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史·吐谷渾傳》載:“白蘭西南二千五百里隔大嶺,又度四十里海有女國王”。可知白蘭在蘇毗女國的東北及吐谷渾之西北;最初似乎在青海北部,而在隋唐時期,則又活動於青海南部河曲一帶,與吐蕃關係密切。
漢籍《南朝宋書/卷96》在提及吐谷渾時多次提到白蘭,‘吐延被‘羌酋姜聰所刺;劍猶在體,呼子葉延,語其大將絕拔渥曰:“吾氣絕,棺斂訖,便遠去保白蘭。白蘭地既嶮遠,又土俗懦弱,易為控御。’又稱‘白蘭土出黃金、銅、鐵。其國雖隨水草,大抵治慕賀川。’
《北朝周書》中記載:‘白蘭者,羌之別種也。’可見白蘭是古羌系民族。《冊府元龜》記載:“白蘭土出黃金鋼鐵,其國逐水草,……以肉酪為糧,頗識文字。……地宜大麥,而多蕪青,頗有菽粟,出蜀馬、犛牛”。這個記載證明白蘭國農牧兼具。
《新唐書·党項傳》:“又有白蘭羌,吐蕃謂之丁玲,左屬党項,右與多彌接。勝兵萬人,勇戰鬥,善作兵,俗與黨項同。”這個記載中,“左臨党項,右接多彌”,指的是白蘭國方位,只要確定了當時的党項與多彌的方位,就可確定白蘭國的位置。
史書關於党項的記載比較多:党項羌自秦漢以來以現在的青海東南河曲為中心,活動在甘肅西南、四川西北和西藏東北部,唐朝時經過兩次內遷,党項逐漸集中到甘肅東部、陝西北部一帶,這證明党項故地中心就在青海南部河曲一帶。
關於多彌國的記載,《新唐書》卷二二一《西域傳下》有“多彌國”一段較為完整的記載 :多彌,亦西羌族,役屬吐蕃,號難磨,濱犁牛河,土多黃金。貞觀六年遣使朝貢,贈遣之。 此雲多彌為西羌,即與白蘭、党項、蘇毗等羌同源;居地“濱犁牛河”,即在今青海金沙江上游通天河一帶,大致在蘇毗之東北。
根據以上記載分析,白蘭位於巴顏喀拉山即今天的玉樹附近,即隋唐時期的白蘭國故地大約位於現在的巴顏喀拉山,白蘭既是山名也是部族或國家的稱謂,這個方位東南部與黨項接壤,西部與多彌相鄰。
據《北史·吐谷渾傳》載:“白蘭西南二千五百里隔大嶺,又度四十里海有女國王”。可知白蘭在蘇毗女國的東北及吐谷渾之西北;最初似乎在青海北部,而在隋唐時期,則又活動於青海南部河曲一帶,與吐蕃關係密切。
漢籍《南朝宋書/卷96》在提及吐谷渾時多次提到白蘭,‘吐延被‘羌酋姜聰所刺;劍猶在體,呼子葉延,語其大將絕拔渥曰:“吾氣絕,棺斂訖,便遠去保白蘭。白蘭地既嶮遠,又土俗懦弱,易為控御。’又稱‘白蘭土出黃金、銅、鐵。其國雖隨水草,大抵治慕賀川。’
《北朝周書》中記載:‘白蘭者,羌之別種也。’可見白蘭是古羌系民族。《冊府元龜》記載:“白蘭土出黃金鋼鐵,其國逐水草,……以肉酪為糧,頗識文字。……地宜大麥,而多蕪青,頗有菽粟,出蜀馬、犛牛”。這個記載證明白蘭國農牧兼具。
《新唐書·党項傳》:“又有白蘭羌,吐蕃謂之丁玲,左屬党項,右與多彌接。勝兵萬人,勇戰鬥,善作兵,俗與黨項同。”這個記載中,“左臨党項,右接多彌”,指的是白蘭國方位,只要確定了當時的党項與多彌的方位,就可確定白蘭國的位置。
史書關於党項的記載比較多:党項羌自秦漢以來以現在的青海東南河曲為中心,活動在甘肅西南、四川西北和西藏東北部,唐朝時經過兩次內遷,党項逐漸集中到甘肅東部、陝西北部一帶,這證明党項故地中心就在青海南部河曲一帶。
關於多彌國的記載,《新唐書》卷二二一《西域傳下》有“多彌國”一段較為完整的記載 :多彌,亦西羌族,役屬吐蕃,號難磨,濱犁牛河,土多黃金。貞觀六年遣使朝貢,贈遣之。 此雲多彌為西羌,即與白蘭、党項、蘇毗等羌同源;居地“濱犁牛河”,即在今青海金沙江上游通天河一帶,大致在蘇毗之東北。
根據以上記載分析,白蘭位於巴顏喀拉山即今天的玉樹附近,即隋唐時期的白蘭國故地大約位於現在的巴顏喀拉山,白蘭既是山名也是部族或國家的稱謂,這個方位東南部與黨項接壤,西部與多彌相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