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故淵娛樂剪輯
-
2 # 旭藝輝紫砂
我觀看了《走路上學》這部電影,看完後我深有感觸。
故事發生在美麗的怒江邊上。姐姐娜香,弟弟瓦娃。學校在江對面,為了能上學,姐姐每天不得不冒著生命危險溜索過江,因為通往學校既沒有路,也沒有橋。看著姐姐能天天上學,弟弟瓦娃羨慕不已,但媽媽一定要爸爸回來帶他溜索才放心。可爸爸在外打工總也不回來。於是瓦娃就偷偷溜索過江,來到了日思夜想的學校,偷聽了老師講課。
時值冬天,聶老師卻發現孩子們都穿著拖鞋甚至光著腳上課,課堂上滿是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操場上是一片歡歌笑語。聶老師為孩子們的腳細心地量了尺寸,給每個孩子都買了雙雨鞋。瓦娃偷偷溜索過江,媽媽知道後大怒,最後他以姐姐的紅雨鞋做為不去溜索的交換條件――他實在太愛那雨鞋了,睡覺時都抱在懷裡,夢裡都露著笑容。
娜香在給家裡買鹽的時候,看到了一雙適合瓦娃穿的鞋。很便宜,才十六塊五。可是她的手上只剩下找回的一塊錢,她認真地看了看那鞋子,最後把鞋輕輕放了回去。正巧聶老師看到這一幕,她把鞋子買下來,讓娜香送給弟弟。興高采烈的娜香,帶著滿心歡喜急著溜索回家,溜索到一半時,鞋子從書包裡掉了出來,娜香一急,伸手去抓,人卻從溜索上翻下來,掉進滾滾怒江。
瓦娃因為姐姐的離去遭受重大打擊,從此後再不說一句話。當聶老師給他上課時,要看看他的畫。瓦娃無聲地帶著老師來到一處房梁前。那是一座美麗的橋,橋下是滔滔的江水,橋上是姐弟兩個,手拉著手,快樂地去上學。。。這是瓦娃的夢,能走路上學,不再溜索。可是姐姐再也看不到弟弟的畫。
這部電影,讓人感動的事太多太多。看到瓦娃抱著紅雨鞋來到江邊給姐姐時,用袖子擦著姐姐的腳,把鞋子套在姐姐腳上;看到娜香穿著新鞋子來到學校,再把鞋子脫下來愛惜地放到一邊時;看到瓦娃一個人坐在屋頂上,寂寞地放著風箏時;看到新橋落成時,孩子們站在橋上笑成一片時;看到瓦娃手舉風箏,在橋上大叫著“姐姐”迎風向前跑時;瓦娃的一家,是不幸的,娜香為了得到彼岸的知識,瞭解彼岸的世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他們又是幸運的,因為,終於建起了愛心橋,橋這邊的孩子們可以走路上學了,再不用溜索了。多麼希望,有很多很多這樣的橋,透過這些橋,讓那些仍處在貧困邊緣的孩子們獲得知識。也多麼希望有很多很多的心靈之橋,把我們和他們緊緊地連在一起,讓我們與他們一起,獲得心靈的慰籍。
回覆列表
《走路上學》寫的是一個7歲的傈僳族孩子,奶奶病在床上,媽媽要照顧一家老小和田裡的農活。他和姐姐娜香兩人沒有別的玩伴,陪伴他們的只有一條叫明明的狗。[1]他對於姐姐娜香每天能和小夥伴一起溜索過江讀書好生羨慕。[3]但因為常有人掉落湍急江中,或溜索受傷,所以媽媽堅決不讓瓦娃過江,買鹽打醬油的事情,也都由姐姐承擔。[1]媽媽要瓦娃等外出打工的爸爸回來帶著才可以溜索。可是,在外打工的爸爸總也不回。
終於,沒能抵抗住來自對岸的誘惑,瓦娃獨自偷偷溜索過江了,看到了心儀已久的學校。後來他又幾次過江趴在牆外看其他小夥伴唸書,玩遊戲。沒想到,聶老師給娜香送來一雙紅雨鞋時,瓦娃溜索過江的秘密無意中被媽媽知道了。媽媽大發脾氣,瓦娃只好答應媽媽和姐姐:姐姐把雨鞋給他,他就不再偷著溜索。第二天一早,懂事的瓦娃又把這雙漂亮雨鞋還給了姐姐。
聶老師在商店裡碰到娜香,她給瓦娃買鞋了一雙新鞋。娜香十分高興,趕著給弟弟送鞋,在過江時失手從溜索上墜落江中……從此,瓦娃對於溜索有了一種深深的恐懼,並再不敢上溜索一步。
6個月後,臘登鄉第一座“愛心橋”在社會 各界的愛心捐助下,順利建成,瓦娃終於得以第一次走路上學。在初春的陽光裡,瓦娃似乎又看到了姐姐,姐弟倆手牽手,小鳥一般從橋上飛過……
《走路上學》的風格平緩剋制,注意細節的真實細膩,以一種不動聲色的姿態來展露導演的感情,鏡頭簡單扼要,但是震撼的效果卻絲毫沒有打折扣,細微之處也處理得細膩而有味道,以原汁原味的構思、獨特的兒童視角,譜寫了一曲人性最純美的愛。在簡單之處見繁複,繁複之中見統一。該片並非純粹為了感人而感人,而是別有寓意的傳遞了一種勵志資訊,這是諸多同類型電影中所欠缺並遜色的,那些關於青春、叛逆、倔強、無畏,以及為夢想爭取和拼搏的精神,無不令人振奮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