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跪射俑

    政治怨刺詩則主要是在領主封建制衰落,禮崩樂壞的時刻出現的,時間約當在西周中後期至東周初.這兩類詩基本存於《詩經》"二雅"之中,都出於周代社會的卿士大夫之手.這兩類詩,雖有美刺之別,都是周代社會政治的產物,是周代貴族的精神品格在不同政治形勢下的表現.

    在漢代的《毛詩序》中,也一律被解釋為對政治、道德或“美”(讚頌)或“刺”(批評)的作品。因而,一部《詩經》,變成了儒家的道德教科書。後代詩人繼承《詩經》關注社會政治與道德的特色,同樣應該從兩方面來分析。一方面,提倡這一特色,可以糾正文學過分趨向遊戲和唯美傾向,發揚文學的社會功能;另一方面,如果不適當地過分強調這一點,也必然妨害文學的多樣化發展,抑制情感的自由表達。

  • 2 # 湯岐

    《詩經》是由孔子編輯的一部中國最早的詩集,可想而知詩創作者反影了當時的政治文化和時事現狀,也有對前景的問往。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倡舉者,《詩經》是儒家文化的教科書,顯然,《詩經》倡導:學而優則仕,仁義道德,堤倡男尊女俾……等男權思想的儒家學說,也是中國文化的主流思想。

  • 3 # 桂本坤

    “詩經”,所有的思想,都是同情弱勢、貧窮、百姓疾苦的話題。——

    所以,歷經千年,歷盡數代,始終不衰,就是籌就了窮苦人的經典!

  • 4 # 秋陽讀線裝經典

    《詩經》其中一個特點就是在總體上具有鮮明的政治色彩和道德色彩,其中相當多的詩歌抨擊批判了統治者的荒淫無恥,與現實政治緊密相連。

    在這一特點的影響下,後世的詩人愈發注重詩歌的社會功能,詩歌成了宣揚美德、抒發政見、進行諷諫的重要工具。

    比如【國風·魏風·碩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

    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勞。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白話翻譯】

    大田鼠呀大田鼠,千萬別吃我黃黍。多年小心服侍你,你卻對我不照顧。發誓定要離開你,去那遠方尋樂土。新樂土啊新樂土,那裡是我好住處。

    大田鼠呀大田鼠,千萬別吃我麥子。多年小心服侍你,我的恩德你不記。發誓定要離開你,去那遠方找樂地。新樂地啊新樂地,那裡是我好樂趣。

    大田鼠呀大田鼠,千萬別吃我禾苗。多年小心服侍你,你卻不把我慰勞。發誓定要離開你,去那遠方尋樂郊。新樂郊啊新樂郊,誰該悲嘆又哀嚎。

    【分析】

    這首詩通篇純用比體,借碩鼠來剝削者,喻體與喻指是一對一的對應關係,人控訴鼠,寓意直接而爽快。

    此外,運用重疊的修辭法,增強了感情和語調,這種重疊不僅深化了憎與愛的感情,更突出了詩的主題思想,表現了下層勞動人民的覺醒。

    當然,在剝削社會中,勞苦大眾要想尋找沒有剝削和壓迫的人間樂土,只能是一種幻想,但這卻代表著他們的生活憧憬,也是他們在長期的生活和鬥爭中所形成的社會理想。

    正是這一美好的生活理想,啟發和鼓舞著後世勞動人民為獲得自由和平等、掙脫壓迫和剝削而不斷鬥爭。

  • 5 # 雲端韋一

    題主問得非常好,我來試著回答一下: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分為“風”、“雅”、“頌”三大類,創作於周初至春秋中葉時期,迄今2500多年了。

    一部《詩經》,描寫了當時社會的各個方面,反映了複雜的社會生活和民眾的思想感情,具有很強的現實主義精神。就題主所問結合作品,我認為《詩經》反映的政治思想有如下方面:

    一、揭露統治階級殘酷剝削。這類作品在《詩經》中大量存在,如在《碩鼠》中就這樣寫道: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肯我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

    在詩中,作者直接把統治者比作大老鼠,說我多年養活你,你對我的剝削仍然不肯放手,現在我決計離開你,去尋找理想的樂土。這種對統治者的比喻,生動具象,非常令人震撼。

    又如在《伐檀》中: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懸豹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直接斥責統治者:憑什麼你們不種不耕,還拿走那麼多捆糧食,憑什麼你們不去狩獵,屋樑上卻掛滿了豬獾呀?你們這些吃白飯的貴族老爺,是我們把你們養得肥肥胖胖的呀?!在這裡,作者對不勞而獲,巧取豪奪的剝削階級給予了無情地揭露,理直氣壯,光芒四射。

    二、反抗統治者的殘酷壓迫。《詩經》中,這種反抗壓迫的呼聲比比皆是:

    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東方未明》

    天還沒亮,就被公爺催起來應召,忙得衣裳都顛倒穿了。這一細節,表現了勞動人民日夜被貴族老爺們不顧死活地逼著幹活的悲苦生活,而享受者卻是不勞而獲的老爺們。

    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七月》

    十一月有襲人的冷風,十二月刺骨的寒風。我們連單衣短褲都沒有,如何捱得過年底呀?!面對悲苦的日子,民眾發出了絕望的呼喊。

    三、反抗繁重的兵役、徭役。如《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歸?為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天很晚了,為什麼還不回家?為了養活老爺們的貴體,我們還得在泥水中幹活。

    詩中充滿怨恨和反抗之意。

    這些反抗的呼聲,在《君子于役》《鴇羽》《祈父》《陟岵》《何草不黃》等詩中都有強烈的表述。特別是在《釆薇》中,對統治者窮兵黷武的征戰,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反映了民眾對和平安寧生活的嚮往。

    四、控訴婚姻的不自由。如《氓》就是一個勤勞善良的婦女,用血淚哀訴自己被遺棄的不幸遭遇。這首詩也為後世的《孔雀東南飛》《琵琶行》等名詩提供了樣本。《終風》《日月》《穀風》等詩,抒寫了女子對狂暴的丈夫的怨恨和自己遭遇虐待的不幸,對女子不幸婚姻寄託了深深的同情,對夫權發出了憤激的抗議。

    五、揭露統治者荒淫無恥的糜爛生活。統治者生活的奢糜,是造成人民生活痛苦的根源之一。《新臺》諷刺衛宣公築新臺強娶兒媳婦的醜事。《南山》《敝笱》則對齊襄公兄妹私通,進行了無情地揭露。在以禮教為社會道德維護的封建社會中,這些揭露統治者的荒淫生活,是非常大膽的,勇氣堪嘉。

    在《詩經》中,這些反映尖銳複雜的社會矛盾,表現人民生活苦難的詩歌是非常深刻的,有強烈的思想性和人民性。也是《詩經》中極具現實主義的詩歌,對後世影響極大。

    誠然,在《詩經》“大雅”和““中,也有對統治者歌頌讚美和粉飾太平的詩歌,只是這些詩佔全詩的比例很小,不構成《詩經》的主流。

    其實,在《詩經》中,那些反映勞動人民生產生活、民風民俗、戀愛婚姻,以及歌頌美好品德的民歌才是真正的精華,是《詩經》的主體和主流,具有很高思想性和審美價值。這些詩歌,大都在十五“國風”和“小雅”裡,值得認真分析鑑賞,但因為不在題主提問的範圍之內,就不詳細介紹了。抱歉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兒快一歲了,可是還是認生,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