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國書法大課堂
-
2 # 冰犁
臨的還不錯,在臨之前還是要認真讀帖,先慢臨一遍,再快臨一遍,再背臨一遍,再慢臨一遍,再背臨一遍,這樣,能夠從臨摹中學到很多東西。繼續加油。
-
3 # 瑤箏彈清風
初步對二王書法有所理解!
基本功有待提高,對於基本筆劃的把握能力還不足,比如事字,參字,筆劃不到位明顯!
筆力過淺,致使字顯得浮,結構的重心也不穩,需要逐步調整!
繼續努力吧!路還很長,只有一直執著地走下去的人,才有機會!
-
4 # 申正義文
從臨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是有一定書法基礎,其中一些線條中鋒用筆,挺有質感和力度。
不足的地方是臨帖的質和量都不夠。質是讀帖心悟不足;量是書寫量遠沒達到。因此臨帖時結字生疏不盡流暢,氣韻呆滯,缺乏字與字之間自然而貼切的融合,以致單字相互疏離,缺失自然的牽絲縈帶和顧盼照應……。
癥結:功夫還沒到家!古往今來的書法“”髙手”,對臨帖的經驗,概括起來就兩條,即心悟和手勤。
心悟。按我理解是人腦形象思維記憶,即多讀精讀法帖,臨帖要達到形似和神似,先得悟到心內,字為心畫,使之爛熟於心,才能躍然紙上。
手勤則指人手物理的肌肉記憶,在心悟的基礎上勤練多寫,筆耕不輟。
正是靠”心悟”思維記憶和”手勤”的肌肉記憶的結合,才能解決臨帖中“”眼高手低”和”心手相悖”的通病。
以上是自己學書中一點心得,談不上指點,僅供您參考。
-
5 # 李小建書法
想要學好書法,臨帖是學習書法的唯一途徑,選擇誰的法帖那就看自己的喜歡了,只有選擇自己喜歡的法帖才能更好的學好書法,至於二王怎麼選擇,看個人的愛好了,下面是我創作的作品和朋友們分享一下,希望朋友們能夠喜歡。
-
6 # 不二齋
直接說這是一位書法高手,至少是一位臨摹方面的高手,在網上難得遇到這樣高水平的臨摹作品,從這樣的作品裡我看到了兩個字,“專業”,用筆細膩精緻,面面俱到,看起來十分完美,一看就知道是經過專業的路子訓練出來的,毛氈牆上展示作品的這種方式也很專業,是職業人士的做法。
從這三幅作品對於書法技法的表達和展現,能夠看出來作者可能是書法專業畢業的,書法專業出來的書法家往往讓人感覺很精緻,有一種炫技的感覺,尤其是臨摹作品,能夠臨摹的很精準、很純粹,因為他們一開始學習書法就有專業的老師指導,也有非常專業的書寫工具,以及大量時間,這是業餘練習書法的愛好者所無法比的。
對於很多書法愛好者來說,很難有時間上的保證,但是書法專業的學習,至少有5年的時間,除了吃飯和睡覺,唯一的正事就是練字,年富力強加上長時間的訓練,所以他們能夠把一本字帖臨摹的很像、很細緻也是正常的現象。
但是這種訓練也有一個問題,幾年的時間,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書法臨摹是,臨摹太多了,臨摹的狀態習慣成了書寫的狀態,反而不會創作了,臨摹太多反而讓自己的用筆和書寫狀態程式化、僵化,造成臨摹和創作上的脫節,從臨摹過渡到創作時則非常困難,這是很多書法專業畢業的學生所遇到的問題,很難解決。
相比較來說,很多從自學慢慢走向專業的書法家,他們的臨摹則更加隨性和自由,他們不會為了臨摹而臨摹,他們的臨摹目的就是指向創作的,因為他們沒有書法臨摹考試,他們更多的要參加社會上的書法比賽,比賽要的是創作成果,但是這種方法也有問題,就是容易形成習氣,養成不好的書寫習慣,年輕的時候接受新知識快還好,到了中後期則會明顯後勁不足,容易走向野俗的路子。
最好的方式是二者相結合, 既要追求臨摹的像,又不能把臨摹和創作脫節,同時把臨摹工作貫穿於書法學習的始終,臨摹的目的要指向創作。
-
7 # 景行書苑
我於行草書一直有些恐懼,總認為這個不容易寫。但對王羲之的作品還是非常喜歡的,近來也是嘗試臨寫一些。感覺王羲之行書看上去並沒有過多的誇張變形,給人非常平和的印象。可是實際臨寫中發現,雖然每一筆都是很舒服的感覺,卻又恰到好處,且耐人尋味。
題主的臨寫,看似輕鬆隨意,實際已得二王精神,學習了。
-
8 # 子冊
建議看看張羽翔對二王法帖的講解影片,B站上似乎能搜到。你有一些基本的筆法還不對,比如方和圓的關係,比如筆畫之間的牽連和搭接,還有起筆收筆的動作都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我比較建議先從聖教序寫起,掌握行筆節奏,揣摩單字的結構。二王尺牘可以放到後面再臨習,從尺牘裡學習的主要是章法和筆勢,這已經屬於比較高階的要求了。
回覆列表
寫得很好,美中不足是通篇較散,缺乏連貫氣息和行筆節奏。關鍵環節細微動作還要體會加強。
順便發幾件王羲之法帖供參考。
王羲之法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