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抹抹嘴再說
-
2 # 沁骨小公子
“懂”道理不代表你能“用”道理。
就像你懂得數學的公式,但是這不代表你就會做數學題。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你要學會的是如何坦然的面對這些不如意的事情。
說懂了好多道理,是透過長時間的沉澱而得出來的呢?還是看了一篇文章告訴你好多道理,你就覺得自己懂了的呢?
懂得越多,就證明你經歷的越多。經歷的越多,思考的也越多。思考一旦多了,那心情就煩躁了。不懂得這些道理的人,他們天真的活著,也就沒有這些煩惱。
那麼,明白這麼多道理還不如不懂?不是的。需要的是一個緩衝、釋懷的階段。
不懂→懂→是懂非懂→可懂可不懂(放下,無所謂懂與不懂)
這是一個過渡的階段,需要時間的磨鍊。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
-
3 # 小戚影片分享
常常我們感嘆自己,為什麼我讀了那多書,懂了那麼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呢?有句話這樣說,都在用思想上的懶惰來敷衍行動上懶惰。說到底是沒有付出行動,因為付出行動,從來都是在需要付出很高的代價的。想減肥,可誰不是吃飯飯了,來個葛優躺,無比滴舒服
-
4 # 詩禮
電影《後會無期》裡有句臺詞:“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相信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無奈。
在希米的《讓死活下去》中讀到了下面這段對話,
希米問史鐵生:“這些道理,難道沒有懂過嗎?”
史鐵生回答:“那知道過的,必得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知道;懂得過的,還要再來一次,才能真地接近懂。”
“理都懂,然並卵”
-
5 # 飛天舞
懂好多道理依然不如意,這說明你沒有真正領悟道的內涵。一個道,說盡了人間百態,自然萬物。道的最高境界就是無所為無所不為。這句話,足夠讓我們好好覺悟和參禪,明白了這些,心裡就沒有那麼多的不如意了!
-
6 # 雨斐0908
道理是知識,是理論,理論遷移到實踐中轉化成技巧,上升到技能,最後變通、提煉成自己的方法論,才是自己認知邊界的突破!
-
7 # 於役
恰恰相反,不如意,正是因為懂得太多的道理。每個道理都是給自己壘起的一層高臺,多爬上一層高臺,就要多耗費一份體力。越累,自然越不如意。不如真真實實生,簡簡單單活。
-
8 # 小竹柒的故事城堡
因為人本質所有行為的驅動力。
不是理性。而是情緒!
理性只是引導。
我們都知道我該孝順父母,但為什麼做不到。因為內心沒有情感衝動,沒有愛,自然懂再多愛父母的道理都做不到。
我們也知道應該和朋友真誠。但是我就是控制不住我的恐懼感,我就是不敢真實。懂這個道理依然做不到。
我們也知道要尊重他人,可我潛意識就是瞧不起傻逼。我學再多道理,依然抵不過我瞧不起他人的情緒。
我也知道要學習,可我就是不喜歡學習。
我也知道要運動,但是我就是沒動力運動。
這所有的一切,並不在於你懂多少道理。而是你情緒心理出現問題。
我們可以正面來說。有的人為什麼在官場上如魚得水。
比如袁世凱。而且還有那麼大野心和動力。因為他說,他對權力上癮。
有的商人,在商場上也是如此。因為他對賺錢,對做生意上癮。
這都是情緒的力量。
學習,運動,人際關係,做事。都是情緒驅動。
和你懂多少道理不是直接關係。
當你能夠透過道理,透過各種方法,解決情緒問題的時候。你才真正能做到。這就不是停留在意識層面,而是融入血液,成為生活智慧。
也就是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就是理性和情緒的結合。
理性引導,情緒驅動。
真正的關鍵點,是要解決各個方面的情緒的問題,其實你不斷解決的過程,就是改變性格的過程,也是就是所謂的修行。
——轉自知 乎的 已登出
我在初看是就覺得是這個理,情緒的影響真的挺大的。沒有情緒的驅動力,一切道理也就都是紙上談兵,說說而已。
-
9 # 小熊貓和大熊貓
懂得道理只表示你知道和理解了,並不表示你會運用。
現如今各種心靈雞湯,再加上國家的基礎教育,各種道理大家都懂,人人都知道。但是為什麼有些人每天都是開開心心的,生活也過的有滋有味,而有些人每天都是苦大仇深,總覺得好像這個世界都在為難她,好像事事都不順心。其實道理很簡單,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所以我們要學會取捨有度,知足常樂。
現代人生活壓力比較大,所以難免會著急上火,心情也會容易不好。但是請大家記住,笑口常開,好運自然來。當你微笑著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世界也會微笑著對待你。
回覆列表
韓寒也說過“知道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簡單說如果“很多道理”只是資訊,那樣的話毫無用處,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反而讓你更加茫然。
對我們有用的是“思維模型”或稱“認知模式”,思維模型是有基點邏輯的,是透過公理推匯出的一套行為準則,可以變成你的條件反射式的行動方針,這樣對你才有用,而且“認知”是可以不斷地升級的,這樣才能不斷擴張你的能力邊界,這樣的道理改變了你的思維模式也必然會改變你的人生。
這方面可以看看查理芒格的書,他一輩子都在學習,號稱掌握了100個思維模型,連巴菲特都稱他為最佩服的智者。比如“複利模型”讓他們的投資能保持幾十年的高獲利,堪稱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