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B神愉樂
-
2 # 鍾靈毓秀業有成
公序良俗,就是公共秩序與善良
風俗的簡稱。所謂公序,是指
社會一般利益,包括國家利益、
社會經濟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
所謂良俗,即一般道德觀念或
良好道德風尚。
公序良俗原則的作用主要是填補
法律漏洞,克服法律侷限性。
-
3 # 恪己如玉
法律的規定,是強制性的對錯誤的行為進行禁止,但法律制定時,不可能預見一切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益和道德秩序的具體行為而做出詳盡的禁止性規定,所以需要公序良俗的約束彌補。
公序良俗是什麼公序良俗,指的是社會利益,公共秩序和良好道德風俗。公序良俗和法律不一樣,它沒有明文規定,它是人們為了更和諧的生活而共同認可的觀念秩序,是從觀念上約束人們的行為。
比如要把垃圾扔進垃圾箱;比如買東西人多時應該排隊;比如我們應該孝敬父母;比如我們應該尊老愛幼等等都是大家共同認可的正確的行為,即公序良俗。
違反了法律,會有明確的條令給予你處罰。而違反了公序良俗,不會有具體的處罰,但是會讓人從心裡不認同你的行為,會對你的品格做出質疑,進而對你疏遠、孤立甚至譴責,將你排斥出社會群體。
公序良俗有什麼用用偷竊這個行為來舉例,法律會根據行為造成的嚴重性來給予相應的處罰。如果一個十二歲的小孩子,偷拿了同桌的一個飯盒,然後第二天又偷拿了一支筆,這種年齡小又沒有嚴重後果的行為,最多就是教育,法律一般不會進行處罰。
但公序良俗就不同了,人們觀念上認為偷竊是不正當的,這個孩子年齡小,其它孩子會譴責這種行為,會疏遠這個孩子,甚至家長也會讓自己的孩子不要和偷東西的孩子一起玩,那這個孩子就被所在的群體孤立了,我們都知道,被身邊所有人孤立的感覺是極其痛苦的。那麼透過這件事,人們的觀念裡就知道,偷竊是不正確的,是大家都不認可的行為。
這就是公序良俗的作用,它會從觀念上約束人們的行為,法律是強制性的,公序良俗卻是所有人都認可的對於社會利益、公共秩序的道德準則。這是從思想上對於行為的約束,是人們觀念上對於正確事物的判斷。
為什麼法律不能違背公序良俗我們都知道法律是從事情的本身來判斷,是對行為的強行規範,而公序良俗是大家共同觀念上的判斷,是對行為的觀念約束。法律代表的是公平公正,而公序良俗代表了民意,因為公序良俗只是大家心裡認可的行為觀念,沒有法律,公序良俗對行為的約束完全不夠,所以需要法律的強制性。對一個事件的判斷公平公正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略大家共同認可的行為觀念,因為法律的制定就是為了大家的權益,如果法律違背了公序良俗,公平公正就失去了意義。
無論法律還是公序良俗,都是為了規範我們的行為,為了這個社會的和諧,為了人們幸福的生活。法律不違背公序良俗,也是為了更好的維護我們的利益。我們都是這個社會的一份子,我們應該遵紀守法,培養自己的道德品質,不做有損社會與他人利益的行為。
-
4 # 有閒最任性
公序良俗可以說是一種社會道德標準,暫時還沒有上升到可以條律化、沒有上升到法律,還沒有量變到質變。但正如明確有病了要去治療,雖還沒病,一些易引起病的壞習慣也要杜絕才有利。法律條文不可能面面俱到,條例之外,公序良俗相當於準法律。其實歐美法系裡也有類似的規定,就是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的,可以本著“公允和善良的原則”來斷案。
-
5 # 老象2504
遵守公序良俗是每個公民的本份。
現在有些父母重男輕女,把全部財產贈與兒子(是幾十萬元、幾百萬元,這些錢應該可以能夠自己養老生活的),卻要女兒去贍養。
政府提倡男女平等,也有相關法規規定,但現實還是如此。
這樣的情況是違背了公序良俗,還是違背了法律法規?
-
6 # 武夫雜說
提問的人可能是對法律相關問題不是特別熟悉,關於公序良俗的規定在現行的《民法總則》中也有涉及。
《民法總則》第八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民法總則》第十條 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這兩條的規定是現行的,可見有關“公序良俗”的規定並不是一個“新鮮事”。
從法律邏輯上來講,有關“公序良俗”的規定事實上是一個“保底”的條款。我們的法律是不斷健全的,但是也會有現實變化太快,法律涵蓋不到的情況。比如有關網約車的問題,在網約車剛剛出現時,實際上是處在法律的“中間地帶”,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的禁止、但是使用有關營運車輛的規定,又不太貼合實際。
這樣的情況出現時,就可以使用“保底”性的條款,適用習慣,但是不違背公序良俗。
一般提到“公序良俗”都會講到“暗刷流量”案。
這一案子是常某某與許某簽訂了“刷流量”的協議,就是刷app好評那種,然後兩個人有了糾紛,就到了法院進行訴訟。
而法院審查了他們的協議之後,以違背"公序良俗"為由認定協議無效。
這樣的協議,在民事法律的行為中,形式上是有效的,但問題在於其協議的內容是違背了公序良俗。"刷流量"這一行為是隨著網路不斷髮展產生的,在相關法律中並沒有明確規定,但是確實影響了廣大群眾的生活。我們在尋找飯館、酒店以及在淘寶購物時,往往會以評價、銷量等作為重要的參考,這種情況則需要由法官對其內容進行評價,參考的就只有習慣和公序良俗。
而對於這樣違反公序良俗的協議不保護,客觀上也打擊了這種行為。
-
7 # 百味觀世界
公序良俗:解釋一下!
公序,指公共秩序,是指國家社會的存在及其發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良俗,指人倫道德風俗,是指國家社會的存在及其發展所必需的一般道德 。公序良俗指民事主體的行為應當遵守公共秩序,符合正道正當善良風俗,不得違反國家的公共秩序和社會的一般道德。
《民法總則》第8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公序良俗指民事主體的行為應當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風俗,不得違反國家的公共秩序和社會的一般道德。
所謂公序,即社會一般利益,包括國家利益、社會經濟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所謂良俗,即一般道德觀念或良好道德風尚,包括社會公德、商業道德和社會良好風尚。
公序良俗原則在司法實踐中應用非常廣泛,在民事審判中具有重要意義。
唱導公序良俗的目的:
倡導公序良俗原則的目的是弘揚社會公德,維護社會基本秩序。
在現代法治社會,法律是調整社會關係的主要手段。法律的調整必須以維護社會基本秩序和基本道德為基礎,但法律也不可能將道德準則都確認為法律義務,而只能一般性地要求人們不違反道德準則。
公序良俗原則將尊重社會秩序、社會公德作為強制性規範,引導人們進行民事活動要遵守社會公德、維護社會秩序,鼓勵人們實施善行善舉,從而弘揚社會正氣。
公序:意思就是公共秩序要銘記、公共秩序要遵守、公共秩序要善始、公共秩序要善終。公序是社會公共秩序的簡稱,主要規範人在社會工作,生活,交往的規範性制度。
良俗:意思就是公共道德要銘記、公共道德要遵守、公共道德要善始、公共道德要善終!良俗是人類社會人性真善美的道德!說一個人有德還是無德,主要的就是講人性真善美的道德。人性善始善終的道德是一切人類和諧相處的根本!
沒有公序良俗,社會就不和諧,人類行為就無規範性!所以:公序是社會之根,良俗是人性之本!人類社會根本的規範性福祉就是遵守公序良俗!
公序良俗:
說說公序良俗歌,關乎全體百姓福。
全民明瞭真實義,善作培德好幸福。
公序良俗國家一:愛國愛教愛人民。
愛崗敬業守責任,清正廉潔好公民。
公序良俗風俗本:人倫正道是清風。
和諧相處在禮讓,恭敬謙卑無紛爭。
公序良俗人格至:人格平等有尊嚴。
互幫互助盛祥風,慈願福滿在人間。
公序良俗家徳圓:安分守己幸福家。
吃苦耐勞忠誠真,互敬互愛永堅守。
公序良俗人倫義:個人修養德性善。
沒有貪私邪思業,始終如一正道德。
公序良俗正義念:懲惡揚善心要明。
見義勇為不矇蔽,引領社會正清風。
公序良俗私慾惑:勿要落井下石做。
趁火打劫壞心智,不是正道不要為。
公序良俗人身權:人身自由要保障。
不要過激心糊塗,犯下罪業惹大禍。
公序良俗看財產:共同解決不要瘋。
貪婪無度不可取,莫被金錢吞親情。
公序良俗觀離婚:不要繼續當混賬。
糾纏前妻不罷休,罪生我妻在霸佔。
公序良俗性生理:夫妻要守夫妻道。
不要糜爛性開放,家庭之外胡亂搞。
公序良俗國家安:國家安全人有責。
莫被引誘衝昏頭,出賣國家安全密。
公序良俗做人本:做人別耍小聰明。
坦蕩做人最安心,狡詐做人終墮落。
公序良俗說人權:理事不要扣帽子。
不要背後搞造謠,基本人權要保障。
公序良俗開經濟:不要嫉妒人家好。
繼續暗戰搞對抗,罪惡累累不知道。
公序良俗公平為:社會是個大家庭。
生存和諧靠大家,平等相愛最添福。
公序良俗消費事:公商負責對消費。
不要生產劣產品,變相坑害消費者。
公序良俗保護人:勞動權利要保護。
企業用人有底氣,社會人民都擔當。
公序良俗人言行:不要是非假新聞。
誤國誤民誤自己,趕緊改掉壞習慣。
公序良俗功名榜:良心擺正在競爭。
修好自己真功夫,別讓良心魔鬼抓。
公序良俗愛情觀:談情說愛要負責。
不要撒謊虛偽晃,坦坦蕩蕩做回人。
公序良俗清風骨:人間正道是滄桑。
誤入歧途早超拔,人人作個好榜樣。
公序良俗有正義:尊老愛幼能攙扶。
法律給你主心骨,別怕受害鬼伎倆。
公序良俗最勤勞:勞動人民最光榮。
苦累臭澀都不怕,心安理得才尊貴。
~公序良俗百味歌
-
8 # 歐陽洪桂扒歷史
我是@歐陽洪桂筆記,下面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普及一下“公序良俗”的意思:
公序,指公共秩序,是指國家社會的存在及其發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良俗,指善良風俗,是指國家社會的存在及其發展所必需的一般道德 。 公序良俗指民事主體的行為應當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風俗,不得違反國家的公共秩序和社會的一般道德。
中國早在六年前就開始整理編纂《民法典》,此次終於新鮮出爐,在兩會上順利透過,為第一編。
《民法典》總則第一章第十條,規定: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那為什麼《民法典》要特別強調,處理民事糾紛,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呢?
一,因為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並不是所有可慣都是好的,比如有的偏遠地方還崇尚封建迷信,還有婚嫁喪葬過於鋪陳浪費,還有賭毒遺禍等等。這些習慣就是與公序良俗相悖的了。
而《民法典》的宗旨是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達到依法治國的初衷。進一步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取向,逐步摒棄那些過時的消極的不健康的社會風俗。
二,公序良俗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傳統文化的精華,是長期約定俗成的標準,具有權威的公信力。當國家的法律法規暫沒有涵蓋到的方面,這些民間信譽很高的公序良俗也可以起到法律的補充作用。
三,此次民法典強調,處理民事糾紛不得違背公序良俗,還有一個震懾部分擁有權勢的不良分子,鑽法律的漏洞,濫用職權,損害人民群眾的利益的作用。對於那些遵章守紀,具有公序良俗美德的公民,是一個法律的支援和保障。
所以,《民法典》強調不得違背公序良俗,具有劃時代的積極意義。
回覆列表
公序良俗,就是公共秩序與善良風俗的簡稱。所謂公序,是指社會一般利益,包括國家利益、社會經濟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所謂良俗,即一般道德觀念或良好道德風尚。
公序良俗是法國、日本、義大利等大陸法系國家以及中國澳門和臺灣地區民法典中使用的概念。
公序良俗原則在司法實踐中應用非常廣泛,在民事審判中具有重要意義
民法之所以需要規定公序良俗原則,是因為立法當時不可能預見一切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益和道德秩序的行為而做出詳盡的禁止性規定,故設立公序良俗原則,以彌補禁止性規定之不足。
公序良俗原則包含了法官自由裁量的因素,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因而能處理現代市場經濟中發生的各種新問題,在確保國家一般利益、社會道德秩序,以及協調各種利益衝突、保護弱者、維護社會正義等方面發揮極為重要的機能。當遇有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益和社會道德秩序的行為,而又缺乏相應的禁止性法律規定時,法院可直接依據公序良俗原則認定該行為無效。
總而言之:公序良俗原則的作用主要是填補法律漏洞,克服法律侷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