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花月醉雕鞍

    我覺得曹操的【蒿里行】這幾句比較恐怖:

    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 2 # 小青椒爪爪

    我覺得是蘇東坡的《遊金山寺》,因為僧人的邀約,蘇軾在金山寺過夜,所見的景象是:“是時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烏驚。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當時明月初升,後來夜越深之後,明月落下了,蘇軾看到江心有火焰把金山都照亮了,連已經睡著的烏鴉都驚飛起來。蘇軾嚇得趕緊回到僧房,不知道那火焰究竟是鬼是人。整個場面描寫得陰深恐怖,極其像鬼片的開頭。

  • 3 # 陶政聰

    很多人首先想到了“詩鬼”李賀,李賀詩中的鬼魅形象比比皆是,詭譎誕幻,陰森可怖,令人陡生寒意。不過李賀的風格更多的是奇幻浪漫,雖大量涉及,但多有虛化,沒有一首直擊心臟的恐怖力作。

    另外,杜甫其實也寫過不少“鬼氣”之作,比如《祠南夕望》中的“山鬼迷春行”,《天末懷李白》中的“魑魅喜人過”。而且,“鬼吹燈”最早就是出自杜甫筆下!

    《移居公安山館》詩中有“山鬼吹燈滅,廚人語夜闌”一句。然而,杜甫詩歌中的“鬼”皆是直來直去,不藏著掖著,就是擺在讀者眼前看,所以便少了幾絲神秘的恐怖感,達不到驚悚的效果。小解認為古詩詞界最驚悚的一首作品當屬清朝文學家黃仲則的《點絳唇》,它如鬼故事一般,具有很強的“嚇人”技巧性,在平和之中忽然骨寒毛豎,令人大驚失色。

    《點絳唇》清·黃仲則

    細草空林,絲絲冷雨挽風片。瘦小孤魂,伴個人兒便。

    寂寞泉臺,今夜呼君遍。朦朧見,鬼燈一線,露出桃花面。

    “細草空林,絲絲冷雨挽風片。”這首詞一開始就營造了一種陰寒寂靜的氛圍:細草必然高,空林必然深邃,其中隱藏著什麼呢?雨已經夠冷了,而作者又將看不見的風具象化,足見風之凜冽——此情此景,已讓人不寒而慄。

    “瘦小孤魂,伴個人兒便。”原來是一個孤魂野鬼,準備找個人尋個方便。這不禁讓人回想起了《倩女幽魂》電影中的鏡頭:夜黑風高,風簌簌地吹著竹林,隨著鏡頭一轉,小倩映入眼簾,頗具仙氣卻暗含殺機,她在等待,在打量著過路的行人。

    “寂寞泉臺,今夜呼君遍。”如果說上片營造了畫面感,那麼這一句作者開始將聲音灌入讀者腦海之中。此“瘦小孤魂”假裝一位孤單無助的女子,她一遍遍地喊著行人,企圖行人過去幫助她或者發生一段孽緣,結果可想而知,行人若前往,必有去無回。

    “朦朧見,鬼燈一線,露出桃花面。”這一句描寫了行人的所見所感,他朦朧之中,看見燈火忽明忽暗,恍惚一閃,一個笑面桃花的女子臉龐突現。這種感覺,像極了現在恐怖片的常用套路,比如風雨之夜關上窗戶回過頭,一個臉突然出現。

    而且,這也與小倩的情節十分相似,小倩吸取男人之陽氣,可謂心狠毒辣,但她同時又是千姿百媚,令男人無法抗拒。果然,文學中的“女鬼”都是美豔無比的,這也寄託了作者們的心願,那就是他們之間能發生一段奇幻浪漫的愛情故事。

    讀完之後,大家是否能夠感受到那透心的涼意呢?那麼黃仲則為何要寫這樣一首“鬼詞”呢?小解認為,黃仲則表達的主題無非是兩個方向,一是曠世的孤獨,二是對“小倩”的殷切向往。

    黃仲則,即黃景仁,就是那個寫下“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的才華橫溢卻一生懷才不遇的詩人。他出身貧寒,少年就有詩名遠揚,但為了生計只能疲於奔波,最終也沒立下功名,反而窮困潦倒,客死異鄉,年僅35歲。

    那麼黃景仁在這首《點絳唇》中所蘊含的感情就不言而喻了,一來是對自己壯志難酬、入仕無門的孤獨傾訴,二來“桃花面”則是對美好未來的嚮往,他多麼希望生活能夠有所起色,而且是洶湧而來的那種,雖然有些可怕,但怎麼也是美好的。

    這就是最令人驚悚的一首古詩詞,來自黃仲則之手,這是一首詞,也是一個夢,一夢不須要成真,但卻必須美麗,黃仲則把人生的顛沛釀成了偉大的詩意。

  • 4 # 三目巨人說文史

    最恐怖的當然是《戰城南》: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為我謂烏,且為客號,野死尚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這一部分予以戰死的戰士的口吻,請求烏鴉為他哭一場。這種心情主題先不說,呈現出來的景象是非常恐怖的:一個烏鴉呱呱叫著,在一具已經腐爛的屍體上啄食。當然按照詩中的本意是一具屍體,但是大家都可以稍作想象,一次戰鬥哪可能才是一個人,肯定是遍地橫屍……慘烈,悲哀,恐怖,末日……

    接下來的部分跟恐怖關係不太大,但是對於深化主題很有幫助:水深激激,蒲葦冥冥;梟騎戰鬥死,駑馬徘徊鳴。梁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獲君何食?願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誠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歸!

    詩句都比較直白,不用過多解釋。

  • 5 # K科技

    可憐無定河邊骨,尤是深閨夢裡人!

    這句出自唐代詩人陳陶的《隴西行四首 其二》

    意思:戰士早已犧牲,佳人仍在盼望歸來。沒有直接描寫金戈鐵馬的戰爭場景,而是描寫戰爭後果的虛實對比,

    兩句話越品越覺得戰爭的殘酷可怕,戰爭的驚悚!每每讀起都有汗毛倒豎之感。

    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這是出自毛主席在戰勝“血吸蟲”瘟疫後寫的《送瘟神 其一》,描寫瘟疫的景象,驚悚恐怖。

    筆者老家在江西,小時候就常聽說血吸蟲的恐怖。小時候去田地裡捉魚摸蝦最提心吊膽的也是怕被血吸蟲纏上了,童年陰影之一,跟水猴子一樣恐怖。

    幸好,筆者生活的年代血吸蟲已經被消滅。

    血吸蟲病在中國流行了2000多年。解放前,疫區遍及江南12個省、市的350個縣,患者1000萬人,受感染威脅的人口達1億以上。

    毫不誇張的說,比新冠可怕多了!

    在黨和國家帶領下,至1958年基本消滅這遺禍千年的瘟疫,功德無量!

  • 6 # 使用者7174720426634

    我覺得古詩裡最驚悚的詩是巜不第後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這首詩出自唐朝農民起義領袖黃巢之手,是封建社會農民起義英雄的頌歌。

  • 7 # 綦峰

    唐代杜甫的詩詞《三絕句》初覺平淡,細思極恐:

    前年渝州殺刺史,今年開州殺刺史。群盜相隨劇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殘一人出駱谷。自說二女齧臂時,回頭卻向秦雲哭。殿前兵馬雖驍雄,縱暴略與羌渾同。聞道殺人漢水上,婦女多在官軍中。

    這首詩記載了唐代宗永泰元年(765)難民遭受災禍的事,“前年渝州殺刺史,今年開州殺刺史。”詩句以殺刺史開始,交代了時代背景,渝州(今重慶市)、開州(今四川開縣)兩州長官被殺、百姓慘遭殺戮的事。腐敗的朝廷政局不穩,這個時期處於晚唐,忠臣被陷害是常有的事,無論在朝為官還是派遣在外,都如履薄冰。

    “群盜相隨劇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講述盜賊橫行,比虎狼兇殘,殺人,淫人妻。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殘一人出駱谷。自說二女齧臂時,回頭卻向秦雲哭。”二十一家逃難到蜀地,只剩下一人離開駱谷。古代人常常是三世一家,一家近十口人,二十一家有百人之上到蜀地逃難,只剩一人活著走出駱谷。倖存者說到,食物短缺之時,看到兩個女兒極端飢餓啃食手臂,不禁聲淚俱下,嚎啕大哭。然而雖然是親人,卻無力拯救,只能絕望的放棄。

    “殿前兵馬雖驍雄,縱暴略與羌渾同。聞道殺人漢水上,婦女多在官軍中。”最後,杜甫批判了官兵和野蠻的党項羌、吐谷渾差不多,殺人放火,強搶民女。整個社會呈現盜賊官兵肆虐殺戮;百姓陷入饑荒,流離失所,餓殍遍野,慘絕人寰的恐怖景象。

  • 8 # 李潤兒

    蘇小小墓

    唐 李賀

    幽蘭露,如啼眼。

    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蓋。

    風為裳,水為佩。

    油壁車,夕相待。

    冷翠燭,勞光彩。

    西陵下,風吹雨。

    西陵下,風吹雨,西陵在那裡?風吹又雨澆!幼時讀它好奇蘇小小是誰?是蘇東坡之妹蘇小妹嗎?為什麼葬那裡?……待後來,不由掩書一嘆,自古紅顏多薄命。

    蘇小小出身東晉官宦世家,奈何家道中落,父母早亡,沒有依仗。攜乳孃,遣餘資置家西冷橋邊。

    吟詩作對真才女,文人雅士坐上賓。

    名動一時在錢塘,慕才成雙定阮郎。

    名門相對夲成雙,奈何阮府棄浮名。

    一寸相思一寸灰,春恨秋悲形影枯。

    身隨心死夲無名,積善成德資鮑仁。

    書生赴試金榜題,衣錦還鄉酬小小。

    碧雲天,黃葉地,

    秋色連波離人淚。

    伊人已逝空念影,

    結草銜環恩遇深。

    悲慟痛葬西冷橋,

    慕才亭邊吊小小。

    卿夲佳人,奈何薄命?

    千秋鬼才李賀詩,西冷風雨蘇小小。

  • 9 # 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梁朝時期的傅大士寫過這麼句: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在橋上走,橋流水不流。估計會有很多小夥伴看了都會驚呆了!其實這首詩是想表達傅大士自己開悟了,明白了宇宙人生的真相由內而外的表達當時的心情。因為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都是知識學問,跟真理還相差甚遠。

  • 10 # 向千萬億萬進軍

    《點絳唇》清.黃仲則

    細草空林,絲絲冷雨挽風片。瘦小孤魂,伴個人兒便。

    寂寞泉臺,今夜呼君遍。朦朧見,鬼燈一線,露出桃花面。

  • 11 # 文淵閣武狀元

    被逮口占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這首詩咋一聽就是一首仁人義士壯烈赴死的悲壯寫實,但是當你知道他的作者和他的故事,你才知道這是多麼驚悚的一件事。

    通常我們認為鬼怪離奇的恐怖片就是驚悚這個詞的註解,但是當你真正有了一定閱歷,你會發現真正讓你毛骨悚然的事,就是那個你曾經最信任的人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這位大名鼎鼎的作者到底怎樣由熟悉到陌生呢?我們瞭解一下這首詩的創作背景。

    創作背景

    首先很可惜,這首詩的作者是近代頭號大漢奸汪精衛。那麼汪精衛是天生的壞人嗎?孫中山去世的時候汪精衛頭號繼承人,排除軍權,在國民黨內頭號人物,孫中山遺囑起草人。連眾所熟知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都出自汪精衛。

    1909年慈禧`光緒相繼去世。立了一個小皇帝宣統,也就是溥儀。權利都在他父親攝政王載灃手裡。汪精衛和兩個人一起潛入北京刺殺攝政王載灃以喚起革命高潮。刺殺當時行政最高領導攝政王載灃。那是死罪啊。就在北京的德勝門,那有個橋在橋下埋炸藥。載灃上下朝就要路過。一到行動時刻,汪精衛的短板就露出來了,眼高手低,動手能力很差。埋了三天,三個晚上沒埋好,第三天晚上被發現抓住了,行刺最高行政長官打入死牢。汪精衛抱必死決心,雖然行刺的手段技能很差,但是呢,決心很大,在獄中賦詩一首:

    慷慨歌燕市

    從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

    不負少年頭

    當時多少革命志士感動的痛哭流涕啊,感嘆汪精衛太英勇了!不但感動了普通革命志士,還感動了清朝的王公貴族肅親王善耆。年輕的善耆是清王朝開明派。看過孫中山、黃興、汪精衛寫的小冊子。汪精衛這首詩深深感動了他。他就對載灃說:“別殺他。他要行刺,你不是毫髮無傷嗎?沒行刺成,不要殺,你何必要殺他呢?”攝政王載灃很欣賞善耆,因為是王公貴族中為數不多的少壯派開明派。就同意不殺汪精衛並且把他給放了。以彰顯大清王朝的皇恩浩蕩和胸懷。

    汪精衛臨走之前,善耆對汪精衛還說了一段話。“你們的革命當然是有原因的,看到清王朝腐朽了,假若你們革命成功,我看你們比我們也強不了多少?”

    最後不幸言中了。革命成功了。汪精衛成了黨和國家領導人了。善耆被掃地出門趕到天津當寓公去了。抗日戰爭期間,汪精衛成了大漢奸。日本16師團長中島今朝吾五六日記記錄,抗戰期間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以下20多位中央委員投敵。58位將官投敵。一起成建制譁變,抗戰協助日軍作戰的偽軍人數高達210萬,超過侵華日軍數量,使中國成為唯一一個二戰期間,偽軍超過侵略軍的國家。黨政精英有:汪精衛、陳公博、 周佛海、 王克敏 、殷汝耕、 梁鴻志、 王揖唐、 齊燮元、 龐炳勳 。其中,龐炳勳剛剛獲得臺兒莊會的勝利。部隊立功受獎,本人授勳。結果,整個集團軍譁變,全部變成偽軍。

    日本人多麼方便,不用招募不用裝備,不用訓練,來了就用。當年現了集團性的精神沉淪和人格沉淪不是一個,兩個,是一大批。

    國防科技大學教授金一南說,有人說中國歷史包袱太重了,忘記過去輕裝前進,別想老想過去倆事了,永遠過去了,是永遠過去了嗎?南京大屠殺30萬手無寸鐵的中華兒女遇害。正如東北抗聯楊靖宇將軍臨死前對告密的老頭說:“老鄉,中國人都投降了,還有中國嗎”結語

    所以什麼是最驚悚的事,就是背叛。熟悉的陌生人,把屠刀揮向你。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不要妄圖忘記歷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加油同胞們。我們這個必將偉大復興!

  • 12 # 莫上瓊樓最上層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經歷過安史之亂的大詩人杜甫用他沉鬱頓挫的一支健筆描寫了一幅邊疆戰場的恐怖悲慘圖畫。古代不乏對戰爭殘酷的描寫,像陳陶《隴西行》裡的“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王翰《涼州詞》裡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曹操《蒿里行》中“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這些戰爭對人們來說無疑是驚悚的。但是杜甫不愧是詩聖,他用極大的手筆去描寫死人,從古到今留下的累累白骨堆積在沙場上,一望無際,腳下踩著的也是別人的屍骨,簡直是人間地獄一般。而到了陰天下雨的時候,耳畔更是傳來鬼哭鬼叫的聲音。杜甫像電影導演一樣,為我們有聲有色的展示了一幕死無葬身的人間地獄。

  • 13 # 休閒兔雜談

    我認為古詩詞界最驚悚的一首作品當屬清朝文學家黃仲則的《點絳唇》,它如鬼故事一般,具有很強的“嚇人”技巧性,在平和之中忽然骨寒毛豎,令人大驚失色。

    《點絳唇》清·黃仲則

    細草空林,絲絲冷雨挽風片。瘦小孤魂,伴個人兒便。

    寂寞泉臺,今夜呼君遍。朦朧見,鬼燈一線,露出桃花面。

    “細草空林,絲絲冷雨挽風片。”這首詞一開始就營造了一種陰寒寂靜的氛圍:細草必然高,空林必然深邃,其中隱藏著什麼呢?雨已經夠冷了,而作者又將看不見的風具象化,足見風之凜冽——此情此景,已讓人不寒而慄。

    “瘦小孤魂,伴個人兒便。”原來是一個孤魂野鬼,準備找個人尋個方便。這不禁讓人回想起了《倩女幽魂》電影中的鏡頭:夜黑風高,風簌簌地吹著竹林,隨著鏡頭一轉,小倩映入眼簾,頗具仙氣卻暗含殺機,她在等待,在打量著過路的行人。

    “寂寞泉臺,今夜呼君遍。”如果說上片營造了畫面感,那麼這一句作者開始將聲音灌入讀者腦海之中。此“瘦小孤魂”假裝一位孤單無助的女子,她一遍遍地喊著行人,企圖行人過去幫助她或者發生一段孽緣,結果可想而知,行人若前往,必有去無回。

    “朦朧見,鬼燈一線,露出桃花面。”這一句描寫了行人的所見所感,他朦朧之中,看見燈火忽明忽暗,恍惚一閃,一個笑面桃花的女子臉龐突現。這種感覺,像極了現在恐怖片的常用套路,比如風雨之夜關上窗戶回過頭,一個臉突然出現。

  • 14 # 黠狸黠狸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此句出自唐李賀《李憑箜篌引》

    李憑箜篌引

    [作者]

    李賀(唐)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溼寒兔。

    “崑山玉碎”形容音樂清脆悅耳,但比起“大珠小珠落玉盤”來,“崑山玉碎”的代價總覺得太大,這幾個字在讀者心中所引起的惋惜,驚訝的情感反應,會遮掩對“清脆”的體會,它會讓人們隱約覺得一絲不快。鳳凰是祥和之鳥,人們以“和鳴”來描寫它的聲音,“叫”字就顯得太粗俗和刺耳。芙蓉是一種極豔麗的花,我們熟悉她的笑容,但如果是在幽幽的哭泣之中,又可以感受到一種妖異,芙蓉的哭聲使人不自覺地想到深夜裡某些難以理解的東西。

    古時有個考驗兒童智力的故事,說秀才在趕考的路上,不得已而歇息於一個荒野破廟中,廟旁是一塘盛開的荷花。入夜有豔妝女子款款而來,在深情纏綿後,女子自言是荷妖,如果秀才能在黎明指出是哪一朵荷花,則可免於一死。聰明的秀才當然能脫身,但這一故事也能說明民間對荷花的某種忌憚。“芙蓉泣露”總讓我想起這個故事。

    “香蘭”在傳統的觀念中,是幽雅、嫻靜的象徵,它應對安詳,不為外界所動,對於中國人說,“香蘭笑”是一種很奇怪的意象。尤其是在“芙蓉泣露”之時,香蘭的笑聲更使人感到突兀,甚至不安。“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歷來被人們看作是這首詩中的好句子,崑山之玉、鳳凰、芙蓉、香蘭都是美好的事物,但和“碎”“叫”“泣”“笑”組合在一起時,我們能明顯地感覺到破碎、不和諧,甚至能感受到某種褻瀆的意味。

    詩人彷彿故意對人們所熟悉的美感意象構成一種尖銳的反諷,它勾勒出的意境是如此的妖異、古怪,使我們覺得不自在,覺得無措的心靈難以安頓。

  • 15 # 蘇相北

    我看過最恐怖的是屈大均的《菜人哀》。菜人,被當成菜,放到其時專門的市場上割肉賣的人……

    夫婦年飢同餓死,不如妾向菜人市。

    得錢三千資夫歸,一臠可以行一里。

    芙蓉肌理烹生香,乳作餛飩人爭嘗。

    兩肱先斷掛屠店,徐割股腴持作湯。

    不令命絕要鮮肉,片片看入飢人腹。

    男肉腥臊不可餐,女膚脂凝少汗粟。

    三日肉盡餘一魂,求夫何處斜陽昏。

    天生婦作菜人好,能使夫歸得終老。

    生葬腸中飽幾人,卻幸烏鳶啄不早。

    翻譯一句:

    “不令命絕要鮮肉,片片看入飢人腹”

    為了使肉新鮮,當著人面一片一片切掉肉賣給別人。

    擴充套件:

    《菜人哀》作於順治四年,時清軍於兩廣一帶四處擄掠,群眾慘遭不幸。翌年,廣州發生大饑荒,出現了“人自賣身為肉於市”的悲劇情景,屈大均寫出詩歌《猛虎行》,控訴清軍行徑;寫出了詩歌《菜人哀》,記錄下民生疾苦。且有序“歲大飢,人自賣身為肉於市曰菜人。有贅某家者,其婦忽持錢三千與夫,使速歸。已含淚而去,夫跡之,已斷手臂,懸市中矣。”

  • 16 # ayuan1112

    我覺得最驚悚的是曹操《蒿里行》中的那句: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白骨暴露在野地裡無人收埋,千里之間沒有人煙,沒有雞鳴聲。這首詩描寫的是三國年間戰亂的慘況,與其說驚悚,不如說是悲慘,戰爭苦的從來都是百姓。也許這樣的亂世就需要有個人站出來,統一天下,還天下一個太平。也許曹操就是這個人,也許他希望自己就是這個人。

  • 17 # 醉魂入夢

    驚悚,驚懼、恐懼、害怕、心裡發毛的意思!李白《俠客行》裡有一句: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只看這一句詩聯想到當時的場景,如果你是他的獵殺物件,會不會很恐懼、很有驚悚感。

    《俠客行》

    [唐代] 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 18 # 悠悠芳草心

    驚悚對每個人來說都不一樣。不同的人,對不同的事物感到驚悚。

    有的人怕蛇,有的人怕老鼠,有的人怕鬼。如果讓他們遇到他們就會感到驚悚。

    而我不信迷信,也就不信鬼。所以鬼不能讓我驚悚。

    但是,是人就有弱點,我怕高,如果讓我站在高高的地方,我肯定感到驚悚。

    回到這個問題,你覺得古詩裡最驚悚的是哪一首?

    我認為是李白的這首詩: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這首詩本身並不會讓人驚悚。李白以誇張的手法寫樓之高 ,並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山上的寺院的樓有百丈之高,站在樓上一抬手就可以摘到星星,在樓上不敢高聲說話,恐怕驚動了天上的仙人。

    拋開李白的情感不管,咱只說我。如果我站在百丈高的樓上,還是“危樓”,我肯定頭暈目眩,嚇得半死,不感到驚悚才怪!

    記得有一次爬山,費了好大勁累得筋疲力盡好容易爬到山頂,我站在護欄邊,卻不敢往下看,我領略不了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那種思想境界。我害怕!

    所以我覺得李白這首《夜宿山寺》是最驚悚的古詩。

  • 19 # 寒江雪1983

    我覺得古詩裡最驚悚的詩,當數清.黃仲則的《點絳唇》一詩:

    細草空林,絲絲冷雨挽風片。瘦小孤魂,伴個人兒便。

    寂寞泉臺,今夜呼君遍。朦朧見,鬼燈一線,露出桃花面。

    《點絳唇》這首詩裡,有細雨、空林、泉臺、鬼燈,孤魂,畫面感很強,詞語裡營造的恐怖氛圍如倩女幽魂裡的場景一樣,撲朔迷離,在悄然平淡訴說之中忽然間讓人寒毛豎立,令人大驚失色。頗為驚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跟陌生人搭訕?