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檔案館

    我是真君,我來詳細回答。

    在我國以及俄羅斯、東歐的一些國家的歷史書、電影、電視劇中,1939年5月11日至9月16日的蘇日諾門坎戰役的結果是老毛子軍狠狠的教訓了日本鬼子,使鬼子從此怕了蘇軍,再也不敢北上一步,就算納粹德軍已經打到了蘇聯腹地斯大林格勒,鬼子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小編耳濡目染之下也一直認為是歷史就是如此。 直到最近看了韓國電影《my way》之後,突然想了解一下到底在諾門坎日軍有沒有像電影裡演的這麼慘,還好歷史並不久遠,在經過小編認真檢視國內國外的多種文獻資料得出以下結論。

    先說戰役發生的背景,

    日軍佔領東三省之後,面臨兩個選擇,一是陸軍北上進攻朝鮮、蒙古以及蘇聯,染指蘇聯的遠東地區,因為遠東地區有日本急需的戰略物資—石油,佔領遠東地區就不用那麼依賴美國進口,也不會再後來那麼著急與美國硬磕。另一個選擇是以海軍為主、陸軍為輔南下進攻南亞、東南亞地區,由於都是島國及海岸線左近的國家和地區,陸軍與海軍的矛盾到了這個時候,就是對鋼鐵和石油這兩種戰略支援的爭奪,簡單說就是陸軍要造談了、美軍要建航母和戰列艦。到了最後。

    日本最高層還是傾向了海軍,可就算南下佔領了南亞、東南亞地區,已探明的鋼鐵和石油儲量依舊有限,到了1939年,日本本國的戰略儲備資源已經嚴重不足,最多維持2年的情況下陸軍先手北上試探進攻蘇聯,這個選擇一是國內戰略資源形勢危急,二是選擇北上可以與德軍的進攻形成東西夾攻,雖然蘇聯為了與德國交戰而與日本簽訂了中立條約,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於是諾門坎戰役拉開帷幕。 5日軍駐守在“滿蒙”邊境的關東軍在諾門坎地區攻佔蒙古哈拉哈地區。5月11日至13日滿蒙之間小規模衝突。

    5月17日蘇聯根據《蘇蒙互助協定》介入,蘇軍第11坦克旅、第36摩托化步兵師以及蒙軍騎兵6師開往哈拉哈地區。

    5月28日日軍攻擊蒙軍失敗撤退。

    6月18日,朱可夫被蘇軍統帥部任命為第57特別軍軍長,朱可夫調集軍隊、飛機、均需在諾門坎附近集結。

    6月19日,蘇軍開始轟炸日軍集結地。

    6月20日,日軍第23師團拔營前往諾門坎,關東軍司令部調集坦克、飛機支援。

    6月22日至24日,蘇日雙方在諾門坎上空空戰3天,日軍逐步喪失制空權。

    6月27日。日軍轟炸蘇軍機場。

    7月2日,日軍開始大規模進攻。日軍第一坦克團(安岡部隊)的兩個聯隊配合一些步兵在正面進攻。第23師團主力渡過哈爾哈河,包抄諾門坎右側背。 7月3日,朱可夫命令沒有步兵掩護的裝甲部隊冒險反擊,一度給23師團帶來混亂,蘇軍炮火也給日軍一定程度的打擊,但日軍也擊毀蘇軍坦克120輛。

    7月4日,正面進攻之安岡支隊遇蘇軍炮火襲擊,損失慘重。由於前進受阻,後勤堪憂,

    7月5日23師團退回哈爾哈河東岸。 7月7日,兩路日軍會合,隨即實施分散夜襲。8、9、10三日猛攻,未能突破蘇蒙軍防禦陣地。且日軍指揮系統失靈。 從7月7日到7月23日,日蘇兩軍不斷進行小部隊的突擊與反突擊,形成犬牙交錯的態勢。而蘇軍的反擊力也甚薄弱,連偽軍興安師的防線也未能突破。

    7月15日,日軍重新集中部隊。

    7月23日,日軍將全線進攻改為重點進攻733高地。日軍向蘇軍陣地傾瀉200噸炮彈,而蘇軍的炮火還擊也很猛烈。就在日軍步騎兵向蘇軍陣地發起衝鋒時,突然遭到己方炮火襲擊,損失慘重。這是因為關東軍炮兵團長突然決定延長炮擊一小時。即使如此,日軍仍奪取733高地。 此後,日軍轉入守勢。 23日後,安岡部隊解除作戰任務。(也有資料說安岡部隊在7月4日後就撤離了戰場。)

    8月4日,日本成立第6軍,所屬部隊為第23師團和偽第8國境警備隊,擔任諾門坎地區守備。 8月20日,蘇軍發起對諾門坎地區日軍的圍殲。共出動35個步兵營,216門野炮級以上的火炮,498輛坦克,346輛裝甲汽車。步兵蘇軍為日軍的2-3倍,炮兵為3-6倍,日軍自安岡部隊撤退後無一輛坦克支援作戰。 日軍的抵抗相當頑強,他們以小部隊憑藉有利地形負隅頑抗。蘇軍每進一步都要付出慘重代價。日軍則以自殺式的攻擊對付蘇軍坦克。後來,參加此戰的蘇聯將領回憶,說日軍的戰鬥力不亞於德軍。這也充分說明日軍在蘇軍手裡不堪一擊不過是一種謊言。

    8月24日,日軍竟然還發起了反擊,3000名沒有炮火掩護的日本步兵被阻止在鐵絲網和野戰工事以及大炮面前,隨後蘇軍坦克開始出擊,日軍後退。戰鬥到8月26日,日軍第23師團已經被完全合圍了。在蘇軍重炮群、坦克群、航空炸彈的猛烈轟擊下,日軍第23師團損失慘重。此役,蘇軍重創重日軍第23師團搜尋隊,全殲第7師團第26聯隊第1大隊,日軍第64聯隊和炮兵第13聯隊被蘇軍大部殲滅,第64聯隊長山縣武光大佐和炮兵第13聯隊長伊勢高秀大佐均被擊斃,23師團第71聯隊長森田徹大佐亦被擊斃,日軍僅有的22門加農炮全部喪失。8月26日,關東軍決定將第7師團撥給第6軍,還計劃將第2、第4師團也調往前線。但到了30日,日軍大本營向關東軍司令官下達了停止增派兵力的命令。這說明2、4師團根本未參戰,第7師團主力也未參戰。

    8月29日,鑑於日軍在諾門坎地區的不利情況,日軍大本營決定在我國關內戰場調集:第5師團(駐青島),第14師團(駐河南開封、新鄉),野戰重炮兵第9、第10聯隊,速射炮9箇中隊,16個野戰高炮隊,1個飛行戰隊,22個汽車中隊到達我國東北,以增強諾門坎地區。 8月31日,日第23師團殘部2000餘人以自殺式攻擊衝破蘇軍坦克、裝甲車的包圍。蘇蒙軍並未跨境追擊。諾門坎大戰結束,但衝突持續到9月15日。

    9月9日,日本駐蘇大使想蘇聯提出停戰要求。

    9月15日,日蘇在簽訂停戰協定。

    諾門坎戰役第23師團日軍軍官

    諾門坎戰役精銳蘇軍部隊

    至此諾門坎戰役結束,再說說戰後雙方提供出來以及能查到的戰損資料 一、坦克裝甲車輛:蘇軍裝備的坦克多為T-26等輕型坦克,比日軍的坦克強不了多少,並不想國內某些媒體、大V說的在諾門坎蘇聯坦克不用打,直接能壓過日本塔克,只不過是數量大為佔優,有超過7比1的坦克裝甲車數量優勢,但是傷亡比日軍大,被摧毀280多輛坦克以及90輛裝甲車而日軍只損失了30多輛裝甲車(坦克支隊彈藥耗盡後自行撤離)。 二、火炮:日軍傷亡的90%是炮火造成的,蘇軍擁有542門火炮,而日軍只有不到100門各式火炮支援。

    三、飛機:蘇聯投入500架飛機損失了207架,而日軍投入了接近150架只損失了50架。

    四、參戰部隊:蘇軍參戰人數為57000人以上,也有說6萬多人的。日軍參戰人數是23師團約16000人,7師團一個大隊另四個中隊約2000人,第1坦克師團兩個聯隊900多人,再加上其它部隊總兵力不足25000人。 五、損失:日軍戰死7696人,失蹤1021人,負傷8647人,生病2350人,合計損失19000人。蘇軍公佈的損失死亡9703,受傷15251人,生病701人,合計25655人。

    在這裡可以看出,整個戰役蘇軍有超過7比1的坦克裝甲車數量優勢,6比1的火炮數量優勢,3比1的兵力優勢,3比1的飛機數量優勢但傷亡比日軍更大。且日軍參戰主力的23師團,並不是日軍的精銳師團。屬於第三流的邊境警備師團,1938年才組建,下轄三個聯隊,技術兵種也不如四編制師團。編制兵力13000人,之所以參戰16000,是因為得到了加強。

    蘇軍步坦結合

    最後得出結論:真實的諾門坎戰役就是,一個擁有近千輛坦克裝甲車的蘇軍1個裝甲集團軍在戰神朱可夫的親自指揮下,消耗掉幾乎半個斯大林格勒大反攻的彈藥量,才勉強擊敗日軍一支只有5個基數彈藥的三流邊境守備師團,最後人員損失還比日軍大,蘇軍還損失坦克裝甲車近400輛,蘇軍一個諾門坎戰役的彈藥消耗幾乎相當於中國八年抗戰的總消耗量。

    諾門坎戰役造成這樣結局的原因有幾點。第一是日軍依舊看待舊沙俄時期的俄軍來看待今天的蘇聯紅軍,未派遣日軍駐守在東北的關東軍精銳師團,而使用一直剛建成的三流警備師團就能看出來日軍對蘇聯人的輕視。再說蘇聯,從俄羅斯這個民族從古至今的所有戰爭從古羅斯戰爭到十七世紀戰爭、從北方戰爭到俄土戰爭、現代的兩次蘇芬戰爭、蘇波戰爭到蘇德戰爭,這個民族尚武但是不善戰,縱觀整個俄羅斯戰爭史,並沒有幾場戰術上、戰略上讓人稱道的大勝仗,近現代的幾次戰爭獲勝的依靠僅僅是寬廣的地域導致敵軍漫長的補給線造成的補給困難和人數上的極度優勢以及冷酷的嚴寒,本來就不善戰的俄羅斯人雪上加霜的是剛經過斯大林的“大清洗”,多方面的原因導致了諾門坎戰役的結局。

    經過這次戰役,日軍從日俄戰場日軍大勝所造就的輕視一掃而光,日軍高層得以從客觀上評價蘇軍戰鬥力並得出結論,相比之下,蘇聯紅軍的實力還是非常強大,北進不可取。

    而我們客觀的來說,日軍在裝備與蘇軍相差懸殊的情況下,仍能給蘇軍造成同等的損失,日軍戰鬥力還是非常強悍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軍與日軍在上海打的淞滬會戰中我國軍隊以80多萬部隊會慘敗給日軍的20多萬部隊,我們要正視歷史,貶低日軍的戰鬥力,實際上就是在貶低為抗日出力最多的我們自己。

  • 2 # 真正鱷魚不哭

    提這問題無非要說蘇聯傷亡比鬼子更慘重罷了。

    關於這場戰役:起因是侵華日軍和外蒙軍為諾門罕以西,直至哈拉哈河這塊呈三角形地區的歸屬問題,最後引起戰役。戰役結果以日本關東軍的慘敗而告終。

    戰爭不是殺人競賽,傷亡多少不是評判勝負的唯一標準。關鍵看哪一方實現了戰役目的。

    戰爭最後以日本退讓,承認現存邊界結束衝突。此後日軍放棄了北進戰略,直至二戰結束,也不曾再挑起對蘇戰事,哪怕是德軍兵臨莫斯科,蘇聯岌岌可危的時候。

    所以蘇聯透過這場戰役,打疼了日本,穩定了遠東局勢。而日軍一無所獲,灰溜溜的撤回。

    所以當然是蘇聯勝日本負。

  • 3 # 文旅攬勝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俄國解密了大批戰爭資料,從而讓人們逐漸明白,諾門坎之戰事實真相出人意料!如果從戰損上看,蘇聯才是失敗的一方,才是真正的損失慘重!讓國人驚訝的是:蘇軍一場戰役的消耗,接近中國八年抗戰彈藥消耗的一小半!

    就拿雙方參戰兵力來說,日本方面:參戰部隊不算複雜,主要是以23師團為核心,其他部隊輔助,大概有2.5萬人!

    蘇聯方面:參戰的部隊很驚人,以蘇聯1個裝甲集團軍為核心的10萬大軍,指揮官是朱可夫!詳細來說,蘇軍有1000餘輛坦克,飛機超過500架,各種火炮等。總之,坦克是日軍的7倍,火炮是日軍的6倍,兵力是日軍的3倍,飛機也是日軍的數倍。

    既然蘇聯如此強大,那麼應該是一場大勝,日軍損失慘重才對吧!然而,並非如此!

    從傷亡數字看:日軍傷亡統計顯示,日軍陣亡7696人,失蹤1021人,負傷8647人,生病2350人,合計損失19000人。蘇軍的傷亡談及顯示,在諾門坎戰役中,蘇軍死亡9703,受傷15251人,生病701人,合計25655人。總的來說,蘇軍傷亡更大一些!

    有人說,日軍依靠有利地形,是可以取得這樣戰果的!然而,諾門坎的地形,更有利於蘇軍的機械化部隊,而不是日軍!原因很簡單,此地是大荒原,蘇軍還位於高地,還有一條河,而日軍無險可守,想要攻擊蘇軍還需要渡河!

    總之在諾門坎戰役中,日軍在裝備與蘇軍相差懸殊的情況下,仍能給蘇軍造成同等的損失,日軍戰鬥力還是非常強悍的,戰鬥力絕對驚人,並非神劇中的萌蠢!

  • 4 # 面朝大海1225

    從戰略上來說是勝了,打得日本不敢從東北進攻蘇聯,因為中下級士兵,軍官不願意,怕死,而且日本還有下克上的傳統,只得南進,惹怒英美,爆發太平洋戰爭,從而導致全面失敗,這場仗是打勝了,戰術上的損失是蘇聯的大於日本。

  • 5 # 李加程

    1939年蒙古國軍隊與“偽滿洲國”軍隊發生衝突,直接導致日本與蘇聯軍隊交戰,由於這場戰爭發生在諾門坎,所以史上諾門坎戰役,雖然這場戰役日本表面上是維護“偽滿洲國”的領土主權,實際上是日本為了實現其“北上計劃”對蘇聯實行的一次試探性進攻,蘇聯自然也看出了日本的陰謀,在遠東地區部署了強大的軍力,並且在諾門坎戰役投入了遠東大部分軍力來對付日本,挫敗了日本的陰謀,眾所周知,諾門坎戰役是以蘇軍的勝利,日軍的慘敗而告終,可是最後蘇聯為什麼不得不與日本簽訂和約呢?

    諾門坎戰役中的日本軍官

    在諾門坎戰役結束之後,蘇聯一直宣稱對日本獲得完全勝利,不過在90年代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公開諾門坎戰役的很多檔案,讓外界明白諾門坎戰役並不像蘇聯宣傳那樣的光鮮。在蘇聯的宣傳中,蘇聯遠東軍隊打敗了精銳的日本關東軍,可是真實的情況並不是這樣的,在整個諾門坎戰役中,參戰的日本軍隊都是日軍的乙級師團,也就是二流師團,這樣的師團不僅武器落後,而且人數也不滿員,日本直接參戰的人員只有3萬人,而蘇聯方面卻多達5萬,都配備有大量的坦克、飛機和火炮。

    諾門坎戰役中的蘇軍

    就是這樣實力對比懸殊的情況下,蘇聯的傷亡人數竟然比日本還要高,檔案顯示,在諾門坎戰役中蘇軍的傷亡人數為2.5萬人,其中陣亡9700人,負傷1.5萬人,而日本戰死7600人,負傷1.2萬,總共才傷亡1.9萬人,傷亡人數遠遠少於蘇軍。在諾門坎戰役中,蘇軍透過消耗大量的彈藥才殺死這麼多日軍的,在整個諾門坎戰役蘇軍消耗3.1萬噸彈藥,幾乎相當於斯大林戰役的一半,就是在這種佔據優勢的情況下傷亡竟然比日本還多,只能用“慘勝”來形容蘇軍的這場戰役了。

    諾門坎戰役日本騎兵部隊

    諾門坎戰役失敗之後,日本關東軍根本不服,他們認為蘇聯軍隊雖然暫時取得勝利,打敗的只不過是關東軍的二流師團,為了爭回那口氣,日本關東軍急忙從關內調來第2師團、第四師團、第5師團、第14師團等甲等精銳師團,以及大量的飛機、重炮、坦克前往諾門坎準備與蘇聯遠東軍隊在幹一架,日本國內的政客這個時候有點慌了,因為如果繼續執行“北進計劃”,那麼可能有點得不償失,於是與蘇聯談判,而蘇聯也知道日本關東軍拼命的打,自己還真的有可能打不過,於是蘇聯和日本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結束了這次戰役。

    諾門坎戰役日本騎兵部隊

    蘇聯在諾門坎戰役獲勝之後與日本簽訂和約是不得已的結果,因為蘇聯需要集中精力對付西面的德國法西斯,不希望與日本開戰,這樣可以避免兩面作戰的危險,這是蘇聯當時非常明智的一個策略,怪不得在日本襲擊珍珠港之後,希特勒罵日本這個盟友是一頭豬,如果當年日本把全部實力押注在“北進計劃”上,蘇聯真的可能扛不住兩面夾擊,世界的歷史可能真的會被改寫,可惜歷史沒有如果,歷史之所以都是這麼發展都有其自身的規律,誰也無法改變。

  • 6 # 歷史VLOG

    我來回答,從諾門坎戰役的結果來看蘇聯無疑是大勝

    諾門坎戰役發生於1939年偽滿洲國和蒙古地區的諾門坎,這場場戰役表面上看是侵華日軍和外蒙軍隊,蘇聯軍隊為了諾門坎到哈拉哈河一帶的歸屬問題開戰的,但是它實際上也是日軍試探蘇聯在遠東地區的軍事力量,為日後可能進行北進攻擊蘇聯做的前期火力偵察行動。

    在這場世界注目的諾門坎戰役中日軍調集近3萬人馬採用偷襲,投放病毒等各種手段進攻蘇軍,而蘇聯軍隊在經過前期被打懵的行動後逐漸的緩過勁兒來,不僅加強了蘇軍實力使得蘇軍兵力達到10萬人,各種武器彈藥不計其數,還任命朱可夫為司令員。對日軍反攻在使用無數彈藥後將日軍重創日本不得不作出讓步,雙方停火締結協議。

    雖然此次戰役蘇軍傷亡近萬人,日軍近為8000餘人,但是並不意味著蘇聯就是慘敗,要知道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在諾門坎戰役前日本高層一直對北進進攻蘇聯還是南進攻擊東南亞有分歧,結果一仗打完日軍還是認識到蘇聯的強大,從而傾向南下戰略,使得蘇聯避免了日後被納粹德國和日本兩面夾擊的局面。蘇聯也透過這一戰檢驗了軍隊裝備和戰法提升了士氣,更是產生一位名將朱可夫。所以說此戰對於蘇聯來說是大勝。

  • 7 # 輕鬆壹笑

    諾門罕戰役

    諾門罕戰役,或稱哈拉哈河戰役,又叫諾門坎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日本及蘇聯在遠東地區發生的一場戰役。戰事於1939年在當時的偽滿洲與蒙古的邊界諾門罕發生。

    日、蘇雙方的軍隊分別代表“偽滿洲國”及“蒙古國”交戰(以蘇聯朱可夫元帥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喬巴山元帥為領導的蘇蒙聯軍),但日、蘇雙方並沒有向對方正式宣戰。戰事以日本關東軍失敗結束。日、蘇雙方此後在二次大戰中一直維持和平狀態,直至1945年8月6日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原子彈後,蘇聯在8月8日向日本宣戰並攻擊偽滿洲國的八月風暴行動為止。

    諾門罕戰役歷時135天。雙方投入戰場兵員20餘萬人,大炮500餘門,飛機900架,坦克、裝甲車上千輛,死亡6萬餘人。

    2018年12月,首次公開日軍士兵相簿中的諾門罕事件。[1]

    名稱

    諾門罕戰役

    地點

    蒙古諾門罕地區

    時間

    1939年5月11日—1939年9月16日

    參戰方

    駐偽滿的日本關東軍,蘇聯、外蒙古聯軍

    結果

    蘇聯以慘重的代價獲得勝利

    戰爭起因

    諾門罕戰役起因於侵華日軍和外蒙軍為諾門罕以西,直至哈拉哈河這塊呈三角形地區的歸屬問題,最後引起戰役。[2]

    戰爭背景

    由於地緣政治上的衝突,日俄在近代曾多次開戰。兩國在1904年在中國的東北爆發全面的日俄戰爭,結果日本戰勝,中國的東北落入日本的勢力範圍,俄國亦被迫把庫頁島南部割讓與日本。

    1921中國的外蒙古宣佈獨立。1931年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全面佔領中國東北三省,之後在1932年成立聽命於日本的偽滿洲國。偽滿洲國與蒙古國為鄰,並分別有日本及蘇聯的駐軍。雙方在不少的地段存在邊境糾紛。1935年起,日本關東軍駐海拉爾的部隊以及興安騎兵部隊,便以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邊界”問題為藉口,不斷在中蒙邊界地帶進行挑釁,以試探蘇聯和蒙古的軍事實力。從1935年1月至1938年10月,共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規模逐步升級。

    1936年3月30日,日本關東軍澀各支隊1500人乘汽車50輛、裝甲車12輛、坦克4輛,入侵蒙古境內阿達格多蘭地區,被蘇蒙軍隊擊潰。同年3月12日蘇蒙簽訂互助協定。

    1938年7月,日本關東軍第23師團開進海拉爾。同年10月,蘇蒙遠東軍第57特別軍開進蒙古駐防,雙方議和停戰協定。

    戰爭過程

    第一階段

    1939年5月11日至6月16日,在新巴爾虎左旗境內諾門罕布日德地區及蒙古國哈拉哈河中下游兩岸,爆發了一場震驚世界的“滿”蒙邊境戰爭,即日本、偽滿洲國與蘇聯、蒙古人民共和國的大規模軍事衝突事件。[2]

    諾門坎戰役地圖

    1939年5月,日本關東軍決定首先在諾門罕一帶進攻蒙古人民共和國,佔領其東部的領土哈拉哈地區,作為下步侵入蘇聯遠東地區的跳板,進而實現蓄謀已久的“北進計劃”。5月11日,蒙軍第24國境警備隊由山西岸涉水到哈拉哈河以東地區放牧。偽興安警備騎兵第3連駐錫林陶拉蓋哨所的一班士兵立即開槍阻截,並上馬追趕,將蒙軍牧馬人和馬群趕回西岸。蒙軍第7國境哨所50餘名騎兵攻佔設在爭議地區的偽滿錫林陶拉蓋哨所。

    5月13日晚21時,日本關東軍第23師團搜尋隊隊長東八百藏中佐奉命率104名騎兵、90名裝甲兵到達距諾門罕尚有80多公里的甘珠爾廟,派出偵查兵進行作戰準備。關東軍司令部將駐齊齊哈爾的飛行偵察第10戰隊、海拉爾飛行第24戰隊、關東軍汽車隊的運輸汽車100輛,歸23師團指揮、使用。

    5月14~15日,東八百藏部隊在5架日機的配合下,向哈拉哈河以東的蒙軍742高地攻擊。蒙軍居於劣勢(傷亡30餘名),主動撤向河西。5月17日,東八百藏率部隊返回海拉爾。蘇聯政府依據《蘇蒙互助協定》而介入,立即將第11坦克旅開往哈拉哈河地區,同時命令駐在烏蘭烏德的摩托化步兵第36師一部向哈拉哈河集合,並將第57特別軍司令部從烏蘭巴托遷到距哈拉哈河125公里的塔木察格布拉格,蘇聯的飛機也不斷在戰事地區集合,並在諾門罕地區飛行偵查。蒙軍騎兵第6師又渡過哈拉哈河,架起浮橋。

    戰場

    1939年5月28日拂曉,由山縣武光大佐負責指揮的第64聯隊一部約1058人、東八百藏中佐搜尋隊約200人及偽滿興安騎兵第1、2、8團各一部,分三個方向圍攻蒙軍,結果被蘇蒙軍擊敗,日軍搜尋隊戰死115人、失蹤81人,幾乎全軍覆沒,東八百藏本人也被擊斃;而日軍山縣部隊戰死151人、生死不明92人,傷亡率為20%。

    第二階段

    6月18日,朱可夫被蘇軍統帥部任命為第57特別軍軍長。朱可夫到達塔木察格布拉格後,開始集結兵力,儲運軍需,在塔木察格布拉格、桑貝斯(今喬巴山)等地開闢野戰軍用機場,蘇戰鬥機開始在空中與日機周旋。6月19日,蘇機轟炸阿爾山、甘珠爾廟和阿木古郎附近的日軍集結地,500桶汽油被炸起火。6月20日,第23師團全體出動,小松原帶著2萬人向諾門罕進發。關東軍司令部調第1坦克團和第2飛行集團支援第23師,共有12個步兵營、70輛坦克、180架飛機。

    諾門罕戰役現場

    6月21日,日軍第2飛行集團團長嵯峨徹二中將把他的司令部從新京(今長春)遷至海拉爾,調來4個飛行團,集中17個戰鬥轟炸、偵察機中隊。6月22日,蘇軍出動150架飛機空襲甘珠爾廟、阿木古郎將軍廟一帶的日軍集結地和野戰機場,日機也傾巢出動。雙方從22~24日,在諾門罕地區上空大戰3天,近60架飛機被打落在草原上。此後,蘇機不斷增多,而且出現新型戰鬥機,日軍則逐漸喪失主動權,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

    6月27日上午3時,137架日機在海拉爾機場起飛,編隊佈滿海拉爾上空。6時20分,日軍機群到達塔木察格布拉格機場上空,進行狂轟濫炸,機場頓時黑煙覆蓋。日軍作戰部隊向關東軍司令部報告擊落蘇機99架,擊毀地面飛機25架。

    6月下旬,關東軍司令官命令第23師團儘快發動地面攻勢。兵力共計2萬多人、84輛坦克、180架飛機和400輛汽車。

    日軍士兵

    7月1日,日軍在小林少將的指揮下,6000人的部隊向哈拉哈河西岸攻擊,中午時攻佔河東岸的謝爾陶拉蓋高地。朱可夫組織150輛坦克、154輛裝甲車、90門大炮和全部飛機及其它部隊,分三路反攻。由於巴音查崗高地周圍全是開闊地,非常有利於飛機和戰車作戰,日軍全部裸露在蘇軍坦克和裝甲車炮的面前。

    7月3日上午7時,第一批蘇軍轟炸機和殲擊機對日軍進行了轟炸和掃射。同時,蘇蒙軍的大炮猛烈轟擊日軍叢集。這兩股火力立即阻止日軍行進,日軍無法開展火力,只顧匆忙地在沙地上挖掘個人掩體。上午9時,蘇軍第11坦克旅的150輛坦克向龜縮在沙丘掩體的日軍開火。

    7月11日,關東軍司令部命令停止攻勢,進行戰線整頓,決定向諾門罕前線調兵。從內地調來獨立野戰重炮聯隊,從奉天(今瀋陽)、北安、齊齊哈爾等地調來反坦克速射炮中隊,給23師團補充武器和兵員,增加飛機和車輛。

    關東軍司令部從戰爭一開始,就指示石井部隊擬定在諾門罕地區的細菌戰計劃。

    7月13日,石井細菌部隊少佐碇常重帶領22名敢死隊員,在哈拉哈河乘2只膠皮筏順水將22.5公斤傷寒、霍亂、鼠疫、鼻疽等細菌撒入河水中,向蘇蒙軍進行細菌戰。有1340名日軍染上傷寒病、赤痢病和霍病,731部隊軍醫和敢死隊員,被細菌傳染而亡命的達40多人。

    第三階段

    7月23日,日軍在諾門罕前線各部隊經過半個月的補充和休整後,集中25000名兵員,82門大炮全線發動總攻擊。24日,蘇軍發動反攻,日軍退回原地。25日,關東軍司令部下達“停止進攻,構築陣地”的指示。

    日軍炮兵陣地

    8月4日,日軍為實施統一指揮,在海拉爾組建第6軍(轄第23、第8國境警備隊等,司令荻州立兵中將),兵力約2.5萬人。

    為早日解決諾門罕地區戰事,蘇軍統帥部決定在塔木察格布拉格的第57特別軍擴編成第1集團軍。這是臨時組織的具有獨立作戰職能的多種合成的大兵團。蘇軍集結第1集團軍(6萬餘人,轄3個步兵師,即第57師、第82師、第152師)、摩托化第36師,機械化第5旅,裝甲第7旅、第8旅、第9旅,坦克第6旅、第7旅、第11旅,空降第212旅、機槍第5旅、炮兵第185團,反坦克炮第37、85營,第63、66、150防空營等其他部隊(另附外蒙騎兵第6師、騎兵第8師等部隊),共計機械化大軍10萬餘人(另外動用鐵路晝夜不停的運送來18000噸炮彈,6500噸炸彈,7000噸燃料,4000噸糧食和4000噸物資、3000輛載重汽車..... 蘇軍一共498輛坦克、346輛裝甲車,542門大炮,515架飛機)。7月15日,朱可夫被任命為集團軍司令員。

    第四階段

    蘇軍總參謀部決定總攻時間為8月20日(星期天),因為按照慣例,日軍前沿部隊的軍官有半數要輪流到海拉爾去休假。進攻的命令20日凌晨2點45分傳達到一線連隊,對面日軍陣地一片沉寂,蘇軍反攻做到了最大的突然性。

    參戰的外蒙古軍

    8月20日凌晨,蘇蒙軍發起總攻戰役。蘇蒙軍以3個步兵師,2個騎兵師,5個裝甲旅,1個機槍旅,1個空降旅以及大量的飛機、大炮,開始舉行大規模的反攻。日軍在陣地上和蘇軍激戰。構築在蒙古曠野上的土木機構工事很快被大炮轟成平地,日軍就依託單兵用工兵鐵鍬挖成的簡易單兵掩體作戰。

    8月24日,日軍發起了反擊,3000名沒有炮火掩護的日本步兵被阻止在鐵絲網和野戰工事以及大炮面前,隨後蘇軍坦克開始出擊,日軍後退。戰鬥到8月26日,日軍第23師團已經被完全合圍了。在蘇軍重炮群、坦克群、航空炸彈的猛烈轟擊下,日軍第23師團損失慘重。此役,蘇軍重創日軍第23師團搜尋隊,全殲第7師團第26聯隊第1大隊,日軍第64聯隊和炮兵第13聯隊被蘇軍大部殲滅,第64聯隊長山縣武光大佐和炮兵第13聯隊長伊勢高秀大佐均被擊斃,23師團第71聯隊長森田徹大佐亦被擊斃,日軍僅有的22門加農炮全部喪失。

    8月31日,在被上萬噸炮彈轟擊第11天后,彈盡糧絕的日軍第23師團決定突圍。2000多名第23師團士兵用手榴彈近戰突圍。日軍各部隊亦隨之突圍。

      8月29日,鑑於日軍在諾門坎地區的不利情況,日軍大本營決定在我國關內戰場調集:第5師團(駐青島),第14師團(駐河南開封、新鄉),野戰重炮兵第9、第10聯隊,速射炮9箇中隊,16個野戰高炮隊,1個飛行戰隊,22個汽車中隊到達我國東北,以增強諾門坎地區。

      同時關東軍司令部調集第2師團10000人、第4師團9800人、第7師團8000人、高炮部隊和國境守備隊主力向諾門坎前進,企圖戰勝蘇軍。但在攻勢發起前的9月3日被日軍大本營阻止。

    9月9日,東鄉駐蘇大使向蘇聯提出諾門坎停戰要求。

    9月15日,日本駐蘇大使東鄉與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簽訂停戰協定,雙方於9月16日凌晨2時停止一切實際軍事行動。

    戰爭結果

    1939年8月中,歐洲形勢急劇變化。蘇、日兩方亦在八月底後加緊外交談判。蘇軍雖然在遠東取得戰役的勝利,但無意擴大戰果。雙方於9月16日停火,事件最後以日本退讓,承認現存邊界結束衝突。[2]1940年6月9日,蘇、日兩方正式締結協議。

    武器列表

    兵器損失表: 7.62mm自動步槍:198支, 7.62mm步槍:1192支, 馬克西姆重機槍:225支, PD機槍:2264支, 12.7mmDK重機槍:1挺 ,82mm迫擊炮:8門, 45mm反坦克炮:20門,76mm團屬炮:14門, 76mm炮兵炮:11門, 107mm野戰炮:4門, 122mm榴彈炮:31門, 152mm榴彈炮:6門, 汽車,牽引車,運輸車:692輛, 坦克,裝甲車:397輛(僅計算全毀,受傷未統計。)

    戰場日軍

    人員損失

    蘇聯

    蘇軍8月20日總攻時投入坦克524輛,裝甲車385輛,壓制火炮542門,飛機500架。整個戰役蘇軍有超過7比1的坦克裝甲車數量優勢,6:1的火炮數量優勢,3:1的兵力優勢,但傷亡比日軍更大。蘇軍坦克被擊毀280多輛,裝甲車損失90輛,日軍只損失了30多輛戰車裝甲車,安崗坦克支隊也沒有被殲滅,只是在7月彈藥耗盡後,自行撤退了。蘇軍前後消耗作戰物資達80000噸,僅炮彈炸彈就消耗了31000噸,而日軍各種物資消耗才2000噸不到。

    蘇軍傷亡解密資料可以查閱俄羅斯的克里沃舍夫上將的出版書籍。英文版為《Soviet Casualties and Combat Loss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蘇軍在諾門坎戰役中死亡9703,受傷15251人,生病701人,合計25655人。(15251名蘇軍傷兵,其中由子彈造成44.2%,由彈片(炮彈、地雷、手雷)造成48.4%,由航彈彈片造成6.5%,由刺刀造成0.9%)。

    日本

    日軍戰死7696人,失蹤1021人,負傷8647人,生病2350人,合計損失19000人。其中62.7%損失於蘇軍的炮擊和航空轟炸,畢竟蘇軍發射了31000噸炮彈炸彈。

    戰機損失

    在諾門坎戰役中,蘇軍還損失207架戰機,蘇軍投入的500架戰機幾乎一戰就損失了一半。

    真實的諾門坎戰役就是,一個擁有近千輛坦克裝甲車的蘇軍1個裝甲集團軍在戰神朱可夫的親自指揮下,消耗掉幾乎半個斯大林格勒大反攻的彈藥量,才勉強擊敗日軍一支只有5個基數彈藥的三流邊境守備師團,最後人員損失還比日軍大,蘇軍還損失坦克裝甲車近400輛,蘇軍一個諾門坎戰役的彈藥消耗幾乎相當於中國八年抗戰的總消耗量。

    而在諾門坎戰役,蘇軍的後勤能力實際上也已經到達了極限,諾門坎戰場的消耗極其驚人,導致西伯利亞鐵路與博爾集亞-桑貝斯鐵路滿負荷運行了2個月來維持這場戰鬥。[3]

    戰爭評價

    “這是一場陌生的、秘而不宣的戰爭”,1939年7月20日,《紐約時報》的社論這樣評價蘇聯紅軍和日本軍隊在蒙古草原上的這場苦鬥,時報不屑一顧地嘲諷道“(他們)在人們注意不到的世界角落裡發洩著憤怒”。直到兩年後日本人的炸彈劈頭蓋腦地扔到了珍珠港,美國人才明白過來,恰恰是他們認為無關緊要的一戰改變了日本的作戰物件,恰恰是他們根本瞧不起的這個彈丸小國給了他們致命一擊。美國人為自己的驕傲和輕心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紐約時報》

    麻省理工學院的洛倫茲教授曾說過:“亞洲腹地的一隻蝴蝶扇了扇翅膀,或許幾周後能引起南太平洋的一場風暴。”在軍事和政治領域,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起因可能微乎其微,但產生的“蝴蝶效應”卻令人瞠目。諾門罕戰役便是典型的一例,當初誰能料到亞洲腹地一場不起眼的邊境衝突,會為軸心國的最終失敗埋下伏筆。

    戰爭影響

    對二戰影響

    相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其它戰役,諾門罕是一場不為經傳的戰事。但是它對二次大戰的局勢發展卻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蘇軍檢查戰利品

    戰事發生前,日本東京當局仍為“北進”及“南進”的策略而爭論。北進計劃是以陸軍向蘇聯西伯利亞發動攻勢,目標是進攻至貝加爾湖一帶。而南進計劃則是以海軍為主,奪取東南亞資源(特別是荷屬印度尼西亞的石油)。諾門罕戰役的失敗,說明蘇聯紅軍的實力對日本陸軍來說仍然是相當強大。在一定程度上,諾門罕戰役導致日本改為傾向採用南進的戰略目標,最終引致兩年後日本偷襲珍珠港、向美國宣戰和最後的戰敗。

    諾門罕戰役中,朱可夫指揮裝甲部隊以機動戰首獲大捷,獲得“蘇聯英雄”稱號的嘉獎。蘇聯政府得到包括間諜理查德·左爾格的情報得知日方的南進,因此應該不會即時對西伯利亞發動另一次攻勢。蘇軍於是被調往歐洲;在1941年12月,朱可夫再指揮西伯利亞部隊在莫斯科保衛戰中成功發動反攻擊敗德軍。

    從政治意義上看,此戰不僅沉重打擊了日本軍國主義二戰初期囂張的侵略氣焰,而且使日本被迫將“北進”侵蘇的國策改為“南下”襲美,蘇聯從而避免了與德、日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面,可以集中力量打擊德國法西斯。在莫斯科戰役中,蘇、德雙方當時拚得燈盡油枯,幸虧關鍵時刻蘇聯抽空了遠東邊境的二十個亞洲師調往歐洲,才給了德軍致命一擊,扭轉了歐洲戰場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場的形勢,沒有諾門罕之戰,斯大林絕不敢冒此奇險。另外,諾門罕戰爭期間,正值中國抗戰進入最艱苦的時期,此戰使日軍向關內增兵計劃一時無法實現,有力支援了中國人民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諾門罕戰爭後,一貫驕狂的日軍對蘇軍產生了心理障礙,日本基本死了與蘇聯再戰之心,東京最終決定調轉槍口襲擊英美,不久日軍便奇襲珍珠港,將隔岸觀火的美國拖下了水,使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變化,最終日本兵敗亞太戰場。可以說,諾門罕戰爭是二戰早期最精彩的一個伏筆。

    諾門罕戰役

    從軍事角度上看,蘇聯透過此戰檢驗了陸、空軍的各種新裝備,鍛鍊了“大清洗”後新提拔的年輕軍官,也提升了曾一蹶不振計程車氣。特別是發掘了一代名將朱可夫,為即將到來的衛國戰爭儲備好了帥才(朱可夫後來參與指揮了蘇德戰場幾乎所有重大戰役,每每都能化險為夷,被譽為“蘇德戰場上的消防隊員”,而朱可夫的成名之戰就是諾門罕戰爭)。蘇軍還在此役中首次實施了空降作戰,首次使用了“進攻防禦”和“夜間強光照明”的戰術,首次採取了電子干擾戰和心理戰,後勤部門還創造了超遠距離連續補給的世界奇蹟。所有這一切都在後來的衛國戰爭中得以廣泛採用,給德國法西斯以沉重打擊。

    在這次戰役中,再次充分暴露了日軍各軍兵種之間缺乏協調作戰的致命處,日軍第6集團軍司令官狄州立冰將軍曾擔任日本駐蘇聯武官,他卻告訴部下:“此時的蘇聯紅軍跟日俄戰爭時的俄軍沒什麼區別”。正是在日軍高階軍官這種片面渲染下日軍根本不把蘇聯紅軍放在眼裡,這也導致了他們最後的慘敗。反觀蘇聯紅軍,雖然此時蘇聯國內的“大清洗”尚未完全結束,蘇聯紅軍的戰鬥力已受到嚴重削弱,但對日軍來說還是有很強的戰鬥力的。蘇軍在此次戰役中各軍兵種之間的密切配合讓他們重創驕橫的日軍,使得日本國內狂熱的對蘇戰爭情緒被潑了冷水,促使他們立刻冷靜下來。他們認為此時蘇聯紅軍的戰鬥力要遠強於日俄戰爭時的沙俄軍隊,在對美英開戰未取得勝利時不應與蘇聯交手。最後,日本和蘇聯簽定了停戰協定,日本決定全力以赴對付南洋的美英等國。

    諾門罕戰役前後的蘇蒙軍隊

    這裡還要說一點重要的,就是蘇聯在這次戰役中的前線最高指揮官朱可夫將軍。應當說,日本發動的這次戰役恰好拯救了這位在二戰中名揚世界的蘇聯元帥。

    1939年,蘇聯進行的“大清洗”已漸入尾聲,但這場運動並沒有要完全結束的跡象,仍有不少人受到株連甚至被殺害。雖然朱可夫將軍此時已是蘇軍中著名的將領,但是“大清洗”魔爪已向他漸漸伸了過來,一但他被治罪,恐怕是必死無疑。日軍此時發動的諾門罕戰役恰好救他一命,前線形勢十分危險,前線蘇軍迫切需要一位有能力領導他們的優秀指揮官,朱可夫就這樣被派到了前線,整他的“魔手”暫時收住,等打完這一仗在治他罪。結果,朱可夫在前線的卓越指揮使蘇軍大勝更使他免遭毒手,不然,蘇聯在二戰中就不會有被譽為“勝利象徵”、斯大林左膀右臂之一的朱可夫元帥了。

    諾門坎之戰後,很多違抗軍部命令擅自抗命發動衝突的日軍中高階軍官也遭到了清洗,整肅了陸軍的紀律,加強了陸軍上級對下級各部隊的控制能力,使得日本陸軍中下克上的傳統至少在表面上基本不復存在了。諾門坎戰役本是日軍第23師團小笠原中將輕率的行動引發,戰後他亦為此引咎自殺。

    1939年9月27日,日方第1次放回蘇軍被俘人員87名;9月27日、28日兩天,蘇方放回日俘88名(內偽滿軍5名)。以後雙方為此於11月29日在赤塔、1940年1月7日在哈爾濱舉行會議,直到1940年4月27日,才最後交換完所俘人員。

    對日本影響

    在諾門坎戰役之後,日軍才開始向東北調動陸軍主力和大批貯備物資,根據日本既定國策綱要,日軍大本營於1941年7月11日向關東軍下達了“大陸命第506號”命令,要求關東軍進行關東軍特別演習,按對蘇作戰態勢,展開部隊。

    諾門罕戰役使東北關東軍向西侵略的企圖徹底落空,進而促使日軍不得不放棄“北進政策”而選擇“南進政策”,進攻太平洋諸島,偷襲珍珠港,最終導致日本法西斯完全覆滅。日本史學家稱這場戰爭為“日本陸軍史上最大的一次敗仗”。

    對蒙古影響

    這還是蒙古國歷史上重要的戰役之一,蒙古國為戰爭爆發70週年作紀念活動。此戰蘇軍人數損失與日軍相當,損失裝備高於日軍。

  • 8 # 不沉的經遠

    諾門坎戰役當然是蘇軍大勝。

    現在網路上有些人認為在諾門坎戰役中蘇軍雖然擁有絕對的兵力優勢、火力優勢,並且擊退了日軍。但是蘇軍的人員損失、坦克損失都大於日本,因此實際上是蘇軍失敗。這種說法純粹是無稽之談。

    在諾門坎戰役中,蘇軍參戰兵力共計51950人,大炮292門,高射炮87門,反坦克炮180門,坦克438門,裝甲車385輛。日本參戰的主力部隊是第23師團、第2、7師團一部、第8國境守備隊、獨立守備隊、第1坦克旅團和炮兵部隊,總兵力大約3萬人,裝備有大炮87門、坦克73輛,裝甲車19輛。

    從兵力、火力對比來說,顯然蘇軍佔據了絕對優勢。

    而最後的戰鬥結果日軍死亡、失蹤9161人、受傷9064人,生病2333人,共計損失20558人。蘇軍則是死亡、失蹤、戰傷死9703人,受傷15952人,共計25655人。

    因此兵力損失蘇軍損失還大於日軍。而且在戰鬥中蘇軍損失的坦克數量也多於日本。就損失角度來說,蘇軍損失確實大一些。但是戰鬥的結果並不是單純以兵力損失而論的。

    在諾門坎戰役中,日本為了取得勝利,不僅集中起了關東軍的野炮、重炮部隊,而且還出動了當時日本唯一的坦克部隊,日本陸軍坦克第1旅團。為了保證部隊的物資運輸,日本關東軍還調集了大量的汽車運輸武器、彈藥。

    然而在戰鬥中日軍卻絕望的發現,蘇軍的火炮、坦克數量都遠遠超過了日軍,而彈藥也要比日軍充足的多。如果考慮到蘇軍的補給線是日軍的3倍這個因素,我們就可以發現蘇軍、日軍在大規模戰爭的動員能力和物資保障上有多大的差距。

    對於蘇聯來說,諾門坎戰役確實是以絕對兵力優勢取勝的,但是它還有能力調動更多的部隊投入戰鬥。而對於日本來說,維持現有兵力作戰已經是它的上限。

    這是雙方在工業能力上的巨大差距決定的。實際上當時日本的各項軍工生產量都無法和蘇聯相比。以子彈產量為例,日本的子彈總產量不到蘇聯的1/10。大炮、坦克、汽車等產量差距更大。

    因此這一戰讓日本明白,它不具備任何對抗蘇聯的可能。此後日本就老實了很多,在蘇德戰爭期間也不敢貿然對蘇聯發起進攻,甚至默許美國援助蘇聯的物資透過日本海運到海參崴等地。

    所以蘇聯透過諾門坎戰役解除了自己的東顧之憂,在戰略上實現了自己的預定目標。從這點來說,蘇聯無疑是真正的勝利者。

  • 9 # Origin48

    在諾門坎戰役中 蘇聯紅軍在付出一定傷亡的情況下 取得了對日作戰的勝利 這就是結果 從戰役結束後到今天 日本鬼子再也不敢對蘇聯(俄羅斯)動用武力

  • 10 # 狼煙火燎

    歷史都是勝利者寫的,蘇聯在諾門坎戰役取得勝利後吹一波牛也很正常。而且日本在撤離諾門坎地區過程中應該很狼狽,大量的裝備都沒有撤走而淪為蘇聯的戰利品,蘇聯將這些繳獲物資全部進行了公開展示,吹牛說自己大勝也很有說服力。只是後來二戰結束後,雙方的解密檔案暴露出來後,世人才知道這場戰役並沒有蘇聯吹得那麼輕鬆,反而蘇聯的傷亡還略高一些。

    諾門坎戰役最終的結果當然是蘇聯贏了,日本輸了。但雙方在戰場上基本打了個平手,互有勝負,日本輸得肯定沒有蘇聯宣傳的那麼慘。這個戰役蘇聯的地面火力上有著明顯優勢,坦克更多也更皮實,火炮數量上也碾壓日本一個數量級反觀日本則是那種幾噸、十幾噸的薄皮坦克,與蘇聯坦克無論數量還是質量上都不再一個檔次。但日本軍人表現更為頑強,完全不怕死,再加上日本空軍在初期的表現完全壓制了蘇聯,直到後來蘇聯調來自己的王牌師參戰才奪下了制空權。

    戰後解密的檔案來看,雙方參戰兵力也都在5萬多左右,傷亡比例也差不多,蘇聯的傷亡反而比日本略大一點點。不過這場戰爭真正決定勝負的是後勤能力,日本整個二戰後勤都是很差的,很多都是靠就地補給,說白點就是燒殺搶掠,但在蒙古草原這種人煙稀少的地方,並沒有就地補給的條件。諾門坎戰役中,蘇聯的補給全部從歐洲那邊運過來,補給線長達幾千公里,不過靠著西伯利亞大鐵路、機械化的汽車運輸,彈藥和物資勉強還是夠用,不過這一戰朱可夫可是下了血本,彈藥基本就是不計成本的消耗,也不管後勤是否能運輸過來,這給蘇聯後勤補給線造成了極大的困難,但好在蘇聯後勤線還算給力。

    而反觀日本,諾門坎地區可以說是在日本關東軍家門口作戰,補給應該比蘇聯快很多,但此時的日本後勤補給主要還靠馬車運輸,再加上在蘇聯強大火力的消耗下,日本後勤補給有些嚴重跟不上,當蘇聯的空軍王牌趕來參戰後,失去制空權的日本軍隊後勤變得更為困難,最終日軍不得不撤軍,根本原因還是後勤不行。

    這一仗也讓日本本部意識到,北進與德國夾擊蘇聯根本不現實,如果日本進攻蘇聯,能不能打贏是一回事,即使打贏了,整個蘇聯遠東地區漫長的補給線會拖垮日軍關東軍,尤其是西伯利亞的冬天處於封路狀態,這時候日軍後勤補給甚至會中斷,進攻的日軍恐怕全部都要餓死在蘇聯境內,因此此戰之後日本的戰略方針改變,有以前的北進、南進計劃同時實施修改為南進。

    正因為日本在諾門坎的撤退,而且還遺留下大量的物資,因此蘇聯有底氣高速世界自己取得了大勝,而且二戰末期,蘇聯在東北、朝鮮與日本作戰可以說是崔古拉朽的平推過去,讓人覺得蘇聯軍隊和日本軍隊差距巨大,日本作為戰敗國更抬不起頭來,只能蘇聯說什麼就是很什麼,因此給人的感覺就是蘇聯狠狠的教訓了日本關東軍,日本損失慘重,蘇聯輕鬆戰勝了日本的感覺!

  • 11 # 喝可樂就打嗝1

    戰爭之講究結果,無所謂傷亡,這就是社會主義陣營滴戰鬥模式,二戰對德國,蘇聯不是一樣在人數上傷亡遠遠超過德國,贏了才有發言權

  • 12 # 度度狼gg

    這兩個結論都不準確,蘇軍在1939年的這場戰役中最恰如其分的結果描述應該是“慘勝”,之所以承認蘇軍最終獲勝,是因為首先提出停火的確實是日本人:1939年9月9日,日本駐蘇大使東鄉向蘇聯提出了在諾門坎停戰的要求,斯大林就坡下驢,一週後雙方簽定停戰協議。很明顯,如果日本人在戰場上佔據著優勢,那麼以他們的瘋狂性格不可能厚著臉皮求和。

    諾門坎戰役有一個特殊性,就是雙方的前線將領都不太甘心,而政府高層卻又同時不想再打下去了。日本方面,關東軍在8月底曾經又調集第2師團、第4師團和第7師團的二線部隊,以及一大批特種兵聯隊或者中隊,準備發動新的攻勢扭轉戰局;蘇聯方面,朱可夫亦有能力追殺甚至全殲被打殘了的第23師團,但最終分別被兩國統帥部所阻,某種意義上說,諾門坎戰役是一場“意猶未盡的戰爭”。

    就兩軍損失來說,百科上關於日軍總計損失兵員19000人的數字肯定是不準確的,關東軍為了面子,以及不刺激日本軍部和國內民眾的情緒,很明顯地瞞報了傷亡情況。根據近年來那個什麼狗屁社逐漸暴露出來的資訊,日軍在諾門坎戰場上拋屍不下18000具,如此按常理計算傷亡總數也將超過40000人。因為前期參戰主力第23師團和後期主力第六軍各部,在戰役程序中都進行了多次補充,是不能以其額定編制人數來統計損失的。

    比如諾門坎戰役日軍主要參戰部隊第23師團,原本就是個三聯隊制的警備師團,滿編人數為15140人,而戰損高達11980人,紙面傷亡比例已經超過80%,如果不是期間經過多次補充,那麼這個警備師團幾乎就不復存在了。同時,關東軍另外幾個師團、第8國境守備隊、若干獨立守備隊、第一戰車團、獨立炮兵和高射炮部隊、陸航部隊均有不同程度的傷亡,還部包括偽“興安守備軍”被打殘的一個騎兵師,凡此種種,即便不計入戰時補充兵員,19000人的傷亡數字也對不上號。

    其中第23師團的第64步兵聯隊,在8月27日一天的戰鬥中傷亡即達69%,配合其作戰的野炮第13聯隊情況也好不哪裡去,戰至29日下午4點,第64聯隊長山縣大佐眼見突圍無望,下令焚燒軍旗和電臺密碼本,隨後率殘餘軍官自殺,整個聯隊部只有一個傳令兵逃了出去。據說這是二戰時期日軍第一次“奉燒”聯隊旗,可見日軍步兵已達山窮水盡的地步,至於戰報裡的輕描淡寫則很容易理解,在關內戰場這種事也沒少幹。

    日本人傷亡慘重是必然的,蘇軍在戰役中僅炮彈就消耗了31000噸(日軍全部彈藥僅為2000餘噸),在一馬平川的滿蒙平原上,就算蘇軍的訓練水平較差,其飛機和火炮的射擊命中率也還是基本靠譜的,海拉爾的野戰醫院裡,日本傷兵已經是人滿為患。到1939年8月31日,小松原中將的第23師團被上萬噸炮彈已經整整轟擊了11天,師團部的命令是:突圍,足以說明日軍面臨的絕望形勢。

    而蘇軍傷亡總數在25000人到26000人也是比較合理的,與日軍的傷亡比例1:1.6,並且損失了大量技術兵器,包括近700輛軍用汽車和近400輛裝甲車輛,200多架作戰飛機以及大口徑火炮80餘門。而日軍則損失戰車裝甲車30餘輛、30餘門重炮、作戰飛機180餘架,這個數字對比說明,一方面日本關東軍的裝備確實遠遜蘇軍,另一方面能夠在撐下來沒有崩盤,說明日本人只能拿人命去填,戰場上身綁炸藥去炸戰車的“肉彈”不在少數,否則以日軍的陸空火力水平,蘇軍不可能損失那麼多的技術兵器。

    蘇軍之所以在7比1的裝甲優勢、6比1的火炮優勢、3比1的兵力優勢下損失慘重,跟蘇芬戰爭的情況差不許多,主要是“後大清洗時期”軍隊的戰鬥力還沒有恢復過來,拔苗助長的高階指揮員水平不濟,臨時提拔的基層軍官經驗生疏,以及普通戰士的缺乏訓練。若非有朱可夫這樣的優秀指揮官掌總,恐怕傷亡數量還要增大,但是要注意,絕不能拿1939年的蘇軍跟1944年的相比,部隊的戰鬥力那是在實戰中打出來的。

    所以對日本來說,從“九一八事變”挑起戰爭開始,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大的虧,況且關內戰場正是如火如荼,實在無力跟蘇軍進行更大規模的戰爭,只能認栽,那就是敗了,這個沒什麼好爭論的。諾門坎戰後,關東軍司令植田謙吉、參謀長磯谷廉介雙雙下崗轉入預備役,陸軍參謀本部和關東軍參謀系統遭到徹底清洗,相當一批戰敗軍官和被俘釋放計程車兵被逼自殺,這些足以說明日本陸軍對失敗的惱羞成怒,而蘇軍那邊,一口氣授予了70人以“蘇聯英雄”的稱號,這還有什麼可以懷疑的嗎?

    但是在如此兵力兵器和後勤的巨大優勢下,蘇軍未能全殲日軍第23師團和徹底擊潰荻州立兵第六軍,並且付出了重大代價,贏得並不是那麼痛快淋漓,所以當然不能稱之為“大勝”,用“慘勝”來詮釋是比較準確的。

    蘇日停戰後的第二天,蘇軍在歐洲方向開入波蘭,這也解釋了斯大林為什麼也決定停火的原因,軍事上的情況大體如此。而從政治意義上看,此戰不僅沉重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二戰初期的囂張氣焰,而且使日本政府和軍部在“北進”的國策上明顯猶豫起來,很簡單,諾門坎戰場上被打疼了唄。

  • 13 # 大連市007

    哈勒欣河(諾門坎)戰役,應當說是以前蘇聯取勝為最後結局的。首先戰役是日本

  • 14 # 圍爐趣談

    諾門坎戰役蘇聯是大勝還是慘敗,這兩種說法兒都有失偏頗。如果單從戰術上來看,日軍的戰鬥力並不遜色。

    參戰日軍主要是剛成立一年多第23師團,雖然名義上也宣稱是精銳師團,但其戰鬥力無法與日軍甲種師團相比,最多也只能算是三流的警備師團,再加上其他軍隊約2.5萬人。

    再看蘇軍方面,卻是兵強馬壯,裝備精良。

    其中包括裝甲集團軍,第36摩步師,第82步兵師,機械化步兵第5旅,裝甲第7、8、9旅,坦克第6和7旅,空降第212旅,外蒙騎兵第6和8師,以及空軍一部共計7萬餘人。

    另有坦克裝甲車524輛,飛機500餘架,軍事實力明顯碾壓日方。

    此次戰役歷時135天,日本陣亡7696人,失蹤1021人,負傷8647人。蘇軍陣亡9703人,負傷15251人。坦克損失280多輛,飛機損失207架。

    而日本各種物資消耗才2000多噸,飛機損失90餘架,坦克裝甲車損僅為30多輛。

    從諾門坎戰役的前期準備來看,日軍大本營的決策層重視程度不夠,還停留在邊境的小打小鬧層面,缺乏打大仗的思想意識,主要實施的試探性進攻。

    而蘇聯為了支援諾門坎戰役,西伯利亞大鐵路滿負荷運行了兩個月,集結了大量的優勢兵力和雄厚的戰爭物資,勝利的天平從一開始就偏向了蘇聯一方。

    再看看交戰雙方的統帥,蘇軍的指揮官是有著豐富戰爭經驗的朱可夫元帥,素有“救火隊長”一說。

    後來他在二戰期間的表現,也是讓世人矚目,親自指揮百萬蘇聯紅軍攻佔了柏林。

    而日本的23師團的小笠原中將卻名不見經傳,最後的結果是諾門坎戰役後,因羞愧難當竟切腹自殺。

    據戰後統計,戰爭物資消耗蘇軍高達80萬噸,僅炮彈就消耗了31000噸,由此導致62.7%傷亡日軍緣於蘇軍的炮擊和航空轟炸。

    可見蘇軍贏得實在不輕鬆,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戰爭前的準備充分,自然也談不上大勝了。

    但從整個戰略意義上分析,卻贏得了全力反擊德國的寶貴時間。

    可以說,諾門坎戰役完全出乎了日本軍方的預料,清醒過後隨即組成了第六軍奔赴戰場,意欲與蘇軍一決雌雄。

    沒想到,卻傳來了自己的盟國與蘇聯簽訂互不侵犯的條約,東西夾擊的圖謀成為泡影。

    無奈之下,日軍只好改弦易轍,停止了進攻準備,並很快與蘇聯簽訂了停戰協議。

    縱觀此次戰役的前後,日軍高層的表現有些思維混亂,決策失察,從而導致前線戰事一敗塗地,儘管日軍官兵的武士道精神,瘋狂至極,卻仍難逃戰敗的命運。

    所以說,日本軍方對此次戰役的檢討應該是十分憋屈的,沒有什麼更好的解釋,這也是對戰役勝負不置可負,選擇沉默的原因所在。

    然而,此次戰役的意義非同小可,日本北進的戰略企圖徹底放棄了,從而選擇了南進的戰略方向,就此拉開了太平洋戰場,導致日本國力急劇消耗而戰敗。

    蘇聯呢?則避免了東西兩線的同時作戰,將20餘萬防守日本的遠東軍隊,緊急調往斯大林格勒參加戰鬥,戰略重心全部轉移到了蘇德戰場。

    可以說,諾門坎戰役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二戰的走向。

    1939年的諾門坎戰役後,一直到二戰末期,日、蘇兩國始終相安無戰事。

    1945年《雅爾塔協定》簽訂後,蘇聯這才在遠東集結了150萬兵力、2.6萬門火炮、55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外加3800架飛機,正式向盤踞在中國東北的70萬日本關東軍宣戰。

    由此可見,諾門坎戰役蘇聯軍隊所表現的強大實力,讓日本的決策層耿耿於懷,在他們的心理上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

  • 15 # 都市南鄉子

    根據近年來公佈的史料,諾門坎戰役依然是蘇軍大勝,當然也是慘勝!付出的代價和損失,無論人員,還是武器裝備還高於鬼子,但戰爭目的達到了就是勝利。首要遏制了關東軍北上入侵的野心,消滅了幾乎一個整建制的師團兵力,讓日本鬼子大吃一驚!戰前,由於蘇聯遠東地區內務部一把手柳希柯夫大將的叛逃,讓關東軍對遠東蘇軍的全面實力,自以為非常清楚,完全可以取而勝之。然後,當然是極高提升了蘇軍計程車氣和戰鬥力,鍛鍊了一批中高階指揮官,特別是朱可夫一戰成名!在二戰中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結婚後,有媳婦孩子後和父母住一起,兒子在中間什麼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