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隨河入海
-
2 # 王總博凱防腐塗料
全書反映了傳統大家族必然滅亡的歷史趨勢,以及隱隱透著作者對於大家族後繼無人的悲哀。兼且作者受到佛教的影響,宿命論也就很深刻的反應在文中了。譬如,賈家的必然沒落,寶黛愛情悲劇、金玉姻緣的悲劇。
一般認為甄家的故事映射了賈家的枯榮。甄寶玉象徵賈寶玉。可以說反應了一種宿命論。
-
3 # 國風文化小棧
大家好,我是國風
紅樓夢不同於別的書的一大謎團,任何小說故事,都要把謎團一點一點的揭開,直至故事最後。或悲或喜的真相大白。讀者們大快人心一番就此收尾。
可紅樓夢就這麼奇怪,偏偏在開篇的第五回,仿若就以夢幻的形式交代了所有人物的最後宿命。但即便如此,也絲毫沒有影響到讀者對紅樓夢一書的臆探和不解。
我個人覺得,賈寶玉夢遊太虛境主要表達的並不是主人公的宿命,而是用宿命隱藏了很多不在書中的人物。是一個謎面,因為很多人物的判詞歌曲,如果對照紅樓裡的人物宿命都是很難理解的,非常的牽強。但是聯絡到故事外的另一些人物的人生經歷,最後結局,往往就出現了撥雲見日的情形。當然不能再此對各個人物一一解答,就算寫上幾萬字也解說不完,而且由於對歷史的不瞭解,很多人物也未及對應。
我說這話的意思只是詮釋了紅樓夢中並非宿命論的宿命論寫法!這是曹雪芹先生的狡黠,也是他對當時清王朝文字獄的畏懼!所以紅樓夢中根本沒有宿命論,只出現了宿命論的故事表述手法!
-
4 # 蔣新國
宿命論歷史悠久,影響深遠,在許多古典名著中都有縮影。
《紅樓夢》裡的宿命論表現更為突出。比如在第五回裡,把主要人物的命運都以判詞判曲形式預定下單,並附其因果報應邏輯。
其實,宿命論作為傳統倫理文化的一部分,已經深深紮根民間。
宿命論的總體觀點是“人的命天註定”“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種把命運完全格式化的世界觀顯然不符合唯物主義辯證法。如果說魚只能活在水裡是註定的命運安排,那麼緣木求魚就是人的思維行動,不是與生俱來天註定你那麼做的。
應該說,《紅樓夢》裡雖然飽含宿命論,但它不是那種單純的把命運格式化,而是隱藏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邏輯傾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也蘊含著宿命論哲學,但其中的客觀辯證也是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
比如,王熙鳳判曲中的“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看似宿命論斷,但王熙鳳工於心計,狠毒潑辣的性格不正是決定她命運的因素嗎?
再比如“木石盟緣”等也表現出宿命論點。但這些宿命觀點無一例外都是建立在“性格說”之上的。賈寶玉作為玩世不恭,遊戲人間的“神瑛侍者”化身,他投胎賈府,就是為拖動賈府衰敗而來的。
他的性格也決定著賈府的未來……
所以,《紅樓夢》裡的宿命論在一定程度上是作者故意用的障眼法。是想假借宿命因果輪迴,把真事隱藏,給讀者呈現一種撲朔迷離,亦真亦幻的假象。《紅樓夢》的宿命論更多體現的是性格決定命運的價值傾向……
-
5 # 宇文東耳
什麼是宿命論呢?所謂宿命論是認為人的命運是由偶然因素造成,是不可預測,不可預知而又是註定的、不可改變的一種命觀。
宿命論是早已有之的一種世界觀,最早是源自美索不達米亞、埃及等東方文化中的一派思潮,當時的人類感受冥冥中蒼天與人世的變化,而覺得其中有一些必然的定數。
《紅樓夢》以“夢”始,以“夢”終,寶玉悟禪機、黛玉葬花、情悟梨香院、悶制風雨詞、聯詩悲寂寞等情節,一環又一環,聲氣相通,形成籠罩全書的悲涼之霧。人生如夢、世事無常的旋律一直迴盪在字裡行間。
全書反映了傳統大家族必然滅亡的歷史趨勢,以及隱隱透著作者對於大家族後繼無人的悲哀。
它充分地表現了人生的無奈,再怎麼尊貴,再怎麼自以為是的人,在命運面前也不得不底下尊貴的頭顱。
人似乎都只是被拴在命運之繩索上做著無謂蹦躂的螞蚱,在上天看來似乎既滑稽又可笑。順應現實,在現實中積極進取也許還能得到更多一點的安慰與快樂。
《紅樓夢》是一部命運悲劇,他指向的是個體在不可逆的命運中的無可奈何,有著濃厚的宿命的意味。
因為悲劇是不可逆的,因為身處末世,所以《紅樓夢》中那一次次的歡宴一場場狂歡才得以呈現出一種獨特的美。
這種美不光光是因為眷戀與懷念或者這種歡快本身激發的慾望與激情,這種美的本質在於它的必然隕落。
所以《紅樓夢》中每一場狂歡背面都傅著一層悲涼的粉,而狂歡中的人們大多對此一無所知。
所以秦可卿必於開場的鼎盛之時溘然而逝,她的死及她死前的警戒是一種告知,這種告知表面上是針對於鳳姐及曹府眾人(但實際上它沒能起到任何實質的作用)。
實質上卻是指向外在於作品的閱讀者,有了這種先於一切的告知(這種告知還包括提示命運的警幻仙曲,但那主要是針對眾姐妹個體的命運走向)讓整部作品得以從一開始就帶上了一種濃濃的宿命色彩。
這種告知讓我們得以看出鼎盛的必然毀滅,從而發現每一場狂歡背面的末世情懷,從而體悟作品的悲劇意味,從而感受這種獨特的美。
同樣源於對花開花落自然輪迴的敏感,寶玉喜聚,希望美麗長在歡樂長駐,他的及時行樂是在給這種不顧一切的末世狂歡做註腳。
黛玉喜散,既然美麗終將消亡不如從來沒有美過,既然每一次歡樂的聚會終於要散不如從來沒有聚過,她的悲劇體驗是對這種末世狂歡的必然毀滅的一種揭示。
紅樓夢充滿著宿命論,但也蘊含著現實主義色彩,但凡開頭肆意妄為的,最後都是結局悲慘,抄家外放,甚至家破人亡。而如福報深厚、為人慈愛,為人清正,心底純良、恪盡職守的人,最後的結局都算圓滿。
所以我們看出曹雪芹在寫《紅樓夢》的時候,一直都在警示世人:“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永遠不要抱著僥倖之心”。在他的筆下,每一件事都有因果,就算是作惡多端的人,如果曾經做過善事,也多多少少會在某一方面得到一些好的果報。
-
6 # 秋陽讀線裝經典
我不相信宿命論,但我尊重作者的寫法。
一、基於實際生活經歷的故事人物訴說方式可以理解。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紅樓夢是一個小說,是一個文學作品,故事人物走向作者是可以把控的。
長篇小說往往有現實生活基礎素材為支撐,多數為作者所親歷,才可以寫得事無鉅細,讓人共鳴強烈。
紅樓夢透過提前交代暗示社會家族,人物走向是作者經歷人生起落後心理積蓄的傾訴,他希望也知道後人能看懂。
作者一開篇透過甄士隱的故事先開了個賈府運勢總覽,努力想告訴我們故事的結局,主角的命運。
他希望我們能懂,但是直接表明來意似乎太枯燥牽強,於是用了甄士隱的故事來表達,但還是太單薄,我們並不比寶玉強,寶玉看了經歷了太虛幻境都不能懂,我們又怎麼能懂呢?
二、逆天改命的說法本身就是對宿命論的變相承認。賈寶玉遊歷太虛幻境時,警幻仙姑引領寶玉之前,是受了榮寧二公之靈委託的。
既希望寶玉能夠悟透,又恐洩露天機,後來醉以美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許以佳人。但寶玉仍然不悟。
這裡,我們看出榮寧二靈和警幻仙姑仍然受制於命運,相信宿命,卻嘗試改變賈府和寶玉的命運。這是很矛盾的。
從現實來講,改變現狀是困難的。曹公經歷了富貴和淒涼,才會有諸多感悟,寶玉僅僅短時間內見識富貴繁華,難道就會看淡誘惑嗎?
沒有時間的加持,沒有失去過的心境的變化,這是不可能的。甄士隱是如此,賈府走向如此,寶玉等人更是如此。
當然,讀者也是,沒有讀完過一遍書,也不懂,一樣如此。再讀幾遍,就更懂一點,但這也不意味著我們讀懂了宿命,不意味著相信了命運。
我們只能長點經驗,我們沒有歷經太虛幻境,卻跟隨著書的內容似乎是跟通靈寶玉走了一遭,不應該學會點看淡誘惑嗎?
-
7 # chen清英雅秀
《紅樓夢》對社會人生的觀點,主要體現在甄世隱的“好了歌”上。它主要揭示了人類社會人情冷暖,世事無常的現實。從某種角度上來講,這不是宿命論。
事物總是有產生、發展、繁盛、衰敗甚至滅亡的過程。人類社會的發展也是這樣,幾千年來,發展的歷史不是這樣的嗎?朝代的更迭,也體現了這一規律。這是站在歷史的長河岸邊,看到的事實。而我們走進了社會中現實的人生,面對社會中的個體,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每個人的人生也經歷這樣的過程,人情冷暖,世事無常。人生順風順水,沒有經歷挫折和困難的人是比較少的,這屬於特例。所謂“盛極而衰”“否極泰來”,就是這個道理。
《紅樓夢》講述人情冷暖,世事無常。小到個人,大到社會。賈府歷經幾代,達到極盛時期,開始走上衰落,這是正常的現象。如果賈府的子孫,不安逸享樂,為非作歹,積極經營,即使賈府衰落了,沒了以前的榮華富貴,也能夠保證他們衣食無憂。賈府的悲慘的結局,是賈府的子孫不作為造成的,不是宿命論。
-
8 # 榴柳柳
幾百年前的人們只知道植根於土地,不知道除了地球以外的宇宙時間。
大觀園就是個小社會,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生存方式。宿命就是以人和自然為中心,弱小者沒有反抗的能力,只能寄託在某種不存在的東西上,來保護自己。
-
9 # 曹宗國
所謂“宿命論”,就是通常人們在遭遇不幸之後,難以追究原因和解脫,就自解自寬說“這是命中註定的”,認為命該如此。
巜紅樓夢》在開篇就假託青掌埂上一塊石頭下凡的經歷,又透過十二支曲子和金陵十二釵正副冊,暗示了主要人物的命運結局,還有“好了歌”,著力宣染了“宿命論”的思想,這也是作者對家族敗亡和人物悲慘命運找不到社會根源和出路,而藉以解脫的一種說法。
巜紅樓夢》除了宣揚“宿命論”之外,還透過寶玉出家的結局表達了佛教影響,這些都是作者思想的歷史侷限造成的。當時作者不可能對封建制度的罪悪夲質和歷史趨勢有科學的認識。
-
10 # 悅耳a18
《紅樓夢》所處的社會正好是中國封建社會走下坡路的時候,清朝康乾盛世由強盛轉向衰落的時期,所以曹雪芹描繪的宿命論正是史家,賈家,王家由強盛走向衰落,《紅樓夢》也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寫的,所以宿命論很強,
-
11 # 木青珏
宿命一詞總會給人一種無力的沉重感,當一切都被打上宿命的標籤時,總會讓人覺得那麼無奈、那麼孤獨、那麼無助。似乎一切都早已註定,絕非人力可為,無論你多麼努力,結局都不會再改變,只能徒留一聲嘆息。
《紅樓夢》開篇第一回,曹公借僧道之言講述了這樣一段故事:前世,寶玉還是赤瑕宮神瑛侍者的時候,每天用甘露灌溉生長在三生石畔當時還是一株絳珠草的黛玉。終於有一天,絳珠草脫去了草胎木質,修成一女仙,終日遊走於離恨天外。這絳珠草好不容易苦盡甘來修成一女仙,按理說她應該過著六根清淨無憂無慮瀟灑快樂的神仙日子。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因為灌溉之恩未報,絳珠草的內心深深地埋藏著愛情的種子。後來,神瑛侍者凡心大動,想入俗塵體驗一番紅塵事。絳珠草得知後,二話沒說便隨神瑛侍者一同入了凡塵,並許諾用一生之淚償還灌溉之情,了結這段前緣。
(圖為87版紅樓夢劇照)
開篇這段前緣不僅給後世寶玉與黛玉的愛情貼上了宿命的標籤,也給《紅樓夢》中人貼上了宿命的標籤。原文有言:“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風流冤家來,陪他們去了結此案”。這眾多風流冤家自是《紅樓夢》中的痴男怨女。
《紅樓夢》結局中,寶玉與黛玉的愛情最終未能逃出命運的安排,終是應了前世的宿命。終是黛玉淚盡身亡,終是寶玉心灰意冷出了家,終是有情人不曾成眷屬。當然,《紅樓夢》中受他們牽連、陪他們了結前緣的眾人也難逃宿命。
(圖為87版紅樓夢劇照)
譬如,薛寶釵的命運。《紅樓夢》第五回,有詞如下: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曲子【終身誤】有言:“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縱然是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
就是說,縱然寶釵賢良淑德,縱然世人都說與寶釵是金玉良緣,縱然與寶釵舉案齊眉。但我賈寶玉終究不愛你薛寶釵,我只愛才思敏捷的林妹妹,只在乎三生石畔的前緣。
這裡的判詞及曲子,暗示了薛寶釵婚後生活的淒涼不堪。而後來寶玉成婚時被施偷樑換柱之計,雖被騙著娶了寶釵。但寶玉終究對寶釵不曾有半分憐惜,終究是棄了寶釵出了家。寶玉出家後,寶釵的淒涼不堪自是可想而知。而這樣的結局終是應了判詞。
(圖為87版紅樓夢劇照)
又如,《紅樓夢》第五回有詞曰: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粱。有曲子【喜冤家】如是說:“中山狼,無情獸,全不念當日根由”、“覷著那,侯門豔質同蒲柳;作踐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嘆芳魂豔魄,一載盪悠悠”。
意思是任你是侯門貴女,還是公府千金,在我看來你什麼都不是。往日的情義算得了什麼?我在乎的根本就不是你,你的生死可與我無關。
這裡的詞、曲是曹公對迎春命運的暗示。《紅樓夢》結尾時,迎春嫁給了忘恩負義兇狠殘暴的孫紹祖,不到一年便被折磨而死。
(圖為87版紅樓夢劇照)
再如·······
總之,《紅樓夢》中人的命運,從一開始就握在曹公手中。無論他們怎麼掙扎,都逃不出曹公筆下的宿命。我們讀《紅樓夢》時,難免會被故事中人物的生平遭際牽動,免不了替他們傷感、遺憾、悲憤等等······
然而《紅樓夢》終究只是文學作品,《紅樓夢》中人的宿命,終究只是曹公為了揭露現實、表達想法、寄託情懷而刻意安排的。他們的誕生就是為此服務的。
所以,即便我們讀《紅樓夢》,讀到動情處,聯想到自身的一些遭遇時,免不了感慨、免不了嘆息,但終究,我們不可將故事與現實混為一談。現實中,我們該努力依舊得努力,該奮鬥依舊得奮鬥。不可因著宿命一詞而蹉跎歲月。
最後,《紅樓夢》中人的宿命,我覺得我們可以這般解讀:我們先看看故事中的人都有什麼樣的選擇?做了何種事?最後是什麼樣的結局?然後分析出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進而以故事中人物的宿命為鑑,儘量避免那些故事中已經發生並且可能同樣會在我們的人生中發生但又不該發生的事。我想,這大概就是曹公想借《紅樓夢》告訴我們的,也是我們讀書的意義之所在吧。
-
12 # 道名軒
關於宿命論,我覺得有兩點可能。
一是這本身就是一種寫作手法,草灰蛇線,伏脈千里。隨口說出的一句話就會應驗,作的詩、夢裡見到的東西也都是讖言,這引導了我們去猜測結局。
但有一點奇怪的是,作者難道事先知道自己的文章會被人砍去後半段嗎?要不為什麼在前面藏這麼多暗示指引我們去找到真相?如果一直是完本的話,古人猜詩謎的素養是比我們現代人高的,一猜就猜中了,對後面的結局難道不會失去興趣嗎?這是寫作的大忌吧?提前洩露懸念和結局?
所以會不會是,增刪者自己砍掉的後半本,然後再繼續增刪前面,重寫詩詞,將讖語寫進去,不至於將結局真的全部丟失?結果曹雪芹還沒有將詩詞全部重寫完,就去世了。導致第七十五回寶玉、賈蘭、賈環還有三首詩空著沒寫。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和猜測,還並沒有印證,大家辯證看待。
第二呢,我覺得這種宿命論跟《推背圖》掛上勾了。《推背圖》就是古代的預言書,現在網上也有流傳金聖嘆批註的版本。雖然不清楚是真是假,往後之事如何,但過往之事倒是全都對上了。而黛玉的判詞圖讖:“玉帶林中掛”,在《推背圖》中也有原型,就是明朝開國時候的圖讖:一株繁茂的樹,樹上面掛著一圍玉帶,天上有兩個圓圈,就是“日月同天”。“日月同天”就是“明”,“樹”是“木”,掛著玉帶變成“朱”。而黛玉的圖與這副圖不同的地方在於,沒有兩個圓圈,樹木是枯死的。所以這代表“日月無光”,明朝敗落;樹木從繁盛到枯死,是生機盡喪,死路已到。
《推背圖》有關於闖王滅明,順治入主中原,然後開創滿清,共計傳位十個帝王的讖語。如果《紅樓夢》的作者看過《推背圖》,那難免不會有“這都是命”的感嘆。我認為他是看過的,不然為什麼現在流傳於世的《推背圖》關於明朝建國那象,與黛玉的讖圖那樣像呢?總不可能是造假《推背圖》的人是照著《紅樓夢》黛玉的抄的吧?
現代人雖然已經不信這種宿命論了,但作者在國破家亡的那個時候,看到幾百年前已經有人預言到了如今發生的事,那該是多麼絕望呢。這難道都是天意嗎?這都是命嗎?這改不了嗎?太痛苦了。
金聖嘆批註版本的《推背圖》共有60象,黛玉的讖語又是脫胎於《推背圖》,可見作者是受了《推背圖》影響的。所以我們可以合理猜測紅樓夢最後情榜的“金陵十二釵”也有60位,一冊12位,那就是一共有5冊“金陵十二釵”。
網上流傳的《吳氏石頭記》末尾有情榜共108位,合周天之數。其中“金陵十二釵”有正冊、副冊、又副冊、三副冊、四副冊,剛好5冊60位。還有其他四冊是:金陵十二主子、金陵十二惡人、金陵十二公子、金陵十二雜家。想想也是,寶玉又不是釵環女眷,又有情榜封號,肯定要有公子一冊,不然寶玉沒著落。
感謝閱讀。
-
13 # 尋味西鄉工作室
今天這個問題我想按照歷史發展趨勢來說說我的觀點。就從滿清入關開始說起。
先說清朝入關大的歷史背景:當時李自成攻佔北京,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殺。多爾袞入關主要是為崇禎皇帝報仇而來。入主中原之後就把這茬給忘記了。他們害怕漢族人說三道四就實施了一系列的野蠻屠殺,如剃髮令,禁纏令等針對漢族人苛政,激起了漢族人的強烈反對。
這一政策持續了幾十年的時間,直到康乾盛世。紅樓夢恰好就誕生在這個時間段。由於政府的高壓政策,整個康乾盛世是一個僵化,呆板的時代,文字獄等案件頻發,極大的固化了人們的思維能力。也使得大清王朝走進了發展的死衚衕。《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就出生在這個時代,見證了太多的由盛及衰的歲月變遷,嚐盡了家道中落,最後在北京燕山郊外隱姓埋名,靠朋友的接濟寫下了傳世的名作《紅樓夢》。
整篇《紅樓夢》描寫了一個四大家族的興起與沒落。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是一個時代的歸宿,也是四個家族的歸宿,更是一部偉大著作最終的思想歸宿。
@
-
14 # 酒泉行吟
宿命論是早已有之的一種世界觀,最早是源自美索不達米亞、埃及等東方文化中的一派思潮,當時的人類感受冥冥中蒼天與人世的變化,而覺得其中有一些必然的定數。此一東方幽冥的思想傳到希臘後,成為希臘哲學中的一支,之後再由雅利安人帶到印度,加上印度原本就有的吠陀文化中對命定現象的探討,而成為印度思潮中重要的一派哲學,即今日我們稱為的宿命論。 宿命論最主要的學說,即是認為在人類諸多的神秘變化的命運現象中存有一些定數—而這些也可稱為必然法則的定數,即是組合世間諸法相的基本力量。 時至今天我們也同樣面對相似的困惑,所以我們希望世界改變——當然通常改變的是我們自己——希望一切更加公平合,希望這是個有希望的那種世界。 宿命的意思是指一切都是早已被註定了的,這個註定的意思並非簡單的指規律性的東西:比如人總是要死的(起碼到今天為止還是這樣),它潛在的含義多少得牽扯上神秘主義,比如主宰一切的上帝之類。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宿命論的影子非常之濃厚,比如富貴天註定之類,雖然也有人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然而那終究不是正常的社會形態,並非正常的人生奮鬥。確實你得承認宿命論讓人絕望,它不僅嘲弄作為一個物種人類的尊嚴,而且也無情的打擊個人奮鬥的價值。然而我們的文化,從來也不會讓人真正絕望,正如魯迅先生說到,所謂厄運並非不可化解,只要你願意出錢,總有辦法消災。或者你可以賄賂“上帝”,或者你可以欺騙它。和神秘主義掛鉤的宿命論多少還是給自由意志留下了餘地。或者那時候人們並不真的明白什麼是自由。 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這些都是全稱判斷,因而是完全推理,由此得出“世界是宿命的”的結論是簡單而明瞭的。 正因如此,人類不僅不應消極沉論,而且更應積極去發現認識和利用規律,按規律辦事。因為如果說“魚只能生活在水裡”是規律的話,那麼有人想“緣木求魚”顯然是徒勞和愚蠢的。
回覆列表
看過了凡四訓的人,都知道,袁了凡在信佛之後,命運的方向改變很大,術數學中有命理學,而且有的也很準,但邵子也說過,算一個人會被水淹死,他不去水邊就不會,看完這些後,我們就會懂的,我們命運按照自然規律也許有大體的方向,但這抹不掉人的主觀能動性,而且人的主觀能動性在人的命運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甚至能改變命運的齒輪,怎麼改變命運,儒釋道三家學說都給出了明確的答案,你認真研讀過,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