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漢醫宗祖
-
2 # 雲未泯
工具化與人文修養是語文的兩個特性,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首先,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基礎功能就是工具化。但是,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與精神,這種精神反映到個體便是人文修養。所以,語文的學習始於工具化,人文修養才是最後的落腳點。
-
3 # 洛淮一方
應該更注重人文修養的培養。
語言是文化的外在表現方式之一,透過學習語言,培養一個人的真性情,價值觀和世界觀,是我們實施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
我身邊有位同事,她的語文課上的總是那麼有深度,有效果,孩子跟著她學習完,總被她身上的那種獨一無二的魅力所吸引和折服。我觀察她的教學行為,發現她會在作文課《春天的樣子》時會在春光明媚的三月下午,帶領孩子們到溼地公園去發現初春的美,一草一木,一花一葉,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孩子透過觀察,更能發現春天的樣子是什麼樣的,那再寫出來,就是真實感情和態度的流露。
孩子多年以後離開學校,踏上社會,不一定能記得那篇《春天的樣子》的文章裡面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法去描寫初春的公園,也許會忘了一個字怎麼寫,但他一定會記得那個陽光明媚的下午,他們師生在溼地公園裡呆過的美好時光,他們躺在草地上聽老師講朱自清的《春》和在陽光下、花叢中與同學一起嬉戲與玩耍,在這樣的體驗中他們收穫的是更多的真實和發自內心的快樂,這是人文修養的培養。
當然我們不忽視語文的工具性,觀察了春的樣子後,聽了老師最直接和生動的指導後,再動手寫一篇文章出來,鍛鍊遣詞造句的能力,強調語言的運用,則是語言工具效能力的培養,而它應該建立在人文修養的培養基礎上。
-
4 # 吹得來
語文學習是一個內涵性的學習,不僅要是一個運用的工具,更應該成為一個人提高素質的一個標準。因此我建議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加強語文的道德修養,在閱讀當中提高一個人的素質,用寫作的方式去提高語文的應用能力。應用文是語文工具化的一個標誌。然而我們更應該注重人文修養,多瞭解關於語文甚至語言學方面的基礎知識,對於提高語文的人文素養至關重要。一個國家的民族語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民族歷史和文化的見證。因此它必須具有時代感和歷史性的結合。在學習現代語言的同時,應該選擇性的學習民族的傳統文化,特別是經典文化。我們國家是一個有5000年燦爛文明國度。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這是繼承性的選擇,傳統文化和文學常識的一種科學方法。所以我們更應該在學好現代語言的基礎上,多去發掘和深挖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經典,提高一個人的人文素養,特別是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
5 # 語墨夫子
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二者不可分,這個宗旨始終未變。
雖然在實際教學中,絕大多數老師會更強調訓練學生的語文答題能力與技巧,積累能提升語文成績的內容,表面上更趨於工具層面。但有智慧、有遠見、有能力、有情懷的語文老師會更注重在訓練、積累時在工具層面之中滲透人文素養,體現出強烈的人文追求。當然,這也需要有穎悟力的學生的配合。
從根本上,工具是用,人文為體,二者相得益彰,不可分割。
當下,從小初階段來看,更注重培養學生閱讀、表達能力,更強調人文素養層面的積累,從教材的改編可見一斑。從高中階段來看,高考的指揮棒還是與現實聯絡緊密些。高考語文試卷人文內涵更為豐富,也更為重視,同時語文的實際運用能力的考查也更為強調。以工具性促進人文的繼承與傳播,這是大勢,所以當代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不可偏廢,沒有側重,如果真要比,可以這樣理解,工具性是術,人文性是道,術為載體,道為根本,二者不可分割。
-
6 # 同桌的妮兒
我和你的想法是一樣的,語文當然應該強調人文修養啊。其實當你具備了人文修養素質方面的東西的時候,實用性也就會慢慢凸顯出來。
語文是彰顯我們中華文化精髓的重要學科。學習語文可以讓我們瞭解中華上下5000年的文明史;學習語文可以讓我們體會中國漢字的的魅力;學習語文可以讓我們見證古人的智慧與靈感……
如果語文要強調實用性。我們大可以從語文課本中去除古文古詩的學習篇章,古人的語言我們在現代又用不著,學它幹啥?如果真的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當你學習了古文古詩,你就可以從古人的話語中借鑑到古文學的優秀點,學得多了,你的心裡便會自然而然得行成一種文學素養,也許你在現實生活中不易發現,但它確實已經根深蒂固了,並影響著你以後的行為。
語文你說它空,它便空;你說它不空,它便不空,全在個人。
-
7 # 鉛筆媽媽
“語文”二字是全國解放後,葉聖陶先生提出將“國語”和“國文”合二為一,改稱“語文”的。這一建議被華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採納,隨後推向全國。
人文修養著眼於思想感情薰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強調語文學習的過程,尤其是我們當下浮躁的社會環境,對孩子人文精神的培養,價值觀的培養尤為重要。老師和家長更應多注重如何透過語文教學使孩子受到真善美的薰陶。
語文的工具化也很重要,首先語文是思維的工具,葉聖陶老人家認為:“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
其次語文是交際工具,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生活在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不可能獨立存在。語文是人與人交流和交際的必不可缺的工具
最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語文既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更是學習其他學科必備的工具。
-
8 # spring和番茄
當代語文應該強調什麼?
我認為這應該取決於我們學習語文的目的。
對於語文知識,我們要求學習它的人,會看字會寫作文會總結文章大意會背誦詩詞,能進行有效的交流和表達,就應該強調它的工具化。
其實工具化和人文修養都很重要。但是在語文教育中我們應該如何取捨呢?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語文教育陷入了一個困境,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怎樣教學生?教學生應對高考的套路?還是讓他們對語文產生興趣,願意學習眾多的語文知識?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選擇,好的老師會用有趣的方式引導學生,讓他們在興趣中學習語文,讓學生願意在以後沒有老師的情況下也能自覺學習語文。
高考語文很大程度上是在考察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工具化應用,但是近幾年也在轉變出題方向,比如讓學生自由選擇作文題中感興趣的內容,寫下自己的見解。可見語文的方向在向人文素養方面轉變,經歷了“效率就是金錢”的時代,我們的語文是時候向人文素養方面轉變了,因為工具是在必要時才用,人文素養是影響人一生的。
語文帶來的人文素養是對人有著長遠影響的,文學會在各個方面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工具化也很重要,但我們不能指望它能成為一個人堅持下去的動力,而在我們培養語文素養的同時工具化的作用自然會加強,總的來說,語文應更強調人文修養。
-
9 # 田樹貴老師
當代語文應該強調工具化還是人文修養?我認為,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兩者應該是相輔相成的緊密結合的。語文學科主要是培養學生閱讀與寫作的能力,這就是語文工具學科的特點。只有掌握了運用語言文字的規律,才能很好的去學習交流。這就是語文的工具性。然而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它又離不開語言的載體,那就是一篇篇的文章,語文課本在編選教材時,一定要兼顧人文修養的美文,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也受到思想政治上的教育。潛移默化的接受了人文修養教育。所以語文的工具特點和人文修養教育是相輔相成的。語文不是政治學科,絕不能否定它的工具性。
-
10 # Johnny1338
我覺得要強調人文修養,這樣這些東西才會在孩子的心裡生根發芽,而不是當成工具。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孩子以後變得更加完美,而不是教孩子怎樣去使用工具。
-
11 # 黑眼珠
對這個問題,比較感興趣。一天,聽到一位大學生說,漢語語言專業有點像“萬斤油”。哪裡都能靠,哪裡也有作用。我想,今天的語文課,既要注重工具化的培訓,又要培養一定的人文修養,兩者應該相輔相稱。
工具化培訓是指,閱讀公文、軟文及寫作這類文章的訓練。人文修養則是認識生活,熱愛生命的情感薰陶。在當今社會,資訊爆炸,節奏快。這就要求人們,在閱讀時,能迅速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寫作時,能寫出吸人眼球的突出優點。把閱讀和寫作滲透到各行各業和各個領域。正如,著名社會學家提到的:這是一個寫作的時代。同時,又有一位名家說到:閱讀和寫作就是一種修行,文學就是最大的修道場。閱讀文學作品是滋養人的心靈,淨化人的靈魂,尊重生命,熱愛生活的修行。在文學領域裡搞創作是表情達意,與他人交流,與世界互動的方式之一。各種互動中,享受著人文關懷和生活的美好。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和大家探討。第一,夯實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
加強字詞句教學,讓學習把字寫熟,詞用會,句子寫通順。倡導大聲朗讀,為學生的口語表達奠定基礎。強化背誦訓練,課文中要求背誦的內容,一定要讓學生,諳熟於心,用時能夠脫口而出。
第二,透過語文學習,提高學生的感受力,培養學生的同理心。
藉助多媒體手段,讓學生多渠道感知課文內容,理解課文內涵,從而感受自然之美麗,人物之美好,生活之美妙。在感受人物內心的基礎上,引導培養學生的同理心。為日後的閱讀和寫作奠定基礎。
第三,透過語文學習,、培養學習閱讀和寫作的基本技能。
學生掌握了字詞句,提高了理解能力,著重要培養閱讀和寫作能力。據時代要求,閱讀能力的培養,要著力於泛讀,瞭解性閱讀,知道即可,達到需要時,能用“線索”搜尋的目標。經典美文的閱讀,則以感受為主,在感受的同時,要求積累生動細緻描寫的句段。寫作練習,不再侷限於文學領域,在任何領域都可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情感的抒寫多強調真實、自然,具有生活化。寫作不僅是表達自己,也是與讀者互動,這要求作者要有同理心,既要關注大眾主題,還要立意新穎,不落俗套,不人云亦云。寫作是一種創造性活動,只有多讀多寫,才能有所提高。
做為中國人,學好語文是必須地,做為現代人,學好語文是必要的。在幾千年的中國文學史中徜徉,我們將找到詩和遠方。在現代漢語中穿行,它將更好地為我們服務。梳理語文的作用,是工具性與人文修養兼而有之,不可分割。
回覆列表
中國當代語文工具化與人文修養都不對,中國語文應該理性化,我接觸過的理科生對中國文化很能理解而文科生都是雲山霧罩的忽悠。中國文化語文從數字原理展開,象意音聲文數並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