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做真實的自己

    非常感謝你提出這個問題!

    生活總是不盡人意,有些事情,我們想做,有時會力不從心;不做,又不甘心。

    “盡人事,聽天命”“成事在人,謀事在天”,這就是我做人做事的選擇和態度。我們不能掌控事情的結果,我們可以盡己所能,問心無愧,人生苦短,不必事事斤斤計較,盡力而為了,結果就交給上帝。

  • 2 # 一朵貓飛

    我也遇到過跟題主相似的情況。我的建議是去做。為什麼呢?因為不做會不甘心啊。之所以不甘心,是因為這件事是內心特別想去做的,可能還有更深一層的原因:內心對自己有著更高的期許,渴望自己去做並且做好這件事。所以,對於這件事情,您是有充分的內在驅動力的。這個世界上很多我們不想做,內心完全沒有動力的事情,我們都去做了,這裡遇見了一個有內在驅動力、有充分自主意願去做的事情,為什麼不去做呢?

    因為您有另一層的顧慮:“想做,但力不從心”。我們來看這裡的“力不從心”,這是一種客觀事實,還是一種主觀評判?看起來,這更多是一種您對自己與這件事之間關係的主觀評判。因為您還沒有去做這件事,所謂“力不從心”是您對自己去做這件事的結果的主觀臆測。這個主觀臆測可能是符合或接近現實的,也可能是一種錯誤判斷。它是對是錯,怎麼知道呢?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去做這件事。

    “想做,力不從心”,主要是擔心自己能力不足以勝任。實際上能不能勝任,要真正去做了才知道。而且,人的能力是可以在做事情的過程中逐漸得以提升的。我們可能在做這件事之前,確實還沒有具備足夠的能力,但在想方設法做到這件事的過程中,我們在不斷地設法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我們選擇去做某種事先以為“力不從心”的事情,就是主動迎接一些挑戰,在做的過程中可能會覺得很吃力。但是如果不吃力,一直做舒服穩妥的事情,我們又怎麼提升能力,如何突破自我的侷限,獲得真正的成長呢?

    這件事情我們去做了,可能會力不從心,結果沒有做好;也可能透過努力與用心,吃力地把它做好了。做不好的話是情理之中,因為本來就是我們力不從心的事情啊。但如果一旦做好了,那麼就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收穫,我們就有了一次把一件富有挑戰性的事情做好的經歷,會變得更加自信、更有力量,並在下一次遇到類似事情的時候,會傾向於選擇迎接挑戰,提升自我,一次又一次地完成自我的進階。

    如果我們不做,那顆“不甘的心”會一直在那裡,它會時不時地提醒我們一下:為什麼不做呢,為什麼不給我一個機會試試呢,或許我可以呢,為什麼還沒開始就否決自我呢?

  • 3 # 我的太陽2696

    記得改革開放前,想去一些“名勝古蹟”去看看。當時交通不方便,住宿條件差,旅遊不成氣候。風景區也缺少維護和保修條件。有機會因公出差,順路去過幾個地方,讓我感覺到不去終生遺憾,去了後悔莫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這是清朝人物雕像嗎?有價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