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考拉愛睡覺7
-
2 # 天高波浪平
諸葛亮,自古以來託孤輔政大臣下場一般不外乎被清算或上位兩種。從霍光、王莽、司馬懿到西晉的楊駿,再到宇文護、楊堅,乃至明清的張居正、多爾袞、顧命八大臣皆未能跳出這個怪圈。唯獨諸葛亮,身居高位而不自傲,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不好色、不酗酒、不縱情歌舞,不以公謀。能文能武,三國志》就強調諸葛亮“治戎為長,並且西晉司馬昭派遣陳勰收集諸葛亮“用兵倚伏之法”,以此練兵,到晉武帝司馬炎時,身邊禁軍就“陳列齊肅,古之奇才,三國唯亮一人爾!
-
3 # 即興雜論
單從交際方面,劉備當屬智者,面對性格差異,能力不同的各路大神,可以逐一收納麾下,盡顯其才華,如果沒有三顧茅廬,諸葛亮何以遇伯樂,後有鳳雛何以報知遇之恩,隨時文學,但仔細品來,各有千秋,只是觀察角度不同!對此,各位又怎麼看?
-
4 # PM趙小磊
在我看來,當屬司馬懿,司馬仲達。
司馬懿自由聰明過人,遵從儒家文化,博學洽聞。可以說是年少成名。然而司馬懿的一生,幾乎都是在刀尖上度過的。從剛剛成年,父親司馬防就捲入了衣帶詔事件,那時候的曹操戾氣最終。殺人眼都不眨,能在這個時候周旋保全下來,真可以說是九死一生。
等到輔佐曹丕上位以後,本想組成最佳CP,施展內政,譜寫一篇君臣和諧的史詩畫卷,奈何以曹真為首的曹二代和夏侯二代,把司馬懿當成是眼中釘肉中刺。司馬懿成年到中年這一段,基本都是在容忍中度過的。每施展一步,就會收到曹氏集團的雷霆打擊。學生、門生,受累者無數。
即使曹真死後,將大印交給司馬懿,司馬懿也沒有放下戒心,還是一直居安思危,其實他也是非常累的,心累。我們看司馬懿流傳下來唯一一首詩。司馬懿率數萬討伐遼東公孫淵。他路過自己家鄉,見了父老故舊。在宴會中,他悵然嘆息傷感,吟誦了一首詩歌:"天地開闢,日月重光。遭遇際會,畢力遐方。將掃群穢,還過故鄉。肅清萬里,總齊八荒。告成歸老,待罪舞陽。"他也是厭倦了這種風雨飄搖的日子,想早日功成,回鄉頤養天年。
等到曹丕死後,曹睿登機,那更是一腳天堂一腳地獄。曹睿從現在來看,就是一個童年受過嚴重打擊,長大以後性格嚴重扭曲的神經病。秉承了曹氏家族優秀的基因,天生就具有領袖氣質。但是殺養母,逼曹爽,詐司馬懿。完全就是一個神經病。司馬懿晚年,在這樣的領導之下,可想而知他的心情,幾乎到崩潰邊緣。
嘿,曹睿英年早逝以後,曹芳登場。7歲的天子,完全就是曹爽的傀儡啊。司馬懿當時估計腦仁都快炸裂了。後來終於一朝爆發,高平陵兵變。魏國政權也正式被司馬氏把控。
“深深的高牆下,一個古代書生在行走。他緩緩地回過頭,眼睛裡滿是憂恐。”
這是電視劇《虎嘯龍吟》最後的場景。這就是司馬懿的一生。客觀來看,面對這樣的人生,是需要多麼大的智慧來夾縫中以求生存。都說諸葛亮聰明,但是蜀國幾乎沒有過這種慘烈的內政鬥爭,無論從劉備還是劉禪,乃至全軍上下,都是百分之百支援諸葛亮的,他可以完全把工作重心放在內政和軍事上。試問一下,如果把諸葛亮放在司馬懿的位置,他能做的比司馬懿好嗎?
-
5 # 史海揚帆的每一天
我認為是賈詡,他在關鍵時刻屢出奇謀。賈詡先是給李傕、郭汜出謀劃策攻取長安,殺死王允,控制漢獻帝,導致天下大亂。
後來又幫助張繡屢次打敗曹操的進攻,導致曹操的長子曹昂在戰鬥中死亡,還有愛將典韋也在戰鬥中戰死。後來派人勸說張繡和其聯合進攻曹操,當時袁紹勢力強大,很多人也勸說張繡投靠袁紹。唯獨賈詡力勸張繡投靠曹操。他說:“袁紹勢力強大,必不重視我等,而曹操勢力弱小,必定重視主公。而曹操正用人之際,必定不計前嫌,重用於你!”後張繡投靠曹操,果真受到曹操大力歡迎。
再就是在曹丕和曹植爭奪繼承人位置時,曹操就徵求賈詡意見。賈詡沒有直說,而是舉例袁紹和劉表廢長立幼而導致惡果的事實讓曹操自己去思考。曹操遂下定決心立曹丕為世子!
從以上幾件事就可以看出賈詡的智商非常高,他充分猜透了人心!!!
-
6 # 國風文化小棧
你好,我是國風
您認為該怎麼定義智商這個詞呢?才學算不算智商?道德節操算不算智商?還是智商僅限於用兵謀略?
若以才學論處,天下才十鬥,子建獨得八斗。得此高評,曹植的智商算是高的吧?普天下的才學加起來都不及他的1/4。更甭想著與之比肩甚至超越了!
若以道德情操論之。劉玄德一輩子為興復漢室,忠君愛民,廣得天下名臣義士附之。縱觀三國也無出其右者,玄德之智商可謂高矣?
若以兵法謀略,諸葛孔明用兵如神,自有孔明先知先覺,公謹正知正覺,孟德後知後覺之說(還有子翼不知不覺)打遍整個三國,無人敢與之交鋒。此可謂智商高矣?
但曹子建高於才學,訥於權詐,更未必會用兵,劉玄德仁義之士,謀略不足。諸葛孔明機智如神,惜乎過於愚忠。每個人都有他的不足之處,讓後人評價都覺得他們智商不夠。
三國演義的設定就是諸葛亮的詭詐奇謀天下第一,直觀地看起來,還是諸葛亮的智商最高。無論是曹操還是司馬懿還是曹操手下的那些謀士將軍,都有被諸葛亮耍過。但是他們真沒有本事去耍諸葛亮。
當時的天下高士不少,比如司馬徽,黃承彥。但他們最多是精於天下大事的判斷,比之濟世救國的本事,恐怕都不及諸葛亮了!
-
7 # 古梁鏞
《三國演義》中智商最高的人是誰?毫無疑問,智商最高的人就是諸葛亮,因為正是在諸葛亮的一手策劃下,東漢末年諸侯割據最終呈現出三足鼎立的局面。
下面詳細分析!
《三國演義》角色分類解析《三國演義》全名《三國志通俗演義》,雖然是在正史《三國志》的基礎上創作而來,但是因為加入了很多民間故事和文字加工,因此呈現給廣大讀者的部分三國事件,充滿了一絲神秘氣息!
《三國演義》第一種人物角色:神仙。
在《三國演義》中,黃巾軍起義聲勢浩大,勢若燎原,而黃巾軍首領張角、張梁、張寶三兄弟則是拜南華老仙為師,修習道法,具有撒豆成兵的效果,同時四處雲遊醫治病患,深受百姓信任和歡迎,可以肯定的說,南華老仙就是神仙,並且是《三國演義》中真實存在的。
同時,《三國演義》中還有左慈、于吉這兩位神仙,左慈戲曹操,孫策殺于吉,作者對其都有大篇幅敘述。
所以,《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角色,第一種當屬“神仙”。
南華老仙
《三國演義》第二種人物角色:半仙。
“半仙”是介於人和仙中間的一種角色,縱觀《三國演義》,能稱之為“半仙”的,只有諸葛亮。
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黃老之術,道法玄通,通曉兵法,桑田水利,無所不知,工商經貿,無所不精,擅長髮明,勇於創新。
可以說,諸葛亮就是“半仙”。
借東風,火燒赤壁建奇功。
縮地成寸,司馬懿策馬急馳難近木輪車。
觀星象,知大將隕落。
知過往,判對手心機。
木流流馬,創造創新高科技。
重桑田,興水利,蜀漢凝聚戰鬥力。
曉兵法,七次北伐圖中原。
諸葛亮
《三國演義》第三種人物角色:普通人。
不管是郭嘉、龐統、荀彧、賈詡、陳宮、法正、司馬懿、姜維、周瑜、魯肅等等,不管他們出謀劃策的能力有多強,但是歸根結底,他們只是普通人中的佼佼者,再如龐德公、司馬徽、黃承彥等等,他們縱然也是荊襄名流領袖,終究也是普通人中學文非常強而已,距離神仙、半仙還有非常非常大的距離。
劉備、諸葛亮、關羽劇照。
《三國演義》諸葛亮智商分析毫無疑問,諸葛亮的智商非常高,凡是和諸葛亮處於對立面的,基本上都被諸葛亮擊敗過。
劉備三兄弟四處征戰多年,尚且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可以落腳的地方,經過諸葛亮的謀劃後,未來天下形式明朗,劉備發展方向明確。
赤壁之戰,曹操來勢洶洶,經過諸葛亮舌戰群儒,東吳名士折服之後,成功聯合東吳,借荊州,之後西進入川,驅張魯,收馬超,最終建立蜀漢政權。
司馬懿、司馬昭
諸葛亮後來北伐,魏國無人可擋,最終啟用司馬懿,縱觀諸葛亮所有對手,最聰明的必屬司馬懿,可是司馬懿對諸葛亮,採用最多的策略就是“龜縮大法”,畢竟差點被諸葛亮在葫蘆谷燒死,司馬懿豈能不懼怕諸葛亮?
為什麼說諸葛亮情商最高呢?
《三國演義》裡面,最複雜的是人心,最變化莫測的也是人心,如何洞悉人心,掌握決勝權,是所有人最為關心的,而諸葛亮更是此中高手,諸葛亮安然擺下空城計,嚇的司馬懿親率十五萬大軍依然不敢越城池一步,死諸葛嚇走活仲達,更是心理戰的典範。
諸葛亮、龐統、關羽、張飛、趙雲劇照。
可以說,諸葛亮就是《三國演義》中智商最高的人。
五丈原,秋風起,天地蒼涼嘆諸葛!
-
8 # 圓通菩提
是諸葛亮,在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義集於一身外,最大特點主要表現在一個“謀”字上面。諸葛亮的智謀,超群出眾,足智多謀,神機妙算。
-
9 # 凡中9度
孫權屈於曹丞駕下稱臣,臉皮之厚,彷彿劉備,無奈厚不到底,跟著與魏絕交,其厚的程度也比劉備稍遜一點。他雖是黑不如操,厚不如備,卻是二者兼備,也不能不算是一個英雄。
曹、劉、孫他們三個人,把各人的本事施展開來,你不能征服我,我也不能征服你,那時候的天下只能一分為三。
後來曹操、劉備、孫權,相繼死了,司馬氏父子乘時崛起,他算是受了曹劉孫諸人的薰陶,集厚黑學之大成。
他能欺人寡婦孤兒,心之黑與曹操一樣;能夠受巾幗之辱,臉皮之厚,還更甚於劉備;司馬懿能受辱巾幗這段事,讓人不禁拍案叫絕:“天下歸司馬氏矣!”
所以三國之後天下就不得不統一,這是“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諸葛武候,雖天下奇才,是三代下第一人,但遇著司馬懿還是沒有辦法。
他下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決心,終不能取得中原尺寸之地,竟至嘔血而死,可見王佐之才,也不是厚黑名家的敵手。
一論三國,眾說紛紜。縱觀全域性演繹,以智商高低見者,司馬懿略勝一籌。
-
10 # 笑談古今中外天下事
01司馬徽(智商表:100分)
字德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名士,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有“水鏡先生”之稱。司馬徽為人清雅,學識廣博,有知人之明,並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龐統等人,受到世人的敬重。傳說他是諸葛亮、龐統、徐庶的老師(另有三人不是師生,只是朋友關係)但其有觀天知天下的大略,他看破了三分歸晉的結局,故歸隱世外,是三國第一智者。
02諸葛亮(智力表:99分)
觀星知生死,借東風,三氣周瑜。空城退司馬。雖然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被過度神話,但不得不說,此人的智商不低。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03司馬懿(智力表:98分)
鷹視狼顧,反噬謀主,生性多疑。有神鬼之才。司馬懿曾任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73歲去世,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諡號宣文;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諡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04龐統(智力表:97分)
與諸葛亮齊名。赤壁之戰,統避亂江東,為魯肅薦於周瑜,入曹營龐統獻連環計,助瑜火攻大敗。瑜卒,亮往弔孝,因得見統。時肅亦薦統,因統貌陋,慢孫權,不用。統遂往荊州投先主,先主亦因貌輕之,任為耒陽令。統到任,不理政事,先主怒遣張飛往責,飛識統才,遂拜統為副軍師中郎將,與亮共贊方略,教練軍士。後統隨先主取蜀,設計斬殺楊懷、高沛,得涪水關。攻雒城,因疑亮欲爭功,不從亮書勸阻,進至落鳳坡,中張任埋伏,為亂箭射死。
05郭嘉(智力表:96分)
郭嘉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在曹操諸多謀士中,唯獨郭嘉最瞭解曹操,並且兩人關係親密,猶如朋友一般。據載,二人行則同車,坐則同席。在嚴於治軍的曹營帳裡,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為,但在偏愛他的曹操眼裡,“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
06周瑜(智力表:95分)
既生瑜何生亮,正史上週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07陸遜(智力表:92分)
作為後起之秀的陸遜,曾經火燒聯營,讓劉備一蹶不振。確定了三國鼎立的版圖。陸遜跟隨孫權四十餘年,統領吳國軍政十餘年,深得孫權器重。深謀遠慮,忠誠耿直。一生出將入相,被贊為”社稷之臣“。
08曹操(智力表:88分)
曹操軍事上精通兵法,重賢愛才,為此不惜一切代價將看中的潛能分子收於麾下;生活上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在《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
09姜維(智力表:87分)
繼承諸葛亮一缽,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後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後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鍾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10荀彧(文若)(智力表:85分)
王佐之才,引虎吞狼
荀彧 (yù),(163—212),漢族。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政治家。官至漢侍中,守尚書令,諡曰敬侯 。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數十年,後人敬稱他為“荀令君”。
荀彧的祖父是荀淑,為朗陵令,是東漢末年名士。荀淑有八子,號稱八龍。荀彧的父親荀緄曾任濟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緄忌憚宦官,於是讓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兒為妻。因為荀彧“少有才名,故得免於譏議”(《後漢書·荀彧傳》)。南陽名士何顒見到荀彧後,大為驚異,稱其為:“王佐才也”(《三國志·魏書·荀彧傳》)。 曹操手下頂級謀士之一,擅長內政,為荀氏八龍之一,堪稱王佐之才,後因曹操威逼漢帝過甚,其直言上諫,後被曹操所忌,終被曹操以空盒之計逼死。
-
11 # 尚思修善
誰笑到最後,誰就是智商最高的人。
雖然說,“不以成敗論英雄”,但是要以“成敗論智商”。
不能否定諸葛亮是一個聰明人,拋開三國演義,我們看看《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在《隆中對》中是怎樣誇獎諸葛亮的:“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諸葛亮不但身材修長,能力具足,雖然有點自誇,但是別人還是承認他的能力,對他的自誇也認可。
徐庶更是對劉備說:“諸葛孔明者,臥龍也”,看來諸葛亮的能力是很強的。
後來發生的事也證明了其能力,幫助劉備三分天下。
不過這又怎麼樣呢!
晚年的時候,他老人家犯了“形而上”的錯誤,《三國演義》說他“六出祁山”(史書記載只有兩次)進行北伐。但是從中看到,他北伐只是一種“面子”行為。由於連年戰爭,缺乏休養生息,讓蜀國的GDP一直沒有增長,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去發動“侵略戰爭”不能不說諸葛亮的智商和情商都不是很高,至少老年以來有點“痴呆”。
幾次戰爭中,因為糧草匱乏,吃不上飯了才不得不退兵。仗打到這個份上,不能不說蜀國的滅亡與他老人家的窮兵黷武有直接關係。
“不謀全域性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這才是智商高的標誌。
我們來看看笑到最後的司馬懿。
史上說,司馬懿自幼聰明多大略,服膺儒教,博學洽聞。有一次崔琰對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說:“你弟弟聰明英斷,有膽有識,你可比不上啊。”
曹操在世時,深知司馬懿的才智,但總是對他存有戒心,曹操對華歆說:“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以兵權,久必為國家大禍”。並多次告誡說,司馬懿野心勃勃,久必為患,不可重用,因此只讓他作了個小小的相府文學掾,後轉為丞相主簿。
司馬懿對此也有所忌憚,為避免殺身之禍,採取韜光養晦的辦法,不急於在曹操在世時鋒芒太露;曹操死後,曹丕篡漢稱帝,因為曹丕為太子時,司馬懿是太子中庶子,曹丕很欣賞司馬懿的才能,所以開始提拔重用,官至尚書右僕射,撫軍大將軍等職;曹丕死後,曹睿繼位,司馬懿為驃騎大將軍,總督雍州西涼兵馬,坐鎮長安,位高權重,司馬懿的春天來了。
諸葛亮與司馬懿的較量
諸葛亮的聰明與司馬懿的智慧:
諸葛亮知道司馬懿的能力,知道他是一個強勁的對手,開始對司馬懿“佈局”,利用“反間計”,散佈“司馬懿謀反”的謠言,曹睿果然“中計”,要殺掉司馬懿,多虧曹真力保,才保住了司馬懿的性命,被剝奪兵權,回家養老。
諸葛亮用計成功大喜道:“吾欲伐魏久矣,奈何司馬總雍涼之兵,今既遭貶,吾有何憂?”於是請求出兵伐魏。
在這裡諸葛亮就犯下了“驕兵必敗”的兵家大計。司馬懿只是被貶,既然能貶就能再用,如果這時候能夠派人去擊殺司馬懿以永絕後患,豈不更妙!唉!人往往得意忘形,給自己後來留下了失敗的因素。
諸葛亮兵出岐山,連連獲勝,曹魏集團沒有敢與之對決,朝野震慌。在危亡之秋,曹睿不得已又重新啟用司馬懿,為平西都督,領兵與諸葛亮對峙。真是“敗也諸葛,成也諸葛”。
司馬懿心裡應該比蜜甜,從某種意義來說,諸葛亮是司馬懿的恩人,他直接決定了司馬懿能否掌握權力的人物。
小成靠朋友,大成就要靠敵人,矛盾的對立雙方是對立的統一,相輔相成,曹魏一方能制衡諸葛亮的人物,惟有司馬懿一人而已,沒有諸葛亮司馬懿存在的價值就不大。
“空城計”中到底誰是勝者?
《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題曰“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這一回的精彩之處就是諸葛亮編導的“空城計”。
司馬懿率15萬大軍,擊敗馬謖,奪取街亭,又乘勝連下三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逼蜀軍後方基地西城。諸葛亮來不及撤退,手下只有老弱病殘兩千五百多人,在萬分緊急的情況下,諸葛亮導演了一幕精彩的“空城計”,以故弄玄虛,哄騙過了膽小多疑的司馬懿,使司馬懿錯失了一次絕好的擒殺諸葛亮的機會。
事實果真如此嗎?
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似乎看出諸葛亮故弄玄虛的破綻,要發兵攻城,活捉諸葛亮,當即受到司馬懿的呵斥。接下來,司馬懿看似考慮了一番,於是下令“後隊變前隊,退兵四十”。此番,也就成就了諸葛亮的神話。
看似一場心理間的博弈,其實是智商與智慧的較量,對比起來司馬懿的智商指數可能不如諸葛亮的高,但是司馬懿無疑更是一個智者,他深知自己的處境,也知道自己的價值所在,“沒有諸葛亮的兵出岐山就沒有他司馬懿的今日”。是諸葛亮成全了自己,若是這一戰,按照他兩個兒子的說法“活捉諸葛亮”,得勝還朝,等待他的就是“狡兔死走狗烹”。
“養虎為患”,對於司馬懿來說恰恰相反,“放虎歸山”才是他最好的選擇,有諸葛亮這個“虎”在,就要用得著司馬懿這個打“虎”人,沒了諸葛亮就沒有以後的司馬懿。
司馬懿是在等,等一個恰當的時機,等一個他背後的“主子”的“漏洞”來成全自己的雄心。
所以司馬懿才在“空城計”上兵退四十里,因為他要的不是一場區域性的勝利,而是整個天下的勝利,自己人生的勝利。
再回到問題上來說,如果說《三國演義》上誰的“智商”高,我還是感覺是諸葛亮,但是真正的智慧者是司馬懿。
因為“智商”和“智慧”不是一碼事。
-
12 # 閒適人家
是諸葛亮。
不與曹操硬拚,不與東吳為敵。
三分天下的預言,比較符合當時的實際,從政治、軍事上看得出未來走向,是高智的表現。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是高智商的表現,在三國,群雄並起的年代,都會因為實力而增長野心,有實力無野心也可能被懷疑猜測。象司馬懿這樣的,不是高智,而且善於隱藏!
有人說,只有整體強,才算高智,這也未必,反而是弱者生存才需要智慧,魏國強大但還是害怕諸葛亮的北伐。
死諸葛嚇退活仲達,這是用智之極,諸葛亮死前也料到魏延會反,早做安排,安全撤退。
為了塑造諸葛軍師的智慧,諸如:八卦迷魂陣退陸遜,紮營防敵從陰平小道偷襲。
-
13 # 大柚子666
諸葛亮,在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義集於一身外,最大特點主要表現在一個“謀”字上面。諸葛亮的智謀,超群出眾,足智多謀,神機妙算。
-
14 # Eleazarchen
三國演義中智商最高者是劉備,易團結人,有仁德之心會用人才。多數有才之人、五虎將為劉備打工。
劉備是三國中最窮困潦倒的一個。滇沛流離開啟了劉備集團,普普通通的農民,業餘時間買草鞋,劉備集團的開啟創業,雲集了各路人才為劉備打工,劉備作為CEO高情商的團隊精神互助友愛,劉備的鋪墊使其逆襲成為一個時代的皇帝。
三結義中的關羽、張飛緊相隨,劉備的高情商才使關張桃園結義,留下了一段世人傳頌的千古佳話,三顧茅廬的故事一直讓後人津津樂道。劉備深得人心,劉備的高情商使得劉備集團功成名就。
-
15 # 非假追真
感謝問答!。 東漢末年周郎公,
謀略智商第一通。
三分天下猶未定, 舉世矚目赤壁功。
-
16 # 農民哥老楊
個人認為是賈詡,賈文和,這個人先後跟了那麼多任主公,每個大人物脾氣性格都不一樣,但值得人敬佩的是他能讓每個大人物都能對他尊敬,並且幾乎都是言聽計從的,最後還得善終,三國中壽命最長的謀士
-
17 # 玉華山眼鏡劉哥
三國演義中有智慧的人有好幾個,而我們是從小說中和電影電視中所看到的,應該是有很多誇張處。
從小說中電影電視中表現智慧最高應該是:諸葛亮。
-
18 # jianchi
三國演義中智商最高的人,當然是司馬懿了。
曹操在世時就看出司馬懿非同凡響,所以不予重用,且處處提防著他。
司馬懿則不顯山不露水的韜光養晦,這是非大智若愚之人無法做到的事情。
曹睿時,司馬懿脫穎而出,成為曹魏唯一能對抗諸葛亮北伐的統軍大將。
司馬懿也摸準了諸葛亮勞師遠征,糧草運輸困難的脈,只是深溝高壘避而不戰,使的諸葛亮兵老師疲,一次次的北伐無功而返,最後自己也被司馬懿拖死在了五丈原。
發動京城政變擒捉曹爽更是顯示了司馬懿於眾不同的大智慧,所以晉取代曹魏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
19 # 莫德里奇趣味物理
諸葛亮龐統是劉備的智囊
郭嘉是曹操的軍師
田豐是袁紹的謀士
這幾個智力都非常高
-
20 # 夜話堂
賈詡。
賈詡是東漢末三國初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被尊為魏晉八君子之首。 賈詡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投效李傕、張繡,最終歸降曹操。賈詡運用謀略計策,先後幫助曹操戰敗袁紹,平定關中。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暗助曹丕成為世子。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稱帝,拜其為太尉,封魏壽鄉侯。賈詡精通兵法,著有《鈔孫子兵法》一卷。黃初四年(223年),賈詡去世,諡曰肅侯。
賈詡的幾件事。一是勸阻李傕、郭汜散兵逃亡,說那樣的話一個亭長就能把你們抓捕,不如帶領部隊向西,進攻長安,為董公報仇,也許能夠成功。此計為眾人採納,開漢末天下三分和後來四百年的天下大亂,可謂一言喪邦。再就是給張繡出計策,打敗曹操。此役中曹操長子曹安民、愛將典韋身亡,損失不可為不重。
看這一段,心驚肉跳,這賈詡對人性,人的心理活動的把握也太準確了,別人在他面前就是個透明人,你說可怕不可怕?
還有他為曹丕設計謀奪世子之位,揚自己之長,避自己之短;用自己之長,攻對手(曹植)之短,最終成功。
三國中的謀士,尤其是曹操手下的謀士,只有這個賈詡有一個很好的結局,他活了七十六歲。這不得不說和賈詡的謀略有關呀,他懂得自保,同時還能討好主子。
唯一一點,賈詡善謀身,不善謀國。當然,說不善,其實是不屑。在賈詡看來,只有自身的利益才是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其他與我無干,哪怕是天大的問題,民生、社稷、國家、君主,都在第二、第三位,格局確實不大,所以後人稱之為“鬼才”、“毒士”
回覆列表
我認為三國智商最高的是郭嘉,郭奉孝。
眾所周知,梟雄曹操是個很“苛刻”的人,他對身邊的人要求很嚴格,很少輕易讚美他人。但他對一個人卻是個例外,他曾公然表示: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
而他話語中欽點的“神人”就是有著鬼才之稱的郭嘉。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
最牛的功績就是對曹操提出了“三個一”戰術思想。
一是要“軟禁”一人。
這個人就是劉備。當時劉備因居無定所,依附於曹操。但郭嘉卻認為劉備是個仁德而有智慧的人,手下又擁有勇冠三軍的關羽、張飛等虎將,不會久居人下,建議“軟禁”劉備,以防禍患。
結果,曹操認為這樣做很不仁義厚道,而且郭嘉剛跟隨他,他們之間正處於“磨合期”,於是出人意外的沒有采納郭嘉的意見。結果後來事實證明郭嘉的遠見,劉備脫離曹操後,另起爐灶,果然成為他的強勁對手。
二是要“消滅”一人。
這個人就是呂布。曹操征伐梟雄呂布時,由於久攻不下,士兵疲憊不堪,都有放棄的想法了。郭嘉在關鍵時刻卻力勸曹操用水計進行急攻,可破呂布。
曹操遵照執行,不久,果然順利攻克下邳,一舉擒殺呂布,消滅了這個難纏的對手,免除了後顧之憂。
三是要“打敗”一人。
這個就是袁紹。官渡之戰前,曹操擔心勢力不及袁紹,郭嘉卻以火眼金睛地分析提出了曹袁之間的十勝十敗,給處於迷惘中的曹操打了一劑定心丸。兩軍對壘於官渡後,江東之主孫策蠢蠢欲動,有“北上”襲奪曹操老窩許都的跡象,為此,曹操和眾人都感到很擔心。唯有郭嘉很鎮定,並且很快給出了孫策必亡的結論,理由是孫策為人過於放蕩不羈,特別喜歡輕騎單出,難逃刺客這一劫。結果他就預言家一樣,策在一次狩獵中被仇敵許貢的食客所暗殺身亡。隨後,曹操聽取郭嘉之計,在官渡之戰以速戰速決的方式擊敗大獲全勝。
曹操視郭嘉為自己的“智囊”,因此每次出征必帶郭嘉在身邊。而郭嘉行軍時可以和曹操並肩而行,議事時也可和曹操同席而坐。每逢軍國大事時,曹操總是讓郭嘉“蓋棺定論”,並且每次都遵照執行,而更為神奇的是,郭嘉的計策每次都是正確的,從無失算,沒有半點偏差。可以說是算無遺策,這也是郭嘉最厲害的地方,可以說他才蓋三國!
然而,關鍵時刻郭嘉卻是英年早逝,年僅37歲的郭嘉病死於征戰途中。郭嘉死後,曹操失去了左膀右臂,哀痛不已。一年後,曹操的大軍在赤壁被孫劉聯軍的火攻計打敗,讓曹操一統天下的目標和多年的心血付之東流。而曹操當時感嘆:“若奉孝在,孤何至於此!”如果郭嘉不是早死,曹操豈會脆敗於赤壁,當然也就沒有諸葛亮表現的份了,更談不上什麼三足鼎立了。
也就在郭嘉病逝的那一年,劉備請出了諸葛亮。可以說,正是郭嘉死後,諸葛亮才有機會釋放他的才能。正所謂:“郭嘉不死,諸葛不出”,誠為令人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