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九品左侍郎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垓下之戰,韓信指揮50萬大軍,一舉擊敗項羽的十萬楚軍,四面楚歌,一首曲子吹散江東十萬子弟。被困垓下的項羽,此時應該悔青了腸子,恨自己當初不重用韓信啊!

    離開楚營

    韓信早期跟隨項梁、項羽叔侄,楚秦兩軍對戰期間,韓信曾多次向項梁和項羽進獻謀敵策略,均不被採納。

    韓信年輕時就志在沙場,建功立業,然而在項羽軍中不得啟用,僅僅擔任執戟郎一職,每天只是負責給項羽站崗放哨,英雄無用武之地,心灰意冷之下決定離開楚營,遠赴關中投奔漢軍,得蕭何保薦,授封漢軍大將軍。

    韓信對項羽的評價

    韓信投奔漢軍後,曾在劉邦面前這樣評價項羽:“項王待人恭敬有禮,仁愛慈祥,說其話來和和氣氣,別人生病了,他能含著眼淚給別人送吃送喝,可等到人家立功該封爵的時候,他卻把玩應該給別人的印章,直到印章稜角都磨圓了也捨不得給人”。

    《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然臣嘗事之,請言項王之為人也。項王喑噁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劊?顆án)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不居關中而都彭城。有背義帝之約,而以親愛王,諸侯不平。諸侯之見項王遷逐義帝置江南,亦皆歸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項王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特劫於危強耳。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故曰其強易弱。”

    扭轉漢楚形式之戰

    濰水之戰,韓信一舉消滅了二十萬楚軍並殺死領軍大將龍且。

    龍且何許人,項羽部下五虎大將之首,從小和項羽一起玩泥巴長大的小夥伴。龍且的死亡對項羽打擊很大,他從不把曾經給自己戰過崗的韓信放在眼裡,然而此時,項羽真正的感覺到韓信的可怕了。於是派帳下武涉前往齊國,想離間韓信自立。

    項羽離間韓信自立

    項羽派帳下武涉前往齊國,面見韓信後說:“今楚漢二王之爭,您起決定作用,投楚則楚勝,投漢則漢勝。項王如滅亡,漢王接著就要對付您。您和項王有舊交,何不反漢與楚連和,三分天下?”

    韓信謝答:“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幸為信謝項王!”

    武涉勸說無果走後,帳下謀士蒯通也勸韓信自立。韓信說:“漢王遇我甚厚,吾豈可鄉利而倍義否!”

    武涉走後,帳下謀士蒯通也勸韓信自立。

    韓信答:漢王遇我甚厚,吾豈可鄉利而倍義否!”

    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

    漢十年(前197年),陳豨反叛。劉邦親自率領兵馬前往,韓信託病沒有隨同。

    呂后趁劉邦不在,讓蕭何召韓信進宮,韓信深知此去難逃一死,但感念蕭何的知遇之恩,沒有拒絕。進宮後被呂后關進長樂宮,以謀反之罪把韓信抓了起來。

    呂后為不違背劉邦諾言,讓宮女把韓信眼睛蒙上,用白布纏住韓信身體掉了起來離開地面,然後用竹籤把韓信活活捅死。

    劉邦討伐陳豨回來後,聽得韓信已死,便問呂后,韓信臨死前說了什麼。

    呂后轉答韓信之言:“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由此可見,韓信直到臨死之際,才後悔之前沒有采納蒯通自立之計,這足以說明,韓信雖然後悔沒有自立為王,但沒有後悔跟隨劉邦,也沒有後悔棄楚投漢。

  • 2 # 記錄怪咖

    【據實回答每一個問題,關注老爹,準沒錯】

    非常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老爹對於秦漢時期的歷史,比較熟悉,算是有一定發言權的。不妨聽聽老爹的看法。

    韓信臨死前,是否會後悔當初他棄楚投漢的選擇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得清楚韓信臨死前的心理活動。但是,一個人的心思,是最難琢磨的,況且時隔久遠,更是不容易說清楚。因此,我們只能說存在某種可能性,不能保證就是如此。

    韓信臨死前,可能會有的想法,不外乎兩種:第一,後悔自己當初沒有聽蒯通的話,早點為自己圖謀打算。第二,會替自己的人生結局,感到不值。

    在《史記·淮陰侯列傳》裡有記載韓信臨死前,所說過的遺言。具體的內容: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從這段記載當中,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韓信在臨死之前,並沒有後悔棄楚投漢,而是後悔當初沒有聽從蒯通的建議,自立為王。

    那有的朋友,可能要問了,韓信咋沒有為當初的棄楚投漢,而感到後悔呢?

    韓信可能會後悔當初沒有聽蒯通的話,但是,唯獨不會後悔的是,當初棄楚投漢的決定。如果再給韓信一次選擇的機會,老爹相信他,依然會棄楚投漢。

    這就得說說,韓信當初離開楚軍陣營,轉而投靠漢軍陣營的原因了。

    這個中緣由,其實說白了,也很簡單。

    韓信這個人,出身貧寒,早年的時候,飽嘗生活之苦。所以,他很早就確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標。那就是,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夠指揮千軍萬馬,征戰四方,建功立業,實現人生逆襲。

    他的出身,就決定了他必須比別人更加努力,同時,也意味著他想要實現人生目標,就要比別人更加艱難。

    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他投靠了盛名一時的楚軍。韓信原本以為,自己離人生目標更進一步了,卻沒想到,恰恰相反,韓信的這次楚軍經歷,差點讓韓信喪失繼續努力的希望。

    因為楚軍的統帥項羽,並沒有及時發現韓信的過人才能,相反,項羽還輕視韓信的才能,覺得他出身低微,只是徒有虛表而已。

    一邊是滿懷希望,認為投靠了楚軍,就能更快實現自己人生目標的韓信,一邊是對自己極度自負,輕視其它任何人的項羽。

    可想而知,這次的投身楚軍經歷,對身懷抱負的韓信,是一次多麼大的打擊。事實上,也確實如此,覺得自己懷才不遇的韓信,帶著失望,離開了楚軍陣營。

    因此,韓信離開楚軍陣營的原因,就是因為覺得自己懷才不遇,空有一身才能,卻沒有施展之地。

    後面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韓信在劉邦的漢軍陣營裡,得到了重用,最終幫助劉邦擊敗了項羽,成為西漢的開國功臣之一。

    從另一個層面來說,即便韓信最後因為功高震主,被劉邦猜忌、清洗,依然不會後悔當初棄楚投漢的決定。

    因為相對於項羽而言,劉邦為處於人生低谷中的韓信,提供了一個實現人生目標的舞臺。這個是韓信在項羽那裡,幾乎不可能得到的。

    劉邦對於韓信而言,是有知遇之恩的。

    正所謂,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劉邦給了韓信他最需要的機會,一個可能實現自己人生目標的機會。光這一點,就讓韓信一輩子,都沒辦法報答了。

    所以,韓信不會後悔當初他棄楚投漢的選擇。

  • 3 # 大溪水長流

    韓信在臨死前,說了一句悔不聽彭漾之言,所以他是很後悔的。如果當初韓信不棄楚投漢,項羽不至於覆滅的這麼早,而自己最多是不受重用,也不至於被呂后殺害於未央宮。如果後來聽了彭漾的話起兵造反,即使不能勝利,也不過是一個死,那也是轟轟烈烈的,也不至於哦哦囔囔的死於呂后之手。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

  • 4 # 一章刻古今

    “吾悔不用蒯(kuǎi)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這是韓信臨死前說的話。韓信從來沒有後悔棄楚投漢,他只是後悔沒有三足鼎立。

    蒯通是范陽(河北定興縣)人,以能言善辯著稱,可以說是春秋戰國後最有名的縱橫家。

    投靠韓信後,便獻上亂齊之策,使韓信得封齊王。此時劉邦被項羽圍在滎陽,可以說當時天下大勢就看韓信臉色,所以劉邦、項羽都派人拉攏韓信。

    這種情況下,蒯通向韓信仔細分析了天下大勢,告訴韓信,他幫誰,誰就贏;但誰贏了韓信都是臣子,都會不得善終。這時應該叛漢自立,然後讓他們雙方罷兵,這樣就可以三分天,鼎足而立。

    蒯通說:“上天賜予而不接受,反而會受到責罰;時機到來而不行動,反而會得到災禍,希望您深思熟慮。”這簡直是楚漢版的“隆中對”啊!

    但可惜韓信因為感念劉邦的恩惠,不忍心背叛,無奈的蒯通只好裝瘋逃跑了。

    因為劉邦韓信才能建功立業,所以韓信從來沒有後悔棄楚投漢。他只是後悔沒有聽從蒯通的計謀,自立為王。

    面對上天賜予的天大機遇,韓信猶猶豫豫,沒有珍惜;以至最後被呂后所殺。韓信的悲慘結局告訴我們,當機會來臨時,我們應該鼓起勇氣,勇敢前行,以免最後追悔莫及。

  • 5 # 如此可愛的我們

    我不知道韓信臨死前是否會後悔他當初棄漢投楚的,但我知道士為知己者死。

    像韓信這樣驕傲自負到極點的人,一個寧願忍辱胯下卻不願意拔劍顯露屠龍術鋒芒的人,怎麼會能接受項羽對其的蔑視?怎麼會甘心做一個小小的看門將?

    只有劉邦,也僅有劉邦能夠讓他以一介白身 ,無赫赫之功的情況下,封為大將軍,解衣衣之,推食食之,韓信這才得以揚名立萬,一展抱負,可謂是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從他與劉邦的一席話中,可以窺其內心一二。

    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子有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這樣一個驕傲的人,竟然也會向劉邦阿諛奉承:“大王領的是將,我帶的是兵”。可見其帶劉邦發自內心的尊敬與誠服。要知道這可是一個寧願接受屈辱也不願用自己屠龍術的執著之人。

    因此,大家應該都有答案了吧。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一切選擇都是大夢一場,行事所求不過一場順心意耳。

  • 6 # 歷史神秘人

    韓信不會後悔自己棄楚投漢,而是會後悔自己錯信了劉邦,沒有聽蒯通的勸告自己為王三足鼎立!

    韓信開始是投靠了項羽,可等到了什麼啊,項羽不重視他,讓他當個執戟郎中,韓信是屢屢推薦自己,可項羽就是看不起他,連試用的機會都不給韓信,韓信徹底失望了,也絕了投靠項羽的心,離開了項羽投奔劉邦去了!劉邦開始也不重視韓信,是蕭何看出了韓信的能力,韓信失望離開時,是蕭何月下追韓信,把韓信追回來啦!之後韓信在劉邦手下獲得了最高好處,先是封大將軍,給了自己發揮的舞臺,然後就是封齊王,人生做到巔峰,投奔劉邦是對的,在項羽陣營永遠沒有出頭之日,在劉邦這裡才做到了王啊,這待遇韓信絕不會後悔投奔劉邦啊!

    韓信後悔的是不聽蒯通的勸告啊,蒯通說的多麼在理啊,你敢信幫誰,誰就贏了天下,可是你幫劉邦或者項羽奪得天下,你韓信還是臣子,皇帝能放過你這麼一個有能力有兵權的諸侯王嗎,肯定會想辦法幹掉你!你敢信自立為王就不同了,三分天下,三國鼎立,多好啊,誰也不能威脅你,你就能活的長久,自己掌控自己的命運,多簡單的道理啊!可是韓信太天真了,他居然不忘劉邦的恩義,不願意自立為王,而是幫助劉邦打敗了項羽,劉邦奪得了天下,蒯通知道後,認為韓信完蛋了,遲早被劉邦幹掉,自己不陪韓信送死,裝瘋離開了韓信!劉邦奪得天下後,立刻解除了敢信的兵權,讓他在京城處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監視著,然後呂雉和蕭何合謀幹掉了敢信!

    所以敢信後悔的是為何當初不聽蒯通的勸告啊,聽了就不會有如此的下場啊,真是後悔死了,只是後悔沒有呀用,你錯過了,老天不會給你重來的機會,錯了就錯了,就要承擔後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司機開車老公坐副駕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