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WANGYI佳寶麻麻
-
2 # 護你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是激素依賴性腫瘤,它主要是由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而成,其間有少量纖維結締組織。子宮肌瘤常見於30-50歲育齡期女性,以40-50歲最多見。子宮肌瘤在孕期生長較快而絕經後萎縮,雌孕激素在子宮肌瘤生長過程中起關鍵作用。子宮肌瘤的生長和復發機制與芳香化酶、多種細胞因子、表皮生長因子、單核細胞趨化蛋白和細胞外基質等也有關。
子宮肌瘤復發的因素也是比較多的。
子宮肌瘤剔除術後複發率
子宮肌瘤術後復發是指術後6個月新發現子宮肌瘤(直徑>1 cm)者,經由盆腔超聲、婦科檢查或其他手術證實。有相關文獻報道子宮肌瘤剔除術後的複發率差異很大。報道指出5年累計複發率高達62%,其中9%需要再次手術治療;8年的肌瘤複發率高達84.4%。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肌瘤的復發多在術後2~3年後,隨訪時間愈長,複發率越高。
多發性子宮肌瘤更易復發
多發性子宮肌瘤是指術前B超檢查和術中探查發現的肌瘤數目在2個以上。多發性子宮肌瘤術後復發的機率明顯增高,有文獻報道,子宮肌瘤剔除術後多發性肌瘤復發的危險性高於單發肌瘤;肌瘤單發者12.9%有術後復發、肌瘤多發者有47.6%術後復發、肌瘤10個以上有80%的複發率。
其原因可能在於:
(1)有些微小肌瘤不能被術前B超發現或很難在術中憑肉眼及手觸控發現而遺留,術後在性激素的作用下長大,尤其是肌壁間極微小的肌瘤。
(2)肌瘤多,意味著患者本身存在肌瘤致病高危因素,疾病易於發展。
患者的年齡是手術後肌瘤復發的一個高危因素
子宮肌瘤的復發與年齡呈正相關性,研究認為生育期晚期婦女體內相關激素和生長因子會促進子宮肌瘤生長,在20~30年的雌孕激素持續刺激下子宮肌瘤在生育期晚期易明顯增大。
也就是說年齡≤40歲患者的複發率明顯高於年齡>40歲患者的複發率(R<0.05)。子宮肌瘤是一類性激素依賴性的腫瘤,雌激素在青春期時的分泌逐漸增加,到青年時期逐漸穩定,40歲後雌激素的水平開始下降,絕經以後雌激素的分泌停止,只有腦垂體分泌少量的雌激素,維持在一個較低水平。年齡>40歲病人的雌激素水平伴隨年齡增加急驟降低,有些病人進入絕經期,在低水平的雌激素下發生子宮肌瘤的機率也較低。
子宮肌瘤患者的BMI與術後復發的關係
過量脂肪可增加由雄激素轉換成的雌激素分泌量,同時肝臟產生性激素結合球蛋白減少,而出現相對高雌激素狀態,刺激肌瘤的生長。有研究發現,BMI(體重指數)值每增加1個比值,肌瘤的發生率增長6%。
也就是說過量的脂肪可能明顯增加由雄激素轉換成的雌激素的分泌,而另一方面肝臟產生性激素結合球蛋白減少,導致在體內未結合的有生理功能的雌激素增多,最終導致出現相對高雌激素狀態,刺激肌瘤的生長。
國內研究表明,BMI>25的患者術後復發可能性顯著大於正常BMI患者,發生比例前者幾乎為後者二倍,提示BMI是術後肌瘤復發的主要因素之一。
月經初潮年齡是子宮肌瘤復發的相關因素之一
調查顯示,初潮年齡小於等於13 歲的患者中有40.0%發生子宮肌瘤復發,遠高於初潮年齡大於13 歲的患者。而經多因素迴歸分析,也提示月經初潮年齡大時子宮肌瘤術後復發的一個高危因素。
有研究顯示,月經初潮前的發育水平越高,少女性成熟的神經-內分泌調節機制的啟動就越早,初潮時間也就越早,因此,初潮年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性性成熟的早晚,初潮時間越早,則說明性成熟越早,而子宮肌瘤與女性性激素具有密切的關係,因此月經初潮早與子宮肌瘤的復發具有相關。
子宮肌瘤患者的子宮大小與術後復發的關係
Hanafi的研究顯示,子宮大於孕10周的子宮肌瘤患者複發率(82%)顯著高於子宮小於孕10周患者複發率(46%),但術後統計發現,子宮大小與術中剔除肌瘤數量存在較高的相關性。子宮越大,可能肌瘤數量越多,當最大肌瘤徑線與子宮大小不符時,肌瘤數量可能較多,術後復發風險增加。
孕產次數與肌瘤復發風險性的關係
研究顯示,術前產次與肌瘤復發風險性呈負相關,妊娠減少了暴露於無孕激素抵抗的雌激素的時間,術前產次是術後復發較強的保護因素。也就是說術前產次多,剔除肌瘤後的複發率偏低。
回覆列表
復發了說明體質還是老樣子,生活習慣飲食習慣還是老樣子!既然都沒有改變,就肯定會復發!就像木耳,生長在潮溼陰暗的環境,一旦乾燥有了陽光,就不會再長!同理,想要不復發,改善體質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