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鳳炎忻是讀書客

    在《中國詩詞大會》中曾有這麼一道題:李白曾有詩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其中“蓬蒿人”是什麼意思?”

    這是一道單項選擇題,有A、B、C三個選項。其中:

    A是“俗語罵人的話”,

    B是“貧居之人,所居荒野之處多蓬蒿”,

    C是“攀龍附鳳的人”。

    當時,臺上的那位選手不假思索的選擇了B答案,回答正確。臺上的選手雖然回答正確,但是百人團中卻有三十四人回答錯誤。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選錯呢?

    他們給出的解釋是:印象中,古人的品格是非常高尚的,特別是那些出名的大詩人。“蓬蒿人”作為李白不想成為的那一類人,應該並非善類,所以,就推斷應該在A和C上確定答案。

    這個想法一出那就大錯特錯了!

    李白此處所用的“蓬蒿人”其實是有典故的。

    典故一

    相傳,伍子胥當年夜奔吳國,曾被一蓬蒿老人所救,後來得勢之後去找蓬蒿老人,卻沒有找到。李白這裡說的“我輩豈是蓬蒿人”就是本意,並不是說他不攀龍附鳳,而是說自己不是那種住在到處都是蓬蒿蘆葦坡的老人(高人隱士),其實是想說自己不願做什麼高人隱士,有才終歸會被發現。

    典故二

    又一說法是,這首詩中的“蓬蒿人”,指的是晉時隱士張仲蔚。皇甫謐《高士傳·張仲蔚 》:“張仲蔚者,平陵人也,與同郡魏景卿俱修《道德》,隱身不仕。明天官博物,善屬文,好詩賦,常居窮素,所處蓬蒿沒人,閉門養性,不治榮名,時人莫識,唯劉龔知之。”

    “酒色財氣”俱佳的李白,年少之時就出門打拼,想要有所作為,但是卻始終沒有得到重用,入朝為官。直到42歲,皇帝突然心血來潮,召他入京。從小學道的他自然想到了專研《道德》、隱身不仕、家門口長滿蓬蒿的張仲蔚。於是他便說出了說:“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名句。這句詩並沒有看不起“蓬蒿人”的意思,只是說自己不願像張仲蔚一樣終生不仕。

    結語

    其實“蓬蒿人”並不是什麼貶義詞,而是指終生不願當官的高人隱士。李白所說“我輩豈是蓬蒿人”,也並沒有看不起“蓬蒿人”的意思,只是想要抒發自己不想終生不仕的壯志,是金子終歸有被發現的一天。

  • 2 # 劉永130653251

    蓬蒿人

    出處: 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蓬蒿:斷了根的稻草。 示例: 懸河口,車如雞棲馬如狗。 白綸巾,撲黃塵,不知我輩可是蓬蒿人? 釋義 : 指草野之人,即等閒之輩,未有作為的人。

  • 3 # 股海小先生

    就是平凡人的意思,李太白怎麼會看不起窮人呢,他只是覺得自己不會平凡,是能有一番大成就的人,不然讓他當官他就這麼高興,他未必看重官場名利,他是要一種證明。

  • 4 # 老街味道

    問題:李白詩句“我輩豈是蓬蒿人”中的“蓬蒿人”是什麼人?是貶義嗎?

    李白詩句“我輩豈是蓬蒿人?”中的“蓬蒿人”指的是什麼人?是貶義詞嗎?表達了他怎樣的情感?有人說,李白的這句詩“有看不起貧窮人的意思”,你怎麼看?

    前言

    這句詩出自李白的《南陵別兒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如果說貶義,也有一點這個意思。 李白的大意是:我可不是一個甘於平庸的普通人。不過,蓬蒿人也有隱士的意思。李白入仕之前,常常在各地隱居。

    一、蓬蒿

    蓬蒿二字,表示蓬草和蒿草,泛指草叢。《禮記·月令》中寫到:

    ﹝孟春之月﹞藜莠蓬蒿並興。

    《莊子·逍遙遊》中也寫道: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

    蓬蒿之間,可以理解為荒野偏僻之處。蓬蒿人,就是生活於簡陋偏僻地方的人,進一步引申為等閒之輩、未有作為、胸無大志的普通人。

    二、蓬蒿人,經常指隱士

    說蓬蒿人有貶義,可以這麼理解。但是在很多語境中,蓬蒿人有隱士的意思。例如魏晉詩人阮籍的<詠懷 44>中寫到:

    河上有丈人,緯蕭棄明珠。甘彼藜藿食,樂是蓬蒿廬。

    詩中的人物,放棄榮華富貴,甘願吃簡單的食物,住在簡陋的草屋中..

    唐朝詩人儲光羲有詩《貽王處士子文》

    春草生洞渚,春風入上林。春皋有黃鶴,撫翮未揚音。

    王屋嘗嘉遁,伊川復陸沈。張弦鵾雞弄,閉室蓬蒿深。

    避地歌三樂,遊山賦九吟。大君思左右,無乃化黃金。

    處士,即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亦泛指未做過官計程車人。王子文 "閉室蓬蒿深",是一個隱居的高士。

    又如王維《春園即事》中,自比隱士:

    宿雨乘輕屐,春寒著弊袍。開畦分白水,間柳發紅桃。

    草際成棋局,林端舉桔槔。還持鹿皮幾,日暮隱蓬蒿。

    還持鹿皮幾,日暮隱蓬蒿。 鹿皮幾,是古人設於座旁之小桌, 鹿皮作成,隱士所用。

    白居易《張常侍相訪》中,也自稱“蓬蒿門”:

    西亭晚寂寞,鶯散柳陰繁。水戶簾不卷,風床蓆自翻。

    忽聞車馬客,來訪蓬蒿門。況是張常侍,安得不開尊。

    結束語

    蓬蒿人,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普通人,沒有什麼太大的志向;另一個意思,是指隱居的高人賢士。

    在李白的詩中,您覺得是哪個意思呢?

  • 5 # 何處秋風悲畫扇

    蓬蒿人,草野之人,在詩中指沒有當官的人。

    這句詩出自李白的《南陵別兒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意思是仰面朝天縱聲大笑著走出門去,我怎麼會是長期身處草野之人?

    李白作這首詩時,正是仕途不順,心中憤懣但仍留有期望,相信自己有一天能夠被重用。

    這裡的蓬蒿人並不是貶義的意思,就像我們平時期望自己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對現狀不滿意,但並無貶低的意思。

  • 6 # 羅大喵說電影

    蓬蒿:蓬、蒿都是草本植物,這裡借指草野民間。

    我輩豈是蓬篙人:我怎麼會是長期身處草野之人?

    出自唐代李白,原文為: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譯文:

    白酒剛剛釀熟時我從山中歸來,黃雞在啄著穀粒秋天長得正肥。喊著童僕給我燉黃雞斟上白酒,孩子們嬉笑吵鬧牽扯我的布衣。

    放晴高歌求醉想以此自我安慰,醉而起舞與秋日夕陽爭奪光輝。遊說萬乘之君已苦於時間不早,快馬加鞭奮起直追開始奔遠道。

    會稽愚婦看不起貧窮的朱買臣,如今我也辭家去長安而西入秦。仰面朝天縱聲大笑著走出門去,我怎麼會是長期身處草野之人?

  • 7 # 王子率

    此詩背景是李白的一段隱逸生活,以隱求名聲,終獲朝廷注意並起用,詩題正反映此事。

    蓬蒿,指山野,草野;蓬蒿人,明指山野人,實指隱逸山野之人。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得意之情,溢於言表。李白本是以隱逸求出仕,終得償所願。所以,蓬蒿人,指隱逸之士,無貶義。

    附李白原詩:南陵別兒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 8 # 浪在咆哮

    看過《唐詩故事》,是李白從草民混入官場,興奮時所作。詩名《南陵別兒童入京》。全詩 :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合稽遇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天寶年間,李白與道士吳荺共隱居在浙江曹娥江上游。吳荺在會稽遊玩時,遇到唐玄宗召他入京,他乘機向皇上推薦了李白,加之皇上妹妹玉真公主(當時出家為道),久聞李白詩名,也向皇上常講過。於是下詔書召李白入長安。他高興之餘,在安徽南陵與妻兒告別時寫下的這首詩。

    由此可以判斷,蓬蒿人,蓬、蒿雜草,連起來應是未入仕途,草野之人。“我輩豈是蓬蒿人”意思應為:我哪能是那種在草野間過一輩子的人。應該不是貶義吧!

  • 9 # 吳常學

    “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原詩:

    南陵別兒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蓬蒿人:草野之人。

    詩仙李白性格豪放浪漫,玩遊山川湖海、鄉野朝歌,草莽權貴全不裡會,唯與詩聖杜甫為至交。

    “我輩豈是蓬蒿人”,蓬為蓬草,蒿為蒿草,不言而喻,自持藝高文精(李白劍術在唐朝排行第二),文武雙才高士,哪能把鄉野村夫放在眼裡呢?!

  • 10 # 林鳳閣

    詩句中:“我輩豈是蓬蒿人”我是這樣理解的:

    1.綜合各方面資訊來講,我們理想中的古人是非常有學識,品格極其高尚的人。該詩句中可以分析出李白其實是不想成為這類人,可能會誤以為蓬篙人就不是善類。但是從實際來講,李白並不是孔聖人,不是屈原,也不是陶淵明,更不是杜甫,他是一個更有自我情懷的文人,所以他想表達的僅僅是我李白不想成為一個貧窮的人。

    2.我們來讀一讀全詩,深刻領悟一下他的境界:

    《南陵別兒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是這樣的,在大唐公元742年,久居鄉村的李白終於得到了唐玄宗的詔書,他終於等到了讓他入朝為官的機會。這下他可高興壞了,終於揚眉吐氣。可以大展拳腳之下,心情大好的李白便寫下了這首詩。

    3.從字裡行間中,可以非常清晰地感覺到,這首詩寫得很張揚,前六句寫的是自己的欣喜,新酒端上來,佳餚吃起來,和兒女們嬉笑打鬧,他要高歌,要狂醉,要起舞與日爭輝;

    後六句寫自己與家人告別時的情形,要離開妻兒了,他沒什麼不捨得的,“著鞭跨馬”就要走。高興之下臨行之際還數落了下妻子:你不是一直像會稽的迂腐人家那樣看不起朱買臣一樣,看不起我李白嗎?我現在要仰天長笑出門,我就說我不可能是久居草野中的凡品。

    4.大家可以看出詩仙這得意勁兒,只是要入朝為官了而已,對家人沒有半點不捨,對妻子也沒有多少留戀,只顧著自己開心。而且所謂“蓬蒿人”,並不是人品不好的人,指的就是我們如今常說的鄉野之人,這類人不就是無官無職,也沒什麼錢的人。

    5.詩詞大會中,“蓬蒿人”康震老師解釋提到李白是很有豪情個人,但提到詩的人生境界時,他也皺起了眉頭。他為何要皺眉?因為李白在這首詩中,確實沒有體現出一個古代傳統文人該有的性格。康震表示:李白固然是時代驕子,但有時候也不免有些俗人之氣。主持人也不得不打個圓場地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缺點”。

    李白的詩是很浪漫的,但他自己確實有俗人之氣。李白對金錢和名利,沒有陶淵明灑脫,他不會“不為五斗米折腰”;李白也沒有杜甫那麼深的家國情懷,所以他寫不出三吏三別。但就是這麼一個俗人,為何卻仍能站在唐詩之巔千年,或許原因很簡單:他夠真實!

    以這首《南陵別兒童入京》來說,他雖然不符合傳統儒家謙虛、不計較名利的風格,但詩中的種種都是一個普通人的反應:就是不願意做鄉野之人,就是要出人頭地,就是要讓看不起自己的人刮目相看。

    性格不完美,卻夠率性、夠真,這就是李白的魅力,獨一無二。

  • 11 # 夏薇496

    這首詩是李白得到唐玄宗的徵召,在南陵辭別兒女時所作。

    蓬蒿:鄉野的意思。在這裡是相對朝廷的意含,表達了李白的政治抱負。學而優則仕,願為國家效力,而非長期閒置在鄉間野裡。這是一箇中性詞敘述,我理解這不是貶義詞。借地理位置,借景抒發理想 。

  • 12 # 何能爾1

    原詩:

    南陵別兒童入京 (李白·唐)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蓬蒿人:草野間人,指未仕.這裡也指胸無大志的庸人。蓬和蒿都是野生雜草 .

    “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意思就是我豈是平凡之人。蓬蒿人算貶義!

  • 13 # 荊棘皇冠1983

    出自李白寫的《南陵別兒童入京》裡的詩句,全詩闕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個“蓬蒿人”個人理解是平凡而無志的人,李白沒有看不起,沒有貶義,只是用來比喻而已!

    題主問題有點多,不要急,一個個來回答啊!個人見解分享一下,淺見請見諒!

    蓬蒿人之平凡無志之人。

    從這首詩可以看出李白的狂傲不羈,這裡的蓬蒿人意指沒有志向安於現狀的平凡人,文人墨客本來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清高孤傲之氣,李白當屬歷史之最,這也是被稱“詩仙”的緣故之一。

    沒有貶義,只是對比。

    從詩裡體現的內在含義,只要是抒發自己的才氣和志氣,用蓬蒿人來作對比,形容自己的有志個性,沒有貶義的意思,真正的文人墨客都是愛民從不辱民。

    表達志向才能異於常人。

    李白寫詩的特色就是狂傲不羈、灑脫無比、才華橫溢,在寫詩作文方面把這些自己的特色完全融入其中,彰顯個人的才能魅力,抒發表達自己的志向而已。

  • 14 # 油城大嘴巴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這首詩,是那李白小燒酒兒喝美了,小笨雞兒吃飽了,望著那西山落日,跳了幾步殭屍舞……那小日子兒過的,美乎哉?美死啦!要是現代人,當時都快美死了,是不是得拿出手機發個朋友圈兒嘚瑟嘚瑟?但那個時候李白沒有手機,發不了朋友圈。咋整?“丫頭,快來快來!筆墨侍候,大爺,我要賦詩一首……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看看,這句話是這麼來的!

    要說此話有貶義,與此情此景不搭呀!

    咱細細琢磨,所謂蓬蒿,也用來形容茅草房。古時文人騷客,又常把自家謙稱為寒舍……穿起來一想,明白了,李白當時的意思應該是“哥我就是哥,哥我真不是傳說,哥我是個牛叉的人兒啊,千萬別把我當成普普通通的文人小騷客!!”

    各位看官,看明白了吧?這話不但不是貶義,還把醉後李白沖天的牛X勁兒,很豪放很淋漓的很瀟灑的勾勒出來啦!

    姓李的大才子,你能喝!你尿性!![大笑][大笑][大笑]

  • 15 # 愚人老楊的快樂生活

    蓬蒿人指的是散居在民間的無權無勢的自命不凡的人。沒有貶義。展現了得意忘形的真實寫照。沒有看不起窮人的意思。

    由於所時代和環境不同,後人對作者詩句的理解迥然不同,各抒己見。或許通讀詩篇和對作者的深入瞭解,能進一步解析作品所要表達的意境。

    原文:《南陵入京別兒童》

    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怨婦輕買臣,餘以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輕出門,我輩豈是蓬蒿人。

    解析:公元742年,應召入朝為官。看到了其與孩童的嬉戲;看到了美味佳餚,一醉方休的神態;看到了其釋放壓抑已久的心情;會稽怨婦,誰是誰非,誰懂?

    李白:字太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卓越成就無人能比。被後人譽為“詩仙”。

    李白的真實、直率的性格讓他的作品流芳百世。

    關於李白的爭議很多,不同的釋義,但這些都掩蓋不了作者的偉大成就。

    現實中,追名逐利的人也不少。怎麼處理好呢?值得深思!

    德才兼備方能成大器。

    品德高尚的人,他的人生都有無限光輝。他們的無私奉獻,甚至用生命詮釋了人生的價值。錢學森、錢三強、戚發軔等老一輩科學家為我們樹立了人生座標。更讓我們懂得了了生命的意義。

    為名為利,枉為一生。物慾橫流,誰能獨善其身?滄海桑田,誰對誰錯,只有自己知道。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卻還活著!明辨是非,人品決定人生!

    古為今用,把握時代的脈搏,把握人生的軌跡,讓自己的夢想早日實現!

  • 16 # 豫洛天中人

    首先我們要看看這句詩的出處。

    南陵別兒童入京 (李白·唐)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其次,我們要了解一下寫詩的背景。

    這是李白進京當官赴任前,同家人鄉黨作別所書。

    所以,不難看出,詩中的蓬蒿人,應該是李白不屑為伍的一般人,或者是沒有遠大抱負的平常人。在古代,畢竟入仕者稀缺。不是貶義,但在情感上,李白是看不起這些人的。

    本人愚見,不當之處,望斧正。

  • 17 # 侯帥的文字空間

    蓬蒿人:草野間人,指未仕。這裡也指胸無大志的庸人。蓬和蒿都是野生雜草 . “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意思就是我豈是平凡之人。

    蓬蒿人在這句詩裡的語境語調並非貶義詞!

  • 18 # 出山虎282

    這首詩是李白得到唐玄宗的徵召,在南陵辭別兒女時所作,即南陵別兒童入京。從詩中可讀出當時李白心情愉快,最後兩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大笑出門應是高興快樂的。

    對於“蓬蒿人”我的理解是草根人或者說普通人。當然,也有可能有典故之因,即出自典故,在此我不討論。我認為,蓬草蒿草都是草,從詩中李白所言:我輩“豈是”來解釋,關鍵是豈字,就是不是蓬蒿人。李白本是狂人,性格高傲不拘,志向高遠,所以李白認為自已是有志向和有能力的人,不是草根或普通平民。因此,

  • 19 # 海棠學舍

    這裡的“蓬蒿人”,指晉時隱士張仲蔚。皇甫謐《高士傳·張仲蔚 》:“張仲蔚者,平陵人也,與同郡魏景卿俱修《道德》,隱身不仕。明天官博物,善屬文,好詩賦,常居窮素,所處蓬蒿沒人,閉門養性,不治榮名,時人莫識,唯劉龔知之。”

    李白從24歲離開家鄉出門打拼,誰知一直沒混成他原來想要的樣子,直到42歲仍然入仕無門,原以為自己的一生就這樣過了,因此只能以隱身不仕的高人隱士自比,聊以自慰。誰知皇帝突然心血來潮,召他入京。從小學道的他自然想到了專研《道德》、隱身不仕、家門口長滿蓬蒿的張仲蔚。於是他說:“我輩豈是蓬蒿人?”

    這句詩並沒有看不起“蓬蒿人”的意思,只是說自己不願像張仲蔚一樣終生不仕。

    因此,“蓬蒿人”並不是貶義詞,而是指終生不願當官的高人隱士。也引申為平凡之人。

  • 20 # 牧肖恩

    這句話出自李白的七言律詩《南陵別兒童入京》原文為: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我輩豈是蓬蒿人”其中蓬和蒿都是雜草的意思。蓬蒿人是指沒有出仕的人,同時也指胸無大志的庸人。

    單看蓬蒿人三個字的話確實是有諷刺的意思。但是“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意思是我豈是那種胸無大志的人。所以並沒有看不起貧窮人的意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下了鉑爵旅拍的單子,求分享鉑爵旅拍的服務到底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