢速度,反覆講解,去等待那些成績落後的同學跟上來。到了初中,知識難度加大了很多,家長們對教學內容不熟練,也就沒法輔導孩子了。
初二,距離中考只有一個學期,有些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對自己的前途特別重視,就會發力,對學習抓得特別緊,再加上有良好的基礎和一定的學習天分,就像跑步階段的最後衝刺,這樣學生之間的成績距離就會明顯地拉開了。
-
8 # 舞月老師
孩子真正拉開差距是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因為在幼兒園,我們主要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小學一到三年級呢,我們主要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到了四年級之後呢,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他的自我意識會越來越強,他會有自己的思想,所以在這個時候,如果他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那麼他在學習上就會依然的保持比較好的成績,如果在前期我們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能在這個階段教育孩子就會覺得費心費力還沒有效果。
-
9 # 設計小幫手0722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一二年級的時候根本拉不開差距,認為一二年級的知識都很簡單,隨便玩玩學學就行了,等到三年級時再抓也不遲。可是,孩子一二年級時你不管,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沒有養成,等孩子三年級的時候,開設的課程變多,一旦差距拉開,你想管也力不從心了!都說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事業,那孩子的每一步就都不可忽視,尤其是打基礎的那幾年,家長最容易忽視,但卻會給孩子的人生埋下隱患……1、差距在學習態度上“態度決定一切”。做任何事都是這樣,沒有一個端正的態度,註定不會成功。孩子一二年級時,剛剛走入學習生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5663431活,很需要被樹立一個端正的學習態度,而不是所謂的隨隨便便學學就行了,這關乎著孩子後後整個學習生涯的態度。設想一下,如果孩子在低年級時,認為隨便學學就能拿到不錯的成績,就能得到媽媽的認可,那麼他今後的學習態度就會一直是這個樣子,隨隨便便,不知進取。久而久之,這種隨便的學習態度會蔓延到生活中的各個方面,而孩子的人生,也就活成了隨便的樣子……小學一二年級的成績好壞,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但這時候的學習態度,卻決定了孩子今後的人生。2、差距在學習習慣上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在一二年級所學的知識是小學學習生活中最少的、分量最輕的,這時候應該讓孩子擁有更多自由的空間,讓孩子身心得到自由的發展,等到三年級時再抓一把也不遲。然而,這類家長往往等孩子到了三年級以後,大多會有一個共同感嘆:孩子的成績怎麼忽然與別人出現了差距呢?出現差距,不可能是忽然之間,一定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就是孩子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孩子的很多行為習慣一旦養成,很多時候便不再聽家長的話了。如果家長這時候再下決心要管好孩子,往往付出的是比別人多很多倍的努力,還不見得有效果。小學一二年級,作為孩子學習生活的起點,是孩子可塑性最強的時期,這個時候所形成的習慣,將會貫徹孩子整個學習生涯,進而影響到孩子一生的發展。家長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對孩子有好處,家長因此也會輕鬆許多。因為如果孩子沒有好的學習習慣,等將來在學習上出現各種問題時,首先操心的還是家長。3、差距在思維模式上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有一句話說得好:心態決定命運。這句話呢,雖然聽起來有點雞湯,但你觀察周圍朋友和自己的人生經歷,會覺得這話的確有些在理。面對同樣一個問題,每個人看待的視角不同,採取的行動不同,獲得的結果也會截然不同。對於孩子來說,學習具體的知識固然重要,但培養他樂觀、積極、堅毅、柔韌的品質也許更為重要。當孩子想要放棄一件事時,他會想:“我的能力根本辦不到,還是放棄吧。”可如果能讓孩子換一種思維模式,那就會變成:“問題總沒有方法多,我可以試試我學過的其他方法啊。”當孩子犯錯時,他可能會想:“我做錯了,我好沮喪啊。”可如果換一種思維模式的話,就變成:“雖然這次做錯了,但我可以吸取這次的教訓,下次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擁有前一種思維模式的孩子會認為,許多事情就是一成不變的,努力和堅持不會有用;而擁有後一種思維模式的孩子則認為,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事,只要夠努力,夠堅持,總會遇到更好的明天。學習也好,成長也罷,都需要打下一個好的基礎。在孩子一二年級的時候,就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思維模式,有助於孩子在將來的高年級學習生活中,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孩子一二年級的時候你不管,等到孩子高年級的時候,一旦差距拉開,你想管也力不從心了!學習、習慣、態度一定要從小抓起。
-
10 # 萱顏
現在的孩子4歲就已經開始拉開差距了,部分家長從3歲半就會給孩子報英語,數學思維,和藝術,體能課了,在潛移默化中已經形成習慣,而且0-6歲是人類大腦發育的黃金期,6歲以後學習能力就遲緩了,兒童時期也是考驗父母的陪伴關鍵。
-
11 # 向陽每一天
是在高考結束,拿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有的進清華,有的進社會。很難說將來誰會更好,但差距從這一刻真正拉開,且影響深遠。
-
12 # 教育者山坡羊
孩子真正拉開差距是在什麼時候?
理論上說,每個孩子如果沒有特別的缺陷,其學習上的智力是差不多的,尤其是在外部因素一致的情況下,也就是說,在同一個階段,同一個班級裡,多數學生的學習能力應該是差不多的。
那孩子們之間在成績上的差距又是怎麼拉開的呢?
個人以為,拉開孩子學習成績的應該主要是內因,而不是外因,也就是說,真正拉開孩子成績的是孩子本身對學習的興趣、自制力、意志力、以及方法等因素。
至於說,孩子在哪個階段最容易拉開差距,那當然是任何時候了,只要孩子開始思想上放鬆,行動上應付的那一刻,也便是差距開始拉開的時候。
當然,除了這種一般的情況外,也會有一些比較特殊的關鍵節點,是非常值得我們注意的,因為,這個關鍵“節點”如果掌握不好的話,一樣容易導致孩子學習成績上的“差距”。
1.起始階段起始階段是指一件事的開始,我們常說“萬事開頭難”,一群小朋友同時走進同一個學校,面對同一個老師,但是,每一個孩子的適應能力是不同的。
面對新環境和學習的壓力,有的孩子適應快,有的適應慢,有的還可能無法適應,正由於這種差異,導致了孩子學習差距的出現,當然,在小學階段,是有機會彌補的,畢竟小學的東西相對少,可是上了初中高中就難說了。
2.課程增加階段孩子們學習過程中,學習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當課程不斷增加時,有些孩子會出現煩躁、畏難、害怕等心裡,這種心理會直接影響孩子學習這門課的效果。
所以,當新的課程增加時,也可能正是孩子們學習差距開始出現的時候,當然這也應是一個值得家長們留意的關鍵時刻。
3.學習環境出現大的變故時孩子在學校學習,一般最好能保持各方面情況的穩定,這對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心理都是很有好處的,尤其是對年齡較小的孩子而言。
但是,學校畢竟又只是一個人員流動的單位,所以教師的更換便可能是一件極常見的事。不過,這種事雖說對學校常見,但對每個孩子的影響可能不一樣。
4.孩子的情緒不佳時多數父母可能比較關注孩子的成績,但是對於孩子的情緒、心理等可能關注不夠,其實,這也是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一個關鍵因素。
比如,一個孩子長期被別的孩子欺凌,這孩子的學習成績能不受影響嗎,或者,父母長期不合鬧矛盾,孩子的心理能沒有影響嗎,而這種心理的影響能不影響孩子的成績嗎?
總之,每一個父母都希望孩子好,但父母在關注孩子成績的同時,一定不要忘記關注孩子的情緒和心理,因為你看到的成績只是結果,而孩子每一個心理、情緒等的細微變化才是真正導致成績變化的關鍵。
所以,所謂最好的教育,就是能隨時隨刻把控孩子心理、情緒變化,並能採取相應措施的教育!
-
13 # 不完美男人99
初中!至少學習能力是在初中拉開距離的。讀書有種,你還真別不信!當然凡事也有例外的。但本質是在出生那一刻,他無法選擇父母,家庭、經濟條件,特別是父母的學識、閱歷、經驗,基本註定了命運。總理說6億人口月均僅1000元收入,這6億人口應該都是被讀書淘汰的。如今城市初中升高中淘汰率50%以上,淘汰回去職校,混得出名堂只能考命運了。高中考大學一本以下淘汰率又是80%。也就是說只有百分之十的人進入了較高平臺,享受穩定的高質量生活與高收入,絕大多數90%的人在下面混生活,甚至討生活。好在社會鼓勵人多種謀生手段。
-
14 # 使用者1795757863034
孩子真正的拉開學習距離的時候,應該是在他們第一次聽課分心的時候。具體的表現在,逐漸的聽不懂了,又羞於下問 ,或者聽不懂以後,作業完成的不好的時候,又受到了老師和家長的批評。也許是因為與同學發生爭執引起了口角,或者是因病假耽誤了課程,而影響了學習。此時的學習興趣,會因為越來越跟不上而煩惱。甚至可以引起輟學。
-
15 # 教育智匯
拉開差距,右,丕初中階段拉開大差距很容易了!要注意防範!孩子,最怕你後悔當初不曾拼盡全力
這個世界很公平,你人生的每一步都是在為未來鋪路。
孩子,我為什麼苦口婆心地勸導你用功讀書?
不是想要利用成績去綁架你,而是為了你今後的生活能夠擁有更多的選擇。世界上最大的遺憾,莫過於:我本可以。
世上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日積月累的堅持,十幾歲時所經歷的困難和練就的毅力,才有可能使你擁有今後的成就。
顏真卿在《勸學》 中說:“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孩子你若是在最該好好讀書的年紀,選擇了安逸,那現在欠下的苦,得用一輩子來受。
終有一天,你會明白讀書的意義,會感激那個曾經刻苦努力的自己。所以孩子,希望你永遠也不要停。
孩子,生活是最好的教科書,但是老師希望你,不要用自己的人生去換一個道理。你的人生本該美好,只要你現在拼盡全力。加油吧!
-
16 # 蔡蔡俠
通常小學三年級;初中二年級;高階一年級;所以高中分快慢班很正確符合因材施教。咱女兒快班的老師系點到即止鍛鍊學子們獨立思考和培養悟性;次快班手把手式的教,高考成績不怎麼亞於快班的;慢班制定適合學子們智商即大專班反正都能升學。女兒學校百分之六七十升入本科,非名校,既有考到清華和中山大學等又有體藝生考到一本的,女兒還差點被體藝生擠出快班,好在其班主任力留(女兒確實不努力但特別有天賦)主要是因為體藝生從外校插入女兒快班刷走快班倒數的八名!後被刷走三名,為提高他/她們的文化課考一本(體藝生都是有錢人弄個特強)。咱窮人的孩子靠天賦留到快班了;被刷走的三個還是不差考到了本科。
-
17 # 蘭芯老師
其一:這個階段是孩子認識世界、發展思維、形成性格的重要時期。
很多文化層次比較高的家長非常清楚這一點。他們在這個時候特別重視對孩子的教育。比如:春天牽孩子去踏青;夏天帶孩子去看荷;秋天和孩子庭前賞月;冬天和孩子一起玩雪。在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中,既培養了其樂融融的家庭關係,也讓孩子在父母的關愛下積累了大量的生活經驗和自然知識。所謂見多識廣,這當然就讓孩子贏在了起跑線上了。為什麼現在寒門再難出貴子了,能夠上名校的孩子家庭教育都起步很早。他們在孩子幼兒時期付出的努力和心血卻沒有被他人重視。
其二:這個階段是孩子習慣養成、性格形成的最重要的時期。
這時候如果能夠做到有目的、有計劃的對孩子進行訓練,那將會對孩子的整個人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時候可以訓練孩子對事物的專注與耐心;可以訓練孩子的動手能力;可以訓練孩子與其他孩子的溝通和交流;可以訓練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這些能力與習慣一旦養成,對孩子的一生來說是受益無窮,今後孩子的學習自然會順風順水,不用花費家長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這時候家長千萬不能圖自己方便,或者是以忙於生計,沒空教育孩子,把教育孩子的重任完全交給幼兒園是不可取的,幼兒園老師不可能針對某個孩子來搞特殊化。有些農村的家長甚至交給年邁的父母則更是不妥。老人溺愛孩子的機率更大。好吃懶做、自私自利、暴躁的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這個階段漸漸形成的。而這種性格與習慣一旦養成,你再想糾正它,就絕非易事,它是一個漫長的艱難的過程。而且最終的效果如何,還很難說。
有許多家長跟我抱怨:有的孩子寫作業拖拉,不陪著就不寫;有的孩子脾氣暴躁,說一句都跟你吵,批評不得;有的孩子總是以自己為中心,不會關心家人,更不會關心別人。可是我想說,到了抱怨的時候再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就比較晚了。多少個問題孩子是父母心中沉重的牽掛,不知如何去管,又不得不管,處在愛與恨之間徘徊……
回覆列表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一二年級的時候根本拉不開差距,認為小學低年級的知識都很簡單,隨便學學就可以了,等到高年級的時候再來抓也不遲。可是,孩子一二年級的時候你不管,等孩子高年級的時候,一旦差距拉開,你想管也力不從心了!一次,睿媽和幾個孩子家長聊天,因為大家的孩子都在上學,話題自然就圍繞著孩子的成績展開了。一位媽媽說到:“我們家孩子剛上一年級,可我發現他心思根本不在學習上啊,放學回家還是和以前一樣,看動畫片,玩遊戲,這樣下去肯定會影響學習成績吧?”話音剛落,另一位媽媽馬上接話道:“才上一年級的孩子,你就別瞎操心了,讓他自己學就行。小學低年級的知識都很簡單,孩子隨便學一學就能考90分以上的。我們家孩子今年上二年級了,我還是不管他,那成績也不差啊。”這時,又一位家長跟著附和道:“是啊是啊,一二年級根本拉不開多大差距,等到了四五年級再管也不遲,現在就讓孩子自由發展吧。”作為一名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家長,睿媽真的有很多話要說!曾經我也以為,孩子一二年級的時候根本不用管,直到睿睿上了四年級,突然發現,他的成績跟其他孩子有了明顯的差距。於是,我根據睿睿以前的表現,以及透過跟班主任的溝通,終於明白:原來孩子在一二年級的時候就已經在慢慢拉開差距了,只不過這種差距,要在之後的高年級學習生活中才會顯現出來。都說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事業,那孩子的每一步就都不可忽視,尤其是打基礎的那幾年,家長最容易忽視,但卻會給孩子的人生埋下隱患……差距在學習態度上“態度決定一切”。做任何事都是這樣,沒有一個端正的態度,註定不會成功。孩子一二年級時,剛剛走入學習生活,很需要被樹立一個端正的學習態度,而不是所謂的隨隨便便學學就好了,這關乎著孩子今後整個學習生涯的態度。設想一下,如果孩子在低年級時,認為隨便學學就能拿到不錯的成績,就能得到媽媽的認可,那麼他今後的學習態度就會一直是這個樣子,隨隨便便,不知進取。久而久之,這種隨便的學習態度會蔓延到生活中的各個方面,而孩子的人生,也就活成了隨便的樣子……沒錯,孩子一二年級的時候,只要智力沒問題,基本上都能拿到不錯的成績,可那是因為一二年級的知識本身就比較簡單啊。等孩子到了高年級的時候,學習內容越來越多,知識結構越來越複雜,如果再讓他用隨便的學習態度,除非孩子有異於常人的天賦,否則,我不相信他還能取得優秀的成績。小學一二年級的成績好壞,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但這時候的學習態度,卻決定了孩子今後的人生。差距在學習習慣上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在一二年級所學的知識是小學學習生活中最少的、分量最輕的,這時候應該讓孩子擁有更多自由的空間,讓孩子身心得到自由的發展,等到高年級時再抓一把也不遲。 然而,這類家長往往等孩子到了三年級以後,大多會有一個共同感嘆:孩子的成績怎麼忽然與別人出現了差距呢?出現差距,不可能是忽然之間,一定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就是孩子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孩子的很多行為習慣一旦養成,很多時候便不再聽家長的話了。如果家長這時候再下決心要管好孩子,往往付出的是比別人多很多倍的努力,還不見得有效果。小學一二年級,作為孩子學習生活的起點,是孩子可塑性最強的時期,這個時候所形成的習慣,將會貫徹孩子整個學習生涯,進而影響到孩子一生的發展。家長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對孩子有好處,家長因此也會輕鬆許多。因為如果孩子沒有好的學習習慣,等將來在學習上出現各種問題時,首先操心的不還是家長嘛。差距在思維模式上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有一句話說得好:心態決定命運。這話呢,雖然聽起來有點雞湯,但你觀察周圍朋友和自己的人生經歷,會覺得這話的確有些在理。面對同樣一個問題,每個人看待的視角不同,採取的行動不同,獲得的結果也會截然不同。對於孩子來說,學習具體的知識固然重要,但培養他樂觀、堅毅、柔韌的品質也許更為重要。當孩子想要放棄一件事時,他會想:“我的能力根本辦不到,還是放棄吧。”可如果能讓孩子換一種思維模式,那就會變成:“問題總沒有方法多,我可以試試我學過的其他方法啊。”當孩子犯錯時,他可能會想:“我做錯了,我好沮喪啊。”可如果換一種思維模式的話,就變成:“雖然這次做錯了,但我可以吸取這次的教訓,下次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擁有前一種思維模式的孩子會認為,許多事情就是一成不變的,努力和堅持不會有用;而擁有後一種思維模式的孩子則認為,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事,只要夠努力,夠堅持,總會遇到更好的明天。學習也好,成長也罷,都需要打下一個好的基礎。在孩子一二年級的時候,就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思維模式,有助於孩子在將來的高年級學習生活中,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