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雁子聲聲裡
-
2 # 茫茫長夜
周郎在拼死撕殺,忽聞一陣悅耳的樂曲聲。他順聲尋望,哈哈!那村夫與大耳賊正在山頭舉杯勸酒呢!哎呀呀!氣死我也!
說罷,口吐鮮血,一頭栽倒馬下!諸葛亮三氣周瑜!
嘻嘻,就這段啦!
-
3 # 珍惜當下活出未來
空城計三國中後期,諸葛亮出兵討伐魏國,由於要地街亭失守,導致滿盤皆輸。諸葛亮被迫撤兵,司馬懿大軍追至,這時孔明手下的將領士兵基本都分配軍務調完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於是他命令偃旗息鼓,大開城門,獨自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疑心有伏兵。調頭就撤兵。諸葛亮躲過一劫!
-
4 # 歷史檔案館
我是真君,我來回答。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雅俗共賞,老少鹹知。其中有許多精彩的故事情節,如“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過五關斬六將”、“赤壁之戰”等等,真實的歷史是那樣的嗎?肯定不是。《三國演義》是一部小說,其中的故事情節是對真實歷史的演繹;而真正反應三國曆史的是《三國志》,《三國志》是正史。魯迅在《史略》評《三國演義》說,“至於寫人,亦頗有失,以致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於關羽,特多好語,義勇之概,時時如見矣。”因此,《三國演義》是“七分史實,三分虛構”,許多情節都進行了移花接木的藝術加工。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
1、桃園三結義
《三國志》中並無劉、關、張三人結義的記載,只提到三人情若兄弟,於是便虛構了“桃園結義”的故事。實際從年齡排序,應該是:關羽年長,劉備次之,張飛最小。
2、溫酒斬華雄
華雄確實是董卓部下,但是死於孫堅的刀下,而並非為關羽所斬。《三國演義》反把孫堅寫成是華雄的手下敗將,實在有損江東猛虎的威名,實際孫堅及其子孫策的武功都不在五虎將之下。
3、三英戰呂布
呂布實際是被孫堅擊退的。十八路諸侯結盟討伐董卓,當時公孫瓚並沒有參加,而劉、關、張三人當時依附於公孫瓚,所以也未曾參加,當然也就不會有虎牢關“三英戰呂布”的情節了。
4、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
當時十八路諸侯實際只有十三家,分別是: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袞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廣陵太守張超,長沙太守孫堅和曹操。當時孔融被黃巾軍圍住,根本無法分身去討董卓;陶謙只貢獻了一些錢糧,也未參加戰役;馬騰尚未招安,怎麼會去參加討董聯盟?公孫瓚正在對付烏桓,也沒參加。
5、關公斬顏良、誅文丑
顏良確實是被關二斬的,文丑卻不是他殺的,而是曹操部下徐晃所為。
6、張飛鞭督郵
幹此事的其實是劉備。且看《三國志.先主傳》中的描述:“先主討黃巾賊有功,除安喜尉。督郵以公事到縣,先主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兩百,解綬系其頸,著馬柳棄官亡命。”就是說劉備因為參加了圍剿黃巾軍有功,被授予安喜縣尉,督郵以公事到縣裡,劉備前去求見,結果督郵不見,於是劉備一怒之下闖入衙內,綁了督郵,打了兩百杖,然後解下官印掛在其頸上,最後將督郵綁在拴馬的柳樹上棄官跑了。
為什麼劉備要杖打督郵,棄官潛逃呢?因為朝廷下詔要州郡淘汰一些因軍功當官的小吏,劉備懷疑自己在被淘汰的名單裡,督郵就是到安喜縣處理此事的,劉備知道了便前去求見。督郵稱病不見,劉備大怒,衝進去把督郵綁了,杖打了二百下,然後將其綁在樹上跑了。《三國演義》裡寫督郵求賄不成,處處刁難劉備,惹得張飛怒鞭督郵,把官場的醜陋、張飛的魯莽、劉備的正氣,描述得絲絲入扣。雖然不符合史實,但情節鋪設得相當精采,生動刻劃了老實人在醜陋官場的為難和無奈。
-
5 # 京畿毒王沉浮記
關羽被“劉備”間接害死,張飛跪地下哭二哥!父母沒了,兄弟也走了,日後的日子肯定不好過了,隔不了幾年,兄弟相繼去世,可悲呀!
-
6 # 春風趣談閣
我最喜歡三國演義。
羅貫中文冠中華,絕非等閒。讀三國,你會感到高潮迭起,俯拾皆是。而令筆者最難忘的,不是孔明的神機妙算,不是翼德長板橋上一聲吼、獨退曹操百萬兵,也不是赤壁曹孟德敗走屢次大笑,招敵攻擊畢竟脫險,而是劉備大業風生水起時的一段,定分之爭,制止小弟爭戰,“張飛不服,玄德喝退。”
參見第五十二回——
玄德入城安撫已畢,賞勞三軍。乃問眾將曰:“零陵已取了,桂陽郡何人敢取?”趙雲應曰:“某願往。”張飛奮然出曰:“飛亦願往!”二人相爭。孔明曰:“終是子龍先應,只教子龍去。”張飛不服,定要去取。孔明教拈閹,拈著的便去。又是子龍拈著。張飛怒曰:“我並不要人相幫,只獨領三千軍去,穩取城池。”趙雲曰:“某也只領三千軍去。如不得城,願受軍令。”孔明大喜,責了軍令狀,選三千精兵付趙雲去。張飛不服,玄德喝退。
區區八字,畫面呈現:翼德性格,主公威嚴,躍然紙上。一句“喝退”,盡顯劉備霸氣。面對爭戰以至於無理取鬧,羅貫中一劍封喉。筆力之強,不服不行!
-
7 # 一雨一點晴
火燒赤壁,那年代的電視劇場景感覺都特真實,效果也特震撼,小時候對三國曆史記得最清楚的也是這段,所以也最期待看這一段。
-
8 # 不忘初心LiUYA
古城相會,劉關張三兄弟散後重逢,特別是加上劉歡的插曲《這一拜》,令人動容,催人淚下,體現了感情深厚的兄弟情。
-
9 # 以儒
許褚裸衣戰馬超
馬超大怒,意欲突前擒之,見操背後一人,睜圓怪眼,手提鋼刀,勒馬而立。超疑是
許褚,乃揚鞭問曰:“聞汝軍中有虎侯,安在哉?”許褚提刀大叫曰:“吾即譙郡許褚
也!”目射神光,威風抖擻。超不敢動,乃勒馬回。
操亦引許褚回寨。兩軍觀之,無不駭然。操謂諸將曰:“賊亦知仲康乃虎侯也!”自此軍中皆稱褚為虎侯,許褚曰:“某來日必擒馬超。”操曰:“馬超英勇,不可輕敵。”褚曰:“某誓與死戰!”即使人下戰書,說虎侯單搦馬超來日決戰。
超接書大怒曰:“何敢如此相欺耶!”即批次日誓殺虎痴。
次日,兩軍出營布成陣勢。超分龐德為左翼,馬岱為右翼,韓遂押中軍。超挺槍縱馬,立於陣前,高叫:“虎痴快出!”曹操在門旗下回顧眾將曰:“馬超不減呂布之勇!”言未絕,許褚拍馬舞刀而出。馬超挺槍接戰。鬥了一百餘合,勝負不分。
馬匹睏乏,各回軍中,換了馬匹,又出陣前。又鬥一百餘合,不分勝負。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了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兩軍大駭。兩個又鬥到三十餘合,褚奮威舉刀便砍馬超。超閃過,一槍望褚心窩刺來。褚棄刀將槍挾住。
兩個在馬上奪槍。許諸力大,一聲響,拗斷槍桿,各拿半節在馬上亂打。操恐褚有失,遂令夏侯淵、曹洪兩將齊出夾攻。龐德、馬岱見操將齊出,麾兩翼鐵騎,橫衝直撞,混殺將來。操兵大亂。許褚臂中兩箭。諸將慌退入寨。
馬超直殺到壕邊,操兵折傷大半。操令堅閉休出。馬超回至渭口,謂韓遂曰:“吾見惡戰者莫如許褚,真虎痴也!”
-
10 # 新哥說歷史
玄德自知語失,遂起身如廁。因 見己身髀肉復生,亦不覺潸然流涕。少頃復入席。表見玄德有淚容,怪問之,玄德 長嘆曰:“備往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散;今久不騎,髀裡肉生。日月蹉跎,老將至 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表曰:“吾聞賢弟在許昌,與曹操青梅煮酒,共論 英雄,賢弟盡舉當世名士,操皆不許,而獨曰:‘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以 曹操之權力,猶不敢居吾弟之先,何慮功業不建乎?”玄德乘著酒興,失口答曰: “備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輩,誠不足慮也。”表聞言默然。
建安七年,劉備41歲,一生顛沛流離,拋妻棄子,一事無成。
三國演義往往忽略時間線,劉備在荊州一呆就呆了八年,
在這個平均年齡只有26歲的三國年代,一蹉跎就是8年的時間,
劉備百折不屈,感嘆身在卑鄙而壯志未酬的樣子。
多麼像人至中年,夜半酒醒而默然的我們自己啊?
於無聲處聽驚雷,每每看到這裡,不僅要說,這才是真正的英雄啊。
曹公屈指從頭數,天下英雄獨使君。 髀肉復生猶感嘆,爭教寰宇不三分?
回覆列表
《三國演義》精彩各異,我最欣賞曹操的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慨當以慷,憂思難忘…抒發了遠大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悲壯千古!從文學角度來講:開啟且繁榮了建安文學,在中國古代詩歌史留下了寶貴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