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神獸麻麻奇葩說
-
2 # 揚州微笑的草
孩子作業太拖拉咋辦?
這問題問對人了,因為,我是一個教師。
首先,孩子作業為什麼會拖拉?八成因為沒興趣。沒有興趣只能從培養興趣做起。如何做,這是一個難題。作為一個教師,也是一個過來人,我反對父母揠苗助長,孩子不喜歡的事情硬逼著他去喜歡。很多父母在正常學校教育之外,會再找老師補課,增加孩子作業,孩子因此反感。這就不是孩子的事情,而是老師的事情了。
其次,孩子作業時父母在幹什麼?在一邊亂叫亂吼,不停催促,甚至謾罵。這些行為,只能讓孩子牴觸、害怕,繼而惡性迴圈,越來越拖拉,越來越做不好。
孩子做作業拖拉問題,每個孩子原因是不一樣的,比如,有的因為身體不適,那就等好了再做;有的因為作業太多,枯燥無味,那就減少作業量,提高作業的趣味性;有的因為不會,那就讓孩子先弄懂再做。
家庭教育真的是一個複雜的事情。不是每個父母都是優秀的教育家。所以我認為,教育的事情還是留給老師,同時,老師也不要把檢查學生作業的事情推給家長,畢竟,教師的職責才是教育,而不是指揮家長如何教育。
-
3 # Moon月亮似曾相識
家長幫助孩子規劃好作業時間,儘量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再進行鼓勵,讓孩子有信心,自己可以做到做好,時間久了就會減少拖延時間拖拉的習慣。正確引導,孩子慢慢是會向著良好的方向來的。
-
4 # 啟航奧數之家
首先要分析分析孩子作業拖拉的原因。再根據自己小孩作業拖拉的原因,制定有針對性的措施。下面我就如何改變孩子作業拖拉的幾點淺見與大家共同探討。
1.小孩會邊邊寫作業邊玩,這說明小孩對學習沒有興趣,無法集中注意力在做作業上。因此,我們要對學生加強學習興趣的培養,家長要多與孩子交流,瞭解孩子的思想動態及心理的想法,及時向孩子灌輸學習具有樂趣的思想,講一些做事不能一心兩用的故事等等,教育孩子在學習時要集中注意力,不能一心二用,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2.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平日多給孩子講一些“時間就是金錢”的故事,逐漸使孩子感受到時間的珍貴,孩子做作業時,提醒孩子做好時間規劃,給孩子規定一定的時間完成。
3.適當的鼓勵和獎賞可提高小孩的學習效率。例如給孩子定一個作業時間,如果能按時完成就可以獎勵多看10分鐘動畫片。同時家長要多用鼓勵的語言督促孩子加快完成作業,不要一味的打罵。
4.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家長以身作則。有些家長叫孩子去做作業,而自己則在旁邊看電視,玩手機,在哪大笑大叫,甚至嚴重的在旁邊打牌,這樣的環境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學習,孩子也會無心做作業的。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家長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
5 # 學習哥
就拖拉這個問題來說,這是一個時間管理的問題。
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靠訓練。
如何訓練呢?
每一次學習定一個固定時間,比如25分鐘,45分鐘,在固定時間內只允許做一件事情。
每一次學習記錄自己的學習成果。透過記錄,發現自己的進步,找到學習的成就感。透過記錄,發現自己的問題,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
練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只要去做,就會有收穫。久而久之,就會養成良好的習慣。
另外,買一些學具做一些專注力訓練也是很有好處的。
-
6 # 憶心舞蹈王老師
孩子的問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就是父母的問題,是不是自己也是這樣的,是不是你的性格造就他變成這樣。想要解決孩子問題首先要解決自己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種特效藥說給孩子吃了就能解決他目前的問題。只能家長配合慢慢改變
-
7 # 家庭教育錢老師
孩子拖拉磨蹭的問題,經常有人問。
那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孩子拖拉和磨蹭背後是什麼原因?
家長該怎麼去改變孩子的拖拉磨蹭?
㈠
首先,我們要了解清楚孩子拖拉背後的真正原因,很多的家長混淆了孩子的慢和拖拉的概念。
如果是讀幼兒園,3-6歲的年齡階段,這個階段又是孩子各種各樣敏感期的階段,所謂敏感期是指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反覆操作某一動作或反覆學習某一項能力,並且學習能力特別強的時期。有依戀形成的敏感期、口腔敏感期、手腿腳等動作的敏感期、語言的敏感期、細微事物的敏感期、肌膚觸控的敏感期、執拗和完美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數學敏感期、繪畫敏感期等等。
所以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很多時候,他並不是拖拉而是慢。比如孩子吃飯愛玩愛摸,等他玩好了,才會慢慢的塞進嘴巴里。是因為孩子在觀察這個食物的顏色、質地、味道。
其實這就是他的一個探索的過程,也是他在協調他的大腦、手臂和嘴巴的一個過程。
孩子幼兒階段的習慣的養成特別的重要。如果我們在這個階段能夠幫助孩子建立好不拖拉的習慣,他長大後就會更好的去避免拖拉的行為。孩子拖拉的行為、磨蹭的行為其實是一個訊號,告訴我們父母這是我們教育孩子、陪伴孩子的一個機會。
其實,時間的管理本質上就是管理自己,很多人這一輩子都沒有時間管理的概念,但是其實相比人的財富來說,人的時間更加地寶貴。
所以,當我們發現孩子磨蹭的時候,實際上是我們的孩子缺乏對時間管理概念的認識,這也是我們培養他的最佳好時機。
㈡
那要怎麼辦呢?
解決孩子拖拉磨蹭最好的辦法之一,就是讓他們一起參與制定日常慣例表,然後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慣例表來執行和約束自己。
制定日常慣例表:
第一點,就是要一起來確定一下哪段時間需要做慣例表。
比如說孩子睡前特別拖拉,建議你可以做一個睡前慣例表;比如說孩子寫作業比較磨蹭,就建立一個作業慣例表;比如說早上起床問題特別大,就建立一個早起的慣例表。如果把早晨和晚上結合起來,一般就做一個日常慣例表,從早上的起床時間到早上吃飯的動作,到晚上睡眠的時間和睡眠前的動作全部放在一起。
第二點,就是要和孩子一起列出需要在這個慣例表中列出需要完成的事項的清單。
比如說以晚上睡覺這個時間段為例,讓孩子先說出睡前要做的事項,可以問孩子:“你覺得晚上睡覺有哪些事要做?”這時候讓孩子來說,家長用文字來幫助孩子做記錄,讓孩子頭腦風暴。
也可以繼續問:“還有其他的嗎?”在孩子全部說完之前,家長最好不要打斷,也不評價,也不做讚美。當孩子確定他說完了,如果你還有什麼建議,可以提出來。
比如說:“再加上刷牙怎麼樣?”這時候由孩子來決定,然後我們再來問孩子這些事情,你準備先做哪一個,後做哪一個。讓他自己決定先做什麼,再做什麼。
比如說睡前的清單裡面包括收拾玩具、洗澡、換睡衣、刷牙、準備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聽睡前故事,家長把這些內容都寫到一張表上。
第三步,就是讓孩子在剛才標出的每個事項裡面寫出大概需要的時間。
第四步,就是拍下孩子做這些事情時的照片。
比如說刷牙就拍一個刷牙的照片,然後貼在每個事項的旁邊,或者是用畫畫的方式貼上去。這樣這個慣例表就會更加有趣,也更加直觀。對相對比較小的孩子來說,圖片更容易讓人記憶,如果針對比較大的孩子,可能只要寫下事情就可以了。
第五步,就把這個製作好的慣例表貼到孩子能看見的地方。
比如說放在冰箱上、放在孩子的書桌前、放在家裡客廳的某一個顯眼的位置,這樣當孩子某方面做得不好的時候,我們只需要提醒說:“你的日常管理表的下一項是什麼呀?”這樣我們就能放下責備,避免很多嘮叨。
㈢
在這裡我們也提醒一下,我們不需要加入任何的獎勵。因為日常生活是孩子自己能力的表現,這種獎勵會帶來一個人自我成長的成就感和孩子自己完成世界的自主感,避免關注到外部的獎勵而變得依賴他人。而且當獎勵一旦不能滿足孩子的需要時,這個孩子就會失去動力。
其實,講到這一段的時候,很多家庭曾經犯過以上這樣的錯誤。因為獎勵的方式短期有效,但是後期的依賴性非常的大,會後患無窮。
這個日常管理表對孩子學習時間的管理和生活技能的掌握是一個非常好的訓練。建立日常管理表是為了幫助孩子,讓孩子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讓孩子自己能覺得他們能主宰自己的生活,讓他們更願意遵守自己參與建立的規則。更自覺自律,同時讓孩子覺得自己很能幹,也會受到更多的鼓舞。
㈣
允許孩子從錯誤中學習:
家長要注意的就是,很可能在剛開始製作這個慣例表的時候,你的孩子可能不能完全按照計劃執行。一旦沒做好,家長就會開始抱怨說:“說好的,說到卻做不到”。實際上我們正確的心態是要允許孩子從錯誤中學習,因為訓練孩子能夠管理好自己是一件非常花費時間和心力的事情。
很多家長活到40歲,自己今天也沒有學會。所以,家長要放下追求完美和只看結果急功近利的心態,要允許孩子嘗試後從錯誤中學習,去自己思考和調整。即使是孩子自己承諾地很好,一起參與制定的慣例表也需要有個充足的時間的練習來達到目的。
㈤
總之,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掌握方法後,要用起來,用的過程中,會有反覆出現,這是正常的!堅持下去,曙光就在前方!
祝你的孩子早日學會時間管理技能,成績突飛猛進!
-
8 # 數學說
1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訓練孩子的注意力。
2.孩子可能是因為沒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導致寫作業拖拉,針對這您可以給孩子稍微預留出一些時間讓孩子自由支配,這樣孩子就會有寫作業的動力,從而改善拖拉的狀況。
3.耐心和孩子交流,不要打罵責怪孩子,不要大聲的訓斥孩子,耐心的教導孩子改正。
4.多給他講講名人成長的故事,爭取養成做事認真,高效率的好習慣。
5.平時注意多休息,別熬夜,平時養成他做事細心的習慣,要多表揚,少批評。
6.也可能是因為體內的營養不足或是精神狀態不佳引起的,建議您在平時加強孩子營養成分的補充。
-
9 # 雪野獨歌
要想解決問題分析問題背後的原因。
孩子作業太拖拉在我看來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是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的影響,如果是這方面的原因,就要從孩子的習慣著手,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幫他改掉拖拉的毛病,日事日畢。
二是孩子成長階段的影響。再有的成長階段孩子是比較貪玩的,這個時候要注意引導。給她明確玩的時間和學習的時間,玩的時候就開開心心去玩,學的時候就專專心心去學。
三是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孩子作業拖拉,是不是對學習沒興趣?如果是缺乏興趣,平時就要多給孩子講講故事,多跟孩子去溝通。並且適當的給孩子設獎勵。做完作業有獎勵,這樣會提高他的積極性,主動性。
四是給孩子學習目標。讓他有空看看電視上部隊裡的生活,警察的一天。讓他看看這些人是怎麼雷厲風行去生活去工作的。讓孩子有個學習目標。進而改掉不良習慣。
-
10 # 墨韻Smile
首先大家要清楚一個事實:寫作業不可能成為孩子的興趣愛好,所以不要指望孩子喜歡寫作業。當然我們先要分析他拖拉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知識點不會,那就陪著孩子梳理知識點。如果就是因為習慣不好,不愛寫作業。那麼,我們就從培養習慣,培養有擔當的好品質入手。具體做法如下:寫作業之前跟孩子聊聊,今天需要媽媽陪還是想自己完成?達成一致後,開始定作業的完成時間,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就獎勵他最喜歡做的事,注意,不是物質獎勵。如果沒完成,其實孩子也會很沮喪,這時家長可以陪在孩子身邊,指導如果快速完成作業,順利完成後也要給孩子獎勵。這時,孩子就會覺得寫作業也沒有那麼難,他的內心壓力就減輕了不少。長此以往,孩子作業完成的快,還能得到獎勵,這樣良性迴圈下去,孩子的學習內驅力就形成了,以後做什麼事情都會很自信,很高效地完成了。
-
11 # 泡泡創意美術
1.如果情緒化很嚴重的父母,在做作業之前,可以問孩子是否需要媽媽爸爸的幫助。通常低年級的孩子需要,然後父母坐下來和孩子們一起做作業。家長的心態不是監督人,只要同行就行了。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孩子說題目不行,父母就直接說,不糾結,很快結束。不要和孩子交往,為什麼不行,為什麼聽不懂。家長應該銘記在心,週末要找時間綜合梳理一週的弱點。三年級以下的兒童手部肌肉還不發達,有時東 摸西摸一下,很可能是寫不動了,或者寫的不好。父母不要經常糾正,讓孩子寫了擦,擦了寫。
2、根據做好工作順序的研究,延遲者與不確定者完成工作的順序不同,大部分延遲者選擇困難的順序,即先做困難的工作,然後做容易的工作;大多數非延遲者很容易選擇。所以家長要幫助孩子們做作業清單。從容易的作業開始,完成,做再難的作業,做容易的作業,顯示出容易完成的希望。
3、時間要明確,看到孩子慢,很多媽媽和爸爸不斷地重複,快一些。但是孩子們知道父母要他有多快嗎?家長們一般不會明確地說需要5分鐘或10分鐘。根據科學的增長規律,對7,8歲的孩子來說,對時間的概念要更具體一些。父母往往速度快,速度慢,但這種詞是比較術語。沒能讓孩子更好地理解需要多長時間。家裡有表要做到什麼具體的時間,孩子要有衡量的尺度。這個時間不是父母憑空想出來的。孩子通常可以抄寫、背課文、做試卷需要多長時間等考試。這樣的話,不是父母規定的時間,而是孩子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按照孩子的實際水平創造的,孩子才理解自己能力的過程。
-
12 # 吾皇巴扎黑
因女兒的教育加入易家,因加入易家對女兒的教育也有了新的認知,盡力做到了全身心的陪伴。由於女兒從小沒有養成好習慣,所以寫做作業總是拖拖拉拉半天弄不完,為此我頭痛不已,不過進入易家我透過學習相關資料及在易家家人老師的幫助下,對於女兒寫作業拖拉的毛病也收穫了不少心得,分享給打大家哈
第一,首先我學會了換位思考,對於女兒做作業拖拉有了新的的認識
追求快樂逃避痛苦是每個生命的本能,我們做為家長的有時放下手中的工作玩會手機或看會兒電視,更何況孩子呢,孩子做作業的過程當中偶爾小玩下太正常不過了。孩子在學校一整天都是在高壓的學習狀態中,本想放學回家玩一下看看電視,卻被我們叫過去做作業。他玩的快樂突然被中斷了是很痛苦的。因此,在這種情況之下,你想一想,如果換做我的話,我在享受的時候突然叫去做作業,我也不會這麼主動吧。
第二,在陪孩子做作業過程中,我發現了孩子做作業不認真不自覺有時隨便應付的真正原因
女兒從一年級開始基礎學的就非常不紮實,到了後來不會的累積的越來越多,有的作業對她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根本做不出來,記得先前每次問我,我都是指責到:“你上課都學啥了,這麼簡單也不會.”久而久之女兒也就不在問我了,在哪拖著不做。
第三:找到原因之後,我們盡力控制情緒,放平心態,放開始接納她暫時作業做不好,暫時拖拖拉拉的毛病。有時甚至還要拿著水果到桌子上面,跟孩子說,哎呀,辛苦了哈,媽媽給你搞點水果吃啊,慢慢做哈。然後呢,就轉出去了,這樣孩子就非常的開心了
第四,我轉變過去監督孩子做作業的心態,轉批評為鼓勵——做好了就給鼓勵,轉考驗為幫助。
第五:幫助女兒養成好的寫作業的習慣。
幫女兒制定了每天的八項任務,定好寫作業的時間,准許寫作業是加點小零食。
第六: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幫助女兒樹立夢想,讓她有內在學習的動力。隔段時間強化她的夢想,有了夢想也就有了前進的動力。
-
13 # 晴天畔耳
改正孩子拖拉,必須需要家長配合。家長儘可能的在一個月,兩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裡陪伴孩子,一起改掉這個拖拉的毛病,而不是一味的斥責孩子,說:你怎麼那麼拖拉?你能不能不要拖拉?這樣是起不到任何作用。希望家長能以身作則,和孩子一起,可以以比賽的形式完成一件事;可以以表揚的形式,如果表現極好,可以獲得獎品,獎品從小到大,依次獎勵,每次不要獎勵太多,獎品必須在獎勵時就已經呈現在桌上,不可以虛晃孩子。
最後,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耐心,不要動手,全程嚴厲卻不失笑容,在他很快完成並且作對的情況下,你要給以口頭表揚,並且提醒他,哇,又得了一顆糖(或者其他),加油!
-
14 # 美好生活來自創造
這不是難事,想解決你就要有解決辦法,你要弄明白太拖拉的原因是孩子性格使然,是一種不可原諒的毛病還是孩子沒有能力快速完成作業,原因找到了,解決辦法就容易了。如果你不能或者沒有辦法解決孩子學習問題,請諮詢我。
-
15 # 網鏈課堂
孩子寫作業拖拖拉拉,我們需要分析其根本原因,來對應找到對策
很多爸爸媽媽都有這樣的體會,一看到孩子做作業磨磨蹭蹭,拖到深更半夜就火冒三丈。親爸親媽立刻變臉成了後爸後媽。一想到下班回家要陪孩子寫作業就覺得長路漫漫,生無可戀。那麼我們有沒有想過,孩子寫作業為什麼拖延?打遊戲怎麼不拖延?
研究發現,寫作業拖拉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三個:1、任務的難度。研究者認為任務難度是影響寫作業拖拉的重要因素。當孩子需要完成高難度任務時,會產生焦慮、恐懼等消極情緒,從而釆取拖延的方式來推遲任務完成的時間。2、家庭教養方式。對青少年的研究表明,父母的教養方式會對孩子的拖延行為產生影響。 其中,孩子的拖延行為與母親的權威型與專斷型的教養方式顯著負相關。而父親專斷型的教養方式對男孩和女孩的拖延行為產生的影響不同,它與女孩的拖延行為存在相關顯著,而與男孩的拖延行為無相關關係。3、非理性信念。研究者認為,孩子面對需要完成的任務時,由於擔心失敗,從而導致任務開 始時間的延遲。他們擔心自己難以達到自己或他人的要求,或過度在意自己的不佳表現,並且容易出現焦慮情緒。非理性信念與父母期望維度呈顯著正相關。大家看明白了嗎?通俗點講,拖延就是在害怕結果!
孩子為什麼會害怕結果?想想我們是怎麼做的。家長坐在旁邊像監工一樣陪著孩子寫作業。此時,孩子寫了一個字,家長覺得寫的不夠好,立即要求擦掉。還不忘囑咐幾句“寫字要認真,平時養成好習慣考試才不會出錯……”過了一會兒,孩子東摸摸西摸摸。家長氣不打一處來,“跟你講要專心, 你在幹嘛?”。又過了一會兒,孩子問,“媽媽,這道題怎麼做?”。一肚子不高興的家長講了一遍,孩子還是不懂,此時家長忍不住發飆了:“你到底有沒有聽!”所以,在孩子的潛意識裡,會擔心作業做不好要被批評。害怕結果或者難以達到家長的預期,就會採取拖延的方式。如果對結果信心滿滿,怎麼會拖延呢?
還有一種情況是孩子的專注力確實不太好。專注力是影響孩子學習、生活、未來工作的最核心素質之一。所以注意力不集中,幾乎是所有家長都會擔心的問題。不過別急,專注力是可以後期培養的。舒爾特方格就是解決這一問題很有效的一種方式。礎礎為孩子們準備了一個好資源——卡通版的舒爾特方格。這套素材專為小朋友設計,採用圖形化的展示,生動形象。獲取資源,請到微信【礎礎服務號】回覆:專注力。1、情緒很重要
家長在陪孩子作業之前,可以詢問孩子,需不需要爸爸媽媽的幫助。通常低年級的孩子需要,那麼家長就坐下來陪孩子一起做作業。家長的心態不應該是監工,只需要陪伴。這個過程中,孩子如果說題目不會做,那麼家長就直接講給他,快速完成,不糾結。千萬不要跟孩子搞,為什麼不會,為什麼聽不懂。家長只需要記在心上,週末的時候找個時間把一週的薄弱點進行鞏固梳理。三年級以下的孩子,手部肌肉還沒有發育好,有的時候東摸摸西摸摸也可能是寫不動了,或者寫字不到位。家長不應該頻繁糾正而讓孩子寫了擦、擦了寫。
2、做好任務排序
有研究顯示,拖延者與非拖延者完成任務的順序不同,大多數拖延者選擇難易序列,即先做困難的任務,再做容易的任務;而大多數非拖延者選擇易難序列。所以需要家長幫孩子一起制定一個作業排序清單。先完成容易的作業,接下來是有難度的作業,最後再給個容易的作業,讓他看得到輕鬆能完成的希望。
3、時間要明確
平常看到孩子磨磨蹭蹭,很多爸爸媽媽會不斷的重複,快快快。但孩子知道家長要他多快嗎?家長通常沒有明確的說需要5分鐘還是10分鐘。根據科學的成長規律,對於七八歲的孩子,他對於時間的概念需要更具體。父母經常會用快、慢,但是這樣的詞是個比較用語。並沒有讓孩子更好的理解他到底需要多少時間。家裡的鐘錶讓孩子能看到要到哪個時刻應該做完,要有一個可衡量的標杆。這個時間不是家長憑空想出來的。可以做這樣的測試,比如孩子平常抄詞、背課文、做試卷大概需要多久,記錄下來。這樣就不是家長規定的時間,而是孩子在他的能力範圍之內,根據孩子的實際水平制定的,也是孩子瞭解自己能力的過程。
-
16 # 郭老師說藝教
孩子作業拖沓,就是因為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那我們作為父母,應該怎麼樣去幫助孩子改掉這樣的陋習呢?我認為要提升孩子的專注力,主要的方法就是限制孩子學習的時間。比如跟孩子有一個約定,每天做作業的時候,晚上不能晚於九點鐘完成,並且在約定過程當中,每天都要及時的提醒,若當天能夠按約定完成,那一定要及時的表揚,及時的肯定。孩子是需要賞識的,在賞識的過程當中會激發孩子的潛能,也會激發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相信21天養成一個好習慣,孩子作業拖沓的這樣的一個不好的習慣就會改掉。
特別高興的是,我的女兒現在在美國沃頓商學院就讀。記得我女兒小時候,有時候做作業也會比較慢,我就在她的檯燈上貼了一個小紙條,寫著:“限制是天才的磨刀石”,孩子在做作業的過程當中抬頭就會看到提示,時時提醒,那她的作業就會做的又快又好。希望這樣的小妙招能夠幫助到大家。
-
17 # 宜鳴閣老羽
我的建議是我們要忍住不生氣,是把做作業的事,交還給孩子來管。我們只需稍加提醒或者督促就好了。
孩子回到家,先問問今天有些什麼作業?問問他準備什麼時候?大概多長時間可以做完?有沒有需要爸爸媽媽幫忙的地方?問題視情況而定。然後你就做你該做的事。不要一看到他們偷懶,不專心就上前去指責。忍住!暫時不要去管,不要去看,就專注地做自己的事。等到計劃的時間差不多了就過去,淡淡地提醒下他計劃到了。問問他的程序怎麼樣?
這時候,如果已經做得差不多了,或者已經完成了,那肯定是表揚了。表揚他說到做到,自己管理好了自己的事情。不用附加其他的獎勵,這就夠了。
如果他做得很少,或者沒做,也不要著急。就說按計劃,我們現在該出門鍛鍊了,問他怎麼辦?是先去鍛鍊,回來再寫呢?還是寫完了再去鍛鍊?千萬不要給他拿主意,也不要否定他的決定。忍住!不要生氣。
如果他一直都沒能完成作業,也不要發火批評他。可以和老師溝通一下,讓老師著重批評一下他,讓他自己承擔沒做完作業的後果。第二天,他也許會有變化的。當然,孩子要改掉一個壞習慣,養成一個好習慣,是需要一段時間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要做的就是不著急,正面引導。因為我們著急只能教會孩子著急。除此之外,什麼用也沒有。
我們經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實是指的父母教會了孩子做人的品性,引導他養成了好的習慣。真正管理學習作業,教會學科上的知識,是學校教育的任務。我們家長不要把所有的事都做了。要學著“懶”一點。這不是完全放手不管,而是要智慧地引導。
最後推薦兩本書,你可以去看一看。一本是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裡面有關於輔導孩子作業的方法。當然,每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我們也不能完全照搬,但道理是一樣的。大家靈活運用吧。另一本是卡耐基的《人生的弱點》,裡面有關於人的自尊的講解,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尊,我們要做的就是激起孩子被認可的慾望,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指責他們,這樣是在肆意踐踏他們的自尊。讓他們對自己的事沒了積極性,只剩下無言地抵抗。這樣對於他們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
天底下沒有一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有的時候我們太急切的好心真地會辦成壞事。願所有的孩子都能成為有主見,執行能力強的孩子。
-
18 # 小書蟲瀟瀟
這學期帶了幾個孩子,一到寫作業就狀況百出:
一頁小學數學口算題我們一般規定在3分鐘內完成,有的孩子能寫一個小時。有的孩子一會找找橡皮,一會找找鉛筆,本來是一個小時就能做完的作業量,他就要花兩個小時甚至更多。有的孩子,什麼都好,作業做得也很工整,但是有一個毛病,寫作業特別慢,寫的字稍微有一點點不整齊或者不乾淨的地方,就會馬上擦掉重寫,有時甚至把本子擦破了,如同強迫症一般。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稱為“橡皮綜合症”。
有的孩子整個作業只寫兩三道題,其它全空著。孩子為什麼愛磨蹭學生做事愛磨蹭,通常是因為他們不像成人一樣具有時間緊迫感,他們的時間概念比較模糊。
一般而言,學生並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儘快做完之後會有什麼更好的結果,他也不認為自己慢有什麼不好的地方。
比如吃飯:
成人都會知道,不快點吃飯就涼了,吃完飯還有其他事,
而學生不會明白這些,當然他也不知道吃得慢一些究竟有什麼不好。
這些都是由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決定的。
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一些家長往往認為學生的一些問題等長大後就會自然解決,但上學以後,發現了很多不良的行為習慣,再想改已經很難了。家長給學生布置任務時,學生任務意識不強,就像沒有聽到一樣,沒有任何動作反應。或者是家長的指令沒有威懾力,學生認為即使完成不了後果也不是很嚴重。題不會做,也會慢本身的基礎就差,老師講的很多知識點還沒有消化吸收,一個人幹著自己頭疼的事,他當然不可能主動,當然是能拖則拖!有些孩子寫作業拖延時間拖成習慣了,每天都要到晚上十點才能完成作業計劃,減少了睡眠時間,導致第二天沒有精神,降低了學習效率。
週而復始,造成惡性迴圈。
在學習過程中,有些學生遇到不會的題,不知道先繞過去,而是停在那裡,繼而出現走神或是等待老師來幫助解決問題等現象。如果老師馬上來幫助解決問題,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形成“有問題找老師”的思維習慣。
而有些書寫錯誤較多,反覆地進行修改,也會浪費不少時間。一道數學應用題改6次我一位五年級的學生一道數學題錯了6處:
題目問了兩個問題只寫了一個,然後計算錯誤,換算中又出錯了,結果算出來後沒有單位,最後所有的改完了,又發現沒寫“答”,再寫上“答”寫作業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鞏固所學的知識,而課堂上不認真聽講,做作業時就不知道應該怎麼下手。課後再不復習,那作業就成了老大難。
催促型家長孩子開始寫作業時,家長們說的最多可能就是:“快點寫,別磨蹭。”
其實你可以告訴孩子:“寫作業是你自己的事,你要自己拿捏好分寸。
如果你今天完成不了今天的作業,那明天你的學習計劃會增加哦。”
透過這樣的引導,也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有責任去承擔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後果。
-
19 # A子午線1
第一:條理性差 ,基本沒有什麼學習方法
寫作業總是愛磨蹭,有時候甚至不知道老師都佈置了什麼作業。在家做作業之前準備工作也是很混亂。每次等到寫錯了,才發現沒有準備橡皮;鉛筆折斷了,才發現沒有準備削筆刀,一會兒拿這個一會兒拿那個,這中間磨磨蹭蹭就花去好多時間。
對於這樣的情況,家長主要讓孩子明白先做什麼,後做什麼。讓孩子自己動手安排自己的事務,甚至可以讓孩子幫忙父母做點家務,這樣孩子就慢
慢學會規劃和條理。
第二:學習基礎差,學習沒有興趣
有的孩子因為學習基礎差,作業不會做,寫作業自然而然的就慢了。還有的孩子,對學習沒有樂趣,即使會做也不想去做。
那麼孩子遇到不會做的題目怎麼辦?
這塊我建議家長提醒孩子調換順序做題。如果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可以先做其他的題目,最後再做不會的題目,這樣就可以節省時間。
第三:想方設法讓學習變得有趣起來。
人們都是這樣,對於喜歡有趣的事都樂意去做,而對於枯燥乏味的事,則是能拖則拖。所以,對於不喜歡寫作業的孩子,父母要儘量調動孩子寫作業的興趣。
-
20 # 玻色子
孩子寫作業拖拉,具體要分情況來看,主要有三類。
第一類,學生性子慢性格如此,寫作業確實慢,但是他的每一分鐘都在穩紮穩打。這種情況請家長閉上嘴巴,不要在旁邊嘮嘮叨叨,影響孩子注意力。你要做的就是,適時的關心關注孩子,有沒有需要幫忙的,隨時鼓勵,培養孩子自信,逐漸提高效率。定時要求孩子休息,性子慢時間長,但是孩子精力有限,容易陷入惡性迴圈,越拖越疲憊。
同時,家長不要因為孩子性子慢,怕孩子落後太多,佈置大量的課外內容,希望利用課餘時間“趕英超美”,這樣做的結果只有一個,拖垮孩子不多的精力,越做越累,越做越慢。
要做什麼?定期帶孩子鍛鍊,提高孩子思考能力最好的辦法就是鍛鍊,強健的身體才能支撐起大腦的高速運轉。有時間還要多參加一些實踐活動,多出去走一走,讓他的大腦放空,換個環境,有些事情,你越讓他長時間耗在上面,他做的越糟糕。
第二類,很多答案里老師和家長都做了分析,屬於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問題,比如孩子知識掌握程度低,不會寫,比如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比如孩子厭學,不願寫作業等,大家已經給出了很多的方法,我就不贅言。
第三類,因為我們的家長。我們學校收到過很多學生的反饋,其中有一條意見非常出乎意料,我們將之歸結為,“家長履約能力差”。
具體內容是,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家長經常告知小孩,“你趕緊寫作業,寫完就可以看電視/玩遊戲/做自己喜歡的事了”。可每每當孩子及時完成任務以後,經常會遇見來自父母的當頭棒喝,“你就想著玩”,不履約不說,甚至還會臨時增加學習內容,要求完成更多的課程。
也就是說,按時完成作業,不僅沒有好處,甚至還會給自己增加負擔。在日積月累中,孩子學會趨利避害,逐步延長自己的作業時間,降低學習效率,避免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學習任務,結果惡性迴圈,形成負反饋。
完成家庭作業是學生的應盡義務,獎勵性質的家庭教育不可持續,建議家長們儘量不使用。
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家長對於自己制定的規章制度應該具備履約能力,不要隨意打破,這意味著要切實可行,切忌隨意根據個人喜好更改,你在做,孩子在看。
如果是這種情況導致的孩子學習拖拉,那麼家長要逐漸加強履約能力,透過設計場景重新贏得孩子信任,逐步引導孩子提高學習效率。
最後,告誡廣大家長,孩子寫作業的時候,請你不要動不動就“噓寒問暖”,頻繁打斷孩子的學習過程,如果想要為孩子好,定個鬧鐘,坐旁邊安靜看書就好,到時間一起休息,一起重新開始學習,孩子求助就幫忙,不要老是覺得孩子這裡不行,那裡不行!
總之,少開口,多陪伴!
回覆列表
作業太拖拉分為兩種孩子:
1.本性格就是慢的孩子,寫字很要求,做什麼事都會很慢的孩子,給人感覺貌似也認真,上一陣較真,這樣的孩子!
解決方案:沒招啊,按照孩子的要求來吧!
2.本性格就是快的孩子,故意拖拉!
解決方案:1.作業都會,故意拖拉,
限定時間:比如:語文30分鐘寫完,因為拖拉後,沒寫完,不用寫了,明天自己解決交作業問題。那麼這種孩子就會磨你,要求寫作業,還是磨蹭,就真停止寫作業。跟老師溝通,作業情況,請求老師批評孩子!這樣矯正需要5-6次反覆!你會發現孩子對時間掐的很好,他會在核定時間內完成,那麼提速也很重要啊!獎勵:如果按時間完成了,週末可以多玩什麼!
注意事項:家長的正確的引導,很重要,晚上睡前要做心裡疏通和矯正,比如:如果時間快寫完,可以做什麼,怎麼合理利用時間等等等!矯正的過程很艱難,家長要有耐心大長期戰,大約時間1個月左右,您會看見很大成效!
2.作業因為不會才拖拉,這個一般都是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家長觀察為什麼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可能傾聽能力弱,需要家長矯正聽的能力,陪伴孩子,並教導孩子作業問題!這個是長時間的陪伴學習!並不要做成什麼都需要問怎麼回事!
在孩子聽的能力達到一個高度,過分依賴,導致不自信,那麼家長需要鼓勵孩子自我完成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