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宣豆的vlog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是在《紅樓夢》第五回裡的一副對聯。

    意思是:明白世事掌握其規律就是學問;恰當地處理事物,懂得道理,再總結出來的經驗就是一篇好文章。

    每一件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規律,不像萬能公式一樣,能直接套用。對每一件世事的學習都是一門學問,值得我們深究;有的人可能摸爬滾打了一輩子,也沒能明白這世間的人情世故。人情太複雜,也不是三言兩語幾篇文章就能夠概括的。但如果我們能夠深究,總結起來也不失為一些好文章。

    願你我都能知世故而不世故。

  • 2 # 一年級有個娃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並作重要講話。他說,文藝的一切創新,歸根到底都直接或間接來源於人民。“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藝術可以放飛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紮根人民、紮根生活。曹雪芹如果沒對當時的社會生活做過全景式的觀察和顯微鏡式的剖析,就不可能完成《紅樓夢》這種百科全書式鉅著的寫作。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是《紅樓夢》裡的一副對聯,意思是說,把世間的事弄懂了處處都有學問,把人情世故摸透了處處都是文章。這裡指社會生活實踐是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

  • 3 # 東軒男孩

    這是出自《紅樓夢》裡一幅很妙的對聯。大意為:如果把世間的事都弄懂了,你就有了大學問;如果把人情世故摸透了,你就能把事事做成好文章。

    這對於一般意義上的為人處事,和處事為人是有積極意義的。

    即::“明世事,通人情”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亦能“得心應手、應對自如”!

  • 4 # 瀟灑走億走

    《寧國府上房對聯》

    清-曹雪芹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這是《紅樓夢》裡第五回裡的一副對聯。第一次瞭解這副對聯是小學語文課本在裡,過去快二十年了,依稀記得當時一起背的有: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後面這句是王安石的佳作。

    其他的也實在想不起了!

    能記住這兩句,主要是當時老師有過很好的點評,老師講了一下這兩首詩的出處,以及採用的對偶句式,讀起來朗朗上口。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要理解它的意思,即要與《紅樓夢》這本書結合來看,也要放到現實生活中去參照。

    在這個世界上活的越久,經歷過的事情越多,學習、瞭解、實踐過的事情就越多,而在這些過程就是不斷積攢學問的過程。

    這幅對聯其實是用兩句話來表達同一個意思。“人情”其實就是“世事的一種”,“文章”自然也是屬於“學問”的一種。所以上聯是很寬泛的概念,下聯就具體到“人情”和“學問”這樣的細節上去來。我想這跟《紅樓夢》的背景基調是離不開的。

    做為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這部書的價值不可估量!這部書描繪的人物超過了四百多,重點描寫的人物也要幾十位,人物特色鮮明,劇情也是跌宕起伏,前後對比激烈,悲喜交替,從“高樓廣廈的府邸”到白茫茫的一片雪”,“眼看他起高樓、宴賓客,最後樓塌了!期間的“世事”、“學問”、“人情”、“文章”,太多太多了。

    《紅樓夢》完完全全的詮釋了這副對聯的意思,讀過它你就知道更多關於“世事、人情”的真實面目。

    所以我們一直在說講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所要表達的最終的意思就是——“洞明世事、練達人情”,而讀書、行路、識人、求教高人只是為達到這個目的所要去做的事,這些只是一個過程或者手段而已。

    ——與諸君共勉

  • 5 # 街坊貳佰

    出自名著《紅樓夢》第五回中的一副對聯。秦可卿帶賈寶玉到一上房睡午覺。門上貼著一副《燃藜圖》,還有一副對聯,就是這句“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寶玉看後就不肯進去了。

    其大意是:

    明白世事,掌握其規律,這些都是學問;恰當地處理事情,懂得道理,總結出來的經驗就是文章。

    世事洞明皆學問舉例:做飯。日常家裡每個家都天天做飯,可謂世事,然其要做到洞明,也就是熟知每樣原料如何搭配,每種菜系如何處理,則是不一般的學問。曹公在這裡說得是一個讓人折服的道理。

    人情練達即文章這裡的人情指的是做人和做事情,即為人處事。為人處事每個人都自己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標準,但要做到練達,即幹練和豁達則需要很多的內在文章。即要多多學習如何為人處事,如何做好人,做好事。

    《紅樓夢》書中的寶釵就是這一種人情練達之人,她是如何考慮問題的,如何處理問題的,如何對待他人,如何對待自己和家人,對長輩,對朋友,對僕人和丫鬟們,這一干事等就是她的“人情幹練”。現在這種人也不少,只是要達到寶釵這種出身,自身素養、家族地位和人情練達的成度之人比較少,曾國藩算是還不錯的。

  • 6 # 隨河入海

    出自紅樓夢,可以理解為世事和人情洞明是門人生的大學問,每個人都需要在生活實踐中去學習,也是在給我們後來人以生活啟示,別為一點世事艱難,人情冷暖就受挫,這是門大學問,也需要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精神去學習,最後要超脫其上,別執迷其中,

  • 7 # 硯田筆耕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是出自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的一副對聯。

    這副對聯的意思是:把世間的事弄懂了處處都有學問,把人情世故摸透了處處都是文章。

    這句對聯是曹雪芹對王熙鳳的評價。我們不難看出這是儒家的傳統觀念,表達的是儒家思想中的入世一面,也是封建道德標準之一。

    所謂的"人情世故"是封建社會十分重視與講究的待人接物的重要處事經驗。剝削階級都要利用這一套處事哲學求得自己的生存和發展。而且他們還要求自己的子弟學會這種"學問",會做這種"文章"以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上面所說的"人情世故"與我們今天所說的"通情達理"、"合情合理"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概念。剝削階級講究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表面上溫良恭儉讓,而內心裡卻充滿著爾虞我詐。

    然而,今天我們所提倡的"通情達理"是指說話做事要合情合理,符合社會的公德,符合道理,它與封建社會的"人情世故"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 8 # 慕亭衣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句出自哪裡?具體什麼意思?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看過《紅樓夢》的讀者都會知道,這是出自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的遊幻境指迷十二釵 飲仙醪曲演紅樓夢。

    原文節選:寶玉在東府神遊幻境,因午困而須小憩,遂到尤氏上房。一進門,見正面高懸一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寶玉一見此等言詞,立即叫道:“出去,出去!”因此才轉到秦可卿室中。

    紅樓夢》作為四大名著之首,又名《石頭記》《金玉緣》,由曹雪芹創作。它也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作品,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

    書中講述了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以賈府的家庭瑣事、閨閣閒情為脈絡,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故事為主線,刻畫了以賈寶玉和金陵十二釵為中心的正邪兩賦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劇美。

    當然也不乏些讓人醍醐灌頂的經典古話,比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便是至今為止仍被人拿來引經據典的最佳經典。

    在《紅樓夢》的第五回中,主要講了賈寶玉神遊太虛境,警幻仙曲演紅樓夢。

    到了那裡,忽見有一座牌坊,上書“太虛幻境”四個大字。1653進入二層門內,只見兩邊配殿內有“痴情司”, “結怨司”, “朝啼司”, “暮哭司”,“春感司”,“秋悲司”等諸司。寶玉在“薄命司”裡看了回金陵十二釵正冊、副冊、又副冊。

    入室,聞一縷幽香,品“千紅一窟”茶,飲“萬豔同悲”酒,聆聽《紅樓夢》仙曲十二支。仙姑又將其妹秦可卿許配給寶玉,並授以雲雨之事。寶玉與可卿柔情繾綣,軟語溫存,難解難分。次日,二人答攜手遊玩,至迷津處,被雷聲驚醒。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意思便是:

    把世間的事弄懂了處處都有學問,把人情世故摸透了處處都是文章。

    世間的事千千萬萬,你要是想一件件弄懂,那麼你的一生的時間是不夠用的,但有必要去一件件弄懂麼?答案:不是。

    曹雪芹用盡一生在《紅樓夢》的創作上,他是弄懂了人間情愛,百態人生了麼?其實不是,只不過他想通了,他知道,有些事強求不來,一天開心便是賺了。

    從一件事學到了一些智慧,知道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怎麼強求最後也是無果。

    人情世故摸透了,世間的事弄懂了就行了,剩下的就是平常心過日子。

  • 9 # 三目巨人說文史

    這句話出自《紅樓夢》第五回,意思很簡單,世界上的每一件事物,只要你琢磨透了,那你就是這方面的專家,你就是具有這方面的深厚學問的人了。相類似的,如果你把人情世故琢磨透了,昇華為規律、理論、常理,那麼你把這些人情世故寫出來,就是一篇很有深度的好文。

    這兩句的內涵包括兩層意思,第一是琢磨,第二是透。琢磨是過程,透是結果,學文或者文章是成就。三者漸次推進,沒有過程就沒有結果,沒有結果就沒有成就。而這當中,過程是最重要的。

    再舉一個例子。我對稀有金屬領域比較熟悉。上世紀50-80年代,國家在新疆可可托海開採稀有金屬礦,當時用的都是蘇聯的機械。中蘇交惡之後,蘇聯不再向中國提供配件。一臺蘇制э-1004挖掘機的柴油機出了故障無法修復,礦務局機動科決定改用電動機作動力。這件事情由修理工馮先述主導執行。

    沒有現成的電動機,倉庫裡閒置的水泵的電動機轉速和挖掘機的柴油機轉速基本相當,他們就拆了下來,指導礦務局機械廠製作了導電滑環,裝上去,挖掘機恢復運轉。

    可是,給挖掘機供電又成了問題,從變電站架設的400伏輸電線經過超過500米的線路傳輸,衰減嚴重,滿足不了挖掘機工作時需要的電壓,挖掘疲軟無力。於是電工班想到了製作移動變電亭,即用廢舊的鋼材焊接一個帶爬犁的鐵籠子,把6千伏轉400伏的變壓器放在裡面。移動變電亭放在採礦場。然後把6千伏的高壓線接到變電亭。移動變壓器可以隨著挖掘機的位置拖動,保證工作電壓的穩定,挖掘機就可以正常工作了。

    從移動變電亭到挖掘機之間的電纜隨著挖掘機的移動,經常挪動,採礦場到處是尖稜的石頭,很快就會磨破,造成短路或者電線燒斷。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馮先述找來一個報廢的汽車油箱,把蓋子割掉,用來把瀝青熬化,然後把布條放進去,沾滿瀝青,勻勻地拉出來,晾乾,就成了效果很好的絕緣膠布。自制絕緣膠布需要大量的棉布條,馮先述想方設法找到一些包裝布、襯布等,甚至把自己一年的布票都買來製作膠布了。

    э-1004型挖土機的作業系統為液壓傳導。改成電動機做動力機後,電動機散熱量少,當氣溫降至零下20攝氏度以下時,液壓油的黏度變大,致使操作失靈,電鏟不能正常運轉。挖掘機上油類物質多,不能用明火加熱,液壓油箱的安裝位置很緊湊,無處安裝加熱器,必須有確保裝置和操作人員的安全,又能使液壓油升到能正常工作的溫度,還要節約能源的加熱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馮先述利用在交流磁場內感應渦流發熱的原理,設計了一個給液壓油加熱的裝置。這套裝置由感應線圈、絕緣護套、固定螺栓、壓板、橡膠軟電線、膠蓋開關等組成。感應線圈用6mm平方的沙包線或聚脂漆包線(銅導線)燒製。線圈內視窗大小要與液壓油箱外壁的尺寸配合,線圈繞制後包外保護層,然後浸漆處理。把這套裝置安裝上去,經試用,達到了預想的各項要求。後來四臺挖掘機都裝上了這種加熱裝置,於是,不管可可托海氣候多麼嚴寒,一礦採礦工作依然照常進行。

    馮先述還根據一份處於研究階段的頻敏變阻器資料,經過長時間反覆思考變阻器各個組成部分的材料、引數,在儘量使用廢料的情況下製作成功了頻敏變阻器,使用在挖掘機上,挖掘機啟動和工作都比之前平穩了許多,甚至在一定程度內還可以調速。

    這樣,經過一系列的改進,柴油動力的挖掘機全部換成了電動。

    就這樣不斷琢磨,不斷嘗試,馮先述最後完成了從柴油機到電動機的改造,使生產繼續開展。而只有中專文化的馮先述,也就成為了可可托海礦務局的機電專家,後來還成為了礦務學校的教師。

    當然,人情世故方面難一點。我感覺,“宰相肚裡能撐船”這句話其實就是講的洞察人情世故的人,對很多事情都看得很淡,因為胸懷寬廣,因而能當宰相。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是習主席推崇的兩句話,說到底,就是工匠磨礪精神。

  • 10 # 羅浮笑笑生

    此話出自哪裡,上面已經說了,我就不重複了。我就說說對此話的理解。人生就是一場人格、心態的修煉和思想境界的昇華。具體途徑無非就是學思踐悟。而洞明世事、達煉人情是我們融入社會的一項重要課程。特別是古代封建社會,不諳人情世故,不懂官場規則,簡直就是寸步難行。即使你才高八斗又怎麼樣呢?古代不乏德才兼備的文壇泰斗級人物,如屈原、陶淵明、劉禹錫、柳宗元、孟浩然、蘇東坡等,他們要麼觀念迂腐不懂變通,要麼過於耿直得罪奸人,在洞明世事、達練人情方面終究還差點火候,導致在官場上抑鬱不得志,甚至被一貶再貶。而像楊國忠、高俅、魏忠賢等不學無術之徒卻能夠飛黃騰達,權傾朝野。

    可見,在古代封建農業社會,世事洞明、人情達練既是入世之要,也是從政之基。從某種意義上說,它要比你的文韜武略、真才實學還要重要。當今時代,官場規則、社會經濟規則日趨透明,法律制度日漸健全,社會就業領域不斷拓寬,只要你具備一定專業知識,找準職業方向,在當今社會不會沒有用武之地。

    但並不是說當代青年進入職場、融入社會,除基本專業知識外,就不需要了解社會人情世故,以及國人的文化心理了。畢竟,現代社會是個人綜合素質全面競爭的時代。優秀人才,既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術,而且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情商,拓展自己的職業張力,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否則,不懂人情世故,自視清高、我行我素,又如何與別人愉快合作、和諧共處呢?又如何得到領導的重視提拔,施展自己的抱負,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呢?當然,如果你是陳景潤式的超尖端創新人才,那就另當別論。

  • 11 # 閒人洞

    她是出自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中,秦可卿臥室內的一幅對子。

    說的是世上的事情,都是有故事的,也都是有道理的,你沒有淵博的知識儲備,就不能立足社會,小的事情看似簡單,真能懂還是很難的。

    處理人際關係也是一樣,在社會這個大舞臺上,能把各種矛盾化解,辦起事來順風順水,和諧社會無處不在,你的學問就做到家了,這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 12 # 今古雜壇

    “世事洞明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是出自《紅樓夢》第五回<遊幻境指迷十二釵 飲仙醪曲演紅樓夢 >中的一副對聯,曹雪芹把它裝裱在了王熙鳳的“辦公室”裡,細細品味真乃是至理名言。

    這句對聯是曹雪芹對王熙鳳的評價。她管理賈府上上下下的家政事務,裡裡外外的應酬,如沒有精明的頭腦,圓滑的手段,潑辣凌厲的個性,開闊的眼界,豐富的知識,以及對事情把握的尺度分寸的能力,是管理不了那一大家子事務的。

    世事洞明“有"學問,人情練達“出"文章,“精神到處文章在,學問深時意氣平”。這是一種學識,是對社會與人生的深刻領會。人生一世,十年苦讀詩書,比起人世間的學問,浩如煙海的書籍,不過只是九牛一毛。學校只是讓我們學到了基本的學習方法和基礎教育。可在這紛繁複雜的社會中,我們每個人都在不斷的學習探求著,不斷地感受著這個社會,這個世界。

    “世事洞明”體現著一種成熟、聰慧,“人情練達”演繹著老成、幹練。在這個“關係”社會里,得道昇天,失道寡助也。

    曾幾何時,想想自己,我就像一個開足馬力的火車頭,只顧噴著氣往前趕,卻很少顧及周邊的紛繁雜務,失去了很多機會;然而現在,自己卻常懷著一顆平常心,一份感恩,“順其自然,任憑得失”,“不為物喜,不為己憂”,如今的我倒是更願意歷練自己,感受生活,品位人生。

  • 13 # 24K讀書記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出自《紅樓夢》第五回中的一副對聯,其大意是:明白世事,掌握其規律,這些都是學問;恰當地處理事情,懂得道理,總結出來的經驗就是文章。總的來說,每一件事物都有其客觀規律和內在品質,而且都是別具一格的,其中的優點都值得去學習與借鑑。

    1.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孔子在《論語·述而》講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個人身上都有發光點和閃亮點,在這行不行但是擅長別的行業,處理這件事不拿手但在處理其他事情十分到位與周到。而這些不易發現的亮點,則是學問與文章,因此會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過:“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物種是有其多樣性的,人也有各種式樣,每種事物,每一個人,身上的優缺點也不相同。只有把握其中的真實內涵,掌控其客觀規律,懂得內在的品質,看到的都是“學問”,遇到的都可以寫成“文章”。

    2.如何洞察世事,看懂人情,也是一門學問

    遇事首先要冷靜思考,透過表面現象,深入分析其存在的客觀原因和形成條件,總結出客觀的規律。然後經過凝練、昇華之後,自然就會成為一種學問。在學問形成的過程中,按照邏輯思維一步一步完成事情的處理,把這些步驟與事項連線起來就是一篇文章。

    在洞察事實,弄懂人情,這個過程中,其實也是需要一定的邏輯順序,因此說這也是一門學問。既然是學問,就有其存在的客觀規律和邏輯順序,也是需要深度思考和總結凝練之後才會形成的。洞察世事,看懂人情,必須冷靜待事,平等對待每個人,看到每件事物和每個人的優點與缺點。

    3.“學問”與“文章”是選擇優點而學,摒棄缺點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好,而不是學壞,“學問”與“文章”是選擇優點而學,摒棄缺點。無論針對是事物還是人,要有鑑別好與壞的能力,選擇好的方面學習,不好的那些就不需要去學習了。學習優點,是為了變得更好,而不是變壞。

    “學問”與“文章”其實內在的本質是指有價值的知識,或者說是有學習借鑑的東西。形成的過程,主要取決於每個人的態度,還有處理方式。當然也是會因人而異的,學習總結能力強的人會處理的好一些,看得透,掌握的知識也會更加淳厚。

    4.總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是不夠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須要親自實踐才行。同樣的道理,洞察世事與弄懂人情所得到的學問與文章,也需要深入實踐才行,驗證其客觀規律的正確性與知識的實用性。

  • 14 # 萊茵山下876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出自《紅樓夢》第五回中的一副對聯。其大意是:明白世事,掌握其規律,這些都是學問;恰當地處理事情,懂得道理,總結出來的經驗就是文章。

    賈寶玉是個極不通的人。對於男性社會的男性法則,既不能夠了解,也更不願意瞭解。可笑的是,他所身處的環境,正是由累積的男性發聲者所構造的。被傳頌的聖人,聖人們被傳頌的話,基本上都是關於男人,連為人稱道的好女兒,也是以男人的眼光被歸束進《列女傳》裡了。

    賈寶玉為黛玉賜字杜撰,被人揭穿,辯解說:“《四書》之外杜撰的多了去了”。說明他一來並不(或者說不敢)懷疑四書的神聖性,二來看輕世人著述,視之為很平常的“杜撰”。倘或我們再深究一層,便會發現這些被賈寶玉稱作杜撰的東西,大約也都是男人寫,或者寫男人的。唯獨這“西方有石名黛”,卻是從女兒著眼,寫女兒趣味的。

    賈寶玉似乎認同於,這般“杜撰”至少該享有和其它非四書著述相平等的待遇。這樣的杜撰,自己之前沒出現過,經自己之手而出現了,旁人也當有所同情,不該大感訝異。

    賈寶玉的不通,是對男性視角下的世界所流露出的厭棄和魯鈍。他被秦可卿領進上房內間,看到“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對聯,感到俗不可耐,幾乎無法忍受。這種態度傳達了一個真相,賈寶玉主動把男性對世界的經驗史丟掉了,與此同時也丟掉了那個被男性認識的世界。

    這是具有革命性的一點:

    又看了這兩句,縱然室宇精美,鋪陳華麗,亦斷斷不肯在這裡了。

    拋棄男性經驗的賈寶玉,需要重新認識和定義這個世界。然而這並非生來就有的能力。對某事說不,是相對容易的事情;說不之後另起爐灶,則是一個建設性的話題。

    故此,當賈寶玉未曾著手建設一個全新的世界觀時,他對於世界就是不通的。當他開始建設、直至建設成功後,他觀過的世界在別人看來則是違逆不通的。一個是原本不通,一個是看起來不通,兩者似同而異。

    看到這兩句話時,賈寶玉是不通世事的,他只是對現行規矩有牢騷,而牢騷和排斥則促使他故意逆反“人情”、“世事”,待到他真正建構起自己的世界觀時,所能措手者,卻仍舊不外乎人情、世事。亦所謂“今日方知我是我”。

    如果用今日文藝青年們所熱愛的張岱的話說,賈寶玉便是:

    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

    但是請記住了,還沒說完呢。

    好這個,不代表要限於這個。限於這個,便不能算真好這個。

    那麼與此同時,也就該:

    不在乎繁華,不留戀精舍、美婢、孌童、鮮衣、美食之類。

    待那個以回憶視角、寫女兒故事的賈寶玉著手記述這個故事時,他已經超脫出這些東西,進而以自己建構起來的人情、世事理解這個社會了。

    所以文藝青年們不忙著尋找同黨啦,同樣是好精舍、美婢、孌童、鮮衣,有的人是賈寶玉這樣“天生一段痴情”者,也有的是“面板濫淫之蠢物耳”。你以為自己跟人家是一道的,人家不見得真樂意跟你站在一起。

    前面說道,有兩個寶玉,一個是故事中的寶玉,是“不通世情”;再一個是講述故事的寶玉,是通世情而被世人視為大不通者。必須有這兩個寶玉同在,方有這不通世情、卻又極盡世情的《紅樓夢》問世。

    之前我在一篇文章裡講過,故事主人公賈寶玉是可以不懂人情世故的,作為作者的曹雪芹卻一定不能不懂,他不但懂,而且是精通。道理非常簡單:一個連人情世故都不懂的人,怎麼可能寫出在人情世故方面達到人精級別的紅樓夢嗎?

    一個人必有所見,才能有所描述,否則豈不是矮子看戲、聽人論短長了嗎?

    紅樓夢裡頗多冷眼看處,這便是“回憶者賈寶玉”通人情世故的地方。最典型的莫如對王熙鳳的描寫。王熙鳳是巾幗中的英豪,潑辣,亮堂,有主張。她不但喜歡搶風頭,爭先後,而且極善於權術,功於心計。這些性格,可以說都是非常“男性化”了的,回憶者的賈寶玉不僅沒有表現出對“汙濁”的厭棄,反而津津有味地鋪陳出來,以見出對鳳辣子的喜愛。

    那麼,倘若作者是不通人情世故的人,又如何能看見、看透鳳姐兒的機關呢?最有意思的是王熙鳳主辦秦可卿的喪事後,和他們家璉二爺小別勝新歡,聊起了這件事情。

    鳳姐道:“我那裡管的上這些事來!見識又淺,嘴又笨,心又直,人家給個棒槌,我就拿著認作 針了。臉又軟,擱不住人家給兩句好話兒。況且又沒經過事,膽子又小,太太略有 點不舒服,就嚇的也睡不著了。我苦辭過幾回,太太不許,倒說我圖受用,不肯學習,那裡知道我是捻著把汗兒呢!一句也不敢多說,一步也不敢妄行。你是知道的, 咱們家所有的這些管家奶奶,那一個是好纏的?錯一點兒他們就笑話打趣,偏一點 兒他們就指桑罵槐的抱怨,‘坐山看虎鬥’,‘借刀殺人’,‘引風吹火’,‘站 幹岸兒’,‘推倒了油瓶兒不扶’,都是全掛子的本事,況且我又年輕,不壓人, 怨不得不把我擱在眼裡。更可笑那府裡蓉兒媳婦死了,珍大哥再三在太太跟前跪著討情,只要請我幫他幾天。我再四推辭,太太做情應了,只得從命。到底叫我鬧了 個馬仰人翻,更不成個體統。至今珍大哥還抱怨後悔呢。你明兒見了他,好歹賠釋賠釋,就說我年輕,原沒見過世面,誰叫大爺錯委了他呢。”

    鳳姐的“深自謙抑”,這裡看大有文章。

    別人是怎麼評價她的?鳳辣子,待下人忒嚴,“有名的烈貨,臉酸心硬,一時惱了不認人”。對於這些,身為丈夫的璉二爺恐怕也不好一點不知道。至於給秦可卿操辦婚事,更是鳳姐兒的得意手筆,榮府上下也沒有敢說不滿意的。她卻說“至今珍大哥還抱怨後悔呢。”。攛掇丈夫“明兒見了他,好歹賠釋賠釋”。實際上賈璉見了賈珍說起這件事,賈珍對王熙鳳能有什麼評價,讀者是不難想象出來的。

    王熙鳳以這種方式在丈夫面前顯功,更見出人物性情。而作者鉅細靡遺地冷眼描摹出來,又豈是不通世情之人。

    故此,寶玉所厭惡的“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用來描摹寶玉回憶錄之紅樓夢,反倒是恰如其分。

  • 15 # 生活情感日記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是出自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的一副對聯。

    這副對聯的意思是:把世間的事弄懂了處處都有學問,把人情世故摸透了處處都是文章。

    這句對聯是曹雪芹對王熙鳳的評價。我們不難看出這是儒家的傳統觀念,表達的是儒家思想中的入世一面,也是封建道德標準之一。

    所謂的"人情世故"是封建社會十分重視與講究的待人接物的重要處事經驗。剝削階級都要利用這一套處事哲學求得自己的生存和發展。而且他們還要求自己的子弟學會這種"學問",會做這種"文章"以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上面所說的"人情世故"與我們今天所說的"通情達理"、"合情合理"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概念。剝削階級講究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表面上溫良恭儉讓,而內心裡卻充滿著爾虞我詐。

    然而,今天我們所提倡的"通情達理"是指說話做事要合情合理,符合社會的公德,符合道理,它與封建社會的"人情世故"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如何洞察世事,看懂人情,也是一門學問

    遇事首先要冷靜思考,透過表面現象,深入分析其存在的客觀原因和形成條件,總結出客觀的規律。然後經過凝練、昇華之後,自然就會成為一種學問。在學問形成的過程中,按照邏輯思維一步一步完成事情的處理,把這些步驟與事項連線起來就是一篇文章。

    在洞察事實,弄懂人情,這個過程中,其實也是需要一定的邏輯順序,因此說這也是一門學問。既然是學問,就有其存在的客觀規律和邏輯順序,也是需要深度思考和總結凝練之後才會形成的。洞察世事,看懂人情,必須冷靜待事,平等對待每個人,看到每件事物和每個人的優點與缺點。

    明白世事,掌握其規律,這些都是學問;恰當地處理事情,懂得道理,總結出來的經驗就是文章。

    世事洞明皆學問舉例:做飯。日常家裡每個家都天天做飯,可謂世事,然其要做到洞明,也就是熟知每樣原料如何搭配,每種菜系如何處理,則是不一般的學問。曹公在這裡說得是一個讓人折服的道理。

    人情練達即文章這裡的人情指的是做人和做事情,即為人處事。為人處事每個人都自己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標準,但要做到練達,即幹練和豁達則需要很多的內在文章。即要多多學習如何為人處事,如何做好人,做好事。

    《紅樓夢》書中的寶釵就是這一種人情練達之人,她是如何考慮問題的,如何處理問題的,如何對待他人,如何對待自己和家人,對長輩,對朋友,對僕人和丫鬟們,這一干事等就是她的“人情幹練”。現在這種人也不少,只是要達到寶釵這種出身,自身素養、家族地位和人情練達的成度之人比較少,曾國藩算是還不錯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一在校學生學C++,上課時什麼都聽不懂有學霸給點建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