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翩若驚鴻415

    這需要家長問自己一個問題,你現在從事的職業是你最喜歡的職業嗎?是最符合你天分的職業嗎?是你認為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上引為使命的職業嗎?假如是,那麼你自己是成功的、同時也必然是快樂的。

    成功和快樂從來不是悖論,但世人眼裡那些成功的人,的確不一定快樂;而世人眼裡快樂的人,以不同的價值觀和標準來判斷也的確不一定是成功的人。

    但我相信,身為父母,已經走過一段生命歷程,已經對世事有所判斷。以我們自己的生命軌跡而言,找到符合自己天分符合自己喜樂且能引為職業的機會,比找到人生的另一半真愛還難。原因是,真愛,你可以嘗試結交而加以判斷;職業,通常都不是你自己的選擇,至少不是在你能夠懂得時的選擇;可當你懂得時,愛情尚可轉身,職業你卻無法轉身,你的積澱、你獲得的知識、你的人脈讓你無法轉身。

    假如我們有同樣的認知,該怎麼培養孩子就比較容易找到辦法了:請你給自己的孩子各種嘗試的機會,陪TA一起去探索TA最愛和最擅長的事,然後陪TA一起持之以恆付出努力,直到最後把自己熱愛的事變成職業和使命。當快樂和成就一致,這樣的人生是多麼幸運;擁有這樣人生的孩子,擁有這樣孩子的父母,就都是成功和快樂的。

  • 2 # 朱明華mh

    不知道題主的孩子具體是處於幾歲,姑且按大趨勢回答一下。

    有別於0-3歲注重感統、精細動作兩大能力訓練,在3-6歲這個階段,根據兒童成長規律的統計表明,專注力、毅力這兩個能力進入了適合的訓練期。

    (為什麼沒有把耐心加進來,是因為耐心其實可以歸納至專注力與毅力的混合能力之間。)

    在適當的時間做適當的事情,這個是回答題主問題的第一個重點,如果此點成立,那麼接下來就開始介紹一下培養這三個能力(專注力、毅力、耐心)的一些方法吧。

    相信大家都不會反對一個說法或者理念,就是0-6歲其實不是以學習知識的核心區間段,恰好這個時間“玩”才是兒童開發各種能力的主要途徑。

    簡單來說,我會介紹幾款可以完成這些能力訓練的“遊戲”。

    一、專注力

    ①首先推薦的是“Koala Capers”桌遊,考拉換衣服。

    遊戲原理是透過代表“花紋”還有“款式”的兩個骰子,讓孩子自己去根據擲出來的結果,為沒有衣服的小考拉找衣服。

    這個遊戲透過設立一個幫小考拉選適合的衣服的場景,利用兩個維度(花紋、款式)不斷變化鍛鍊孩子專注能力,還可以讓孩子對不同的服裝對應的生活場景進行認知。

    二、毅力

    推薦的是“Twister”,扭扭樂。是一款非常經典的多人遊戲,透過轉盤去決定玩家的各個部位應該放在遊戲地毯的哪個位置。小孩可以透過這個遊戲,不斷挑戰自己能做到高難度的動作,鍛鍊毅力。

    其實除了專注力、毅力以外,諸如自信力、表達力、衝動抑制力等等能力的培養都可以透過遊戲的形式來進行,為孩子創造一個遊戲環境,然後在玩的過程中讓孩子不斷反覆鍛鍊。

    希望可以對題主有用。

    祝生活愉快

  • 3 # 愛生活的輝輝

    很高興回答您提出的:孩子現在慢慢長大了,該怎樣去培養孩子,快樂和成就怎樣選?這個問題。下面我從以下幾點進行闡述: 一,從小培養孩子要有好的人品。人之初,性本善。善良之心,是一個人合格的根本所在。父母要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做父母的要在孩子面前和在周圍人跟前都要真誠待人,與別人和睦相處,善於幫助有困難的人,不說髒話。引導孩子的心理向著健康和正義方向發展。 二,從小培養孩子明白學習文化知識的重要性。教育孩子有正確的學習態度,上課認真聽課,不會的知識在適當的時間及時問老師或和同學探討。教育孩子回家先寫作業,注意勞逸結合。盡全力把文化知識學紮實。

    三,從小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我們家長應該多陪伴孩子,及時發現孩子的特長方面。在業餘時間,多去發展孩子的特長,讓孩子的優勢得到更好的發揮和閃光。說不定孩子的這一特長會成就了孩子的人生,對社會對國家做出重大的貢獻。當然,這是我們期待的。

    四,從小培養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孩子始終有樂觀向上的精神,不怕挫折,不怕失敗,向著自己的目標勇往直前。教育孩子要有樂觀心態,孝敬父母,尊敬師長。

    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當然,我們的孩子不可能都成為將軍。我覺得我們家長只要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盡力了,孩子心理和身體健康和快樂的長大,那就足夠了。我們的孩子有了好的人品,有了很好的素質修養,就一定會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做出自己的貢獻,越走越好!

  • 4 # 廣東小敏媽媽

    小孩長大,有自己的想法和興趣,我覺得應該尊重他的想法先,再去看他有什麼特長,然後重點培養他,使他以後有成就些

  • 5 # 寶媽麗麗在修行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看著周圍的家庭,對孩子進行各種培養,比較佛系的我,也被感染了。

    特別是看了電視上的國學小神童,我坐不住了:同樣是五歲,為嘛我這個娃啥也不懂?於是,嘗試著給自家娃也來點。可是,事與願違,孩子的事真不是:你想怎樣就怎樣的。

    現在吧,還好說,不學就不學,畢竟才5歲。將來呢?小學後、中學後、高中後,定然要學習知識,面對考試競爭。“上綱上線”孩子肯定很累;“隨性而為”又難出成績。

    看起來很矛盾,但兩者可不可以調和呢?試著從這個角度來思考,我發現了一條適合自己的育兒之道。

    1 孩子要面臨競爭,但我要搞清楚什麼能力能幫助她

    現在許多家長讓孩子補課、上輔導班,從學齡前開始學程式設計、英語等,可以說:學的都是知識。

    知識掌握得多,以期將來當學霸。

    要說學霸,我見過不少,我身邊就有不少,我自己也勉強算一個。

    然而,我們過得如何呢?可以說是:中游蕩蕩。餓不死也富不著。要我說日子還挺辛苦。

    整天上班下班,房貸、車貸、孩子、老人,不敢有一點兒鬆懈。跟朋友聊天,大家異口同聲地有這種感覺:我怎麼覺得自己一點兒都不幸福?整天忙碌,吃喝拉撒,好像生活離我很遠,沒有啥東西能讓我快樂起來。

    將來我的孩子也過這種生活嗎?我不想。

    縱眼望去,我們身邊掙錢多的、過得快活的,大多不是學習最好的那位。改變世界的牛人,也不是“高考狀元”。

    萬維鋼有篇文章叫《為什麼優等生不能改變世界》,裡面列舉了一些資料,說美國的“高考狀元”90%當了醫生、律師之類的,40%的人在自己的領域算一流人才。說白了,也就是高階打工者。

    然而,改變世界的牛人,大多不是這種“優等生”。這是因為:

    學校講求規則、勤奮、自律,智商只是一小部分,做到這些,成績就很好。牛人一般善於打破規則;真正想做出偉大成就,必須用熱情驅動。而人不可能對所有事情都有熱情,牛人往往對一件事特別有激情。

    然而,各科都去認真學,聽老師的話,均衡發展,總分高,正是絕大多數家長的培養目標。有人說,這樣就可以,我不期望我的孩子改變世界。將來找個工作能養家餬口就行。

    可我有更高的要求:

    我想我的孩子自由選擇,在熱愛中習得一技之長。這是安身立命之本;有幸福的生活,健康的心態。這非常重要。我感覺這一項會對前一項有深遠的影響;對世界有主人翁態度,發現問題,解決世界的問題。被理想驅動。這樣才能產生“意義”。也應了中國那句古話:立大志者得中志,立中志者得小志。

    要達到這些目標,我認為只學知識不行。有比學知識更重要的東西。我總結了一下,覺得下面這些東西,對我的孩子來說很關鍵:

    樂觀的心態。

    樂觀的孩子在遇到問題時,不氣餒,能接受失敗、分析失敗,然後調整自己。他們的思維更有彈性;

    運動習慣。

    有運動習慣,不僅對身體有好處;越來越多的實驗表明,運動對大腦和精神狀態都有好處;

    有興趣,有愛好。

    有興趣、有愛好,才有熱情。被熱情驅動,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深入發展,孩子能體會到追求的快樂並從其中得到成就感。

    有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好習慣給孩子控制感,形成正向迴圈,會讓孩子終生受益。

    與人互動、合作。

    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屬於情商的範疇。

    吳伯凡老師有篇文章叫《掌握社會興趣不等式,看清真正的起跑線》,在這篇文章中,他說決定孩子起跑線的是“非認知”技能——也就是社交興趣:合作、給予、共情。

    如果孩子的社交能力不足,那麼對將來的生活和事業會有巨大的負面影響。

    培養這些,並不需要每天去輔導班,每天寫作業到十二點。父母用點兒心,注意生活點滴,孩子並不會那麼累。

    當然,不是每位家長都跟我一樣,做如此考慮。大部分家長還是覺得孩子就應該受點兒苦,在小時候多學習。

    如果這就是你的培養目標,順道還希望孩子快樂。我覺得可以從培養孩子驅動力著手,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如果學習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愉快的事情,那他肯定學再多都不嫌累。精神狀態棒棒噠。

    2 確定好自己的方向後,你還要做到以下幾點抓重點

    我們作為家長,每日千頭萬緒,要面對許多事情,育兒上不可能面面俱到。孩子每天要學習很多東西,他們也很累。

    生活中總有取捨,我們做事要列出優先順序:採用要事優先、抓重點的方式。

    比如:現在有兩件事擺在眼前,利用星期天上午的時間,去聽英語試聽課還是陪孩子在戶外玩耍。如果你把英語學習看得比較重,你就去聽課;如果你把玩耍和戶外活動看得比較重,就去玩兒。

    優先做自己認為對孩子最重要的事,這樣能生下很多精神內耗,幫我們實現高效育兒。

    勿攀比

    當我們定下目標後,就要堅定自己的選擇。不要為自己沒有什麼而計較,而要慶幸自己今天又得到了什麼。

    育兒上設定自己的目標,而不是以別人為目標。不然,今天看別人幹這個,明天看別人幹那個,內心來回晃動,激發許多焦慮。

    做好榜樣

    孩子童年的教育很大程度上依賴父母、依賴父母主導的家庭教育。

    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首先成為什麼樣的人。

    做父母的先做好自己,為孩子做好榜樣。在培養孩子習慣、思維方式上,會有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整日擺弄手機,卻要求孩子少玩兒遊戲,這不大容易實現。

    這就是我對這個問題回答,簡單總結一下:

    快樂和成就雖然矛盾,但我覺得可以調和。希望孩子有成就,不是意味著不停地學習,“非認知技能”對孩子來說才是最重要的。而這些技能的培養,並不會特別累;如果你就是先讓孩子學習,那我建議培養孩子學習的驅動力,讓娃把學習當成快樂的事。當你確定好自己的目標後,要堅持下去,並且不為別人的行為所動。

    其實,將來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誰也說不準。社會越多元、越複雜,人們的不安全感、焦慮感越大。

    既如此,與其關注變化,不如關注一些不變的——我認為好習慣、思維方式、樂觀積極、與人合作這些底層能力,是任何時候都需要的。

    抓住這些不變的,來應萬變。

  • 6 # 美式早教老師說育兒

    我是早教老師Cherry,給1—5歲的孩子授課,授課超過3000節,授課孩子超過1000人。

    1 快樂和成就是矛盾的麼?快樂和學習是矛盾的麼?

    古往今來,在一個領域取得成就的人,哪個不是本身熱愛這個領域,本身愛學習這個領域的知識。

    我們常常認為,學習就一定是枯燥的,孩子天性就是愛玩,就是不愛學習。

    我們否定孩子有求知慾,探索欲,否定探索求知的過程就是快樂的,否定孩子在克服困難學習到新知識後,獲得成就感和快樂無關。

    其實,仔細的觀察孩子,他們對熱愛的事情鑽研精神比大人強多了。

    我見過4歲就研究宇宙的孩子,地球外面有那些星球,每個星球重量體積特點門清,反正我是怎麼都記不住這些知識。

    2 如何培養孩子?

    1到4歲,開始探索世界,對萬物好奇,3歲開始會不停問為什麼。有的為什麼是為了問而問,有的為什麼是知識性問題。

    首先,記住保護孩子好奇心求知慾,和孩子一起探索,非常重要。

    千萬不要嫌孩子煩,禁止提問。

    而是鼓勵孩子求知慾,努力回答,有的問題難回答就和孩子一起看書,去博物館,看科教紀錄片,親自做實驗,等解決。

    再大一點,他有問題,會自己用渠道搜尋解決。

    其次,觀察你的孩子,瞭解孩子。培養孩子喜歡和擅長的事情。

    孩子千差萬別,個性不同,興趣不同。瞭解你的孩子。

    他喜歡什麼,擅長什麼,選擇他擅長或喜歡的領域,不斷培養,讓他成為同齡人中,這方面最精通的孩子,也幫助孩子樹立的自信,同時增長了能力。

    孩子的自信很重要,而我們應試教育中,成績差的孩子大都沒自信。

    孩子喜歡和擅長的東西,不用你逼著學,人家會努力學。自己找網上資料,自己找培訓班。

    千萬別總拿自己孩子弱點比別家孩子優點。

    沒有天生什麼都差的孩子,只有不會引導的父母。每個孩子出生,都各具特點。

    開朗的話癆愛社交專注力差做事情三分鐘熱度,內向的膽子小謹慎運動能力差專注力強。各種各樣的孩子,有缺點一定有優點。

    你看看別人家爸媽,都住別墅,開賓士,你看看你們,還住這破小區,工作一年賺十幾萬,不如人家年收入零頭。

    你天天聽這種話,估計也崩潰。

    學習的事情,一方面是天分,一方面是努力。天分咱們管不了,努力總是能透過觀察瞭解孩子,來幫忙。

    最後,健康,自信,樂於助人,不自私,有愛好,有朋友,和學習,和能力相比,更重要。

    這些德育方面的品質,需要言傳身教,做父母的先修煉好自己。

    祝每個孩子都有

    學習型父母

    快樂的童年

    愛好的事情

    可愛的朋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女孩子主動追求你,你會接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